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三派
秦墨、楚墨、齊墨的合稱
墨子死後,墨家學派發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秦墨),鄧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齊墨),活動於戰國中後期。在自然觀方面,對物質,移動和時空關係作了唯物主義解釋,摒棄了墨子的天鬼觀念,並把唯物主義哲學和科學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在認識論上,發揚了墨子重視實踐的特點,承認物質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狹隘的經驗論的錯誤。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義,利也”的著名論斷,突出了利,把它作為標準和基礎解釋各種社會問題和道德範疇。
楚墨的鄧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俠客的身份,到處行義。他們反對各國的戰爭,認為這些戰爭都是權貴們為了自己利益發動的,不利於百姓,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這個世界。
秦墨的相里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務實。幫助秦國的原因,也是因為看見只有秦國當時的制度,是最接近他們墨家的最終設想的,所以他們願意幫助秦國完成統一戰爭。
關於墨子的弟子,文獻記載大都指出墨子弟子眾多。例如,"孔墨徒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
《公輸》篇中墨子曾說:"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淮南子·泰族訓》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孫詒讓在《墨子·閑詁·墨學傳授考》中對墨子弟子作了考證。根據《墨子》一書及先秦諸子記載,孫詒讓綱羅掇拾,粗理脈胳,"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傳弟子三,三傳弟子一人,治墨術而不詳其傳授系次者十三人,襍家四人,傳記所載,盡於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滅,與草木同盡者,殆不知凡幾。"關於墨學的傳授系次及墨家派別的分裂,有幾段文獻記載提供了一條基本線索。
《呂氏春秋·當染》記載:"禽滑厘學於墨子,許犯學於禽滑厘,田擊學於許犯。"
《莊子·天下》篇記載: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決。
《韓非子·顯學》記載: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捨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
勤生薄死,艱苦卓絕,殉身赴義,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風和墨家的基本傳統。戰國時局動蕩,複雜的政治鬥爭,使"為知己者死"的俠士成為諸侯、公卿所特別需要的人才,聶政、荊軻之屬,一時名揚天下。顧頡剛曾指出,"然戰國者攻伐最劇烈之時代也,不但不能廢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於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復不少。彼輩自成一集團,不與文士混。文者謂之'儒',武者謂之'俠',儒重名譽,俠重義氣。儒俠對立,若分涇、渭,自戰國以迄西漢殆歷五百年。"①《韓非子·五蠹》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儒俠對舉,俠當指的是墨俠。《淮南子·泰族訓》說:"墨子服役者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陸賈的《新語·思務》篇說:"墨子之門多勇士。"從墨子弟子禽滑厘及墨家巨子腹、孟勝等的事迹也很可看到墨俠派的風貌。禽滑厘跟隨墨子,裂裳裹足,長途跋涉,趕到宋國,率領墨子弟子三百人助宋守城,止楚攻宋。②禽滑厘曾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給使,不敢問欲。③墨家巨子腹之子殺人,秦惠王令吏勿誅,而腹堅持"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的墨者之法,終殺其子。④墨家巨子孟勝為楚陽城君守城,以身殉職,其弟子徐弱等183 人隨之殉死。⑤《史記·遊俠列傳》所說的,"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受其軀,赴士之厄困。"和墨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墨子所主張並堅持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⑥"口言之,身必行之"⑦等信條就是墨俠的基本信條。
從上述文獻記載可知,墨家遊俠派的存在當無疑義。並且,可進一步從遊俠派活動中心的轉移來證實墨俠派的存在。巨子孟勝率弟子為楚陽城君守城,以巨子為中心,可說墨俠的活動中心在楚。后孟勝死,傳巨子位給居宋的田襄子,墨俠派的活動中心轉移到宋。后田鳩①又率領弟子入秦,"墨者有田鳩欲見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見。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見楚王,楚王悅之,與將軍之節以如秦。至,因見惠王。"②后墨家巨子腹居秦,深受秦惠王器重。這一記載也許可說明,田鳩入秦傳巨子位給腹。墨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這對當時的秦國來說,既可滿足對中原擴張所需的武士,又可用之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
墨俠派在秦得勢也可以從其反對墨家論辯派的言行得到佐證。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記載了田鳩駁斥論辯派的話: "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不懷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呂氏春秋·去私》記載墨俠派唐姑果非墨辯派的事迹, "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惠王問秦之墨者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於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為人甚險,將奮於說,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謝子至,說王,王弗聽。後日復見,逆而弗聽也。謝子不說,遂辭而行。"這些記載說明,從禽滑厘、孟勝、田鳩、到腹這一派系,主要是繼承了"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精神傳統,它們和當時"士為知己者死"的武俠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們是墨子所說的以從事成義的行動者。
