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蔚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藍天蔚(1878—1922),字季豪,湖北武漢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民主革命家。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吳祿貞、張紹曾並稱“北洋士官三傑”。

早年加入張之洞的新軍。1902年,赴日留學。歸國后,組織長沙日知會,宣傳革命派思想。1907年4月,到徐世昌手下任職。1910年,入陸軍大學校學習。歸國后,任第2混成協協統。隨著武昌起義爆發,發起灤州兵諫,后因提出憲法制定等要求而遭到嚴厲追究。後任關外革命軍大都督,率軍策劃驅逐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未成,逃往上海。此後,繼續擔任關外軍政府大都督,從事革命活動。中華民國成立后,加入黎元洪領導的民社,疏遠袁世凱。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進監獄,經陳宧斡旋獲釋。1915年12月,率湖北獨立軍起義失敗。1916年,策劃驅逐張作霖失敗。1921年5月,組織鄂西聯軍。1922年1月,逃往四川省,被但懋辛逮捕。

1922年,自殺身亡,追贈陸軍上將。

人物生平


少年大志

民國元年《神州日報》藍天蔚題詞
民國元年《神州日報》藍天蔚題詞
1878年1月出生於湖北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藍家大灣。
藍天蔚幼讀於漢陽,秉性聰慧,曾應童子試。少有大志,倜儻不羈,喜任俠,通文學,尤酷愛軍事。跟隨湘軍宿將陶樹思、周蘇明學習軍事。因甲午中日戰爭,暗自立下救國志願,發憤讀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1896年1月,署兩江總督張之洞從南京調回湖廣總督本任,將在南京編練的自強軍中的護軍前營帶到湖北,編練新軍。決心從軍習武,強國雪恥,遂投筆從戎,入武昌新軍工程營為卒。
1897年2月,張之洞奏請設立湖北武備學堂。他被選送入武備學堂學習,先後受到德國和日本式的軍事教育及訓練,很快成為湖北武備學堂的一名優秀學生。
留學日本
1899年冬,藍天蔚以優異成績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送赴日本留學。他東渡日本,先入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成城學校。結業后又到日本陸軍聯隊實習半年。
1902年,升入日本士官學校工兵科,為中國第二期留日士官生。在校期間,結識了吳祿貞、張紹曾,三人被人們稱為“士官三傑”。留學期間,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開始走上革命道路。
1902年底,與劉成禹、李書城等鄂籍留日先進青年10餘人在東京組織了同鄉會,並創辦了留學生界第一個以省名命名的刊物-《湖北學生界》,以“輸入東西學說,喚起國民精神”。

勇拒沙俄

1903年春,沙俄拒絕按約從我國東北撤兵,並向清政府提出七項新的侵略要求,妄圖永久霸佔我國東北。消息傳到日本,廣大中國留學生掀起了一場“拒俄運動”。藍天蔚積極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之中。4月29日,在東京神田錦輝館召開的全體留學生大會上,他與黃興、鈕永建等發起組織“拒俄義勇隊”。5月2日,改名為學生軍,推舉藍天蔚為隊長。
1903年5月3日,藍天蔚對參加學生軍的全體人員進行體格檢查,根據身體的強弱編成甲、乙、丙三個區隊,每個區隊下編四個分隊。

