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東區的結果 展開

河東區

天津市下轄區

河東區,隸屬天津市,是天津市中心市區之一,位於天津市東部。河東區是天津市區連接濱海新區的前沿,是實現天津市經濟中心戰略東移的要地。轄區介於北緯39°04′7″~39°09′7″,東經117°11′7″~117°18′1″之間,區域總面積39.63平方千米(2016年,不包括天鐵街道)。河東區地勢自西向東南逐步降低,大部分地區為正常沉積地層。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過境。河東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雨熱同季。截至2018年,河東區轄13個街道,區政府駐駐上杭路街道。2020年,河東區常住人口857787人。

河東區是中國天津市的市轄區,位於天津市區東部,面積39平方公里。天津站,天津海關,天津市郵政總局均坐落於此。河東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大直沽為天津市發源地。素有“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一說。早年的天津俄租界區位於河東區,面積超過當時的天津英租界,居天津各國租界之首。1920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由國民政府代管。1924年新成立的蘇聯政府正式將天津俄租界還給北洋民國政府並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三區。

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河東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之說。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以序數排列的行政區改為以地域命名,第四區因地處海河以東而得名為河東區。境內有天妃宮遺址、薦福觀音寺等景點。

2017年,河東區生產總值實現296.31億元,增長4.5%,可比價增速-0.1%。全區第二產業完成24.46億元,佔全區生產總值總量的8.25%;第三產業完成271.8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的91.75%。

歷史沿革


風景
風景
“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大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是天津城區商品經濟的發祥地。
天津為“古九河近地”,“地本海濱荒壤”,天津地名自直沽始。
直沽出自《金史·完顏佐傳》,時稱“直沽寨”,時為金貞佑二年(1214年)。直沽寨乃軍隊駐守衛戍的要塞,具體地點無文獻記載。而傳說,金時“直沽寨”就設在現大直沽這個地方。
元代,區境已有大直沽聚落。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朝廷在大直沽置司、設熬煎辦,管理鹽業生產。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創海運,大直沽為海槽終點港,隸屬大都路都州武清縣。元朝時,天津海河流域廣大地區統稱為“直沽”,“延佑三年(1316年),改直沽為海津鎮”。
明永樂二年(1404年),在小直沽(“荒曠斥鹵之地)建築天津衛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罷海運。
明代期間,區境除大直沽外,又增加了郭莊子、瓦莊子(俗稱襪莊子)、汪莊子、鄭莊子、婁莊子、張達庄、賈家沽道等7個村莊,區境稱大直沽里,隸屬靜海縣。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區境隸屬河間府天津州。同年九月,天津州升為直隸州,區境隸屬天津直隸州武清縣。
清雍正九年(1731年),天津直隸州升為天津府,府治設天津縣,區境從沈庄、郭庄、瓦庄至季家樓、李公樓、王莊、唐家口一帶隸屬天津府,時為城郊13段。其四界為:由關汛起東至王莊、西至季家樓,南至海河沿。區境其餘部分隸屬天津縣。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后,俄國沿海河向東南強佔土地5911畝為其租界(含西區),原地域內的李公樓村、唐家口村被迫遷至京奉鐵路以北地區,原鹽沱被迫遷到掛甲寺村一帶。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海河裁彎取直,將原海河東岸區境內的掛甲寺、楊莊子等村裁至西岸(今河西區)。同年,比利時強划境內747.5畝土地為其租界,除俄、比租界外,區境其餘地域均為天津縣東鄉的一部分。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區境除俄、比租界外均為直隸省天津縣轄地。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中國政府收回俄租界,設特別第三區,隸屬天津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天津被定為特別市。區境除比租界外,特別第三區及沈、王、郭、瓦地區隸屬天津特別市,時為公安五警區,其餘地域隸屬天津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國政府收回比租界,設特別第四區,隸屬天津市。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新劃定市、縣分界,區境除特別第三區、特別第四區及公安五警區和鄉區一、五兩所部分地域隸屬天津市外,其餘地域隸屬天津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天津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成立偽天津特別市公署,並將特別第四區劃歸特別第三區兼管0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將東起東局子縣界、南沿海河,西起東車站、北至大畢庄劃為第七區二者均隸屬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其餘地域仍歸天津縣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特別第三區、特別第四區合併,稱特別第三區,其四界為:北沿京山線與第七區相接,西為海河,南至五經路,東與六、七區接壤;其餘地域為第七區。其四界為:東鄰東局子、天津縣,南到京山線,東南至海河、天津縣,西至火車站與特別第三區搭界。其餘部分地域隸屬天津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將特別第三區按照普通區順序改稱為第十二區,隸屬未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偽天津特別市公署統一市區區劃,將第七區改稱新四區,將第十二區改稱新五區,均隸屬偽天津特別市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區境區劃、隸屬均沿舊制。
新中國成立后,天津市定為中央直轄市,區境區劃沿舊制。
1951年1月4日,天津市民政局公布市區、郊區劃界:四區以唐家口、復興庄、東營門、王串場為界;五區以婁家莊、汪家莊、小孫庄、大直沽、玄帝廟為界。
1952年10月,天津市調整區劃,將境內四、五區合併稱第四區,此為區境單獨設區級建制之始,隸屬天津直轄市。
1954年10月20日,市政府將賈家沽道街道舊城防外特編間地區劃歸東郊區
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以序數排列的行政區改為以地域命名,第四區因地處海河以東而得名為河東區。
1958年,天津市由中央直轄市劃歸河北省轄市,天津市將14個行政區裁併調整為8個。河東區地域系由原河東區全部、原東郊區大部分組成。其四界為:北與寧河縣交界,南至海河,東與塘沽區搭界,西與河北區、河西區為鄰,隸屬河北省天津市。
1962年,天津市恢復4個郊區建制,將河東區原屬東郊區部分再次劃出,隸屬未變。
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
1967年1月,天津市重新被定為中央直轄市,河東區隸屬之。
1968年,恢復河東區名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東區
河東區
河東區是中心城區連接濱海新區的起始點,毗鄰天津空港經濟區、天津海港口岸,天津站交通樞紐坐落區內。隔海河與和平區、河西區相鄰,向東與東麗區為伴,西、北與河北區相交。沿海河經濟帶8.28千米,天津中央商務區坐落其間。區境距首都北京約120千米,距天津港約38.4千米,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約7.1千米。區境域介於北緯39°04′7″~39°09′7″,東經117°11′7″~117°18′1″之間,區域面積39.63平方千米(2016年,不包括天鐵街道)。

