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斑寇蛛

生活於丘陵、農田的中型蜘蛛

間斑寇蛛,屬球腹蛛科、寇蛛屬生物,是一種中型蜘蛛。生活於荒野坡地、丘陵、農田,在石縫中織不規則網捕食昆蟲。

形態特徵


間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雌蛛平均體長10.92mm,頭胸長4.18mm,腹長8.19mm,頭胸部褐色,紫褐色或黑色,呈梨狀或壇狀,腹部卵圓形或倒桃形,黑褐色,雄蛛平均體長4.52mm,頭胸長2.08mm,腹長2.82mm,頭胸部色同雌蛛,腹部卵圓形,褐色或黑色,背面前緣有一后凹弧形斑,往後有3列各4塊黃色斑。

生活習性


間斑寇蛛
間斑寇蛛
生活於荒坡,農田,在石縫,土洞,低矮植物叢近地面積處織不規則網捕食各類昆蟲,以直翅目鞘翅目昆蟲居多,5~6月交配,雌雄蛛以腹對腹姿勢,頭尾方向一致地懸吊在網上,雄蛛以左,右觸肢輪流交配,全過程約1.5h,配畢雄蛛迅即離開,雌蛛並不追趕,未發現雌蛛追殺雄蛛。母蛛於5~8月產卵,7~8月為產卵高峰期,卵袋呈圓球形,略似桃狀,淡褐色至棕色,袋壁較厚,內層為白色絨狀絲,平均體積13.2mm×12.0mm×11.6mm,每袋內含卵201.1粒,1隻母蛛平均織卵袋2.68個,總產卵數539粒,5~7月的產卵經發育成小蛛直至走出卵袋,約需30d;7月下旬至8月所產卵,當年發育成小蛛,不離開卵袋,至次年3、4月間走出卵袋,室內飼養的成年雌蛛多在9~10月間死亡,未見成年雌蛛越冬,當年7~8月從卵袋中孵出的小蛛,至10~11月進入蟄伏狀態,在土縫,洞隙或枯草中簇中越冬。當年5月所產卵,從發育成小蛛算起,壽命為120~150;7~8月所產卵,發育成小蛛后要在卵袋內越冬,壽命300~360d。
間斑寇蛛在網上常將枯草葉、蟲屍、碎土等粘在一起,做成一小型的“掩體”,平時即隱藏在“掩體”下,腹部腹面朝上,倒懸於網上,待有昆蟲落網,迅即從“掩體”下走出捕而食之。其獵食方法:對小型昆蟲,直接咬住吸吮,而對稍大的昆蟲則先用絲捆縛,注入毒液,然後再吸食。當其受驚或遇敵害時,即迅速逃向網邊或跌下網去,作佯死狀,有時則鑽進枯葉、縫隙或洞穴深處隱匿,待險情過後,再回到網上。

繁殖越冬


間斑寇蛛
間斑寇蛛
成熟的間斑寇蛛於5月開始交配,6月中旬產卵,7~8月為產卵高峰期,最晚可延至9月下旬。卵袋呈圓球形,大多帶一“小柄”,故略似桃狀,顏色從淡褐色至棕色,深淺不一,袋壁較厚,手感略硬,似蠶繭,內層為白色絨狀絲,具保暖作用(圖2)。據對217例卵袋測量統計,平均體積13.2mm×12.0mm×11.6mm,每袋內含卵201.1粒(43~502粒)。卵粒小,色黃,卵徑0.98mm(100例平均)。一隻母蛛可做1~6個卵袋,以1~4袋為多。統計室內飼養和野外採集的41隻母蛛,平均1隻母蛛織卵袋2.68個,共產卵539粒。
5月中旬至7月上旬所產之卵,經孵化成小蛛直至走出卵袋,共需30天左右(28~36天)。小蛛初出卵袋即可紡絲,先聚集在卵袋附近營群居生活,以後逐漸分散,獨自織網狩獵。7~8月從卵袋中孵出之小蛛,當年蛻殼2~3次,至10~11月進入蟄伏狀態,在土縫、洞隙或枯草葉簇中越冬,至次年3月才外出狩獵,經3~4次蛻殼后成長為成年母蛛。7、8月份所產之卵,雖在當年發育成小蛛,但不離開卵袋,要在袋內度過漫長的冬季,至次年3、4月間才走出卵袋。該批小蛛(雌蛛)至6月中旬即完成5~6次蛻殼,成長為可產卵繁殖的成年母蛛。雌蛛一生蛻殼7次,雄蛛蛻殼5次。

壽命


當年5月所產之卵,至6月孵出幼蛛,8~9月可發育成熟,織袋產卵,10~11月成蛛死亡,從幼蛛算起,壽命約為120~150天。當年7~8月所產之卵,8~9月發育成幼蛛,次年3~4月走出卵袋,5~6月發育成熟,織袋產卵,7~9月死亡,從幼蛛算起,壽命約為300~360天,其中一半以上時間在卵袋內度過。在不同的地域、氣溫、食料、生境等條件下,蜘蛛的壽命也會有所不同。雄蛛壽命短於雌蛛。