運動新軍

1903年5月下旬,清廷命時任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端方將其召回國內。回國后,經常前往武昌水陸街吳祿貞住宅,與吳祿貞同倡革命。吳祿貞、藍天蔚等在武昌花園山設立秘密機關,’向武漢軍學兩界的愛國青年宣傳革命思想。許多革命青年如呂大森、朱和中、胡秉柯、曹亞伯、李書城等都加入花園山聚會者行列,他們在商討革命方略時最先提出了“運動新軍”的戰略思想。
當時,清政府正向全國大力推廣北洋和湖北訓練新軍的經驗,急需大批掌握新式軍事科’學知識的軍事人材。端方為了籠絡人材,遂同意藍天蔚繼續返日學習,並特地要藍天蔚從湖北新軍中選拔50名優等生一起去日本學習軍事。藍天蔚正想“運動軍隊”,於是復東渡日本繼續學習,並悉心安排隨去的50名學生分別學習軍事、輜重、軍醫等各種專門軍事知識,鄂軍人材之備此為嚆矢也。
1904年春,日俄戰爭爆發。藍天蔚聯絡吳祿貞、張紹曾拍電報給清廷,提出返國組織義勇軍對俄作戰,勿須日軍到中國驅逐俄軍等倡儀。清廷複電拒絕。藍天蔚在東京與留日諸同志組織義勇鐵血團,藍天蔚為隊長,計劃各回原籍分途進行革命。

培育英才

1904年6月,由於日本士官學校因.日籍學生全體提前入伍被抽調參加日俄戰爭而停辦一年,當時國內正極需軍事人材,他應京師練兵處之召提前回國,赴京任職。在赴京途經湖北廣水時,經張之洞在勸說留在湖北,授為湖北新軍訓練營務處(后改湖北督練公所)教練兼湖北將弁學堂和武高、武師等學堂軍事教習。
1904年冬,任湖北新軍暫編第一鎮正參謀官。同年,在新軍工程第八營中設立隨營學堂,他在新軍中倡辦一團體,名叫“學友會”。
1906年冬,任湖北新軍第三十二標統帶兼湖北督練公所參謀。
1906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舉行秋操,北洋袁世凱湖北張之洞各練之新軍舉行南北新軍的大演習。藍天蔚擔任南軍總參謀官。會操3日,南軍均佔優勢。
1906年,藍天蔚任新軍三十二標統帶后,以整頓部隊為名,招募大批富有新思想的知識青年入伍。
藍天蔚是同盟會的老會員,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不能公開擔任科學補習所及日知會中具體的領導工作,而賞以同·盟會員的身份,列席閂知會召開的有關會議。他為日知會介紹人員、捐助經費、暗通消息、庇護會員。有記載的一次捐助經費就達50元。他巧妙地利用其地位和身份掩護、營救革命黨人,如日知會會員季雨霖、熊十力等。由於藍天蔚與革命黨人接觸頻繁,“黃興、鈕永建等皆出其門”,遂引起了當局的懷疑。
1906年12月4日,同盟會發動了大規模的萍、瀏、醴起義,藍天蔚至萍鄉察看地勢,擬在該處設立兵工廠,有人告密於第八鎮統制張彪。張彪派人監視藍的行動,藍天蔚遂辭職離鄂赴奉。藍天蔚和許多革命黨人先後長期地在湖北新軍中做了大量紮實的“運動軍隊”的工作,使革命思想在湖北新軍中深入人心,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1907年,端方由湖北巡撫調任直隸總督入京晉見時,慈禧對端方說:“造就人材的是湖北,我所慮的也在湖北。”
1911年4月,革命黨人在武昌洪山寶通寺討論推舉黎元洪為臨時都督

振旅遼瀋

1907年,藍天蔚與宋教仁、吳祿貞、張紹曾在東北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藍天蔚為支部負責人之一,積極籌謀策動北方新軍革命。為了掌握北方新軍的領導權,藍天蔚被當時在北方新軍中任職的吳祿貞推薦給東三省總督錫良,因“錫良久聞君名,厚贈之”,令藍赴日本考察軍事。
1908年秋,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考入陸軍大學
1910年,歸國被任命為新軍第二混成協統領,駐紮於奉天北大營。
1910年底,同盟會遼東支部已發展到100多人,聯繫的群眾達35,000人。這時吳祿貞已調任新軍第六鎮統制,駐紮在保定、石家莊一帶;張紹曾調任新軍第二十鎮統制,駐紮在奉天、直隸東部沿海一帶。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領導的北方這三支新軍約有3萬餘眾,就像一把利刃安插在清王朝的心臟地區。

