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湛波
郭湛波
郭湛波之成名作《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初稿完成於1934年9月,1935年11月由北平大北書局發行。作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在當時是當代思想史)研究的開山著作,該書出版後市場反應極好,三個月後即收到再版請求,經增補修訂,由北平人文書店在1936年8月再版,書名經清華大學教授馮友蘭建議改為《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全書共分八篇,分別從三個階段的總體演變、思想方法的發展、對傳統思想的整理與批評、幾次重大的思想論戰以及對西方思想的引進等角度對晚清到1930年代近半個世紀的中國思想和思潮演進進行了梳理和論述,並對從康有為、譚嗣同到馮友蘭、金岳霖等包括孫中山在內的二十多位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流派、不同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介紹,有縱有橫,有淺有深,有斷有聯,別具一格,雖然不免草創者的“粗糙和魯莽”(高瑞泉語),畢竟有篳路藍縷之功。作者在“再版自序”中說“本書以大無畏的精神,純粹站在學術立場上,無任何黨派的背景,以真理為依歸,無絲毫成見;不畏權勢,不循私情……不因師生之關係,而抹殺自己之見解,仍要秉筆直書”。現在看來,這本書的思想方法——據作者自言即當時時髦的“唯物辯證法和辯證法唯物論”——未免有些簡化和僵硬,宋雲彬在1949年的日記中更說它“內容貧乏、敘述失次”,大為失望,但是大抵做到了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近代學術思想史研究方面是一本被頻繁援引的著作。1949年後,由於格調等方面的問題,該書在大陸長期沉寂,而作者也成為學術史上的失蹤者。19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進展,這本書被重新發現,受到大陸學界的關注並得以再版,已經有山東人民(1997)、上海古籍(2005,2010)等不同版本,並被給予了較高評價。
訓育“七師”,管理不力
郭海清,字湛波,河北大名人,生於1905年5月。曾肄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32年畢業后先入邢台的省第四師範任訓育員,后回到家鄉大名縣的省第七師範(以下簡稱“七師”)任訓育主任。他的這段短暫的教育管理經歷並不愉快,尤其是在七師,他捲入了該校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學潮。七師是一所具有“革命傳統”的學校,由於校領導左傾,中共地下黨團領導的學生運動一度非常活躍。1932年夏,國民黨藍衣社分子郭鳴鶴出任校長后,推行“三民主義”政治教育和“新生活運動”,加強了對學生思想和活動的控制,引起了眾多師生的反感,作為郭鳴鶴族侄、同為國民黨員且主管學生訓育工作的郭海清自然也成為學生們激烈抨擊的對象。1932年冬到1933年春,七師“學生自治會”掀起了驅逐“不學無術、倒行逆施、營私舞弊、貽誤青年”的“反動校長”郭鳴鶴的風潮。在學生自治會給省教育廳的措辭激烈的呈文中,郭海清的名字也多次作為批判對象而出現。如說:“訓育主任郭海清無學識經驗,對於訓育尤其門外漢。前在第四師範充訓育員,曾被學生驅逐離職,河北教育界共知共聞。……到校以來對於學生一味摧殘壓迫,而對於如何使學生學業進步,如何使學生習慣改善漠不關心”。又說:“至其教書尤令人作嘔,東拉西扯,七零八碎,毫無系統,自相矛盾之處層出不覺”。曾參與此次學潮的七師學生葛吟萍回憶說:“訓育主任郭湛波是個不學無術的文痞”。另據名為劉鴻飛的學生回憶,他和另一個學生“分別受到訓育主任國民黨員郭海清的多次警告、威嚇與分化瓦解。他的卑鄙伎倆,經過我們的據理辯駁,都落了空”。在一篇回憶性的文字中,筆者還找到了極具戲謔嘲諷色彩的郭湛波軼事,說他寫成《先秦辯學史》后,經中華書局自費出版。為籌措出版費,他的父親賣了八車豆子,並且對他說:“小啊小!你念書我供得起,你寫書我可供不起啊。