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傳說
流傳於福建莆田等地的神話
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媽祖傳說從宋代就開始流傳,當時史籍方誌、朝廷文書、文人筆記便有記載。到了明代,又出現專輯,如《天妃娘媽傳》、《天妃顯聖錄》等。傳至清代,文人記載種類和方式更加豐富,不僅有《敕封天后志》等專輯,還有各種掛圖、壁畫、碑刻,甚至錄於典籍、族譜、廟記、文集之中。
媽祖傳說
其繪畫的形式多種多樣,風格各異,內容則常以《敕封天后志》所輯錄的傳說為藍本。而與文人編輯的媽祖故事相比,廣泛流傳在福建沿海地區的媽祖民間傳說,情節更多曲折,故事更為完整,形象更為生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它們既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反映了各階層信仰媽祖的不同心態,是媽祖神話傳說中的精華。
清乾隆年間林清標編輯《敕封天后志》記載的有49種,其中頭15則是媽祖在世的傳說。《天妃顯聖錄》記載的則為16則,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有關拯救海難,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傳說。有些雖近於神奇怪誕,但反映了媽祖在世時以慈悲為懷,除惡揚善,樂於助人,互助互愛,濟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莆田市文化部門正式編輯出版了《媽祖的傳說》一書,收入了媽祖故事傳說(詳見目錄)林默出世等50篇,由海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媽祖傳說系口頭文化,在流傳中變異很大,講故事的老人年事已高,應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相傳,鄭和共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明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於1405年7月11日,鄭和船隊滿載著2.7萬餘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浩浩蕩蕩出發了。船隊在茫茫大海行駛了三天三夜,一天夜裡,大海爆發了驚濤巨浪,浪頭如城牆般向鄭和船隊湧來,萬名官兵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鄭和站在甲板臉色莊重但有條不紊的指揮著船隊。
這時,有士兵報告有幾艘船開始進水了,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鄭和立即下令工匠修補進水船隻,並跪在甲板上向媽祖祈禱:“我鄭和既然選擇航海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受祖黃帝明成祖聖旨前去世界各地繼承祖父明成祖偉業和雄心如途中受挫我死而有憾,望媽祖娘娘神靈護佑我船及全體官兵平安無事”。說來也怪,緊接著天空飄來一陣異香,全體官兵看到雲端站著媽祖的身影。一會風停了、浪小了,天上看到星星了,全體官兵得意忘形在甲板跳啊唱啊,燃放鞭炮燒紙磕頭祭祀媽祖顯靈。
媽祖傳說
林默出世、窺井得道、鼎砂鑄杯、伏機救親、踏浪尋兄、帆髻示志、遍讀神書、焚屋引航、金馬渡海、湄峰祈雨、菖蒲祛病、種葯救人、化木護舟、珓杯鎮龜、擒高里鬼、降服應佑、收伏晏公、割臂降妖、妙計解厄、羽化昇天、媽祖照鏡、智收雨怪、雷擎鯉精、簪射火龍、龍暇去齒、二聖門法、天釘拴島、聖泉救疫、濟渡餓荒、葯救呂德、引避怡山、雲船救難、平息械門、巧對策讀、暗助窮人、鮮花儆示、錢塘築堤、威懾海盜、火燒海賊、霧海助戰、紅燈導航、金山媽祖、怪島點化、泉井濟師、澎湖破敵、金山攻寨、 “海幫”朝聖、哭臉中軍、微宗賜匾、乾隆進香。
