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

位於安徽合肥瑤海區的開發區

龍崗開發區位於合肥市東大門,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人口30萬。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是瑤海區打造全國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範區的三大板塊之一,是合肥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是安徽省實施東向戰略的最佳融入區。 

歷史沿革


龍崗前身為三十埠鄉 。三十埠鄉於1951年成立,1958年設三十埠公社,1983年復改三十埠鄉 。1996年10月3日,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 ,撤銷三十埠鄉,設立龍崗鎮和磨店鄉。1996年,三十埠鄉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轄大店、張店、磨店、黨明、群治、王圩、瓦廟、洪峰、蔡崗、於灣、會棚、關井、何大郢、十里、喻崗、三合、和平、墩塘、方橋、勤勞、盤塘、劉大郢、油坊、陳大郢、燎原、羅崗、史城、王崗、馬崗、三十埠、大彭、潺塘、北瑤崗33個村委會和立橋、新站2個居委會。
1992年元月,經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合肥龍崗工業區”。1996年9月成立龍崗鎮,原三十埠鄉的16個村委會劃歸龍崗鎮管轄。2001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合肥龍崗開發區 晉陞為省級開發區 ,設立“合肥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2002年,經國務院批複 ,將肥東縣龍崗鎮的三合、劉大郢、油坊、大彭、羅崗、馬崗、王崗、史城8個村和新站、大店2個居委會劃歸瑤海區管轄。鑒於位於移交區域的
合肥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
合肥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
龍崗開發區對肥東縣經濟的重要影響,羅崗、馬崗、王崗、史城4個村及新站居委會暫緩移交瑤海區管轄,4村1居仍由肥東縣管轄。2009年11月1日,龍崗開發區正式劃歸瑤海管轄。
2010年10月,原瑤海工業園區的3個社區劃歸龍崗開發區。2010年,開發區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總人口99168人 ,轄馬崗、羅崗、王崗、史城、新站、大店、大彭、油坊、龍騰、皇馬十個社區。2020年人口30萬人,2020年龍崗開發區新安與馬崗合併,成立馬崗社區。大彭與大店合併,成立大店社區瑞泰與羅崗合併,成立羅崗社區。華源與油坊合併,成立油坊社區。新站社區的杜壩院居民組整體划入七里站街道管轄。七里站街道長江東路61號4棟半樓划入龍崗開發區管轄。 調整后,龍崗開發區下轄馬崗社區、羅崗社區、油坊社區、大店社區、史城社區、新站社區、王崗社區、海洲社區、華都社區和琥珀社區。

交通


開發區位於合肥市東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對外交通便捷。東臨肥東經濟開發區,南臨合肥東部新中心,西臨合肥老城區,北臨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橫貫東西、9號線,11號線將縱貫南北,郎溪路龍崗路大眾路直達安徽省政務中心,開發區內已形成以新安江路長江東路、臨泉路、郎溪路、龍崗路、大眾路為骨架的“三橫三縱”主路網體系。2路、37、38、39、135、132、146、159、233等多路公交車直達區內;合寧高速、合徐高速合巢蕪高速公路交匯於開發區東側。開發區距合肥火車站2公里,合肥駱崗機場8公里,合肥港南淝河水運碼頭3公里。
轄區內有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車務段五等站三十里鋪站(SanshilipuRailwayStation),編號19465。

社會


建設發展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備,招商引資效果顯著。開發區前期主要發展商貿、房地產、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家電製造、包裝加工業等。引進項目200多個,有規上企業30餘家,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了以安徽同泰食品、安徽亨吉德保健品、湘大飼料和正大飼料等為代表的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國風塑鋼型材、合肥龍崗混凝土公司、安徽省水泥製品公司為代表的新型建材製造業;以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美菱低溫科技公司為代表的家電配件製造業;以安徽通達包裝、合肥億豐塑膠公司為代表的包裝加工業。
龍崗開發區搶抓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範區和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的雙重機遇,緊抓長三角、中四角、合肥都市圈等廣闊空間平台,精準發力、招優引強,紮實推動新一代產業布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四二三”產業發展定位,依託信息技術、金融商貿服務、建築產業(總部經濟)、大健康產業(醫療製造、社會養老)等四大主導產業,長江東路和臨泉東路兩條高端總部經濟帶,都市科技產業圈、龍湖天街商務圈、大彭新型產業圈等三個產業圈為載體,聚焦支撐性項目、可持續產業為牽引,加速融入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發展,總投資30億元的山東羅欣葯業、上海梓坤實業等12個重點項目即將落地,尚榮醫療健康產業園已建成開園,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文教科技

轄區內有合肥十中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學,大志高級中學,合肥市大店小學,馬崗實驗小學,合肥市和平小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合肥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正在建設。