灤州兵變

1911年,清王朝準備於6月在永平灤州一帶舉行秋操演習。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在一次秋操準備會議上見面,三人秘密商議:“乘此秋操,新軍實彈射擊,先將禁衛軍掃清,再整軍入京,密約武漢同時舉兵,使清廷首尾難顧,一舉滅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打響了摧毀清王朝的武裝起義的第一槍。“霹靂一聲,舉國震動”,辛亥革命終於爆發。
1911年10月24日,和張紹曾等屯兵灤州,聯名電奏清廷,提出“請願意見政綱十二條”,要求在當年之內“立開國會”,由國會起草制訂憲法,“君主不得否決之”,“特赦擢用革命黨人”等。接著,吳祿貞部又阻截了清政府運往武昌前線的軍火,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更加焦慮不安。為了穩住“士官三傑”,以防不測,清廷使出了一箭雙鵰的毒計,令吳祿貞脫離第六鎮本部前往灤州“宣慰”。吳祿貞到達灤州后,吳、張、藍秘密籌劃,以灤州張部為第一軍,奉天藍部為第二軍,保定吳部為第三軍。一軍奔丰台,三軍赴長辛店,二軍出山海關策應,三路直逼京津,一舉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們的計劃被告密了,清廷將停放在灤州及奉天的全部車皮秘密調往北京,原訂的運兵計劃遭到破壞。
1911年11月7日,吳祿貞不幸被暗殺於石家莊,起義未能照計劃進行。遼瀋舉義屢遭挫折,為了推翻清王朝在東北地區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藍天蔚在東北三省繼續開展鬥爭。
1911年11月6日,省城的同盟會骨幹分子,如張榕徐鏡心、左雨農、陳干、商震等人集合在藍天蔚的駐地北大營進行密謀籌劃。大家共同推舉藍天蔚為關外革命軍討虜軍大都督,作為關外革命軍政府的領導人,計劃於中旬驅逐清朝的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宣布奉天獨立。同時成立了革命的外圍組織聯合急進會。在省城的革命黨人,會後分赴庄河、復州、營口、海城、遼陽、寧遠、鐵嶺、開原安東、鳳城等地,準備發動武裝起義。
1911年11月12日,按革命黨人原計劃,在諮議局召開奉天各界和各自治團體大會,藍天蔚布置他的部下從北大營開進城內,準備大部分兵力進城后,佔據總督署及重要庫房。然而出乎藍的預料,炮兵竟將炮口指向諮議局。這時藍天蔚得知起義計劃已被他手下的一個營長李和詳告密,趙爾巽已調張作霖的舊軍巡防隊入城鎮壓革命。
1911年11月14日,清廷撤銷了藍天蔚的協統職務。藍天蔚的行動受到嚴密監視,後來,在蔣百里、伍祥禎的幫助下,避開監視,易衣遁至大連。藍天蔚到大連后,在南滿鐵路的日本旅館中所設的秘密機關內設立總指揮部,代表關外革命軍政府與奉天省內各地革命力量聯繫,積極籌劃全省起義。
1911年11月26日,東北各地的革命組織、革命團體發動起義,柏文蔚、商震、方剛、劉乾等正式舉天蔚為中華民國軍政府臨時關東大都督。藍天蔚發布起義檄文,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東北三省。
1911年11月底,由大連乘船經煙台前往上海。