地形地貌

河東區5500~6500年前形成陸地,地勢自西向東南逐步降低,坡降為1/6000。大部分地區為正常沉積地層。

氣候

● 氣候特徵
河東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雨熱同季。主要特徵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
● 季節劃分
河東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受地理緯度和季風影響,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雨水稀少;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 氣溫
河東區年平均氣溫為12.3℃。夏季氣溫最高,各月平均在24℃以上;春、秋氣溫大致相近;冬季氣溫最低,各月氣溫平均在-1.5℃以下。
● 降水
河東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2.1毫米,一年之內各季節降水分配不均,相差懸殊。夏季6、7、8月降水最多,佔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其中7、8兩個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秋季9、10、11月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13%左右;冬季12、1、2月降水量最少,僅佔全年降水量的2%;春季3、4、5月降水量較少,佔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由於夏季季風盛行,降水頻頻,雨量集中,形成了區境高溫與多雨期相伴出現,為“雨熱同季”的氣候特徵。
● 風
河東區一年之內盛行風向受季風環流支配,隨季節發生明顯轉換。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高氣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多風、乾燥;夏季,在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之下,盛行東南風,高溫、高濕,降水多;春秋季為過渡季節,風向多變。

水文狀況

河東區有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過境。
海河
海河幹流地處“九河”下稍天津市界內。北宋時稱界河,亦稱直沾河、大沾河、沽水、沾河等。海河之名最早出自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徐光啟寫的《糞壅規則》中。直到清康熙年間,界河、直沾河等諸名才為海河所替代。海河幹流西起子牙河與北運河匯流口(舊稱三漢河口),東流至大沾口入渤海,全長73公里,流域面積2066平方公里,橫貫天津市區。流經區境的長度為8.17公里,占幹流總長度的11.2%。海河幹流原為自然潮汐河道,是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新河的入海尾間,並承泄天津市區瀝水。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08.86億立方米,最大727.93億立方米(1956年),最小137.73億立方米(1981年)。
月牙河
月牙河,早年只是宣洩洪水而自然形成的一道河溝,人們稱之為老河。清雍正三年(1725)進行人工開鑿,並稱之為賈家沾道引河。
1959年天津市政府大辦河網化工程,將該河道進行疏浚拓寬,局部河道向東移100餘米,經過裁彎取直,河的整體對河東區形成月牙形包圍圈,因此正式定名為月牙河。疏浚取直后的月牙河,南起海河第二鍊鋼廠河口,北至北環鐵路,是海河至金鐘河的一條漢河,全長14.4公里(區境內10.17公里),上口寬20~30米,下底寬8米,河底高程0.6~1.6米,正常水位2米,全斷面流量6~16立方米/秒,蓄水能力為46.7萬立方米,屬二級河道。該河流經河東區鄭莊子、二號橋、中山門、萬辛庄、崑崙路、常州道6個街道,張貴庄路、程林庄路、津塘路和京山鐵路橫跨月牙河而過。
20世紀80年代后,月牙河的主要功能為排泄瀝水。1995年上半年河東區對月牙河全線進行疏浚。

自然資源


土壤:是第四紀沉積物發育而成的土壤,在農業生產上具有較高肥力。
水利: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河東區正處在海河東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植物:樹木有白蠟、槐、椿、柳、楊、泡桐等。
