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博物館

乾陵博物館

乾陵博物館是中國陵墓博物館。位於陝西省乾縣乾陵東南方的永泰公主墓處,1978年建立。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乾陵文物管理所。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624-705)的合葬之地,是全國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婦皇帝合葬陵。陵地距古都西安80公里,西(安)蘭(州)國道順陵而過。乾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陝西省西線觀光遊覽的著名勝地。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政策。

歷史沿革


乾陵博物館是在唐陵陪葬墓的遺址上建立的,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發掘的唐永泰公主墓,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陝西發掘最早、級別最高的一座大型女性墓葬。為了妥善保護墓地,加強對乾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的保護和研究,推動乾陵文物工作的發展,1961年8月,在墓葬發掘的基礎上成立了乾陵文物保護管理所,它是陝西組建的第一個專門保護帝王陵墓的文博單位,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在全國同行當中也是最早的一個。以它為代表的陵墓博物館構成了陝西遺址博物館的主體,為推動陝西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如果從此時算起,乾陵博物館已經走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艱辛歷程。神秘的乾陵素有“唐陵之冠”的美稱,它屹立在梁山之巔,俯視著三秦大地,莊重的博物館位於乾陵腳下古樸典雅,它們共同構成了三秦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裡有舉世聞名的無字碑,這裡有數以千計的精美文物,這裡有許多未解的歷史之謎,這裡蘊藏著無限的魅力和豐富的信息。

乾陵特色


唐高宗墓陵
唐高宗墓陵
乾陵是唐代皇陵葬制的典範,按照"依山 為陵"的葬制,寢宮修建於海拔1047.9米的梁山主峰之中。整個陵園仿唐長安城格局營造,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據《唐會要》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佔地15萬餘畝。陵園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六十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378間。陵園內現存有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124件,從南乳峰之間沿司馬道主軸線往北
六十一蕃臣像
六十一蕃臣像
,依次對稱排列,計有華表1對、翼馬(天馬)1對,高浮雕鴕鳥1對,仗馬及馭手5對,戴冠著袍拄劍的中郎將石像(又稱翁仲)10對,石碑2通(無字碑和述聖紀碑),蕃臣像61尊(東群29尊,西群32尊),內城四門外各置石獅2尊,北門外另有石馬6匹,號稱"六龍"。這百餘件大型石刻,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乾陵是迄今為止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當初地面建築 378間。東南有17座子孫兒女王公大臣陪葬墓。陵園內現尚存 124件精美的大型石刻群,從南往北有八稜柱形華表1對、翼馬和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著袍持劍中郎石人像10對,並有兩通高達 7米以上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或友好國家特使石刻像61尊。內城四門各有石獅 1對。這些石刻,造型逼真,神態生動。

對外展出


1977年8月文物陳列室對外開放,陳列面積232平方米。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三座墓內的1200平方米壁畫,堪稱“盛唐繪畫藝術的地下畫廊”,經保護性整修后同時對外開放,供中外遊客參觀。 1987年至1991年該館重建了東、西陳列室,更新了陳列內容,展出面積600平方米;
乾陵翼馬
乾陵翼馬
1992年9月,成功地舉辦了“中國乾陵杯首屆海內外書法篆刻大展”,展出書法篆刻精品221幅。
1993年8月與咸陽市文物局舉辦了“咸陽文物精華展”,展出文物精品144件。
1997年3月28日,秦台合作,投資1200萬元修建的懿德太子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佔地40000多平方米,仿唐建築3400平方米。
1999年10月,乾陵博物館投資20餘萬元重新調整了本館陳列,現有陳列面積1700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820餘件,分為“乾陵文物精華”展、“乾陵陪葬墓出土壁畫線刻畫精品”展、“永泰公主墓石槨”展等部分。
從1984年至今,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等陪葬墓出土的文物精品,被送往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歎。館內基本陳列展出的文物精品,參觀者更是絡繹不絕。自開館以來,已先後接待中外觀眾累計達1680萬人次。老一輩革命家陳毅、郭沫若、董必武等親臨指導工作;國家領導人李瑞環、田紀雲、李鐵映、宋平、錢其琛等同志親臨視察並指導乾陵地面建築的恢復工程。

