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常州大學二級學院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原化學化工學院)伴隨著學校的建立、發展與壯大,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依靠科技開發與自主創新,學科、專業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介紹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現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輕化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能源化學工程五個本科專業以及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二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是國家特色專業,應用化學是江蘇省品牌專業。化學工藝是江蘇省重點學科,應用化學(精細化工)是中石化重點學科,擁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即江蘇省精細石油化工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基礎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江蘇省現代基礎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實驗設備儀器先進,實驗場所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金額2500餘萬元。擁有500M核磁共振電鏡、X-粉末衍射儀、X-單晶衍射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色質聯用、色紅聯用、超臨界萃取、分子蒸餾等一批先進的分析測試儀器,以及DCS控制流體流動-輸送機械-傳熱綜合實驗平台、DCS控制填料精餾塔、可視化中試規模有機合成裝置等40餘套自主研發的具有多功能化、集成化、自動化和中試規模等特點的實驗裝置和綜合實驗實訓平台。
通過幾十年的建設,學院已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歷層次結構高、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全院現有專任教師90餘人,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副高以上技術職稱的教師70餘人(其中教授3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50餘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90%,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達100%。化學工藝和應用化學學科兩個梯隊是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團隊和現代基礎化工實驗教學團隊是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全院在校本科學生1200餘人,碩士生480人。
教師具有較強的自主開發與科技創新能力。承擔省部級以上、國際合作項目數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餘項;科研到款數千萬元;發明專利50餘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0餘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數十項,其中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實驗中心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

常州大學基礎化學實驗中心成立於1998年4月,是由原有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應用化學實驗室組建而成的院級實驗室。實驗中心承擔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工程製藥工程、輕化工程、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等專業的基礎化學實驗、應用化學專業實驗,還承擔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10多個專業的普通化學實驗。
樹立以學生為本,加強實驗室管理,加大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改革,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較高、職稱比例較好、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共有各類專兼職技術人員約50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25名,博士20餘名。出版實驗教材6部。
1999年獲江蘇省高校實驗室管理優秀單位。2005年成為首批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獲校優秀教研室稱號。