魚類:海河魚類產量較多的有鯉、青、草、鰱、梭等魚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風景
風景
1953年2月,第四區轄小孫庄、十一經路、義信里、津塘公路、大直沽、賈家沾道、沈莊子、揚旗、小郭庄、郭莊子、桐德里、王莊子、新村、復興庄、李公樓、風林村、鄭莊子、振昌里、牆子、唐家口、六緯路共21個街公所和王串場、中山門、唐家口3個工人新村臨時管理委員會。同年12月,3個工人新村臨時管理委員會分別改建為街公所。
1956年5月12日,河東區所轄街道由24個調整為16個,即:大王莊、十一經路、大直沽、津塘公路、中山門、賈家沾道、鄭莊子、唐家口、復興庄、李公樓、郭莊子、姚家台、牆子、沈莊子、和平村、王串場。
1958年9月,河東區所屬王串場、牆子街道劃歸河北區管轄,將其餘街道合併成鄭莊子、大直沽、大王莊、唐家口、李公樓、沈莊子6個街道辦事處和郭莊子人民公社,並將併入河東區的原東郊區大部分地域建成新立村人民公社。
1960年,河東區將原街道辦事處全部改建為人民公社,共成立鄭莊子、大直沽、大王莊、唐家口、李公樓、郭莊子、沈莊子7個城市人民公社。並將新立村人民公社調整為新立村、小東庄、李莊子、軍糧城、萬辛庄、荒草坨、赤土7個農村人民公社。1961年將鄭莊子人民公社劃分為鄭莊子、中山門2個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天津市恢復郊區建制,將所屬7個農村人民公社重新劃歸東郊區管轄。
1963年,河東區從大直沽、大王莊、李公樓、郭莊子、沈莊子街道劃分出大橋道、十一經路、復興庄、姚家台、和平村5個街道,加上原來的中山門、鄭莊子、唐家口3個街道,共設13個街道。
1968年9月,河東區將13個街道合併為8個,即:中山門、大直沾、大王莊、郭莊子、李公樓、沈莊子、唐家口、鄭莊子。
1975年8月,河東區從中山門街道劃分出部分區域建立二號橋街道。
1979年7月,河東區從中山門、大直沽、唐家口分出廣寧路、大橋道、向陽樓3個街道。1981年6月,河東區從李公樓街道分出常州道街道
1985年7月,河東區從沈莊子街道、向陽樓街道分出和平村、萬辛庄2個街道。10月河東區新建香山道、盤山道、崑崙路3個街道。
1986年,河東區區政府駐十一經路。轄郭莊子、沈莊子、李公樓、唐家口、向陽樓、大王莊、大直沽、大橋道、中山門、廣寧路、鄭莊子、二號橋、常州道、和平村、萬新莊、崑崙路、香山道、盤山道18個街道,下設287個居委會。
1988年1月,河東區代管天津涉縣鐵廠街道。
1995年3月,河東區增設魯山道街道。
1995年,河東區共設19個街道和一個代管街道,即:二號橋街道、魯山道街道、盤山道街道、香山道街道、崑崙路街道、常州道街道、萬辛庄街道、向陽樓街道、廣寧路街道、中山門街道、大直沽街道、鄭莊子街道、和平村街道、李公樓街道、唐口街道、大橋道街道、沈莊子街道、郭莊子街道、大王莊街道和代管的天津鐵廠街道。
1998年1月27日,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將河東區所轄20個街道調整為18個。即:撤銷香山道、盤山道、沈莊子、郭莊子4個街道;將原香山道、盤山道二街道轄區合併組建東新街道;將原沈莊子、郭莊子二街道轄區合併組建春華街道。
2000年,河東區轄13個街道:大王莊街道、大直沽街道、中山門街道、富民路街道、二號橋街道、春華街道唐家口街道、向陽樓街道、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東新街道、魯山道街道、鐵廠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河東區轄13個街道:大王莊街道、大直沽街道、中山門街道、富民路街道、二號橋街道、春華街道、唐家口街道、向陽樓街道、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東新街道、魯山道街道、天津鐵廠街道,有社區居委會161個、居委會籌委會(籌備組)3個。
街道
大王莊街道大直沽街道
中山門街道富民路街道
二號橋街道春華街道
唐家口街道向陽樓街道
常州道街道上杭路街道
東新街道魯山道街道
天津鐵廠街道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河東區戶籍人口722723人(根據公安部門戶籍統計),總戶數291259戶。常住人口97.28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8.26‰,人口死亡率24.02‰,人口自然增長率-15.76‰。
2018年,河東區常住人口97.80萬人。人口中漢族為主體,另有回、滿等40個少數民族。
2021年5月,天津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河東區常住人口為857787人。