文物陳列


三彩帷帽立俑
三彩帷帽立俑
1960年以來,先後發掘了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中書令薛元超、右衛將軍李瑾行等5座墓葬,出土三彩物俑、器皿、金銀飾品、彩繪陶器等珍貴文物4300多件,一百多幅絢麗多彩的墓室壁畫和1500平方米石槨線刻畫,堪稱唐代瑰麗的地下藝術畫廊。《宮女圖》《打馬球圖》《客使圖》《狩獵出行圖》及《儀仗闕樓圖》等壁畫,成為人們領略唐代繪畫藝術、研究唐代建築、服飾、風俗、體育活動、宮廷生活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資料。發 掘整修后,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道地宮常年對外開放,供中外遊客參觀。乾陵成為人們領略盛唐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遺跡。在這些文物中,有161件定為國家一、二級文物,1317件被定為三級藏品。
以這些獨具特色的文物景點建成的乾陵博物館,陳設著號稱乾陵文物三絕的唐三彩、唐墓壁畫和石槨線刻畫,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當您步入乾陵,漫步於碑石林立的大型石雕群旁,遊覽在墓道兩側的壁畫長廊中,參觀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偶俑后,乾陵將在您的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圖像。
該館藏品主要是已發掘的5座陪葬墓出土文物4000多件。藏品還包括該館徵集的文物共計4598件,其中一級品27件。有一面4.25千克重的銅鏡,鏡上鑄有麒麟、龍鳳等圖案,並有銘文。

館藏文物


截至2019年,乾陵博物館藏品數量2,369件(套),珍貴文物1165件(套)。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一種帶多色釉的陶器,以駁雜斑斕的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為特點,有黃、綠、白、藍、赭等多種基本釉色。“三彩”的意思是多彩,並不專指三種顏色,因在唐代風行一時而得名。它的製作過程是把高嶺土經挑選、舂搗、淘洗、沉演、捏練和陳腐等工藝后,捏製成型,經修飾、曬乾后,放入窯內,經過l000℃左右焙燒,待冷卻后,掛以配製好的彩料釉汁,再入窯焙燒至900℃完成。釉質主要是硅酸鋁,呈色劑則在釉料中放入各種不同的適量的金屬氧化物,如加入氧化錳成紫色,在這些顏色基礎上又可配製成淺黃、赭黑、翠綠、墨綠、褐紅、茄紫等色。
三彩馬
三彩馬
它隨著 唐代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傳入許多國家,據目前所知,先後發現唐三彩的國家有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日本、朝鮮、義大利等十多個國家。特別是這種技術傳入日本后,在9至10世紀出現許多仿製唐三彩器物。
乾陵陪葬墓中出土的唐三彩,有各式三彩俑,三彩馬、三彩駱駝,三彩生活器皿等。三彩馬中,形體最大的要數章懷太子墓出土的一具,高72厘米、長80厘米。各種三彩俑的姿勢各不相同,造型十分生動。其中,有幾十個鎧甲騎馬俑,武士戴盔披甲,馬面貼金,是文物中罕見的珍品。
這些唐三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與寫實性。人和動物造型無不保持準確的比例關係,看上去形態自然,線條優美,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如章懷太子墓出土的三彩俑,身高在26—28厘米之間的女俑,頭部高度在4.5—5.5厘米,頭部與體長比例為1:6,如果略去高螺髻部分,實際體高為頭部的6.15倍。一般束腰部多在全高的2/3處,即腰部以上佔全身的l/3,整個身材顯得修長綽約,比例勻稱。男捅體形比例大多體高為頭部的7倍,除去襆頭高出部分,也符合人體比例。

