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寺
湖南省醴陵長慶寺
長慶寺坐落於醴陵城東的鐘鼓山的燕窩形,地處要塞,居高臨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醴陵長慶寺天王殿
據史料記載,長慶寺最早稱鐘鼓剎,因其左右鐘鼓二山而得名。關於長慶寺許多民間傳說,至今仍讓人們津津樂道。這給原本就頗有些神奇的古寺更增添了幾分神秘。
神仙坡上看長慶寺
風雨千年,長慶寺香火綿延不斷,暮鼓晨鐘悠悠不絕。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和尚尼姑、俗家弟子們每每覲香朝拜,虔誠至極。只可惜後人看到的已不再是原先的古剎。在漫漫的歲月里,古剎早已被時間洗涮得乾乾淨淨,只有幾扇殘垣斷壁在歲月時空里哀號。1958年,長慶寺被拆毀。1980年,居士張全英伴舊牆結廬,維持香火,廣結善緣。1990年剃度出家,法號文永,訪遍民間長者,查閱古籍舊典,在原址上重建了長慶寺,復古了古剎原貌。
醴陵長慶寺內靈龜池
長慶寺順石壇小徑直上神仙坡。傳說善財童子得知這一人間仙境,也按捺不住,仙游於此。至今山石上還留下他深深足跡,足印深約1-2厘米,雖經無數風雨歷練,仍是清晰可見。神仙坡也由此得名。長慶寺殿、宮花木間生,道路互徑。從大雄寶殿左側山徑向上溯行數十米,有個龍王殿。龍王殿左側有口水井,美其名“龍王井”。神奇的山泉從山頂石竇中汨汨流出,味甘清涼。據說此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奉上一把洗臉頓覺耳聰目明。要是虛火旺盛,臉赤肺熱,萎靡乏力,順手舀上一杯喝下,頓覺精神大振,健步如飛。當地村民有點頭疼腦熱的,都喜歡用這的山泉水熬湯煎藥,自然奇效無比。因而被稱之為“聖泉”、“仙泉”、“神泉”。說它是“聖泉”“仙泉”“神泉”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大旱之年,天燥地皸,山泉卻從未乾涸、斷竭。
“龍王井”是觀音菩薩灑下的甘露。相傳有個樵夫在山上砍柴,又累又餓,昏死在山道上。菩薩見過,便從隨身攜帶的甘露瓶灑落幾滴在樵夫的嘴裡,樵夫活了過來,頓覺得精神抖擻,渾身是勁。身邊不知啥時一眼山泉汨汨而出,嘗一口清涼甘甜。後來人們才知道是菩薩賜予的甘露,神奇的很,便紛紛挑往家中飲用,祛病安神。說來也怪,山下一戶張姓人家,四代單傳,兒子婚後八年媳婦不育。夫妻四處求醫問葯未果,有天晚上媳婦睡覺做了個夢,觀音娘娘給她:喝了“龍王井”水便可得子。次日天未亮,夫婦二人便來到長慶寺“龍王井”舀了碗水喝下,頓覺肚子溫熱。次年春,他們抱著滿月的孩子來到寺里覲香叩謝觀音娘娘。此事很快傳開,近的、遠的,本地的、外地的都來此求子,每每滿意而歸。這事只是傳說,筆者無從考證。生辰鍾
傳說觀音菩薩每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給觀音菩薩燒子時或午時焚香,必須正點準時。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生辰日、六月十九日是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是觀音涅盤日。佛教中有關觀世音菩薩的經文里都有類似的記載。記述了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功德。世間蒼生遇到困厄災難時,只要信奉觀世音菩薩,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時菩薩就會“觀其音聲”而前來解救,使受難眾生即時得以脫困,當然這隻不過是一種美好的“意願”罷了。
相傳觀音菩薩也曾是凡胎,十歲時,功成圓滿坐化成佛,法力無邊。當時醴陵瘟疫肆虐,民不聊生。觀音菩薩便來此解救苦難。菩薩來到鐘鼓山坐禪、施法,三天三夜過去,山下村民瘟疫便不藥而癒。為了紀念菩薩恩德,每到這三個時辰,長慶寺都要長慶菩薩生日。這天樂聲朗朗,鐘鼓震天,善男信女雲集到寺里朝覲焚香,煞是熱鬧。最令人忘不了的應該是寺里的齋飯齋菜了。齋菜是佛家素食,來不得半點葷腥,就連炒菜用油也是本地的菜籽油茶油,一盤觀音豆腐順滑細膩,遛炒土豆朗朗爽口,令人垂涎。觀音菩薩生辰那天,寺里要擺上十幾桌,有時還無法滿足朝覲者的需求,下廚的師傅為此要開幾次席面。住持文永師傅說,這兩樣素菜,是長慶寺的看家菜,是觀音菩薩的恩賜。不僅口感好,還有健身強體之功效。難怪總會有那麼多人在寺里用齋膳呢。
長慶寺雖說沒有傳說的那樣神奇無比,但“長沾雨露,慶衍生靈”的美好願望卻在人們心裡紮下了根,成了眾多醴陵人心中的嚮往和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