政治


區長周波
區委書記范少軍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1年1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河東區生產總值實現296.31億元,增長4.5%,可比價增速-0.1%。全區第二產業完成24.46億元,佔全區生產總值總量的8.25%;第三產業完成271.8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的91.75%。
2017年,河東區完成財政收入379457萬元,同比減少35.55%;固定資產投資142.56億元,同比減少13.6%,其中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37億元。;河東區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完成352.6億元;河東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9元,同比增長8.3%;河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37.6億元,其中稅收佔比達到77.55%。
2017年,河東區營業稅收入1660萬元,增值稅收入67367萬元,企業所得稅收入29361萬元。居民消費性支出31139元,同比增長8.8%。在居民消費八大類支出中,用於購買食品煙酒的支出為10389元,占消費性支出的33.4%;用於居住的支出6213元,占消費性支出的20.0%;用於交通通信的支出為3045元,占消費性支出的9.8%。用於衣著、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服務的支出均呈上升趨勢。
2017年,河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佔比達到77.55%。金融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447億元。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完成352.6億元,新引進企業和項目2540個,其中億元企業10家。
2018年,河東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2.5%,財政收入完成29.43億元,其中稅收佔比85.6%,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0億元。

第二產業

2017年,河東區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完成352.6億元,新引進企業和項目2540個,其中億元企業10家。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加快推進金貿產業園區建設,第一熱電廠地塊等4個項目協議投資額達到484億元,中建六局總部等一批央企簽約落地。
2017年,河東區推進金貿產業園區建設,4個項目協議投資額達到484億元,一批央企簽約落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河東分園實現工業產值5.1億元,全區科技企業總數達到3140家。盤活樓宇面積27.4萬平方米,全區50座樓宇實現稅收41億元。新增民營企業7141家,總量達到34671家。63家中小企業完成新一輪轉型升級,推動6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3家企業實現掛牌。完成4個地塊收儲,出讓建材倉庫地塊,推動14個綜合性項目建設。
風景
風景

第三產業

2018年,河東區4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12個項目竣工。全年赴京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開展招商活動34次,成功舉辦西南地區招商推介會、京津冀青年經濟領軍人物創新發展大會等多個專場推介會。引進各類企業3639家,其中超億元企業、項目10個,實現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364億元。對接3個承接首都功能轉移項目簽約協議額超過26億元。商業銀行稅收超20億元。20座樓宇8.6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業態升級,品牌調整率達到22%以上。
風景
風景