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仰文化形態。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說》給航海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著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到達理想的彼岸。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說。清代刊行於世的《天妃顯聖錄》《天后顯聖錄》等文獻,比較集中地輯錄了當時廣為流傳的媽祖傳說故事。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媽祖傳說壁畫在民間影響更為廣泛。1987年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編撰過程中,莆田市共採集了媽祖傳說故事438篇(包括異文)。還在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媽祖的傳說》,向海內外發行,在中國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地影響很大。
北宋年間,一天,萬里晴空,一艘大食國商船決定啟航回國。默娘知道這是風暴前的平靜,即前往相勸,番邦船員,傲然大笑,認為海平如鏡,為何不能啟航?她再三勸阻:今夜必起風暴,強行開船,將有生命之危。番邦不聽,下令開船。是夜子時三刻,果然風起,惡浪滔天,狂傲的外國人已全然不辨方向,危在旦夕!默娘急將紅燈掛於屋頂,並把柴薪點火,為番船導航:可是風雨交加,一豆大的火光,無濟於事。為了番船數十條人命,她不顧姐妹小媚的勸阻,毅然點燃自己的祖屋,番人看見衝天大火,急忙調轉船頭向火光方向駛回,終於回到湄洲島。番人感激不盡,要為默娘重造祖屋,但她決不接受,大食國商人千恩萬謝,重新啟航。
媽祖傳說之焚祖屋導航番船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是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初航前往暹羅等國。船隊雲帆高懸,浩浩蕩蕩。當船至廣州大星洋時,突然大風驟起,洪濤如山,波峰浪谷,巨舶如葉,上下顛簸,船之將覆,舟工請鄭和向天妃祈禱,鄭和禱告:“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風濤危險,身固不足惜,恐無以報天子,軍士生命,繫於一髮,望神妃救之。”鄭和禱畢,忽聞鼓吹之聲,一陣香風,宛見天妃颯颯飄來,立於雲端,旋即風恬浪靜,轉危為安。鄭和船隊在經過三佛齋時,又遇海寇陳祖義,也得天妃神助,剿滅海寇,鄭和回國之後,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下旨修建南京天妃宮,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宮,並規定以後所有出國使者,必先到天妃宮祭祀祈佑,方可啟程。
媽祖傳說之妃立雲神助鄭和
莆田寧海有一大土墩,宋元祐丙寅年,墩上常於夜間發光,鄉人不知其故。有個漁夫疑為異寶,走去一看,發現是水漂的一根枯木發光,就把它抬回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卻自己跑到原處。漁夫再次抬回家中,次日枯木又再自回原處。當天晚上,墩傍所有的人都同發一夢,夢見媽祖告訴他們:“我是湄洲神女,枯槎是我所憑附,宜在墩上為我蓋廟,我會為你們賜福。”眾鄉村父老感到奇異,向制翰李公報告,李公說:“此神所棲了,我聽說湄洲有神姑事迹已久,今靈光昭昭,必為我鄉一方之福,神靈之庇,就在這裡了。”遂發動鄉村群眾,募捐集資,興建廟宇,號“聖墩廟”。