你寫了一本書,就賣了我八車豆子”。學生們聽了這個故事,就給他取了個“郭八車”的外號。又說他平時斯斯文文,但遇事又好發脾氣,學生們又給他取了個外號“郭炸彈”。革命學生眼中的訓育主任郭海清(“郭湛波”的名字在學生中也是很知名的)形象之糟糕可見一斑。北大哲學系畢業的郭海清為什麼要到並不知名的省立師範做與自己的專業無甚關係的訓育工作,不得而知,也許與今日的考公務員熱有一些相像吧。學生對郭海清的評價夾雜著複雜的情緒,不可能完全客觀。郭海清可能確實有不善管理、好發脾氣等缺點,但大學畢業不久就出版了《先秦辯學史》、《辯證法研究》、《論理學十六講》等著作的他絕不像學生所說的那樣只是“不學無術的文痞”。總之,這時的郭湛波疲於對學生的管教和對學潮的應付,很難發揮自己的專長,也很難安心於自己喜歡的思想史研究,這樣的日子是絕難忍受下去的,於是他離開了七師,來到自己曾就學的北平,致力於當代思想史的梳理和著述。
重返北平,從學入政
1932年10月郭湛波所寫的中國第一本中文版的中國邏輯學史專著《先秦辯學史》由中華書局出版。據作者在當年8月所寫的自序,該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胡適、徐炳昶、傅佩青、嵇文甫等學者的指點,書名則由馬敘倫題寫。自費與否不可知,但即使如此,也並不像學生所嘲諷的那樣可憐可鄙。這種反差多少反映了當時學術精英與政治時潮影響下的學生精神狀態的隔閡。1934年後寫作《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時,書中所涉及的許多人物還活躍在當時學界,郭湛波有幸直接與張東蓀、馮友蘭等學者“親自見面詢問,或通函聆教”,馮友蘭更為題寫了書名。後來這本書在1939年被日人神谷正男譯成日文出版,定名《現代中國思想史》。到了1960年12月,經美國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推薦,香港龍門書店在印行該書補編時,與正編合梓,更名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加之該書在大陸的重新印行,可見其影響之長久、廣泛。
在1930年代的北平,郭湛波是以學界新銳的形象出現的,但是這本書再版后,剛剛嶄露頭角的郭湛波似乎曇花一現,一下子從學界消失了,除早年出版的幾本書外,此後再沒有產生影響,不免令人納悶。原來本來就是國民黨員的郭湛波後來轉向了政界,長期以郭海清之名活躍在政壇。
抗日被捕,輾轉神州
七七事變后,他曾在北平師範大學國文系任教,並秘密從事抗日活動。1940年12月24日,因為組織遭破壞,郭湛波被以“領導學生抗日,擾亂後方,破壞軍紀”的罪名被逮捕,經多番審訊后最後關押在北平第一監獄外寄人犯臨時收容所,代號四三三,直到1943年2月9日才被釋放。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所派同志韓家蘭的幫助下,6月逃離北平避居洛陽(韓家蘭則殉難於北平),9月9日到達重慶,任職於三青團中央團部和國民黨中央青年部,后曾撰文悼念犧牲在北平獄中的龔世儀、葛繼恩兩同志,1944年發表在《中國青年》雜誌上。
抗戰后郭海清被派至北平接收國立各大學,任臨時大學訓導長,後轉赴南京。1948年國民黨行憲,郭海清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在立法院擔任經濟、外交委員會秘書,秘書處簡任編審等職,直到退休。有資料說他曾在中央大學任職,可能就在此時。
倉皇辭廟,政學兩棲
1948年冬,郭海清離寧赴廣,次年夏到台灣,成為政學兩棲人物。他在立法院擔任經濟、外交委員會秘書和秘書處兼任編審,直到退休為止。除擔任公職外,還從事著述,完成《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補編》、《中國中古思想史》、《近代中國思想史》等著作,均由香港龍門書店出版。公職退休後轉任教職,在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講授“中國哲學史”和“孔孟荀哲學”,在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講授“當代中國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