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家族

法國科西嘉省的貴族

波拿巴家族本是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後裔,法國東南部科西嘉省的一個低級貴族,因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而知名於世。

波拿巴王朝(1799年12月12日—1814年4月6日、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1848年12月10日—1870年9月4日),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王朝,與其他延續數百年血統的封建制王朝相比,這一個相對年輕的王朝是一個純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王朝,王朝存在的時候,一切都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王朝的足跡幾乎跨越了整個歐洲,成為歐洲近代歷史上一個不得不提的家族,因為統治者的姓氏而得名,一共傳7個君主,重合統治38年。

家族起源


波拿巴(Bonaparte,原名為Buonaparte),本是法國東南部科西嘉省的一個低級貴族,因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而知名於世。這個家族顯然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後裔。1768年法國吞併科西嘉島,1796年該家族將其姓氏按法語拼法改為Bonaparte。
拿破崙的父親是卡洛·波拿巴(1746-1785年)。卡洛是一名律師,曾任皇家議員及科西嘉省阿雅克修陪審法官;拿破崙的母親名為萊蒂西亞·拉莫利諾(1750-1836年),拿破崙任皇帝時她被封為“梅耶夫人”。這對夫婦的幾個子女曾在拿破崙帝國的一些屬國做統治者。

歷史事件


霧月政變

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法國東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島(Méditerranée Corse)上,24歲時在拿破崙一戰成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將軍。
1799年11月9日,在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輕將軍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掌握政權。在法國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官,后又改為終身執政官。 1804年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巴黎聖母院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並廢止共和曆,恢復格里曆(即公曆)。
拿破崙上台後的首要問題就是暫時結束多年來的戰爭,他同俄國人講和,與奧地利人締結《呂內維爾條約》(Traité de Lunéville),與英國也達成了和平協議。但在歐洲封建貴族眼中,拿破崙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登基稱帝

拿破崙登基稱帝
拿破崙登基稱帝
1803年,英法之間再度發生戰爭。為戰勝法國,英國不斷尋求盟國,組成新的反法同盟。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次年,奧地利、普魯士和英國簽訂盟約,俄羅斯也隨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崙帝國面臨當時歐洲最強國家的聯合夾擊。
此時,拿破崙也在為入侵英國積極準備。他在海峽沿岸集結大量兵力以及幾千條帆船和駁船,讓部隊進行海上和登陸兩棲作戰訓練。拿破崙率軍不斷打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國。他率部隊從烏爾姆向東推進,在摩拉維亞突然襲擊俄奧聯軍,取得了奧斯特利茨大捷。這次大捷之後,俄國殘餘部隊退入波蘭,奧地利與法國締結了和約,拿破崙從奧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區,把威尼斯併入了受他控制的義大利王國。 1807年,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俄國與普魯士邊境涅曼河的一個木筏上進行私人會晤。在會談中,拿破崙想方設法打動亞歷山大,抨擊英國是歐洲一切糾紛的製造者。會談結果,雙方簽訂《提爾西特條約》: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這一同盟在表面上維持了5年。但亞歷山大很快發現,他在這個同盟中贏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時間。

建立貴族等級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崙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義大利王國、萊茵聯邦、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範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複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大陸體系