媽祖傳說之發異光聖墩建廟
東海歷來水怪眾多,時常興風作浪,破船沉舟,過往漁民商旅,深受其害。默娘自十六歲起就經常飛巡於海上,游於礁嶼之間,降妖伏魔,靖清清清。一日,她與當地官員巡行海上,命駐舟中流,只見四海龍王率領水族駢集,畢恭畢敬,向默娘請罪問安,她命免其罪,但以後要庇護漁商百姓,不得興風作浪。四海龍王率水族齊齊謝恩,然後退潮。至今每年天后誕辰,猶見水族集結,前來慶祝,漁民見之不敢下網捕撈。
媽祖傳說
默娘二十一歲那年,莆田地區大旱,河流乾涸,田地龜裂,連飲水也有困難,農民困苦萬分,當時的默娘,已是無人不曉的能呼風喚雨的神女,全縣父老都說,非神女不能解此災害。莆田縣令無計可施,為解全縣旱災,決定求救於默娘。他不惜紓尊降貴,冒著烈火驕陽,趕數十里路,穿洋過海到湄洲島,親自登門,誠懇謙恭,請默娘為全縣百姓祈雨。默娘欣然應允,設壇祈雨,遂告訴縣令壬子日申時將普降喜雨。可到了壬子日未時,卻依然萬里晴空,烈日如火。大家正疑她是否法力無效,都捏著一把冷汗。果然申時一到,突然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緊接著,暴雨如傾,旱情驟解,萬民歡呼,皆頌默娘“通靈神女” 。
媽祖傳說之祭上蒼旱情驟解
宋理宗寶佑元年(1253年),興化、泉州地區大旱,農田顆粒不收,米價騰貴。百姓老幼,飢困難支,成群結隊到媽祖廟裡祈禱。媽祖於夜裡向鄉人託夢:“不要憂慮了,米船即將到來。”而在另一邊,當時在廣州的米商正在裝米下船,準備運往浙江、上海。媽祖託夢廣州商人:“興泉飢荒,速速前去,可獲倍利。”廣州眾多商人都同發一個夢,故一齊發運米船前往興泉。由於大家一窩蜂運糧同至興泉,米價不貴反平。米商略有微言,說媽祖不靈,但想到這是為了解救二郡飢荒,當是功德!百姓既解飢荒,無不感激媽祖再生之德,紛紛焚香拜謝。天子聞之,詔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媽祖傳說之濟糧荒米船同至
鄭和無疑為我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為人類征服海洋作出了巨大貢獻!鄭和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後世學者專家,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但鄭和的說法與他們卻十分不同,說他常常在大海的如山巨浪中死裡逃生,或在與敵國與海盜的戰鬥中反敗為勝,幾乎都是在生死關頭,天妃顯靈。因此,他不敢竊功私據,每次歸航都奏報朝廷,或詔封天妃,或修祠蓋廟。南京龍江天妃宮及福建長樂天妃宮,都是鄭和奏請朝廷后興建的。他在長樂天妃宮中,立碑銘記七下西洋時的天妃神佑之功,他總結其成功原因是“誠荷朝廷之威福所致,尤賴天妃之神護佑之德。”因此,鄭和所立之碑,是媽祖護國神功的歷史豐碑!
媽祖傳說之紀豐功長樂銘碑
宋寧宗嘉定改元戊辰年(1205年),時值久旱,農作不收,地赤民困。草寇周六四作亂犯境,嘯聚山林,四齣劫掠,擾亂州郡,廬舍寥落,百姓苦不堪言。全邑之人哀求於媽祖廟,媽祖託夢指示:“六四惡貫滿盈,為釜中游魚,當即殲之。”四天之後,周寇入境,喊聲動地,雞飛犬跑,百姓逃匿。忽然望見空中有槍劍旗幟之形,賊寇驚恐不已,爭相逃命。官軍乘勢窮追猛打,終於擒獲周寇,余凶盡俘,合境平安。官軍奏聞皇上:媽祖率領天將神助殲敵。皇上敕旨加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媽祖傳說之麾天將盡滅周賊