生物研究


間斑寇蛛
間斑寇蛛
資料記載間斑寇蛛又稱“黑寡婦”,因雌蛛交配后常將雄蛛捕食,故得此惡名。但我們常將雌雄寇蛛共養在一隻飼養器內,雄蛛就停歇在雌蛛網附近,從來未見過雌蛛捕殺雄蛛的現象。此外,曾有兩次見到雌雄交配,交配完畢后雄者迅速離開,也沒有發現雌蛛追殺雄蛛的情況。至於穴居狼蛛,在繁殖季節將雄蛛放進雌蛛飼養器常可見到交配,通常配畢雄者即離去,從未發現雄蛛被殺害。因此,關於毒蜘蛛交配后雌蛛殺死雄蛛的資料以推測想象誇大不實者居多,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若長期將2隻以上間斑寇蛛或2隻以上穴居狼蛛置於同一飼養器內,特別是在飼養器容積較小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相互殘殺現象,但在野外自然條件下絕少發生這種情況。

地區分佈


間斑寇蛛在國外分佈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各國,國內分佈於新疆和雲南,在新疆已見於庫爾勒、烏魯木齊、昌吉奇台吉木薩爾阜康青河特克斯等縣市。

流行病學


據對發現間斑寇蛛傷人事例較多的哈密地區中心醫院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13師紅星醫院37例患者調查:(1)性別:男性佔67.57%、女性佔32.43%;(2)職業:農民及民工佔75%,學生佔13.89%,工人佔11.11%;(3)月份:5月份佔2.7%,6月份佔21.62%,7月份佔64.87%,8月份佔10.81%;(4)年齡:20~51歲佔83.78%,兒童、少年佔16.22%,最大者51歲,最小者9歲。奇台縣被咬傷7人全部為農民,青河縣被咬傷6人則均為牧民。

中毒癥狀


間斑寇蛛毒液中含有一種蛋白質神經毒素,能作用於脊椎動物神經突觸,引起神經遞質大量釋放,人被咬後有針扎感,傷口處可呈蒼白、發紅或起蕁麻疹,局部疼痛或壓痛。全身癥狀有乏力、軟弱、頭暈、噁心、嘔吐、出汗、腹肌痙攣、抽搐、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雙足麻木及刺痛感,以及特徵性的足跟部燒灼感。嚴重病例血壓先升高后降低,呈休克狀態,並有呼吸困難譫妄,小兒常出現驚厥癥狀。

防治方法


間斑寇蛛生活習性及咬傷防治
間斑寇蛛生活習性及咬傷防治
(1)在寇蛛盛發的農田噴灑殺蟲劑。進行田間作業時,穿上褲襪,紮緊褲管
(2)被咬在四肢時,立即在傷口上方用繩帶結紮,每15~ 30 分鐘放鬆1~ 2 分鐘;局部傷口先用過飽和高錳酸鉀液洗凈,常規消毒,作十字形切開抽取毒汁,再用石炭酸燒灼,然後放鬆結紮帶,在傷口周圍外敷南通季德勝蛇葯或草藥半邊蓮等。
(3)被咬後用嘴反覆吮吸傷口,吐凈,或立即用煙頭燒灼傷口;或拔火罐;用熟煙絲擦受傷處,並用熟煙絲數錢或用雄黃10g、青黛15g、梅片2.5g,共研碎溫水漱服;重症者可內服南通蛇葯,每次5 片,每天3 次。
(4)新疆奇台農六師急救中心郭斌主任曾收治兩名經基層醫院局部處理后的重症病人,入院時出現呼吸困難、全身抽搐、體溫升高等癥狀。當即靜注地塞米松80mg, 10% 葡萄糖酸鈣20ml,兩組靜注治療在輸液中反覆使用3次,相隔約15分鐘;同時大劑量靜注10%葡萄糖液與019%氯化鈉液;12小時內輸液總量4000ml,間斷注射速尿40mg,局部另以碘酊處理。呼吸困難者臨時給予尼可剎米5支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滴。經上述處理后病人休克糾正,全身抽搐得到控制,病情平穩,再經對症治療后康復出院。
一些治療紅斑寇蛛(L. m actan s Fab riciu s,1775年) 咬傷的方法,供參考。
(1)在被咬部位注射10% 高錳酸鉀水溶液3~4m l; 反覆用10%~20%葡萄糖酸鈣靜注,重症或休克者,可靜脈或皮下注射0.5~1mg腎上腺素
(2)靜注10%鹽酸普魯卡因10ml;或20%~25%硫酸鎂10~20m l;或葡萄糖酸鈣10ml。
(3)海南省澄邁縣醫務人員治療一名被紅斑毒蛛咬傷的病人的方法是:靜注10%葡萄糖酸鈣10ml,50%葡萄糖液40ml,同時肌注尼可剎米和安鈉加各1支,被咬處塗碘酊。次日,繼續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同時口服血可平0.2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