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鄉
張溪鄉
張溪鄉位於永嘉縣北部,距縣城56公里。東北毗鄰黃岩地區,東南與嶺頭鄉為鄰,南與鯉溪鄉接壤,西與黃南鄉、岩坦鎮連接,北與仙居縣交界,縣道仙清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是永嘉縣通向台州的東大門,下轄18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轄區內溪流交錯,水資源豐富,現建有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達9600千瓦,是永嘉縣有名的“小水電開發之鄉”。
張溪鄉
張溪鄉,位於溫州永嘉北部,國家4A級旅遊景區楠溪江上游,東鄰台州市黃岩區,西連岩坦鎮,北接仙居縣,南與鯉溪鄉接壤,縣道仙清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是永嘉縣通往台州的東大門。全鄉總面積83平方公里,總人口11092人,下轄18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地張溪村,距縣城上塘鎮56公里。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8035萬元,人均收入5400元,為溫州市139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境內氣候溫和,宜居宜游宜業。全鄉地勢以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95%,耕地佔3%,溪流為2%。
張溪鄉
境內生態絕倫,森林植被茂密。林地達1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2%,空氣清新,特別是負氧離子含量高,長期居住利於健康長壽。常年居住在張溪村人的張愛香老人今年已116歲高齡,六世同堂,其樂融融,身體仍很硬朗,被譽為“浙江第一壽星”。
境內物種豐富,動植物類繁多。有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香果樹,二級保護的鵝掌楸、金錢松、花櫚木、厚朴,三級保護的黃山木蘭、紫莖、短萼黃連、長序榆。珍稀樹種有浙江水青岡、華東野核桃、三尖衫和華西楓楊等。名貴的中藥材隨處可見,堪稱天然葯庫。珍禽異獸就多達百種以上,其中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有8種。有出沒林間的野豬、黃麂、豺狼、金錢豹、雲豹、黑鹿、梅花鹿、穿山甲各獾,有樹叢間覓食的雉雞、竹雞、斑雞、啄木鳥,還有天上盤旋的山鷹,地上爬行的蛇以及溪澗中蹦跳的石蛙等等,一年四季,人們都可聽到動物們演奏的交響樂曲。
張溪境內溪流交錯,水力資源豐富。現建有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達9600千瓦,是永嘉縣有名的“小水電開發之鄉”。其中毛竹水電站曾是浙江省最大的股份制水電站,毛竹水庫還是很好的娛樂休閑垂釣基地。每當假日,遊客遠離喧嘩城市相約而至,放鬆心情盡享大自然和諧優美之環境,體驗垂釣之樂趣,更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境內耕地有限,特色農業凸顯。全鄉耕地面積僅為7104.5畝,其中水田面積3578畝。近年來已形成“一蔬二果三畜牧”的農業發展模式,現擁有4000餘畝高山楊梅基地,600餘畝茶園基地,800餘畝高山蔬菜生產基地,以及白鴿、七彩山雞、鴨、羊、牛、豬等飼養基地。相繼成立了金竹溪楊梅合作社和深固坑草藥專業合作社,特色農業取得較好成效。
張溪鄉
南正尖廣福寺
傳說中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誕辰地——南正尖廣福寺,每年六月初一,台州寧波等地信徒前來朝拜的絡繹不絕,最多一天達一萬多人。
張溪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510 |
男 | 4035 |
女 | 3475 |
家庭戶戶數 | 194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401 |
家庭戶男 | 3951 |
家庭戶女 | 3450 |
0-14歲(總) | 1641 |
0-14歲男 | 926 |
0-14歲女 | 715 |
15-64歲(總) | 5110 |
15-64歲男 | 2707 |
15-64歲女 | 2403 |
65歲及以上(總) | 759 |
65歲及以上男 | 402 |
65歲及以上女 | 35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273 |
張溪鄉林坑村遠景
張溪鄉林坑村古村落位於仙清線公路沿線,與張溪鄉政府駐地相距僅一公里,是一處難得的未被開發的旅遊處女地,據相關政府網站統計,該村有住戶180多戶,678人口,追溯其歷史,已有300多年,該村古村落依山而建,古屋錯落有致,層層疊疊,無序中顯自然,變化中見統一,它沒有深宅大院和文物遺跡,純是一群樸素自然、灑脫不拘的農家院舍;每座房屋造型各異,結構獨特,有四合院、三合院、橫屋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排擁有眾多台門和水門的橫屋,堪稱楠溪江山地居民之典範,全村至今沒有一座現代建築,一座座古屋像一幅幅美麗的圖案,鑲嵌在綠色的地毯上;林坑古村落,她像一位美麗清純的姑娘,藏在深山盼人識。