現代基礎化工實驗中心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現代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化工基礎紮實、專業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常州大學以“大工程觀”為辦學特色,開展實施工程素質教育的系列了以“三傳一反”為核心的現代基礎化工實驗中心,將實驗教學從傳統的驗證型為主逐步向綜合型、創新型措施,成立、設計型實驗過渡,將現代化工技術和科研成果融入到化工基礎實驗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實踐能力、綜合知識、系統思維、協作品質和創新精神。現代基礎化工實驗中心是常州大學規模最大的實驗室,是面向全校和常州大學城各院校、面向社會的開放型實驗室,99年通過了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室評估,06年在江蘇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的本科院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中表現突出,受到了教育部專家和院系領導的一致好評。07年遴選為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
中心承擔了化學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環境與安全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5個學院、18個專業的現代基礎化工實驗以及全校所有專業的石油化工認識實習(60多個專業)的教學任務,擁有一批先進的大中型實驗教學儀器。中心教師研製開發了DCS控制流體流動-輸送機械-傳熱-精餾綜合實驗平台、有機中間體中試合成裝置等40餘套實驗裝備,所有裝置均由教師設計、指導製作安裝和調試,這些裝置彙集了國內外化工實驗裝置先進的裝備技術,融入了最新科技發展和教師的科研成果,突出實驗的工程特點。實現功能拓寬和測試技術升級換代,實驗裝置都具有多種功能,使實驗體現出“綜合性、設計性”。新研製的設備具有多功能化、集成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中試規模等特色,並可用於學生的生產實習(實訓)和教師的科研。
在教學實踐中,中心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職稱結構好、年齡分佈合理的師資隊伍,中心共有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32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3名,講師實驗師6名。
中心以化工原理課程、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等課程為依託,相互滲透、促進、發展。中心按照“三傳一反”對實驗內容進行了優化整合。
開設的動量傳遞實驗有:流體流動阻力和孔板流量計流量校核、離心泵泵性能測定、流體流型與臨界雷諾准數的測定、柏努利方程演示實驗、板框過濾機過濾常數測定等。
開設的熱量傳遞實驗有:套管換熱器中傳熱膜係數的測定,熱管換熱實驗,導熱係數測定實驗等。
開設的傳質與分離實驗有:填料塔氣體吸收實驗、DCS控制填料精餾實驗、MCGS組態控制篩板精餾塔、MCGS組態控制轉盤萃取塔、分子蒸餾實驗、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實驗、膜分離實驗、模擬移動床分離果葡糖漿、有機分離膜組件的製備與性能測定、連續萃取綜合實驗、計算機聯機控制間歇精餾實驗、計算機聯機控制連續精餾實驗、汽-液平衡數據的測定、CO2臨界狀態觀測及P-V-T關係測試、數字化洞道乾燥實驗、流化床乾燥速率曲線的測定、噴霧乾燥實驗、滲透汽化脫除有機溶劑中微量水等。
開設的反應工程實驗有:四釜串聯自動測定停留時間分佈、連續均相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分佈及其流動模型參數的確定、膜反應器、乙酸乙酯水解、環流反應器等。
開設的開放綜合實驗有:DCS控制流體流動-輸送機械-傳熱綜合實驗平台、反應精餾、苯加氫、汽油醚化、重油催化裂化,有機中間體的生產和提純、小型啤酒示範裝置、氣相色譜開放實驗、液相色譜開放實驗等。
開設的化工模擬實驗有:離心泵及液位控制、列管換熱器操作、間歇反應、連續反應、精餾系統、吸收系統、萬噸/年常減壓裝置模擬實驗、萬噸/年催化裂化模擬實驗、加氫精製、Aspen plus軟體應用實驗等。
中心充分應用多媒體、網路等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將計算機模擬技術、數字化在線檢測顯示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多媒體交互技術和網路信息技術等現代高技術手段引入實驗教學,教學內容從單一的驗證型實驗向演示、驗證、設計等多種類、綜合型發展。
07-09年間在學校立項的重大設備項目有:石化工程中心實驗室建設、氣相色譜、液相色譜、X射線單晶衍射儀、化工計算中心、電化學相關儀器、綠色化學與清潔生產工程研發實驗中心、天然活性物質的發現及藥用研究與開發、藥物篩選中心建設項目、有機化學學科點實驗室建設等,從中央財政、省財政和學校爭取了600多萬的建設經費,建造了氣相色譜開放實驗室、液相色譜開放實驗室、數字化醫藥中間體及有機合成中試實驗室、化工計算中心等一大批開放平台,開設的實驗大部分有很強的綜合性、工程性,能滿足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教學要求。
多年來,中心堅持對外開放實驗室,為國內地方高校和企業提供化學化工實驗教學與培訓,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促進了企業的人才建設。
中心榮譽
中心榮譽
實驗儀器
實驗儀器

碩士點介紹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

化學工藝

1、學位點總體概況
化學工藝碩士學位點2004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是學校首批五個碩士學位點之一。學位點依託化學工藝省級重點學科的建設,擁有省級精細石油化工重點實驗室、省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現代化工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石油化工工程中心和乙級設計資質的江工設計研究院。學科在精細化學品綠色合作技術、現代油品加工技術、納米功能材料研究及應用、有機氯產品的反應精餾技術開發、生物柴油的研究與產業化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學工藝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精細石油化工產品與工藝開發、化工過程分析與設計。
3、學科隊伍情況
學科隊伍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人選2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
4、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學科擁有超導核磁共振儀、掃描電子顯微鏡、X-單晶衍射儀、X-粉末衍射儀、色紅聯用、色質聯用等一批現代分析儀器和分子蒸餾裝置、超臨界萃取裝置、二十四通閥控制模擬移動床、固定床連續反應器等一大批先進科研裝備。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江蘇省攻關項目2項、其它省級項目37項、橫向項目40多項,“工業生物催化關鍵技術及在食品添加劑製造中的應用”、“年產500噸納米TiO2低溫晶化、高分散生產線的研製和原位表面處理工藝”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氫精製技術”、蘋果酸聯合生產工藝”等3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論文和專著教材。
5、人才培養
化學工藝碩士學位點截止2010年已招收了六屆碩士生,合計323名,其中有三屆共計182名學生畢業並獲得了研究生學位

