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和鄭德章暮春感懷呈石末元帥
沁園春·和鄭德章暮春感懷呈石末元帥
《沁園春·和鄭德章暮春感懷呈石末元帥》是明代文學家劉基創作的一首詞,是在他人生不得志的時候寫的。劉基用“萬里封侯”來展示自己宏大的抱負,並通過否定揚雄、讚揚王導來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即他已經認識到元朝的無法挽救,決定投靠新的“明主”,這首詞也可以看成劉基與元朝廷的一種決裂。這是一首自敘壯懷的詞,抒發了劉基哀民生之疾苦、濟時世於危難的豪情壯志。全詞悲涼慷慨,以昂揚的意氣收束全詞。
沁園春·和鄭德章暮春感懷呈石末元帥
②萬里封侯:即封侯萬里。《後漢書·班超傳》有“封侯萬里之外”。八珍鼎食:即鼎食八珍。鼎是古代炊具,列鼎而食是豪門貴族的家庭。八珍指多種貴重珍奇的食品。這三句是說,縱然可以建功立業封侯於萬里之外、享受豪華的生活,又怎能比得上悠遊於故鄉的山林?
③奈:無奈,怎奈。狐狸:蛟螭(chī):指當時禍害人民大小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平陸沉江:陸地被江水淹沒。蛟、螭都是古代傳說中能引發洪水的動物,他們騰空飛舞,就要暴發洪水,淹沒大地。這四句是說,無奈狐狸、蛟螭這些凶鬼惡神正在興風作浪,日夜猖獗,搞得到處都是腥風血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④中澤:草澤之中。哀鴻:指經受苦難的人民。苞(bāo):叢生,茂盛。荊:荊棘。隼(sǔn)鴇(bǎo):隼鴇都是可以高飛的鳥類,這裡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士。前兩句是說遍野都是哀哭的人民,才智之士都被困於荊棘叢中。第三句承接“奈”字,是前六句的結束語,也是對開頭三句的回答。意思是:無奈牛鬼蛇神如此猖狂,人民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難,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得完全改變他的初衷,就是說不能坐視不理,悠遊於故鄉。
⑤霓:虹的一種。這三句是說,憑欄遠眺,煙草迷茫,風雲變幻莫測。這當然指的是政治形勢。意思是別看魔鬼猖狂,但形勢如何發展尚難逆料,也就是說還有挽救的可能。這三句為下文做好準備。
⑥踽(jǔ)踽:孤獨的樣子。涼涼:冷冷清清的樣子。《孟子·盡心下》有“行何為踽踽涼涼?”是孟子答萬章關於“鄉原”時引用的一句話。這兩句的意思,不要離群索居,孤獨自處,而應當到轟轟烈烈的戰場上去,身經百戰,博取蓋世功名。這是對“何如故鄉”的進一步回答。
⑦揚雄:西漢文學家,在天下將要大亂時,他用談“玄”來逃避現實。劉伶:西晉初年在司馬昭篡魏以後,他終日飲酒不問世事。嵇生:嵇康,他也對司馬氏集團不滿,但只採取個人放誕不羈的辦法。賀老:唐代詩人賀知章,當唐玄宗信任奸相李林甫國事日非的時候,他告老還鄉為道上,自稱“四明狂客”。在這四句中,作者用一個“笑”字對四位名人的行為加以否定。
⑧江左:即江東。夷吾:即管仲。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江左夷吾:指輔佐東晉司馬睿在江東建立王朝的王導,當事人稱讚他為“江左夷吾”。隆中:位於今河南鄧州市與湖北襄樊市之間的隆中山。諸葛: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諸葛亮。東漢末年他隱居於隆中山。作者用“濟弱扶危計甚長”讚揚王導、諸葛亮深謀遠慮,以弱勝強,轉危為安,建立了宏偉的功業。
⑨桑榆:中國古代有句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桑榆指夕陽西下時所照的地方,即西邊。這三句是說,別看天色暗淡,那只是一片突然升起的輕雲遮住了陽光,還不是太陽已經落山,這也是以景喻情,說的是政治形勢,意思是:雖然“狐狸夜嘯”,“蛟螭晝舞”,好像神州大地已經成了魑魅魍魎的世界。這不過是暫時現象,還是可以收拾的。這三句照應了上片末尾的三句,但認識上則更進了一步,從“雲霓明滅,煙草茫茫”中看出只不過是“輕陰乍起,未是斜陽”。