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帝國
與拿破崙在歐洲大陸上取得的輝煌勝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再次敗於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眼見從海上入侵英國已成泡影,拿破崙將對英戰術轉向經濟戰,對英國實行嚴格的“大陸封鎖”,不準英國船駛進歐洲各港口。1806年,拿破崙頒布《柏林敕令》,禁止 與他結盟的或附屬於他的歐洲任何地區輸入英國貨物。第二年,他根據《提爾西特條約》,命令俄國和普魯士加入“大陸體系”。幾個月後,曾經與英國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相繼向英國宣戰。拿破崙還要求葡萄牙和丹麥兩個中立國也加入“大陸體系”,但一直唯英國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絕服從命令。為了懲治葡萄牙,控制整個歐洲海岸線,完善“大陸體系”,拿破崙率軍越過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場戰爭使得法國陷入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泥沼,英勇無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崙30萬精銳部隊。與此同時,英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穩住其歐洲大陸最後的這座橋頭堡,不斷增兵援助葡萄牙軍隊和西班牙反法游擊隊。
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積累了大量財富,其財政儲備足夠幫助歐洲各國政府打敗拿破崙。(在當時,法軍的軍服也是英國製造的。)在拿破崙統治下的歐洲各國人民也越來越不安定,越來越想獲得民族獨立。(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的思想開始在被統治國廣為流傳。)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對他的法國盟友很不滿意,因為他除了於1809年吞併芬蘭以外,再沒有從聯盟中得到什麼。

治國措施

拿破崙採取的措施
1.對內鞏固了資本主義政權,頒布了《拿破崙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資本主義民法典)
2.對外多次打敗了反法同盟軍隊,並趁機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但也激起歐洲其他地區人民的反抗。

帝國滅亡

拿破崙第一次退位
1811年,俄國正式退出“大陸體系”,英俄恢復商業關係。拿破崙決定率軍遠征沙俄。他在東普魯士和波蘭集中了一支70萬人的大軍,於1812年6月侵入俄羅斯。9月,法、俄兩軍在博羅季諾會戰,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公爵的指揮下成功阻擋了法軍的攻勢。在攻入莫斯科后,拿破崙才發現他佔領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這位皇帝,拿破崙醒來后看著被火光映紅的天空不禁大喊:“燒掉自己的家園!……多麼野蠻!這是什麼樣的民族呀!”俄羅斯的寒冬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在進入俄國的61.1萬法軍中,死於戰爭傷亡、飢餓和被風雪折磨的有40萬人,被俘10萬人。
與此同時,歐洲所有反拿破崙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來。俄軍尾隨法軍挺進到中歐,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轉而與沙俄聯合作戰,義大利也爆發了反法暴動。英國軍隊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本土。1812年12月,拿破崙秘密離開在俄羅斯風雪中艱難撤退的軍隊,依靠雪橇和馬車穿越歐洲到達了巴黎,組建了一支新軍。但是新軍缺乏訓練,隨他征戰多年的許多優秀軍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大批傷亡。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被擊潰。第二年4月,拿破崙宣布退位,被流放到義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百日王朝
波拿巴家族
波拿巴家族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秘密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儒昂港登陸。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崙,立即向他脫帽致敬。拿破崙以洪亮的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演說,士兵們熱烈歡呼,並加入了他的行列。
1815年3月3日,拿破崙在法國登陸的消息傳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軍隊前去阻止。但拿破崙所到之處,士兵們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崙到來,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崙。
1815年3月20日晚9時,拿破崙在隨從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島。1821年,病死於此。