張溪鄉位於永嘉縣北部,地處楠溪江上游,東接嶺頭鄉,南接鯉溪鄉,西鄰黃南鄉、岩坦鎮,北界仙居縣,東北與黃岩縣接壤,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常年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902.5mm,無霜期210天,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林海、霧海、花海、雪海”而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七大景區之一的四海山森林公園。全鄉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3020戶,總人口11092人,擁有耕地面積7104.5畝,其中水田面積3578畝,楊梅園面積2000餘畝,茶園面積600餘畝,生豬養殖年出欄2000餘頭,家禽養殖2萬羽。
在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的鼓舞下,鄉黨委、政府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形成“一蔬二果三畜牧”農業發展模式,以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效益農業。
二是發展楊梅基地,楊梅作為張溪鄉的特色產業之一,其發展已達到相當的規模,成立了金竹溪楊梅合作社,金竹溪、黃屆坑、毛竹的東魁楊梅基地已發展至2100畝,該品種楊梅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是一般楊梅的1倍多還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是開拓養殖基地;張溪鄉已形成了以寺后、江潭、水景、小長坑、南正等村為主的養鴨、養羊、養豬基地。新增了上嶴白鴿、陳周七彩山雞等村養殖基地。張溪鄉在重視規模發展的同時,也重視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每年投入一定的經費用於全鄉禽畜的免疫工作。
四是發展中藥材種植業;以深固坑草藥專業合作社為契機,繼續擴大張溪鄉以永嘉縣林坑金星中藥材種植基地為主的中藥材種植規模。
四海山景區位於永嘉縣北部,張溪鄉西部,系括蒼山余脈,雁盪山支脈的延伸,山勢起伏綿亘,海拔一般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最高的潘大尖山峰達1196.7米。景區特色:以其林海、雲海、霧海、雪海等奇觀而得名,森林面積3.8萬畝,植被茂盛,氣候溫和涼爽。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建立了四海山森林公園。景區有“綠色寶庫”、“清涼世界”、“世外桃源”、“動物樂園”之稱,是浙南的重要避暑勝地。
張溪鄉
糧食生產穩步增長,效益農業發展壯大。在保持全鄉糧食生產繼續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張溪鄉的基地農業不斷得到發展壯大,全鄉發展各類養殖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水果林基地、中藥材基地達3500餘畝,重點培育楊梅、板栗、高山蔬菜、厚朴等特色優勢產業。申報了十三個項目開發基地,引導村民發展畜牧業,大力扶持中草藥人工培植。
旅遊事業發展加快,水電管理成效明顯。張溪鄉旅遊事業發展迅速,以四海山和雲居禪寺為龍頭,帶動了周邊景區的開發,加快了對小長坑民族村的建設、林坑古村的保護和南正頂休閑觀光的開發。利用鄉村的天然優勢發展“農家樂”項目,打響了本地特色的餐飲品牌,吸引了眾多遊客。全鄉共有水電站10座,總裝機10000多千瓦,創產值1000多萬元。水電開發使張溪鄉半數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得到了壯大,其中有3個村成了富裕村。在增加產值的同時,加大對水電的安全生產管理,確保水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外鼓勵勞務輸出,對內發展手工加工業。張溪鄉鼓勵勞務輸出,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全年勞務輸出達6000人次,創收約2500萬元。對內發展手工業,家庭作坊收入可觀,以黃岩的裝飾燈加工和下潘的樹葉加工為主的家庭作坊業,大約增加張溪鄉年經濟收入約200多萬元。
張溪鄉
廣電通訊覆蓋全鄉。全鄉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農電、通有線電視,通程式控制電話,投資600多萬元新建了8個移動通信基站,2個電信基站,並升級了電信機房設備。移動村村通工程全面竣工,信號全面覆蓋本鄉,改善了張溪鄉通訊發展滯后的現狀。
張溪鄉新建和修復各類水利工程10餘處,整治病險水庫1座,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00多畝。投入9萬多元建造了長80米的江潭堰壩,投資4萬多元建造了長100米的陳周村防洪堤,投資5萬多元完成林坑西根塘修建加固工程。此外,投入4萬多元的江潭西里自來水工程完工,將解決約200人的安全用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