遠離家鄉建功封侯,膳備八珍列鼎而食,哪裡比得上回歸故鄉!無奈狐狸成群夜晚長嘯,使腥風血雨鋪天蓋地,蛟螭竟大白天狂舞,把平原村鎮沉入大江。人民像沼澤中的大雁發出哀鳴,有才的志士像隼鴇蟄伏荊棘,即使鐵石心腸也會為之悲傷。憑依欄桿舉目遠望,但見高天雲霧忽明忽暗,煙霧衰草一片蒼茫。
用不著孤獨自守冷落凄涼,蓋世功名建立在身經百戰的戰場。可笑揚雄生活太寂寞,劉伶終日沉湎酒漿,嵇康放縱不羈言語荒誕,賀知章老兒過於清狂。只有人稱“江東夷吾”的王導,隆中對策“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才是濟弱扶危計慮深長。要知在日落之處以外的地方,只是有薄雲乍起遮暗了天空,並不是夕陽西下前途無望。
這首詞是作者在一再遭受打擊身陷逆境時寫的,在公元1353到1358的數年間,劉基受到了元政權兩次嚴重的排擠打擊。第一次是因為他主張招捕方國珍,受到了免職羈管的處分,第二次什麼理由都沒有,將他降職使用,並且不準參與軍事。在這種形勢下,他只好棄官返回老家。這首詞就是在回到老家青田以後寫的。
詞的開頭三句,多少有點自我解嘲的性質,從“奈”以後才是詞的主題。從詞的內容看,作者對當時形勢的分析是符合實際的,他透過變幻莫測的風雲,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他採取的態度也是正確的,他否定了揚雄等人逃避現實的行為。他讚揚王導、諸葛亮敢於面對困難,接受嚴峻的挑戰。很明顯,他要以王導、諸葛亮為榜樣。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詞寫於公元1358年,這時他經過分析比較,已經看出了“光明”所在,認定了收拾殘破局面、重新統一中華的“明主”是誰。所以在不久之後,他就毅然決然地接受當時還被朝廷成為“賊寇”的朱元璋的聘請,輔佐他在短短八年裡,掃滅群雄,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從結果看,劉基的功業比僅能偏安江左的王導和只做到三國鼎立的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首詞是作者在一再遭受打擊身陷逆境時寫的,在那種情況下,他沒有消沉,不像一般封建士大夫那樣走獨善其身或者苟全性命於亂世的道路,而是念念不忘“腥風滿地”、“平陸沉江”中痛苦的民眾,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振作精神,與邪惡勢力作鬥爭。他愛國愛民的精神,救國救民的抱負,超群的聰明才智,是很值得讚揚和學習的。
由於作者崇奉的是儒家積極進取的人生哲學,所以他對歷史上尊崇老莊消極無為、遁世保身人生哲學的人頗有微詞。他嘲笑玄虛寂寞的揚雄,一醉萬事休的劉伶,狂傲而不拘禮法的嵇康,以及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的賀知章。在作者眼裡,四子恃才傲物,致生民倒懸於不顧,只求保全性命,自適其情,實在不足為法。與此同時,作者也提出了兩位他奉為楷模的英雄,這就是東晉和劉蜀開國元勛——王導和諸葛亮。作者稱頌他們道:“濟弱扶危計甚長”。“濟弱扶危”,言德;“計甚長”,言才;而懷抱濟世之才以救民於倒懸的“德才觀”,正是作者追求的人生理想。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陳香岩:在《沁園春·和鄭德章暮春感懷呈石末元帥》一詞中,劉基激情昂奮,主張積極人世,馳騁疆場,為國效忠,以換取蓋世功名,且對未來充滿信心。
盤錦市詩詞楹聯學會理事劉永生:這首詞意氣風發,慷慨古今,筆力之遒勁,技法之渾成,在明代詞壇上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