明朝至順元年,朝廷的漕運糧船,又發生了一件媽祖護航脫險的故事。那年春天,漕運官船滿載糧食,放洋出海。剛出海時,一路自是春光蕩漾,水碧天晴,順風揚帆。糧官憑欄酣酒,何等暢快!可天氣說變就變,突然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剛才春風得意,今卻生死未卜,戰慄哀號,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全體官兵,唯有狂呼“媽祖救我!”其聲震天!哀求之際,忽然祥雲瑞靄,只見空中朱衣擁蓋,燈光熠熠,繼而風平浪息,漕船復趨妥穩,眾官兵無不朝天而謝!奏聞朝廷,皇帝下旨,賜額“靈慈”。
媽祖傳說之喚媽祖糧軍逃劫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六年至九年(1430-1433年)。鄭和出發之前,先修劉家港之天妃宮,刻石立碑,行前按官例在媽祖廟中祭祀,祈求媽祖庇佑出使平安,順達順歸。祭祀之後,即行啟程,太監楊洪同行。船隻三十,涉阿丹、暹羅、爪哇、滿剌加、蘇門答臘、木骨都束、東卜剌哇及竹步八國。船行多日,一路平安。一天,突見大洋之中,有一大山橫亘於前。眾人見有一島,自是雀躍,以為可以登島一游,以解多日顛簸之勞。正欲登島之際,見有女子提筐采螺,眾迫視之。楊洪恐眾人放肆,大聲喝止。忽然女子不見,大嶼已沒,方知前所欲登之嶼,乃巨鰲浮現,欲誘眾人上鉤。其女子乃天妃現身,救此數十人之生命也。
媽祖傳說之化螺女阻登鰲山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海賊陳長五兄弟三人,為惡多端,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於興化、泉州及漳州三郡,官兵無可奈何,百姓苦不堪言。八月,賊眾三舟在湄洲島登陸入廟,祈禱於媽祖神前而不應,因怒而解衣裸體,卧於廟前欄下。媽祖放神火燒之,三賊懼驚,退遁舟中。第二天早晨,三隻賊船全部出港。忽而天日晦暝,風雨驟至,雷聲大作,誨浪滔天。等到雨歇天晴,海賊三舟已被吹至沙灘之上,擱淺不動。憲使王鎔揮兵揮之,追至福清,悉數捕獲。郡守徐公上疏媽祖神助之功勛,並奏請朝廷,皇上封誥“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媽祖傳說之燒三惡廟廊神火
宋宣和癸卯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船隊入渤海灣時,突然大風驟起,舟若秋葉,八船覆七。路允迪匍匐船上,求神救庇,忽見一女神現於桅頂,急叩頭求庇。只見女神玉手一揮,即時風平浪靜。路允迪涕淚交加,千叩萬謝!唯餘一船,順達高麗,完成使命!路允迪歸來時,問為何神?莆田籍保義郎李振及福建水手告知是媽祖,並訴說媽祖無數顯靈之事。路允迪說:“世間只有生我者恩大無極,我等漂泊大海,身瀕於死,雖父母愛之至情,也莫能助,而神姑卻能救之,此實再生之賜也。”路允迪歸程又得媽祖一路保佑,立即奏明皇上,皇帝即下詔賜“順濟廟”匾額,立廟祀於江口。
媽祖傳說之護允迪高麗通使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朝廷冊封琉球國,派出使者海寶和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他們依例於行前到天后宮祈禱,以保航程平安,然後啟程。一路上,清朝使者船隊,不斷得到媽祖神示,避過風險,順利到達琉球國,冊封琉球國王。完成使命之後,在回程途中,遇到風險,又得媽祖救護,轉危為安。使者回朝復命,如實奏報媽祖護佑之功,朝廷下令舉行春秋祭祀大典!
媽祖傳說之護使航朝廷祭祀
明朝,我國的北方糧食仍然極大程度上依賴南方,因此南糧北運的海上漕運仍是朝廷的重要工作。洪武初年,漕運所動用的船隊非常龐大,動輒船舶上百,士卒過萬。有一次,漕運船隊在北海遇上颶風,一時天昏地暗,颶風捲起千重浪,百艘糧船傾旦夕,萬人生命懸一線,萬石官糧毀瞬間。此時,萬人呼泣,君皇在哪裡?父母在哪裡?萬餘官兵船工在走投無路之下,唯有大叫“天妃救命!”天妃,只有天妃,聞聲救苦救難!她來了,她是在大家肉眼能看到的情況下來了!她鳳冠霞帔,神火相隨。天妃一現,即時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直送漕船到直沽。皇帝聽了,驚訝不已,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媽祖傳說之呼天妃神女挽漕
