橫山粉葛

野葛或甘葛藤的乾燥根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乾燥根。原生植物藤本,長約達10m,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複葉互生,托葉盾狀著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鍾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線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形態範圍


食用葛 食用葛藤(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葛根、葛藤(雲南、貴州),粉葛、甘葛(四川)
藤本,具塊根,莖被稀疏的棕色長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背著,箭頭形,上部裂片長5-11毫米,基部2裂片長3-8毫米,具條紋及長緣毛;小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頂生小葉卵形,長9-15厘米,寬6-10厘米,3裂,側生的斜寬卵形,稍小,多少2裂,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兩面被短柔毛;小葉柄及總葉柄均密被長硬毛,總葉柄長3.5-16厘米。總狀花序腋生,長達30厘米,不分枝或具1分枝;花3朵生於花序軸的每節上;苞片卵形,長4-6毫米,無毛或具緣毛;小苞片每花2枚,卵形,長2-3毫米,無毛或被很少的長硬毛;花梗纖細,長達7毫米,無毛。花紫色或粉紅;花萼鍾狀,內外被毛或外面無毛,萼管長3-5毫米,萼裂片4,披針形,長4-7毫米,近等長,上方一片較寬;旗瓣近圓形,長14-18毫米,頂端微缺,基部有2耳及痂狀體,具長約3.5毫米的瓣柄,翼瓣倒卵形,長約16毫米,具瓣柄及耳,龍骨瓣偏斜,腹面貼生;雄蕊單體,花藥同型;子房被短硬毛,幾無柄。莢果帶形,長5.5-6.5(-9)厘米,寬約1厘米,被極稀疏的黃色長硬毛,縫線增粗,被稍密的毛,有種子9-12顆;種子卵形扁平,長4約毫米,寬約2.5毫米,紅棕色。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產廣西、雲南和四川等省區。生於海拔1000-3200米的山溝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昆明附近。
生於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產湖南、浙江、河南、廣東。

主要價值


含多種黃酮類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
性味
性涼,味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退熱,生津透疹,昇陽止瀉。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
《本草綱目》載:葛根,性涼、氣平、味甘,具清熱、降火、排毒諸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葛根中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
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谷)亦供藥用。
粉葛,是珠海市斗門區的土特產之一,全區各地均有種植,以上橫鎮特多,該鎮的橫山村和新埠村產的粉葛最佳,松化、無渣,有清香味,其湯如奶水,口感極佳。粉葛屬味甘,辛性平,可生津止渴,消暑退熱,有“工郁散火”之功效。適合於酷熱天氣下工作而防中暑感冒之用,粉葛食法有多種,可用作煲糖水,煲豬肉湯,及製成糖葛等,尤以粉葛扣肉,入口松化,甘香濃郁,別有風味,深受人們的喜愛。橫山粉葛是生長於上橫鎮橫山地區的一種天然無公害的、清涼解熱的保健農作物,這裡產出的粉葛肥大、澱粉多。當地農民常用它煲涼湯,或用豬手(豬腳)燜粉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