他們以自己的勇士氣概,堅定的獻身精神,反對空談,在血光刀影的搏鬥中,為實現墨子的理想而奮鬥。墨俠這一派別的客觀存在及稱之為遊俠派當是可信的。
墨子在《墨經》和大、小取等篇中十分重視對思維形式的研究,重視論辯的技巧。因為墨子懂得在和不同學派的爭論辯詰中,想使自己的觀點能折服別人,使自己的思想為社會所接受,首先必須注意使自己的理論和論說在形式上沒有破綻而更具說服力。因而,對概念和認識對象的對應關係,用詞的準確性,概念的明確性,論證的嚴密性和一致性都十分重視。邏輯方法被墨子自覺地作為一種"明是非之分","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的有力工具,被墨子應用於自己學說的構造上。同時,邏輯方法也是墨子駁斥論敵的有力武器。例如,墨子在駁斥儒者巫馬子關於"子兼愛天下,未雲利也,我不愛天下,未雲賤也"①的論調時,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使巫馬子不得不承認墨子兼愛天下的思想得人心。墨子在說服公輸盤、楚王停止攻宋時,也是運用類比論證的方法,以公輸盤、楚王承認殺人不義,以富竊窮不善為前提,進一步說明了攻宋,則殺人更多,也更為不義,楚國遠比宋富,攻宋則更為不善的理由。從而使公輸盤、楚王不得不承認攻宋是沒有道理的不義不善之舉。
墨子在儒學對立爭論中發展起來的論辯術及一些具體命題,在戰國中後期的名辯思潮中。被墨家以談辯成義的弟子後學大大發展起來了。莊子所說的:"駢於辯者,纍瓦結繩竄句,游心於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是已。"
又說:"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這些記載說明,墨家的論辯派確實是在名辯思潮中為了堅持墨子關於物體存在與人的感覺,物體結構與屬性,宇宙的無限與有限,物體的運動與時空等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唯物論觀點,和公孫龍、惠施兩派名家圍繞著堅白石離,同異是非,有窮無窮,火不熱,目不見,飛鳥之影,白馬非馬,一尺之捶,物莫非指等具體命題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在論說中發展了墨子的有關思想,形成了墨家後學的論辯派。
在名辯思潮中,兩派名家的觀點不相一致。惠施派是從"合"的觀點來談"堅白同異",他們更多強調了事物的一般共性,忽視並抹煞了事物的差異。公孫龍派是從"離"的觀點來談"堅白同異",他們更注重個體的獨立存在,否認了事物的普遍聯繫性。他們雖然各自有別,但名家兩派都是以墨家作為論辯對手的。墨家的論辯派堅持了墨子的觀點,批駁了名家兩派的觀點。
名家兩派都受過墨子思想的影響,如惠施關於"汜愛萬物,大地一體"的思想,很有墨子兼愛大同的思想色彩,也曾"欲以荊齊偃兵"。公孫龍曾同越文惠王論偃兵,《呂氏春秋·審應》篇載公孫龍答趙惠王:"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兼愛天下不可以虛名為也,必有真實。"又曾勸燕昭王偃兵,力主墨子的非攻思想。
所以,魯勝說:"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別名顯於世。"
《公孫龍子·蹤府》篇曾說:"夫是仲尼異楚人於所謂人,而非龍異白馬所謂馬,驚。"這個類比推論正是從專愛楚人不能說是愛人這個兼愛主義的前提出發,推出了有白馬不能說是有馬的結論。由此,白馬非馬的命題就提出了。從墨子的兼愛思想出發,反對墨子的經驗論與唯理論結合的認識論,這可說是名家出於墨而非墨的基本途徑,正如墨子學周禮而背之,出於儒而非儒。
墨家論辯派對名家的批判也是對名家出於墨而非墨的批判。這點也可說明,墨家論辯派是堅持墨子的思想,只不過他們主要注重關於認識論命題的論辯。
墨家論辯派的存在,從名辯思潮的論辯中可得到證明。名辯思潮的發展使墨家論辯派興盛一時。從上面所談到的遊俠派排斥談辯之墨的事實,也可反證墨家論辯派的存在。
《呂氏春秋·當染》所說的"禮、墨之後學,顯榮於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游仕於諸侯當屬顯榮,墨子的"著書成義"的弟子大都以墨子的學說為武器游仕於各國諸侯。墨子本人也將仕弟子於諸侯作為教徒授學的一個基本目的,一部分弟子也是志在祿仕而學於墨子門下。
現將《墨子》一書中墨子弟子入仕諸侯的記載摘錄如下:
子墨子游荊耕柱子於楚,二、三子過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耕柱子處楚無益矣。二、三子過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幾何而遺十金於子墨子,曰:"後生不敢死,有十金於此,願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子墨子游公尚過於越。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過許諾。遂為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苟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子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憙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於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於子之門,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於始也。謹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於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於人者多,欲人之處高爵祿則以讓賢也,多財則以分貧也。夫鬼神豈唯擢季拑肺之為欲哉?今子處高爵祿而不以讓賢,一不祥也;多財而不以分貧,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猶百門而閉一門焉。
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項子牛三侵魯地,而勝綽三從。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正嬖也。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於馬靳也。翟聞之,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綽非弗之知也。祿勝義也。"
這些記載說明墨家弟子入仕,大都是由墨子為之游揚的。出仕的地方有楚、越、宋、齊、衛等各國。墨子本身也準備游仕於四方人君世主。墨子游仕弟子,主要目的是要他們在各國君主面前宣傳墨子的政治主張,並要求他們具體實踐之。對違背墨子之道的入仕弟子如勝綽、曹公子等,墨子譴責他們"倍義而鄉祿",對堅持墨家教義的弟子,如高石子等,墨子倍加讚賞,說他是"倍祿而鄉義"。墨者入仕主要是為了實行墨家的主義,並不是為了追求爵祿。只要能聽墨者之言,行墨者之道,則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就足夠了。墨家的游仕確實顯赫一時,其活動範圍很大,影響廣泛。
上面這些文獻記載及分析論證,說明墨家的遊俠、論辯、游仕三派確實是存在的,在當時的社會也確有廣泛的影響。墨家三派的活動方式雖然各不相同,或是從事,或是談辯,或是著書,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堅持墨子的基本思想觀點,實行墨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