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境內,坐落在和縣城區西北約20千米處;總面積4500平方千米;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18°21′,北緯31°81′。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基岩為沉積岩,成土母質為變質岩類殘積物、坡積物。土壤屬棕色石灰土黃棕壤。位於江淮丘陵區的南部,含山褶皺系北部,侵蝕基準面標高+30米左右,山脈整體走向北東南向,最高海拔標高+180米。
1992年9月,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境內,坐落在和縣城區西北約20千米處;總面積4500平方千米;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118°21′,北緯31°81′。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基岩為沉積岩,成土母質為變質岩類殘積物、坡積物。土壤屬棕色石灰土黃棕壤。位於江淮丘陵區的南部,含山褶皺系北部,侵蝕基準面標高+30米左右,山脈整體走向北東南向,最高海拔標高+180米,一般標高+150米以下,地形切割成都中等,相對高差120~150米。地表岩石出露一般,山坡上局部被浮土覆蓋。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分,熱量條件較好,無霜期長(約240天);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多年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間,降水天數年均為123.5天。季節分配不均,春季(3~5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6~8月)佔38~44%,秋季(9~11月)佔18~19%,冬季(12~2月)佔10~11%,一年內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年均蒸發量為1469~1629毫米,7~8月份在800毫米以上,11~2月在100毫米以下。夏季梅雨特徵顯著,持續25天左右,梅雨量240~26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5~20℃。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2~28.4℃;最冷月(1月)2.4~2.8℃;年均最低氣溫在-7.5℃左右。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地表水系總體較發育,主要為大大小小的坑塘。其中:西北側有一老莊水庫,水庫面積約53516平方米,另外有礦山深挖形成的兩個水塘,位於邊坡坡腳處,大水塘面積約13963平方米,水面標高44.4米,水深約0.5~4米;小水塘面積約3550平方米,水面標高44.2米,水深約0.1~1米。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95%,地帶性植被以亞熱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含少量喬灌木樹種的落葉與常綠混交林。境內植物各類繁多,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黑松、火炬松、杉木、板栗、雀梅、楓香、烏桕、油茶、毛竹、野柿、六月雪、野櫻桃、衛矛、胡枝子等200多種,林中生有何首烏,明黨參、杜仲、桔梗、草珊瑚等名貴藥材。
三清殿位於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始建於唐代貞觀二年(628年),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修,后歷代屢有修葺。重檐歇山頂,原面闊五間,進深四楹,后擴為面闊七間,進深六楹,斗拱與椽檁之間繪有道教圖畫,殿內有木石連接的石柱二十根,柱礎為蓮花覆盆,正中昔奉三清塑像。殿東廂豎有宋徽宗瘦金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宋孝宗《賜少傅孫俊卿禮碑》,並鐫孝宗御札和陳俊卿謝恩表文,另有蘇軾、文天祥等人題刻。三清殿該道教廟觀建築群包括山門、三清殿、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和五帝廟、東嶽殿、五顯廟、西嶽殿等。
摩空閣位於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內置3尊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門內有小院,正殿為三靈侯殿,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為關帝廟。今置東嶽大帝銅像。正殿前為東、西配殿,1984年重建,內供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正殿後是新辟觀景台,石欄半圍,開闊寬敞,可瞻岱陰諸景。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6年12月,和縣人民政府在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建設雞籠山旅遊綜合服務中心。
2017年11月,和縣人民政府在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建設和縣善厚鎮雞籠山-半月湖景區花海木棧道。
品牌建設
1992年9月,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公交
從蓮下車站約步行30.0米到蓮陽車站,乘坐102路經過28站,在金砂鄉北下車;乘坐21路經過21站,在雞籠山下車;約步行4.0米便到達終點雞籠山。
自駕
風林禪寺——花山——方山——南天門——一線天——百歲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