第二帝國

1860年拿破崙家族的合影
1860年拿破崙家族的合影
法蘭西第二帝國於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廢除。 1866年面積擴展到550,986平方公里。1860年代,普魯士的崛起令法國深感不安,最後兩國因1870年的7月危機釀成戰爭,國民議會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萊昂·甘必大在巴黎大會堂宣布帝國滅亡,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皇后歐仁尼逃離杜伊勒里宮,到達英國,正式結束了被廢除的帝國。國號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根據多次補充的帝國憲法,皇帝是國家元首,統率軍隊,有宣戰、媾和、結盟、訂立商約和特赦,任命政府與地方官員,批准公共建設工程,決定是否將法案送交立法團討論等權力。帝國立法體制分成 3部分:參政院由皇帝任命,約50人組成,任務是維護憲法與保證皇帝統治,它準備法案和審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滿21歲並在某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法國男子皆有選舉權,立法團由選舉產生的 200多名議員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團僅有權討論和表決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約100名親王、元帥、主教組成,批准立法團通過的法令。大臣們執行皇帝命令,各自對皇帝負責。參政院對省長實行監督。地方政權掌握在省長手中,他們領導全省警察,控制社會輿論。帝國時期重要官員有內政大臣C.-A.-L.莫爾尼,財政大臣A.-M.富爾德,軍事大臣A.J.聖阿爾諾,後期有E.魯埃和┵.奧利維埃。
第二帝國經歷了由專制統治向自由主義、議會政治演變的過程。帝國初期,拿破崙三世實行個人專權,致力於鞏固資產階級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內實行戒嚴,封閉共和派俱樂部,解散工人組織,查禁進步報刊,利用天主教會加強控制學校。1852年後,法國工人運動一直處於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反動專制制度難於繼續維持。因此帝國後期開始實行改革,逐漸向自由主義政策演變,以求緩和國內矛盾,例如議員可得到請願權利,官方“公報”公布議會辯論記錄,皇帝經立法團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撥款,廢除禁止工人罷工和結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奧利維埃奉命組織自由主義內閣。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變為普通上院,議會權利有所擴大。
經濟方面,帝國實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了大工業,重工業中機器生產普遍代替手工勞動,生產不斷集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金融資本的發展尤為突出、巴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奧斯曼領導下,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為了改變1815年以來法國的孤立狀態,爭奪歐洲大陸優勢和進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崙三世進行多次對外戰爭。法國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聯合英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反對俄羅斯帝國,擊敗俄國后確立了在歐洲大陸的優勢。后又聯合義大利反對奧地利,得到薩瓦和尼斯。1860年簽訂《法英商約》,實行自由貿易。50~60年代第二帝國還派遣軍隊侵略中國、敘利亞、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奪大量財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克里木戰爭后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國發展的頂點。但是,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共和派加強鬥爭。第二帝國支持羅馬教皇阻撓義大利統一、武裝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等一系列失策,使法國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國內危機和重奪歐陸優勢,1870年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國,成立共和國。

民眾的不滿

法國在1860年1月與英國簽署商務條約,確認了英方理查德·科布登與法方米歇爾·舍瓦利耶的自由貿易協議,令法國工業遭遇突如其來的外國貿易競爭。保護主義者與天主教徒都發現,絕對道德主義(moral absolutism)有時能夠滿足他們的利益與目標,但拿破崙的“道德政策”明顯地令他們受損。

反對勢力壯大

拿破崙開始放鬆對言論的鉗制。1860年11月24日,他容許元老院和立法團動議和自由討論他的發言;報章可以出版國民議會的辯論。同時,拿破崙憑藉報章抗衡日益增長、反對皇帝對義大利政策的天主教反對勢力。
政府多數派開始顯示逐漸獨立於皇帝之跡象。 1861年,皇帝失去了在立法團休會期間向外借款的權力;財政預算案可以分段通過,而不需要以整筆金額通過。這成為了反對派對抗皇帝的新工具。往後的事件也正中反對派的下懷。
法國只能再次令義大利與波蘭的人民失望。1863年,波蘭起義發生,後來被沙俄政府鎮壓。這些挫折促使天主教徒、自由與共和主義者等反對派組成自由派聯盟( Union libérale)。在1863年的選舉中,反對派贏得四十席。其領袖阿道夫·梯也爾馬上要求“必需的自由”。
拿破崙難以誤解以上法國民意的表現,而且他在外交的挫敗也表示他不能遏止如此的意見。他撤換政府部長,又任命反教會的教育部長,表示他嘗試與左派改善關係。歐仁·魯埃擔任國務院總理,被稱為“副皇帝”。
梯也爾之派別是憲法所容許。以維克多·雨果為首的特赦或自願流亡的共和分子也是不願妥協的反對勢力。所以,先前的統治階層正在顯示出他們想再從政的決心。這種資產階級的政治運動可能會散播到大眾,威脅拿破崙的統治。不過,他認為只要像以前般獲得工人階級的支持,就可以鞏固自己的權力。