玉質哀冊

懿德太子墓內出土的ll片玉質哀冊很值得注意。哀冊,是皇帝陵墓中記述其一生功績的祭頌文書。據史冊記載,隋代以前,陵墓均用竹冊。唐代改用玉冊,這ll片玉質哀冊是被盜后殘存散落的。歐體字跡陰刻並填金,是這裡獨有的珍品。

展覽與藏品


打馬球圖

1300年前,在中國唐朝有一項最流行、最時尚的體育運動,上至皇帝、官僚,下至百姓,就連宮廷中的宮女都喜愛這項運動,這就是打馬球運動。
《馬球圖》繪於唐乾陵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長6.68米,高2.29米。現在您看到的只是《馬球圖》的局部,圖上有山有樹有石,是一處山間開闊地,臨時用作了球場。

觀鳥捕蟬圖

觀鳥捕蟬圖》高2米。寬1.5米。出土於陪葬墓章懷太子李賢墓,描繪三位宮女散步與佇立的情景。畫面中一共有三位宮女,右邊一位頭梳小園髻,身穿唐人流行的半臂衫和曳地長裙,右手輕執金釵,左手托起披帛,正在仰頭望著前方盤旋的一隻戴勝鳥。她的動作是優雅而輕柔的,高貴而不失身份的,但她的眼神,她的表情,她的體態清楚地表達出此時的心情:羨慕、無奈與期盼,比起美麗的戴勝鳥,自己的美要遠遠勝過一籌,但戴勝鳥可以翱翔雲天,甚至飛進常人根本無法進入的後宮宅院,自己卻無法越出宮牆半步。美麗是可貴的,而自由價更高,空有美麗而無自由,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如何能象小鳥一樣飛出宮牆,她望著就要飛去的戴勝鳥,內心深處在羨慕,在無奈,在企盼...

鑒若止水銅鏡

“當眉寫翠,對臉傳紅,依窗綉幌,具含影中。”這是一首刻在唐代銅鏡上的小詩,讚美了唐代銅鏡製造工藝。1972年從陪葬的乾陵章懷太子墓出土了一件帶銘文的銅鏡,銘文寫道:“鑒若止水,光如電耀,仙客來磨,靈妃往照,寫太征神,凝茲巧笑。”依據銘文我們稱之為鑒若止水鏡。鏡呈圓形,厚胎平沿,它的直徑是24.5厘米,厚度約為1.7厘米,重量在4公斤左右,它的正面經過拋光打磨,至今仍舊明亮如新。背面分為內外兩區,內區以半球形鈕為中心,四周雕刻雙線方格,格內外皆飾飛禽走獸與花枝;外區置鴛鴦、麒麟和海石榴,邊緣刻出纏枝蔓草紋。兩區均為高浮雕工藝,工藝精湛,銅質精良,銀光瑩瑩,盛唐銅鏡雍容華貴之風囊括其中。

朱雀門東闕樓

兩座用青磚壘起來的高大的建築和中間寬闊筆直的神道。高大渾厚的青磚建築是當年闕樓的遺跡,是陵園裡不可缺少的禮制性內容。神道是通向祭奠和陵前的導引大道,又稱御道、司馬道,這種神道每一座陵園都有。再往前看,兩座乳峰頂上也有一座呈梯形狀的建築,它們也是當年闕樓的遺跡,像這樣的遺跡在浩大的陵園中共有12座,陵園南邊因為有三重門,每座門外都有兩處闕樓,所以僅南邊就有6處遺跡。
闕,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建築類型,在高等級的都城、陵墓、宮殿外都有設置,它有四種作用:一是觀望、守衛;二是區別等級尊卑;三是張貼政令;四是思過反省。完整的閥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遺跡外,在它的上面還建有單檐或重檐的樓閣式建築,建築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它們的結構形式在唐墓壁畫中可以找到。為了保護當年闕樓的遺跡,文物部門在4處闕樓遺址外面用青磚按照原來的形狀進行了保護,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場景