施琅收復台灣后,駐軍於明代寧靖王朱術桂官邸,邸中僅井一口只供百人飲用,施琅再禱於神,泉水立即極汪,足資萬人飲用。施琅表奏康熙,將官邸改為媽祖廟,並由“天妃”晉封為“天后”。康熙准奏,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贈《輝煌海滋》匾,立“平台紀功碑”。廟中刻有石獅、八駿馬,龍牆虎壁,廟宇具王式格構,名“台南大天后宮”,並派禮部尚書到廟祭祀。又康熙六十年,台匪作亂,提督蘭於六月會師於七昆身,時值炎熱酷暑,萬軍苦渴,因禱於神,適時潮退,軍士在海邊沙灘上扒開尺許,即有淡水可餐。咸灘出清泉,堪為奇迹,乃神女顯靈。
媽祖傳說之改王府天后賜泉
媽祖傳說之浮銅爐楓亭朝聖
宋慶元六年(1200年),大奚(據傳為香港大嶼山)寇作亂,朝廷派官軍征討出擊。由於賊兵人數眾多,其勢甚銳,官兵恐慌,只好向媽祖求禱。禱神剛完,馬上濃霧四起,調旋風向。官軍順風乘霧,大舉出擊,大敗賊軍,擒其賊王,掃蕩無遺。官軍凱旋而歸,領軍將領具奏媽祖神佑破敵之功,皇帝下旨詔儀追封媽祖父母及其兄姐。媽祖合家榮膺封賜,譽滿天下。
媽祖傳說之封合家譽滿天下
福建漳浦書生林士章入京應試,經惠安九曲村媽祖廟,入廟祈禱祈禱廟前遇一紅衣女子,她問士章道:“書生上京應試嗎?有一對聯,只有下聯,請教上聯。”士章自詡文章蓋世:“請你道來。”紅衣女子指著花鞋:“鞋頭梅花朝朝踏露花難開”。士章一時竟對不上,羞愧萬分,紅衣女子勸道幾句走了。士章始知學問不足,日行夜讀,中了進士。殿試時皇帝手搖紙扇出題曰:“扇中柳枝日日搖風枝不動”,士章為難處忽想起紅衣女子那句下聯,正好配對,就搶先作答。皇帝一聽笑道:“噯!真是個探花郎。”君無戲言,此話一出,士章連忙謝恩,便成欽點的“探花”。士章心知是紅衣女子點化之功,回家省親,特到九曲村一謝媽祖,二謝紅衣女子、焉知入廟焚香,竟嚇傻了,那媽祖神像,與那紅衣女子容貌衣裳竟是一樣,遍訪九曲村又無紅衣女子,才恍然大悟,原來紅衣女子乃媽祖化身。即請媽祖回漳浦供奉,尊為“姑婆祖”。此後,漳浦才有了媽祖廟。
媽祖傳說之點書生殿試中榜
默娘二十六歲時,浙江福建一帶,一連數月,陰雨霏霏,山洪暴發,江河橫溢,汪洋處處,盡為澤國,稼穡皆毀,民不聊生。州官奏請朝廷,皇上下旨禱告,祈天止雨,卻無濟於事,只好親自求救於默娘。默娘說:“人間罪孽深重,積惡太多,故上天降災,以示懲戒。既然皇帝肯為民祈天,我也只好求上蒼饒恕。”她當即焚香畫符,當空禱告。說時遲,那時快,轉眼間大風驟起,吹散滿天烏雲,雨過天晴,朗日萬里。嚇得那州官目瞪口呆,又驚又喜。是年閩浙兩省,大澇大旱卻是五穀豐登,州官不敢邀功,如實稟告,皇帝下旨,褒封林默娘!
媽祖傳說之禱上蒼閩浙回晴
鄭和在第四次下西洋的時候,也就是永樂十一年至十三年(1413-1415年)。鄭和統率舟師往忽魯謨斯等國,其蘇門答臘國,有偽王蘇斡剌寇犯本境,其王里阿比丁遣使赴闕,向鄭和陳訴求救,鄭和立即率領官兵剿捕。他一邊行軍,一邊向天妃默禱,求神力庇佑,打敗偽王。結果,在天妃神佑之下,大獲全勝,活捉偽王,平息叛亂,至十三年歸。是年,滿剌加國王率妻子來朝進貢。
媽祖傳說之禱妃佑擒王平亂
明朝,倭寇猖獗,為害我國沿海地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月,倭寇欲侵擾浙江定海縣,欽差都指揮張翥統領定海衛水軍防禦,與倭寇隔海相持。日本慣習海戰,分舟師據海口。我師水軍處之劣勢,士氣不振,張指揮祈禱,拜請女神。忽見波心撼激,賊舟蕩漾浪中,撐東涌西,水軍士氣大振,狠擊賊舟。半晌間,賊船繩斷帆落,官船中一士兵跳躍大呼:“速越舟破賊!”張指揮發令曰:“此神所命,先登者重賞。”水軍奮勇衝殺,擒獲甚多,賊投水死者不計其數!