外交失利

1864年,法國皇帝得到保皇黨的支持后,拒絕了所有自由派的要求。這個時候,美國內戰接近尾聲,法國工業危機即將停止。9月15日,法國政府與教皇領地達成協議。前者承諾以衛軍防止義大利攻打羅馬邦。10月30日,普奧兩國則在戰爭中擊敗丹麥,共同管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暫時平息了該地的問題。
拿破崙維持極具野心、卻屢見敗績的外交政策。1857年,法國堅持與英國結盟,借亞羅號事件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開放更多中國港口予西方商人。 1861至63年,法國積極在交趾支那和安南建立殖民地。
1863年,波蘭起義發生。拿破崙公開支持波蘭人的意願,但完全沒有軍事支持,反而僅僅招來俄國的憤恨。
1863年,拿破崙曾經考慮過干預美國南北戰爭,但最後放棄計劃,把焦點轉向美國南鄰墨西哥。該年,法國軍隊佔領墨西哥城,並擁立奧地利哈布斯堡成員馬克西米連大公為帝,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國。但是,南北戰爭在1865年就結束。由於美國明確表示會幹預墨西哥問題,甚至向墨西哥的共和派提供軍備,故此拿破崙放棄了馬西米連諾。1867年,孤軍作戰的馬西米連諾被捕,最後被槍斃。奧地利皇室自然深感怨恨。
1863年,波蘭、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義大利的人民都要求有更多權利。面對著波蘭帶來的窘態,拿破崙惟有再次提出總是因為時機不佳而毫無效果的權宜之計——建立議會。這次他還是失敗——英國不接受國會的理念,而保守的奧地利、俄羅斯與普魯士堅持專制統治,絕對不會給威尼西亞與波蘭自由的機會。
然而,法國的形勢因普魯士在德國稱雄而變差。1866年,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取勝,統一了德國北方諸邦。法國在德之影響力消失。 1865年,拿破崙三世與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在比亞里茨達成協定。對方模糊地保證如若法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而普魯士取勝,普方將讓法國得到德國西部領土。結果,普魯士是取勝了,但法國一無所得,反而多了一個強鄰。
拿破崙未能取得萊茵河地區的領土,在戰爭后企圖願望成真。他向普魯士要求得到原本俾斯麥承諾給出的領土,或是盧森堡,甚至加上比利時。俾斯麥把他的提議公開,結果令拿破崙出醜。1867年,盧森堡在包括法國之內的數個歐陸國家保證下,獲得中立的地位。拿破崙一無所得,反而令法國更形孤立。

徹底滅亡

普奧戰爭過後,反對派代表朱爾·法夫爾與梯也爾譴責拿破崙犯下戰略錯誤。埃米爾·奧利維耶解散了政府大多數派,明確表示除非皇帝賦予完全自由,否則將不會與政府合作。奧利維耶也組成了第三黨,並要求在1860年的“大法案”基礎上取得更多讓步。根據1864年的協定,法國即將把駐羅馬之軍隊撤回,引來教皇絕對權力主義者的不滿,擔心教皇地位不穩。後來,拿破崙也認為有必要處理“大法案”的問題,故此其後他重新賦予立法團的質詢權利,並減少對傳媒與集會的限制。歐仁·魯埃想成立“皇朝聯盟”( Union dynastique)作為支持帝國的政黨,但未能阻止自由派反對政府。後來發生的國際大事令拿破崙不能抽身處理這些問題。
法國皇帝面對的困境難以解決。他本來希望藉助賦予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避免在言論自由讓步,並保持他收回這些自由的機會,但是最後反被自己的政策所誤。維克多·雨果的 Châtiments、羅什福爾(Victor Henri Rochefort,Marquis de Rochefort-LuCay)的 Lanterne,以及萊昂·甘必大控訴帝國對路易·夏爾·德萊克呂茲的審判都顯示出自由派與政府之對立。

