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果

蕉果

蕉果《本草求原》,異名:蕉子(《桂海虞衡志》),香蕉(《綱目拾遺》)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植物形態:甘蕉,秋季採收。功用:清熱,潤腸解毒。主治:治熱病煩渴,便秘,痔血。

藥理作用


果肉中含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及二羥基苯乙胺甚多,日本所產者,含5-羥色胺在10~15微克/克據測定,烏干達所產之香蕉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為2微克/克,5-羥色胺為16.2微克/克。每日食入5-羥色胺10毫克對胃腸功能並無障礙,但如食入過多,可能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在測定尿中吲哚兒茶酚胺時,不應吃香蕉。未成熟的香蕉肉對豚鼠保泰松誘發性胃潰瘍,有預防(同時服用)或治療(服保泰松后15天再服香蕉肉)作用;對強制性不動所誘發的大鼠胃潰瘍也有保護作用,但對強的松誘發者則無效。這種保護作用可能是由於其中所含的5-羥色胺使胃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緩和刺激的原故,它無抗膽鹼作用,也無中樞抑制作用。芭蕉樹葉及莖幹的液汁(含5-羥色胺,但不含Dopa或去甲腎上腺素)能收縮離體豚鼠迴腸及大鼠十二指腸,並升高犬及大鼠的血壓,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及妥拉唑啉所拮抗。干葉、莖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抗真菌物質可能是Musarin。

性狀功效


【性味】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冷。"
②《綱目》:"甘,大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寒,微澀。"
【功用主治】清熱,潤腸,解毒。治熱病煩渴,便秘,痔血。
①《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瘡,解酒毒;干者解肌熱煩渴。"
②《綱目》:"除小兒客熱。'
③《本草求原》:"止渴潤肺解酒,清脾滑腸;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瀉止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或燉熟食。
【選方】治痔及便后血:香蕉二個,不去皮,燉熱,連皮食之。(《嶺南採藥錄》)
【化學成分】果實含澱粉0.5%,蛋白質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維生素A、B、C、E等。並含少量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二羥基苯乙胺。葉含少量鞣質纖維素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