“絲路胡人外來風——唐代胡俑展”是乾陵博物館借乾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契機,深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展示唐代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國際性,拓展乾陵文化內涵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陝西省建國以來出土的胡俑文物和近年來新出土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陳列。展覽系統地展示了以絲綢之路為主線的國際文化交流背景下胡人在唐長安城的活動狀況,揭示了唐代對外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對中華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

文物保護


鳥瞰圖
鳥瞰圖
乾陵博物館作為公益事業的國有博物館,一方面渴望打開大門走向市場,另一方面卻不得不守著“公益”的臉面舉步維艱。乾陵博物館作為人類共享的文化資源,必須堅持堅持“公益”的屬性,最大限度地向更多數的人充分展現文明的傳承;然而,博物館又面對這樣的難題:在投入資 金有限的情況下,博物館很難走出“守陵人”的尷尬境地。事實上,只有“經營”好博物館,開發出市場需要的旅遊產品,才能更有利於博物館吸引大眾,增大社會參與力度,最終通過擴大市場獲取更多資金,實現文物的有效保護。目前,乾陵博物館出於文物保護的初衷,其陳列的物品主要是傳統的平面、靜態形式的展覽陳列。在當今旅遊者早已厭倦“隔著玻璃看,耳旁別人講”的固定模式,渴望的是更多地參與性和自主性活動的情況下,乾陵博物館目前提供的旅遊產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遊客的需求,亟需進行升級換代。

管理模式


管理體制

乾陵春景
乾陵春景
乾陵博物館在管理體制上歷經變革。1998年底,乾陵博物館上划省管,屬陝西省文物局直屬單位,成立乾陵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乾陵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退出,其全部資產、人員又重新整體移交給了省文物局。事實上,乾陵博物館的管理體制是形成其機構文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乾陵博物館是國家所有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事業單位,但是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是其發展的必要來源,加上博物館所承擔的社會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導致博物館的發展目標多重化,結果失去了發展的重點,主業和副業都沒能兼顧。

存在問題

乾陵博物館在管理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資金嚴重短缺,博物館的陳列展覽無力及時更新,景區道路修葺不全,科研社教難以正常開展以致出現門庭冷落的局面;二是作為文博單位,經營意識淡化,嚴重影響全館的整體效益;三是崗位責任不夠健全,管理的質量和水平落後;四是人員經營素質不高,缺乏高素質的業務和技術人才。要改變以上現狀,就必須在改進管理上下功夫,改革博物館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實現博物館管理的科學化。

人物介紹


李治

高宗李治(628—683)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16歲時得舅父長孫無忌的幫助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六月即皇帝位。
乾陵春景
乾陵春景
李治並非舊史家所稱的“昏憒無能、怯弱平庸”之輩。即位初年,他“載懷千古,流鑒百王”,立志要做中興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業。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輔佐下,他恭勤國事,禮賢下士,認真執行太宗皇帝的貞觀遺規,墾殖荒田,推行均田制;發展科舉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會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勢力進入中亞地區。故史書評價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李治中年後,因“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遂委武后處理朝政。武后藉機大權獨攬,專擅朝政,“權與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與武后 同登泰山封禪,謁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聖”並尊的局面。宰相上官儀曾上奏後宮權重,被下獄處死。李治亦深感大權旁落,恐李氏江山喪於己手,欲禪位太子李弘(李治與武則天長子),無奈李弘沉痾嬰身暴薨。於是立次子李賢為太子,並使之監國。武后旋以“忤逆”罪廢黜李賢。李治無奈,又立英王李顯為太子。公元682年,李顯生子李重潤(死後追謚懿德太子),李治立其為皇太孫,並破例為太孫開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萬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於東都洛陽之貞觀殿,享年56歲,在位34年。他臨死前說:“天地神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表示願將屍骨埋在故鄉關中。遺詔“陵園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武則天)處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則天遵照高宗遺願,命睿宗護送高宗靈駕西返長安。八月葬於梁山,陵曰乾陵。