直搗幽燕

1911年12月初,來到了上海。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國外回到上海,29日被17省代表會議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委藍天蔚為參謀總長,藍天蔚向孫中山詳細彙報了北方鬥爭的形勢,提出了佔領東三省,進而從側背直搗幽燕,一舉推翻清王朝的戰略設想。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認真聽取了藍天蔚意見,制定了革命軍六路北伐的計劃,其中有二路是煙台關外北伐軍。由藍天蔚擔任這二路北伐軍總司令,統率海陸軍。1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北伐軍總司令。
1912年1月12日,孫中山從南京給正在上海準備出師北伐的藍天蔚去電。1月16日藍天蔚率領主要由參加上海起義的敢死隊員以及青年學生組成的北伐民軍數千人,並劉基炎統領的滬軍、許崇智統領的閩軍、李燮和統領的光復軍一道,分乘海容、海琛和南琛三艘軍艦以及泰順、新昌、公平等運輸船由滬北上。北伐軍首先攻克煙台,與山東、關外民軍會師,聲勢大振,直窺京津,把革命的烽火燒到了清王朝的大門前。在煙台設立了北伐軍根據地,並立即命令部隊星夜兼程,分兵襲取了山東境內的登州黃縣,打通北洋門戶。31日乘永田十九號輪到大連親自指揮。2月1日夜至2日晨,藍天蔚指揮北伐軍主力分別在遼東半島的貔子窩、花園口、大孤山、安東等處同時強行登陸。在當地民軍的密切配合下,北伐軍與清軍展開激烈的戰鬥,清軍連遭重創,節節敗退,潰走庄河方面。2月4日,清軍試圖反撲,遭民軍有力反擊,清軍大敗,統領被俘。2月6日,北伐軍佔領重鎮瓦房站,群眾高呼“中華民國萬歲!”2月10日,北伐軍佔領庄河廳城,商店、民宅紛紛懸掛革命軍旗幟慶祝勝利。
藍天蔚率師北伐,粉碎了“勤王軍”南下的計劃,粉碎了清廷偏安東北的幻想,使垂死掙扎的清王朝更加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在北伐軍浴血奮戰長城內外,連戰連捷之際。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於結束了。

維護共和

南北議和后,趙爾巽任奉天都督,他辭職南下,客居蘇杭間。后袁世凱派他出國遊歷。回國后,支持孫中山,暗中資助廣州革命軍政府,並任鄂西聯軍總司令,據有恩施以西一帶。
中華民國成立后,藍天蔚加入黎元洪領導的民社,疏遠掌握大權的袁世凱。
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
1914年,被投入監獄,經參謀次長陳宧斡旋而獲釋放。
1915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藍天蔚率湖北獨立軍起義,遭到失敗。
1916年,赴奉天省,策劃驅逐奉天督軍張作霖,但因事機泄露而失敗。

鄂西組軍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他堅決擁護和支持孫中山,積極投身到這場為維護民主共和政權而戰的革命運動中來。按照孫中山的布置前往福建、浙江、陝西、河北、遼寧等地,積極與各地誌士共商護法大計,協助南方護法軍政府。藍天蔚聲明反對北洋政府的“統一令”,與北洋軍閥展開了堅決的鬥爭。
10月,惱羞成怒的北洋政府下令通緝藍天蔚。他被北洋政府褫奪一切軍職和榮典。11月,南下廣州,參加南方軍政府的工作。
1918年春,藍天蔚前往西南各省慰問各護法軍將士,說服他們與孫中山聯合起來共圖護法大業。
1918年5月21日,遭到排擠的孫中山在痛苦地看出“南與北為一丘之貉”后,憤然辭去大元帥職務,離粵轉滬,護法軍政府解體,護法運動失敗。
1919年,藍天蔚行抵鄂西。鄂西靖國軍的將士們紛紛請求藍天蔚留下來領導鄂西的鬥爭。