文化


歷史回眸

龍崗,舊稱斬龍崗,地名起源於龍的故事。
龍雲寺
龍雲寺始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傳承著盛唐遺韻,晚清餘輝的龍雲寺其屋頂採用歇山式重檐、斗拱雄勁、黃牆金瓦,各殿天花千蓮點綴,一一蓮花一一對應功德主名,設計獨特;殿內佛像光顏巍巍,結合照明設計,相即相入,燈燈互映,表法微妙,禪意無窮,見者凈樂。更有時節寺內上空龍雲乍現,霞光道道,瑞相滿天,配其寺內繚繞梵音,鐘鼓齊鳴相映成輝,自有佛光普照、香光莊嚴之感。龍雲寺在民眾之中的神奇異說更是不少,相傳此處地處龍脈,也正是當年劉伯溫斬龍之處,更有傳說此處乃是觀世音菩薩站在惡龍頭上普濟眾生,龍雲寺特色形象可謂瑤海一特色文明景點,吸引了無數遊客。
斬龍崗
明朝初年,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劉伯溫巡察廬州府,見廿埠東邊高崗上祥雲朵朵,瑞氣千條,隱見一條青龍盤旋其間,深諳天文地理的劉伯溫,認為此龍離金陵太近,對朱元璋的皇位構成威脅,遂揮劍斬龍,並開挖板橋河斷其筋脈,後人稱此崗頭為斬龍崗,在境內馬崗村立有碑刻。
另傳,明朝初年,位於合肥縣城東有塊高崗方圓數十里大旱,一連三年沒下過雨,田地龜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到處乞討,流離失所,更有百姓跪地磕頭,燒香祈求老天下雨。縣官將此災情上疏皇帝,朱元璋乃詔令軍師劉伯溫及水官等前往察看。劉伯溫等到該地后,發現此處系高崗地帶,是個“水住四處流,四處水不歸”之地。因久旱不雨,旱情十分嚴重,查近四處並無水源。有人建議引巢湖之水灌溉,但巢湖雖白浪滔天,卻遠此數十里,耗資巨費,亦難以及時引灌。正在劉伯溫一籌莫展之際,忽得一夢:“一條碩大的旱龍伏在地下作祟,並勾結東海龍王不讓其降雨。”待醒后,遂將所夢述與同行官吏。與眾官商定后,決定發動百姓斬除旱龍以除心頭疑患,於是召集百姓挖地。儘管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揮舞鐵鍬挖地不止,可待到第二天溝又恢復如平地,再試,均是原樣。劉伯溫等官員與百姓們大為驚奇。劉伯溫便令百姓們下工回家之際,一齊將鐵鍬深深地扎進挖過的深溝之中。
第二天早上,人們上工,一齊用力將鐵鍬往上一拔,只見一股股鮮紅的血液如泉似浪地噴湧出來,直衝雲天——霎時,彤雲密布,電閃雷鳴,飄潑大雨傾盆而下。百姓喜逢甘霖,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旱龍被我們斬殺了——從此旱象解除,為紀念劉伯溫“智斬旱龍、解民之憂”之舉,也就把那個高崗地帶取名“斬龍崗”了。由於斬龍崗地處高崗“四水難存”,數百年間如遇無雨季節莊稼仍經常受到乾旱威脅而鬧災荒。這一狀況直到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興修水利,才真正改善了灌溉條件,斬殺了真正的“旱龍”,基本確保當地莊稼在乾旱之年也有一個良好收成。至此斬龍崗地區人民不受旱災之苦的夢終於圓了。 
名勝與特產
龍崗前身為三十埠鄉,清末名臣李鴻章出生於鄉境群治村(舊名祠堂郢,現由新站區管轄),也以“一里三公墓”(宋朝包公墓、明朝蔡文毅公墓、清朝李鴻章公墓,現由大興鎮管轄)聞名中外。省公遺位於原肥東縣龍崗鎮境內。明代末年,三十埠鄉張氏宗族中有位張宏慎,字六省,外任縣官,家中豪富,樂善好施。有一年,張母患重病,到處求醫無效,張宏慎拜神求治,許下心愿:“只要母親痊癒,即蓋寺廟一座。”,並撥50畝土地作廟產,後人為紀念這筆遺產,遂命名為省公遺。古遺址還有報恩寺,瑤崗王氏祠堂,史城史氏祠堂等,另有古井一口。
土特產曾有三十埠西瓜,體大,皮薄,瓤紅,雪口甜。素有“三十埠西瓜紅到邊,甜的齁人”之說 。
特色小吃有廿埠豬頭湯,即二十埠豬頭湯。2019年政府舉辦了首屆“龍崗最受歡迎廿埠豬頭湯”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