工業催化

1、學位點總體概況
工業催化碩士學位點2006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學位點依託化學工藝省級重點學科、江蘇省精細石油化工重點實驗室及江蘇工業學院石油化工工程中心,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特色專業。
學位點在苯酚烷基化的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劑合成與應用研究、烯烴水合用耐高溫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劑合成與應用研究、苯加氫的納米負載型加氫催化劑研究、低碳烷烴氧化制醛、酮的新型氧化催化劑研究、難降解處理有機中間體廢水的生物催化劑研製與應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工業催化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功能聚合物催化材料及應用研究、石油化工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應工藝、轉基因與酶催化。
3、學科隊伍情況
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省科技創新團隊,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及若干名中級職稱的科研骨幹,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
4、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學位點在催化劑表徵、催化劑評價、催化合成工藝研究、化合物結構分析等方面擁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學位點科研經費充足,科研成果豐富。承擔了一批國家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973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技攻關及開發項目及企業委託開發項目。“苯酚烷基化清潔催化技術及工業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科共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三等獎3項,取得一大批發明專利、學術論文及專著成果。
5、人才培養
工業催化碩士學位點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屆研究生,共計25名。

化學工程

1、學位點總體概況
化學工程碩士學位點2006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學位點依託省級精細石油化工重點實驗室、省級化學化工實驗示範中心、省級現代化工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特色專業。
學位點在膜分離過程研究、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化工過程熱力學分析與過程開發、特殊精餾、熔融結晶及精餾—結晶耦合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等方面具有特色,2004年與Karlsruhe University聯合申報的“採用膜技術處理飲用水和工業用水項目”獲得歐盟40萬歐元資助。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學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傳質與新型分離技術、反應動力學反應工程研究。
3、學科隊伍情況
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6人,其中江蘇省“333工程”培養人選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1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
4、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學位點擁有超導核磁共振儀、掃描電子顯微鏡、X-衍射儀、色紅聯用、色質聯用等一批現代分析儀器和計算機聯機在線連續塔設備(英國Armfield)、分子蒸餾裝置、超臨界萃取裝置等一批先進設備,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學科研究經費充足,科研成果豐富。學科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石化及省級科技攻關、石化行業企業委託項目等均取得了良好業績,並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並取得了一大批發明專利知識產權。
5、人才培養
化學工程碩士學位點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屆研究生,共計48名。

有機化學

1、學位點總體概況
有機化學碩士學位點2006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有機化學學科依託部級重點學科(應用化學),擁有江蘇省精細石油化工重點實驗室、省級化學化工實驗示範中心、省級現代化工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日合作太洋電子化學所以及應用化學江蘇省品牌專業。
學位點在有機分子自組裝技術及分子器件研製、有機反應機理和量子化學計算模擬、化學感測器件的開發及應用研究及石油石化產品快速分析技術等方面具有特色。
本學科帶頭人孫小強教授、博導指導的博士生王樂勇教授,在《Science》上(Science, Vol 304, Issue 5675, 1312-1314)發表了一種新穎的超分子化合物-輪烷具有創造性,被同期《Science》的評論員評價為超分子器件合成研究中的標誌化合物之一。
2、主要研究方向
有機化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合成化學、有機分析化學、應用有機化學
3、學科隊伍情況
學科擁有中石化優秀學科梯隊(應用化學),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人選1人,江蘇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1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
4、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學位點擁有如500M核磁共振儀、300M核磁共振儀、掃描電子晶微鏡、原子力顯微鏡、X-粉未衍射儀、X-單晶衍射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氣質聯用儀、氣紅聯用儀、液質聯用儀等一批現代分析儀器,為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本學科科研經費充足,科研成果豐富,承擔和完成了一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藥物製造行業的企業合作項目。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st”、“Synth. Commun.”、“Talanta”等刊物上,並有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發明專利及專有技術,出版了多部高質量的教材著作,來已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5、人才培養
有機化學碩士學位點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屆研究生,共計19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