武則天

乾陵博物館
乾陵博物館
武則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稱則天大聖皇后,後人稱為武則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於唐都長安(一說四川廣元)。其父武士彟原為木材商人,后追隨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書、利州都督。其母楊氏是隋宰相楊達之女。據說武則天小時候就有異相。當時名聞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間,武士彟請袁給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楊氏后,說:“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貴子!”看了武氏二子元慶、元爽后,說:“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並不富貴終身!”這時,乳母抱著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則天走了出來。袁天罡上前審視了一會兒,說:“此小郎君神色奧爽,不易知曉,讓他走走看。”於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幾步,袁天罡又讓她抬頭看,大驚道:“此子龍睛鳳頸,伏羲之相,必極顯貴!”袁天罡又從側面將孩子審視了一會兒,又驚奇,又遺憾地說:“可惜是郎君,若是 女,當為天下主!”貞觀十一年(637)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聞其“美容止”,召入後宮,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初入宮闈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嫵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歡心,但她自揣在佳麗如雲的後宮是難以得到太宗長久寵愛的,這個頗有心計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誘惑了皇太子。貞觀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側,與武氏有染。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按照當時的宮廷制度,26歲的武才人及後宮中沒有生養的妃嬪,被送進感業寺削髮為尼,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臨寺焚香,與武媚娘相遇,舊情重溫,遂被召回後宮,封為昭儀。
宮中古來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讓人。復入宮廷的武昭儀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並不惜以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嫁禍於王皇后,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后寶座,並開始參與朝政。“素多智計,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顯露出她超人的才華和精明強悍的治國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極大信任與依賴。顯慶五年(660)十月以後,身患多種疾病的李治,便將“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武則天藉此機會,籠絡朝臣,利用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支持,消滅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重臣,從此專斷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後,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李顯,立李旦為帝,令其不得干預政事。載初三年(690),武則天命僧人法明編造《大雲經》,稱其是彌勒佛降生,應代唐為閻浮提(人世)主。接著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幾百人“勸進”,結果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四夷酋長、僧道等幾萬人都跟著“勸進”。武則天見時機成熟,遂改唐為周,於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稱大周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通文史,善權謀,手段殘酷。她稱帝后,廣開仕途,開創“殿試”、“自舉”、“武舉”制度,廣泛吸納人才;獎勵告密,任用酷吏,屢興大獄,打擊士族顯貴,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在她統治的近50年間,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加強和改善了唐王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晚年豪奢專斷,宮闈穢亂,侄兒武三思把持朝政,政憲大亂。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複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終年82歲。次年五月,中宗護則天靈駕還西京,八月與其夫合葬於乾陵玄宮。

景區介紹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為陵,氣勢雄偉壯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走完台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駝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撫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乾陵附近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景區亮點:乾陵“無字碑”,也稱豐碑,是為女皇武則天立的一塊巨大的無字石碑。無字碑是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的,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

旅遊信息


門票

景區開放時間:
8:00-18:00,節假日照常上班
目前門票價格:
(旺季 3月-11月份)聯票(包括以下景點)郵資:71元 普通門票:70元 半票:36元大陵旅遊區:郵資:46元

交通

參觀乾陵可從西安火車站乘至乾陵旅遊區專線旅遊車,票價12元/人次;或由西安市城西客運站乘至乾縣長途車抵達,縣城至乾陵旅遊區有公交車;或由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乘車西行40公里即至。景區內除有仿古馬車可到各景點外,還可以騎馬遊覽。

最佳旅遊時間

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除了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

相關事件


2021年6月16日,乾陵博物館官方發布《關於文物出現病害的情況說明》:近日,有網友反映我館文物展廳兩件陶俑出現“長毛”現象后,我館立即將這兩件展品撤離展廳保養,及時邀請相關專家對其進行會診。同時,對展廳環境、文物庫房進行實地查看評估。專家組認為,陶俑出現此類現象與墓葬埋藏環境有關,初步判定陶俑表面白色絨狀物為“可溶鹽析出”。為明確病害原因,專家將進一步進行科學分析檢測,及時啟動病害治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