工人階級動員

法蘭西帝國建築
法蘭西帝國建築
那邊廂,教皇絕對權力主義者愈來愈不滿,而先前受保護的工業則因為自由貿易政策而不滿。工人階級不再政治中立。工人忽略了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激昂批評共產主義的理論,漸漸信任第一國際上卡爾·馬克思的集體主義理論與米哈依爾·巴枯寧的革命理論。工人會議因為被禁止而變得著名——工人在社會中的解放與他的政治解放被認定是不可分開。第一國際代表與共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就此確立。
帝國政府對此感到驚愕,並嘗試同時壓制中產階級與工人階級,迫使他們一起開始革命行動,例如連番罷工。在此期間,1869年5月選舉舉行,令政府再次受挫。雖然政府打著“反對紅色恐怖”的旗號,但折衷派的奧利維耶仍未被它接受。40名自由分子於116名第三黨成員被選出。故此,政府必須讓步,於是在9月8日把一人政府改為議會君主制。1870年1月2日,奧利維耶成為首個責任內閣的首長。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
1860年代,普魯士的崛起令法國深感不安,最後兩國因1870年的7月危機釀成戰爭(詳見埃姆斯電報)。7月19日,埃米爾·奧利維耶的政府向普魯士宣戰,而名義上的開戰理由則是有關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普法戰爭爆發,法軍多番受挫,在色當戰役大敗於普軍。拿破崙三世與他剩餘的軍士在9月1日向普魯士投降。皇帝投降的消息在三天後傳到巴黎。國民議會被人入侵。9月4日下午,巴黎的代表成立新政府。共和派代表萊昂·甘必大在巴黎大會堂(Hotel de Ville)宣布帝國滅亡,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歐仁妮皇后逃離杜伊勒里宮,到達英國,正式結束了被廢除的帝國。帝國被法國國防政府取代。
路易·拿破崙在1871年3月才自願流亡英國,在1873年去世。他的兒子、拿破崙王朝最後繼承人歐仁·波拿巴在1879年去世。

家族成員


王族成員

約瑟夫·波拿巴(1768-1844年),1806-08年受封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國王,1808-13年受封為西班牙國王。1815年後他在美國生活了幾年。
呂西安·波拿巴(1775-1840年),曾於1799年擔任巴黎下議院主席,當時拿破崙推翻了政府並奪取了權力。在下議院,呂西安·波拿巴曾阻止了一次事關重大的投票,這次投票本為決定是否宣布拿破崙為非法篡權者。後來呂西安·波拿巴與拿破崙失和,但在1815年最後的“百日王朝”時期他站在拿破崙一邊。
瑪利亞·安娜·埃利薩·波拿巴(1777-1820年),1809-14年被封為托斯卡納大公夫人。
路易·波拿巴(1778-1846年),1806-10年受封為荷蘭國王,但路易·波拿巴未能很好地實施拿破崙旨在阻止英國與歐洲大陸貿易的一系列措施,因此被革去王位。路易·波拿巴違心地與霍頓斯·德·博阿爾內(拿破崙的第一位妻子約瑟芬的女兒)結婚。他們的兒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後來成為拿破崙三世。
瑪麗亞·波利娜·波拿巴(1780-1825年),是拿破崙最寵愛的妹妹。她原名卡洛塔,後來嫁給義大利王子卡米洛·菲利普·洛德維科·鮑格才。
卡洛琳·波拿巴(1782-1839年),原名瑪麗亞·安娜西塔(MariaAnnunciata),與喬希姆·繆拉結婚。繆拉1804年任法國元帥,1808-15年被封為那不勒斯國王,其稱號是喬希姆一世·拿破崙。
波拿巴家族
波拿巴家族
熱羅姆·波拿巴(1784-1860年),在法國海軍服役,曾訪問美國,並於1803年娶了巴爾的摩的伊麗莎白·帕特森為妻。拿破崙宣布這段婚姻無效,並令熱羅姆·波拿巴與符騰堡的凱瑟琳公主結婚。1807-1813年間,熱羅姆·波拿巴受封為德國境內的一個諸侯國——維斯特伐利亞國王。在拿破崙的最後一役——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熱羅姆·波拿巴表現出色。熱羅姆·波拿巴1847年返回法國。路易·波拿巴在位期間,他先後擔任法國元帥(1850年)和上院主席(1852年)。