文化


文化遺產

河東區文化遺產
序號類別項目名稱市級批次國家級批次
1傳統音樂廣陵琴派第三批——
2曲藝天津快板第四批——
3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攔手門武術第一批第三批
4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形意拳(宋派形意拳)第四批——
5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子午蛇形拳第四批——
6傳統美術蒙芯雕刻第四批——
7傳統技藝葫蘆廬葫蘆製作技藝第三批——
8傳統技藝津沽龍鬚面製作技藝第四批——
9傳統技藝津門蛐蛐陶罐製作技藝第四批——
10傳統技藝天津戲劇靴子製作技藝第四批——
11傳統醫藥傳統磁石療法第三批——
12民俗天津天后文化信仰第一批——

交通


1985年,天津市修建“三環十四射”幹道,其中中環線、內環線的東半環均在河東區區界。東興路、張貴庄路、紅星路連通中環;十一經路、新開路連通內環;衛國道、津塘路和張貴庄路成為“十四射”中的射線路。
截至1995年,河東區境內有幹線道路29條,總長約67千米,面積150萬平方米;一般道路171條,總長約9.4米,面積約75.4平方米。
天津市通莎客運站位於河東區西北部,地鐵2號,5號線,津濱輕軌地鐵9號線過境,區境主要幹道有崑崙路,衛國路,津濱大道等。

社會


文化事業

2017年,河東區文化局以迎慶黨的十九大為主線舉辦104場活動,舉辦文化“六進”公益講座63場;街道文化站達標率為92%,社區文化活動室達標率為81%,全區152個社區文化室設立圖書角、配備了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公益崗;打造建設在商業綜合體內的公共圖書館;河東區數字圖書館自有數字資源量達到70TB;組織天津市第九屆暨河東區第十一屆家庭文化藝術節活動。
2017年,河東區舉辦公益講座72場;公益展覽37場;公益培訓428次;文化活動182場。與北京市、河北省等十餘個地市文化部門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建立起文化交流合作長效機制,成功策劃並舉辦“京津冀家庭戲曲、曲藝大賽”、“傳承好家風——天津、內蒙古、貴州三地攝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動共計20場。
2017年,河東區制定《河東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完成兩家文化企業的評估獎勵工作;以“文化+”系列講堂為載體,舉辦10場講座;創新思路打造“o2o”非遺文創模式。
2017年,河東區共出動執法人員1405人次,檢查經營單位562家次,辦結案件24起,罰款4.15萬元,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300餘冊,維護了正規出版物文化市場經營秩序。
2018年,河東區舉辦第九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第五屆直沽文化旅遊節和2018京津冀手工藝類非遺項目巡展;文化館建設主體封頂,嘉華圖書館二期及10個街道圖書分館投入運營;推進檔案館庫達標建設,完成《河東區志(1979~2010)》複審工作。

教育事業

2017,河東區與寧縣迭部縣對口幫扶工作穩步推進,引進北京教育資源,同時開展教育資源向河北省輸出,實現教育交流、資源共享。
2017年,河東區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新建1所小學校區和1所幼兒園,提升改造4所幼兒園;35名教師被評為天津市學科領航教師;區教育局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2018年,河東區完成社區配套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工建設,一〇二中、天鐵二中被評為市級特色鮮明學校,七中、四十五中品牌高中建設順利推進,中高考成績較好。啟動學科領航教師培養工程,建立教育人才培養新高地。
河東區部分高校
類別學校列表
高等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天津音樂學院
部分中學天津市第七中學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天津市第一〇二中學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天津鐵廠第二中學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學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學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學天津市第八中學

科技發展

2017年,河東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00家,完成133%,市內六區排名第一,累計達3140家;新培育規模過億元企業3家,完成150%,累計達39家;11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完成220%,累計達54家;5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完成200%,1家企業實現掛牌上市。
2017年,河東區萬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12.7件;完成29家專利試點位的申報、考核及結項;服務企業成功申報天津市專利項目及申報天津市專利試點園區;為第一家全國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五十四中學授牌,第二實驗小學成功申報2017年度市級知識產權示範校,已獲天津市知識產權局授牌。
2017年,河東區科普基地建設列入全區二十項民心工程;建成“科普e站”74家;啟動“科普大篷車校園行”活動,向廣大師生展示多領域的科普展品;圍繞“科技強國創新圓夢”主題舉辦第31屆科技周,面向全區開展70多項科學傳播活動;全區開展各類群眾性科普活動186餘項,完成市科協下達的任務。
2018年,河東區新增科技企業178家,其中規模過億元企業3家,新認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2家;金貿產業園區新註冊企業78家;技術合同登記額突破26億元;落實“海河英才”行動計劃,5618名各類人才落戶我區;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建成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創新轉型企業187家,全年新增民營企業4372家,新增民營企業集團2家;推動5家企業完成股改。