為國捐軀

1920年夏秋之間,四川爆發了川、滇、黔軍閥間大規模的內戰。10月,正在重慶準備召開國會和組織軍政府的李烈鈞國民黨議員175人被逐出四川,藍天蔚率鄂西靖國軍退駐湖北恩施、鶴峰一帶。10月27日,孫中山針對當時西南局勢,在滬給藍天蔚去函。藍天蔚遵照孫中山的布置,將分散在川、鄂、湘邊界的各支分散的護法武裝力量統一起來,組成鄂西靖國聯軍。接著,藍天蔚率鄂西聯軍進入湘西,欲與李烈鈞、朱培德、楊益謙部以及湘西民軍林修海等會合。但是這期間湖南的局勢發生急劇變化;傾向孫中山的程潛一派將領失敗。11月,藍天蔚被迫率鄂西聯軍退據鄂西一隅。
1920年11月28日,孫中山由滬到達廣州,在廣州重組護法軍政府,準備興師北伐。孫中山任命藍天蔚為鄂西聯軍總司令。然而,這時北洋軍閥大軍壓境,加之聯軍糧食緊缺。藍天蔚被迫孤軍東征。
1921年1月,藍天蔚率鄂西聯軍向盤踞在長江上游的北洋直系軍閥孫傳芳部發起總攻擊。鄂西聯軍分三路東下,藍天蔚任胡廷翼為中路指揮官,率所部及易繼春、關克威、孫彬各部,並豫軍之一部由大支坪、野三關從正面進攻宜昌,任顏德勝為左翼指揮官,率所部由建始以東進取宜昌後方;任吳醒漢為右翼指揮官,率所部由鶴峰、長樂進攻宜都;任王安瀾為總預備隊指揮官,率所部為各路策應;以李化民及湘軍張學濟兩部鎮懾後方;藍本人親赴前線督戰,最終戰敗,率領部隊約萬餘人往四川方面撤退。當聯軍撤至川鄂交界處嵩壩一帶,突然遭到與北洋軍閥勾結的川軍阻截。為了挽救全軍的生命,親往板橋川軍營地進行談判交涉。而對方早有預謀設下圈套,藍一到即被扣留,先幽禁於夔州,后押往重慶。
1921年3月31日,在重慶遇難,時年44歲。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藍詳彥是個樸實的農民,種田為生,兼做裁縫,粗通文墨。
妹妹藍菊娣——
二弟藍才蔚——
三弟藍文蔚——
孫子藍維中送去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一次與美軍的激烈空戰中,壯烈犧牲,血灑朝鮮國土。

軼事典故


胸懷祖國

1903年5月3日,在編隊會上,藍天蔚慷慨講演,熱情讚頌同學們不顧個人安危,抗俄救國的英雄壯舉。他說:“今者同志諸君子,仗大義,發公憤,怵於亡國之禍,欲以至貴至重之軀,捐之沙場,以拒強虜,以爭國權,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光彩,亦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慘劇也廣藍天蔚慷慨激昂的發言,極為有力地鼓舞了全軍士氣。
藍天蔚率隊操練,擬開赴東北抵禦沙俄侵略軍,清廷聞之十分恐懼和惱怒,密諭:“昨據袁世凱密折,內言東京留學生藍天蔚等各若干人,編集數軍,希圖革命,”“朕以為該學生等既反叛朝廷,朝廷亦不得妄為姑息。”留學生們的愛國行動雖然遭到了中外反動派的共同鎮壓,學生軍被迫解散,但藍天蔚等多主張改變面目,而精神不解散。拒俄運動“於革命推進與有力焉,當時孫中山先生極為贊成。”

受責無懼

1903年5月下旬,清廷命時任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端方將藍天蔚召回國內,準備對他嚴加懲處。同學們對藍天蔚回國的安全十分擔心,紛紛勸他不要回國。藍天蔚笑著說:“救國者,國人之責,吾一身安足惜。”藍天蔚回到武漢,面對清政府統治者的嚴厲責問毫無懼色,他痛言國事日非,外患日逼,國人憤發為雄,不可遏制。清政府一方面看到藍天蔚是個難得的人材,另一方面因懾於藍天蔚的聲望,怕引出更大的麻煩,遂不敢加害於他。

治軍桑梓

藍天蔚治軍桑梓,努力培養鄂軍人材,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門下且數千人矣”,“其居軍也,日與士卒講習無倦容;暇則慰問病苦如家人父子”,“教導則循循善誘,英才多所養成;訓練則在在從嚴,士卒偏皆誠服。”藍天蔚成為湖北新軍中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被尊為明師,贈匾獻旗,名傳湖北全軍。