皇帝子女

其他成員 夏爾·呂西安·儒勒·勞倫·波拿巴(1803-1857年),呂西安·波拿巴之子,動物學家,1822-1833年旅居美國,著有《美洲鳥類學(AmericanOrnithology)》(4卷,1825-33年)。
查爾斯)路易·拿破崙·波拿巴(1808-1857年),路易·波拿巴之子,后成為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弗朗西斯·約瑟夫·夏爾·波拿巴(1811-1832年)是拿破崙一世與其第二位妻子——奧地利的瑪麗亞·路易莎所生的兒子。1815年拿破崙退位時正式宣布他的兒子為拿破崙二世,但是這個男孩卻從未當政。他在維也納的奧斯里宮廷里長大,他的外祖父——奧地利的弗朗西斯皇帝封他為萊希斯塔德公爵。
路易·呂西安·波拿巴(1813-1891年),呂西安·波拿巴之子,學者,出生於英國,並且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不過在第二帝國時期(1852-70年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他回到法國擔任參議員,並被封為王子。
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1851-1921年),熱羅姆·波拿巴和伊麗莎白·帕特森的孫子,出生於巴爾的摩。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他先後擔任海軍部長(1905-06年)和首席檢察官(1906-09年)。
拿破崙·尤金·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1856-1879年),拿破崙三世之子。1873年被罷免的拿破崙三世去世之際,波拿巴主義者宣布拿破崙·尤金·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為拿破崙四世,但他並未當政。他死於南非祖魯,當時他在英國軍隊服役。
拿破崙·維克多·波拿巴(NapoleonVictorBonaparte)(1862-1926年),熱羅姆·波拿巴的孫子,1879年後自稱為帝國皇位的傳承者,此後他的兒子拿破崙·路易和孫子查爾斯·拿破崙繼續秉持這一宣稱。