醫療衛生

2017年,河東區組建“專家工作室”6個,與醫聯體內市屬公立醫院進行項目對接;建立88間家醫工作室、161個家醫服務團隊,簽約28.5萬人,覆蓋率31.3%;重點人群簽約16.6萬人,覆蓋率60%;高血壓患者規範化診療和管理6.7萬人,規範管理率79.3%;糖尿病患者規範化診療和管理2.6萬人,規範管理率79.2%;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項目竣工;建成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天鐵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實施。
2017年,河東區完成婦女病免費體檢和備孕婦女免費孕前優生檢查10941人次;完成孕優檢查1150對,完成率115%。承擔1000例國家“十三五”課題出生隊列研究項目,完成區域兒童死亡病例評審,有效控制兒童死亡率;全面落實天津市婦女兒童促進計劃20項政府惠民項目,12種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均達到95%以上,各項指標全部達標。出生人口信息採集到位率99.97%。為育齡群眾依法生育登記6708例,再生育審批106例。共有“特扶”家庭4033人,其中失獨家庭1557人,發放“特扶”金2122.68萬元。
2017年,河東區完成5家“健康單位”建設;建立健康小屋17家,實現街域100%全覆蓋;創建健康社區54個、健康學校5所、健康餐飲5家;完成富民體育公園“健康主題公園”、橋園公園健康一條街和健康步道建設。河東區代表天津市承接“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膽固醇管理項目”,承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完成篩查12071人。
2017年,河東區組織開展春季滅鼠和密度監測工作,鼠密度下降率為81.25%,達到國家標準;開展夏季滅蚊、滅蠅和滅蟑,病媒生物防治水平較往年有所提升。
2017年,河東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8.5萬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創建取得成效。
2018年,河東區開展病媒生物防治和非法行醫專項治理,實施區域智慧門診項目,提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醫聯體專家工作室”全覆蓋,完成星級預防接種門診創建工程;家庭醫生有效簽約近30萬人,深化續約履約服務,提供特需上門醫療服務1.5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17年3月至11月期間,河東區舉辦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九運會在河東區體育中心、部分學校體育場館、社會健身場館舉行;選出河東區綠色健身站點10個,參加2017年天津市“綠色健身站”的評選工作,使我區市級綠色健身站達到50個以上;在12個街道70個社區安裝室外體育健身器材547件。
2017年,河東區完成全運會河東區火炬傳遞任務;完成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群眾羽毛球比賽組織工作;完成“全運會”開幕式2000名觀眾組織工作;組織河東區3000人次社會群眾觀看全運會的賽事活動。
截至2017年,河東區有在訓運動員323人,註冊運動員總計1476人;上半年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項目獲得:國家級第五名1個,市級第一名1個、第二名3個、第五名1個。3月份通過國家體育總局認定,取得“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稱號。
2018年,河東區參加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並取得優異成績,舉辦全國啦啦操錦標賽,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10餘項;為社區新裝、維修健身器材1700餘件,河東體育場改擴建主體工程進場施工。