辦自習室

藍天蔚任第八鎮正參謀官后,在鎮司令部內開辦一“自習室”。名義上研究學術,實際是集結了新軍內一批革命志士,暗中開展革命活動。如當時陸軍第八鎮步隊第二十九標之隊官何錫蕃、排長賓士禮,三十標之隊官謝元愷,三十一標之隊官普民康、排長姚瑞龍,三十二標之隊官許兆龍、排長周慶詩?馬隊第八標隊官楊璽章、傅人傑,炮兵第八標之隊官蔡得懋、排長李錦營,工兵第八營之隊官吳兆麟、排長姚金鏞等50多人,每逢星期六下午晚操畢后,不論風霜雨雪,都要往鎮司令部正參謀官藍天蔚之自習室報到,聽候考問一周教練士兵的情況並處理公文的方法,尤其是討論革命進行的辦法時只許口頭辯論不準筆記,有時先令寫大意而後發言,所有草稿均在會後當場焚毀,不準攜出片紙隻字。

辦讀書會

如一次在黃陂募兵,入伍的96人中,就有12個廩生、24個秀才。這就為接受革命思潮提供了條件。藍天蔚針對知識青年喜愛讀書的特點,在標內成立“讀書會”,許多革命青年如黃申薌、單道康,孫長福、劉鎮湘、楊文煒、張樹堂、許必達等都參加了“讀書會”。藍天蔚親自捐資印書,對士兵灌輸革命知識。在讀書會的基礎上,藍天蔚在本標讀書會之各班學兵中選擇優秀激進者;如黃申薌、單道康,吳紹奎等,明考暗保為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學生;使能廣泛傳播革命種子。-陸軍特別小學堂實際成為宣傳和組織革命的重要基地。某日秋季演習,藍天蔚在武昌石牌嶺演習地,以日本持戰勝之威,強逼清廷訂《馬關條約》為題,對官兵演講。其演詞中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還我河山”等句,“我們要真實執行,方可無愧於古人”等語。官兵知道藍天蔚演詞之用意,同聲呼號“復國強兵,剷除仇人!”

灤州兵諫

1911年10月24日,和張紹曾等屯兵灤州,聯名電奏清廷,提出“請願意見政綱十二條”。這個電報名為“兵諫”,其實是一道最後通牒,威脅清政府要把多年來拖延未辦的大事在兩個月內全部辦完,如果敢道半個不字,他們馬上殺奔北京,絕無討價還價之餘地。在清王朝與革命軍生死搏鬥的關鍵時刻,手握重兵的藍天蔚、張紹曾等高級將領提出這樣的政綱,不啻是給清王朝迎頭一棒,迫使清王朝不得不下罪己之詔,頒布“重大信條十九條”,完全接受了這個政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灤州兵諫”。

後世紀念


黎元洪重任總統后,北京政府以藍天蔚護法捐軀,開復原有官爵,追贈陸軍上將,從優撫恤,並將藍夫蔚生平事迹宣付國吏立傳。
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師湖廣會館為藍天蔚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藍天蔚的遺像四周擺滿了花圈和輓聯,其中有幅輓聯寫道“威名與黃克強蔡松坡並峙,共和爭鐵血,后先煒碧各千秋。”以表彰藍天蔚的革命功跡。
1928年,藍天蔚的遺體歸葬武漢,靈樞先厝於武昌大東門外長春觀,后公葬於卓刀泉伏虎山麓。藍天蔚的陵墓矗立著白色方柱形紀念碑,上寫:“陸軍上將藍公天蔚之墓”。章太炎曾寫有墓誌銘,陵墓四周以白玉欄護圍。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曾給予修整。“文革”中墓被毀,1981年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復,現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小島:“藍天蔚學識優長,深得人心,有輔佐才能,無驕傲惡習,這種優秀少壯軍官,就是在日本軍隊中,也實不可多得。”
閱兵大臣:“南軍總參謀官藍天蔚計劃周詳,輔佐適宜,使敵進退維谷,深合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