家族問題


拿破崙家族的內訌:
一開始,拿破崙憑藉著幾次軍事勝利,在大革命過後的法國混得還不錯,一躍成為了耀眼的新星。但是這個雄心萬丈的科西嘉矮子非要當皇帝不可。到1804年,他剛自封為皇帝,他那群性情暴戾的家族成員便都想佔山為王。要是以波拿巴家族成員相互威脅的手段高低作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家裡個個都是頂呱呱的好手。
在波拿巴家族成員的目標還不是權力和財富的時候,他們的主要活動是反抗兄弟拿破崙的專制統治以及給他的生活製造彆扭。德瓦斯內夫人曾經在拿破崙的加冕儀式上說:"皇帝的親戚們讓他十分不快。他們就像一群魔鬼一樣終日折磨著他。"而皇帝本人則肆意縱容著兄弟姐妹們對於政權、地位和金錢的貪婪野心,因為他樂意這麼做。但是當他覺得這麼做不合適時,他連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奪回了先前的饋贈。為了感謝他慷慨的施捨,他的兄弟姐妹們對他俯首帖耳。
拿破崙的迅速崛起對他的長兄約瑟夫來說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因為在這個缺少父愛的家庭里,老大一直充當著一家之主的角色,不論誰遇到麻煩都會去找他解決,他的話就是家法。就連從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拿破崙也曾把自己的薪水交給約瑟夫,讓他代為投資理財。在拿破崙還沒有發跡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關閉心扉,而且曾一反常態地給大哥寫過一封飽含深情的信。在信中,他寫道:“我的朋友,不論命運如何對待你,你都該知道我是你惟一的摯友,我對你一片深情,我盼望著你過上幸福的生活……咱們在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始終團結一致、同心協力,你最清楚我是多麼熱愛你。我感覺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心裡蕩漾著從未有過的情感。”
波拿巴兄弟之間的深情厚意很快就蒸發掉了。嫉妒在約瑟夫的胸膛中翻騰不息,因為他的弟弟拿破崙煥發出的奪目光芒,完全搶走了自己的風頭,而且看樣子拿破崙不光要在家裡稱王稱霸,還要統治整個歐洲呢。榮譽和地位正在離他而去,儘管拿破崙賜給他有利的地位和其他補償性質的獎賞,但這種感覺仍然像巨石一樣壓在約瑟夫的心頭,讓他憋悶得很。
拿破崙希望他全家都能在他開創的新帝國里各得其所,但他作出了一個令自己永遠與約瑟夫決裂的決定。那個時候拿破崙還沒有孩子,於是他指定侄子為皇位繼承人,而約瑟夫始終認為皇位應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他氣得七竅生煙,朝拿破崙的畫像開槍解氣:"要是我弟弟不能把皇位委託給我,要是他不能為我做他該做的事,那麼……這麼多年以來,有人為他犧牲了自己的享受,放棄了自己的抱負,不求回報,也得不到任何權力和地位。這個人一直忍受著這一切,到頭來卻兩手空空,這人不是瘋了就是天生的陰謀家。"在拿破崙舉行加冕儀式的幾個月前,激烈的一幕在波拿巴兄弟之間爆發了。約瑟夫為了維護自己作為家裡老大的權利而咆哮,拿破崙被他這通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論激怒了。"他居然有膽量向我要求他的權利和他的利益!"拿破崙大怒道:"他在我的面前表現出的嫉妒和要求簡直就是在我的軟肋下刀子。我絕不會忘記這件事的……這就好像他對一個深情款款的情人說他睡了人家的情婦一樣。這麼說吧……我的情婦就代表著我創造出來的權力,我歷盡千辛萬苦才征服了她,別人休想把她搶走,想都別想。"
當拿破崙的顧問之一想替約瑟夫說幾句好話的時候,拿破崙又惱了:“你一定是忘了,如果沒有我,我的兄弟們就一事無成,是我讓他們今天這麼風光的……成千上萬的法國人正在為這個國家奮力工作著。但是請你們正視現實吧,約瑟夫不是當皇帝的料,他比我還要老,我肯定活得比他長,而且我現在非常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地位太低,不該抱此幻想……他和我一樣出身平凡,但是我靠著自己的實力提升了地位,而他卻仍然保持著剛出生時的地位。要想做法國的皇帝,必須血統高貴,或是有本事讓自己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所以這皇位一定要由我們的晚輩來繼承,因為他們一生下來就是皇族。”
“不,我決不答應!”路易在得知拿破崙剝奪了他的繼承權,轉而立他的兒子做繼承人時怒吼著:“我寧可離開法國也不願放棄我的權利,更不能向我兒子低頭……讓咱們看看你敢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我的兒子從我身邊綁走!”
路易的妻子是拿破崙的妻子約瑟芬帶過來的女兒奧爾唐斯,他認準了奧爾唐斯一定參與了讓自己靠邊站的陰謀,所以把她當成了出氣筒。他不讓奧爾唐斯和母親見面,把她關在家裡,還派人24小時全天候地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他對她威脅道:“假如你為了你母親的利益而犧牲我的利益的話,我發誓會讓你後悔的。我會讓你和兒子分開,我還會把你鎖在高牆裡,誰也不知道那地方在哪兒,誰也無法救你出來,你的後半輩子就得天天祈禱著我和家裡人什麼時候能屈尊去看你一眼。你聽清楚了,我這些恐嚇絕對不會傳到我哥哥的耳朵里!只要我一生氣,就算他權力再大也保護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