社會保障

2017,河東區實施“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取消10項行政許可事項,減少99件行政許可申請材料;實施19家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改革試點工作;對78家區屬國有企業進行清產核資,17家啟動了出清出讓程序;紮實開展“雙萬雙服”活動,累計解決線上問題1324件,線下問題579件,問題收集率名列全市第一,按時辦結率、滿意率均達100%。
2017,河東區全年支出比重達78.7%。新增就業4萬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住房保障受益群眾累計達到10萬戶。發放各類救助金、補貼2.8億元;創建12個市級美麗社區;新建2個、轉型升級16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東新街道被國家三部委評為全市唯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道。
2018年,河東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18項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15家區屬國有企業出清出讓,完成區房管局等單位政企分開、事企分開改革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制三化”制度改革,完善聯合審批,“五減”改革減少政務服務事項87項、取消申請材料619件、取消審批環節24個、減少證照28個、壓縮辦理時限679項;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施“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減少群眾和企業各類辦事證明309項;紮實開展“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落實“天津八條”“河東九條”,成立河東區服務企業家辦公室,針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開展各級領導包聯、走訪活動,解決問題2505件。
2018年,河東區完成市政府20項民心工程的相關任務,實施河東區45項民心工程;實現新增就業4.8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4萬元;建成9家大學生孵化基地,扶持創業1309人;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239件;全年累計發放低保、低收入保障金1.86億元;連續8年開展為殘疾人辦10件實事活動;全區已有22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實現社會化運營;對社區服務辦公用房和為民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創建了13個市級、9個區級美麗社區;改造5個菜市場,恢復4個菜市場功能,引進“農鮮超市”“蔬菜大篷車”、早餐示範店等一批社區商業便民設施;完成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安置任務,做好對退役軍人的優撫解困工作;打掉6個黑惡勢力團伙;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化解74件歷史積案;解決產權證歷史遺留問題,2670戶居民實現安居夢。深入企業排查2.15萬次,整改隱患4732項;啟動“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建立電梯應急救援平台,對全區3527台註冊在用電梯開展專項安全治理,;全年火災數量同比下降32%,直接財產損失下降84%;加強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動,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

基礎設施

2017年,河東區完成“1+4”城市設計編製工作;累計完成8.3萬平方米棚改任務,開工建設一批定向安置房;實施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三年改造,對11個片區、78萬平方米房屋進行綜合維修,對20個片區中樓體外檐、電梯等重大安全隱患進行排險搶修;對5個小區的二次供水實施改造,推進唐口二號路、勞動道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提升了6座垃圾轉運站和20座環保公廁;完成9條重點道路立面整修、3條精品道路整治,新建提升綠化面積35.8萬平方米;全年累計拆除違法建設24.5萬平方米;關停12家散亂污企業;實現散煤清零和清潔能源替代全覆蓋。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PM2.5年均濃度實現雙降,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588件問題全部按時辦結。
2018年,河東區成立區規劃委員會,做好與市總規編製銜接工作;配合建設華昌道立交橋項目,改造新闊路卡口斷頭路,完成164條道路、27片里巷、900公里管道提升養護,完成管網改造,解決低洼淹泡問題;推進鋼渣山等3個110千伏變電站項目建設;9個地塊具備出讓條件;全年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8.49萬平方米,累計完成16.93萬平方米;在建保障房項目實施;完成232個片區、80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功能性改造任務,對51萬平方米嚴損房進行排險修繕,河東區被天津市評為“2018年度舊樓區長效管理工作優秀區”,魯山道街道被評為“舊樓區長效管理十佳街鎮”,常州道街道被評為“舊樓區長效管理示範街鎮”;實現環衛道路掃保市場化,實施“一團四線”市容整體提升工程,完成十一經路、衛國道等道路沿線6.1萬平方米街景立面整治,新增和提升綠化面積22萬平方米,萬新公園海綿城市項目投入使用,拆除違法建設52萬平方米,取締23個占路市場,在全市城市管理綜合考核中由一般檔次提升到優秀檔次;開展大氣綜合治理攻堅戰,完成對12家“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和監管,完成35台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3%,達標天數比例達到55.6%;落實各級河長責任制,開展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對長年污染的護倉河進行綜合整治,全區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實施汪莊子、一熱電地塊土壤治理修復工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順利推進。

旅遊


風景名勝

風景
風景
河東區大直沽商貿文化旅遊區,是天津市政府確定的發展天津海河經濟的重要開發節點之一,“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大直沽地區是天津市的發祥地。
薦福觀音寺
薦福觀音寺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27號,佔地面積8400平方米。薦福觀音寺是由佛教薦福庵異地重建的新道場。位於小孫庄的薦福庵原是周馥的家廟,是河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常住尼僧20人。
風景
風景
海河公園位於海河西岸,東岸自獅子林橋至月牙河,西岸自金鋼橋至四新橋,1983年9月建成。1985年鄧穎超為青年園題寫了園名,1986年李先念視察海河公園題寫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碑文,海河公園已成為天津的旅遊熱點之一。
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佔地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天津市第一座遺址類博物館,於2002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主體建築中央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和三百幅圖片。
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1281年~1284年)的誕生,它比建於明代永樂二年(1404年)天津衛城早100多年,與福建湄洲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中國三大媽祖廟。
風景
風景

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天津市河東區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稱號。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號。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
2021年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為“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