媽祖傳說之盪賊舟神助滅倭
常人懷胎十月,媽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酉時,傍晚時分,天色已黑,伸手不見五指。忽然一顆流星從天而降,光華奪目,照得湄洲島山海如天,岩石紫紅,草木清晰可見,百姓無不驚奇。上林村(即今石后村)林家更是紅光衝天,鄉人以為失火,趕來救援。擁至林家,發現不但無火,反而異香氤氳,滿屋紅光如炬,陳氏正誕下一女,林氏一家與眾人皆驚異不已。女嬰誕下之後,異香經久不散,女嬰滿月不哭,林氏夫婦知應觀音送神女之夢,甚為疼愛,名為“林默”。人們見她長得天真可愛,都親昵地叫她“默娘”!
媽祖傳說之誕龍女天輝地香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莆田地區發生大瘟疫。病者無數,人心惶惶,官府束手無策。媽祖託夢於白湖旁居民李本家,對李本說:“瘟氣流行,我為本郡向玉皇大帝請命,在離湖旁一丈的地方有甘泉,可治瘟疫,飲之能痊癒。”眾人知是神命,趕緊挖掘,掘至很深,仍不見泉水。大家都說,這是神賜,一定會有,故努力再掘數鋤,忽見清泉湧出,取而飲之,竟為甘醴。汲水之人絡繹不絕,早上喝了,晚上就好。一郡之瘟疫,得以根治,人人皆拜謝神恩!宋孝宗皇帝聽了,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媽祖傳說之賜甘泉白湖除瘟
泉州面臨東海,歷來倭寇及海盜為患,百姓遭殃。明洪武七年,泉州衛指揮周坐,是一位愛民將領,為了提防海盜及倭寇作亂,他勤於巡邏,緝捕倭寇海盜。有一天,周坐率領戰舡巡哨海上,突遇大風,風吹浪擁,將周坐的船隊吹向淺灘,船隊擱淺,舟中士卒無計可施,皆泣呼救。忽見一團神火,光亮輝煌,現於雲端,即見巨浪蕩浮,將船浮出淺灘,直送入港。眾人得救,俱知是媽祖神恩,感激不盡!於是周坐在泉州建廟以報恩德。
在收伏二嘉兩魔之後,高里鄉出現鬼怪作祟,此鬼怪會含沙射影,傳染百病,使人不得其治,村人一起到默娘家中,請神姑救治。默娘取符咒貼病者床頭,大家遵命而行,遂聽到屋瓦響處,一物如鳥,拼飛而去。默娘循跡而清穴掃巢,該物即化一小鳥,匿於樹梢。只見渺渺林端,升起一團黑氣,默娘說:“不可留此為害鄉里。”追而擒之,將符水一灑,鳥從空墜,並無形體,僅存一撮枯發。舉火焚之,顯現原形,乃兀兀一小鬼也,其向默娘叩拜:“願皈依台下服役!”默娘收之。
媽祖生前能呼風喚雨,遠近馳名,每逢大旱或大澇,鄉人以至州官,皆祈求之,甚至皇帝也都要下旨,請媽祖賜雨解旱或止雨遏澇。媽祖升天之後,宋光宗紹熙元年夏天,莆田大旱,溪塘皆涸,田土龜裂,春不能耕,夏不能長,何來秋收?州官束手,百姓哀號,同祈於天后廟。媽祖示夢於郡邑長說:“旱魔為虐,我為君為民請命於天,某日甲子應當下雨。”邑長得夢,告之於民,全邑雀躍。當日,百姓一早出來等雨。時間一到,原是萬里晴空,突然烏雲翻滾,一聲轟雷,萬道電光,恰如天崩地裂,倒下一江之水。“下雨啦!” “下雨啦!” “下雨啦!”百姓在雨中起舞、歡呼、擁抱……宋光宗皇帝為之封“靈惠妃”。
明天啟戊辰年間,草寇頭子李魁奇,率眾作亂,出沒於東南沿海一帶,結夥入侵湄洲對岸的吉蓼寨城抄掠,為害州郡,殺戮百姓。後來船隊又開到湄洲島,企圖搶掠。湄洲百姓擁神於海邊,告示此乃媽祖故鄉,不得侵擾!後來媽祖託夢朴李魁奇:“你焚掠吉蓼城,為禍酷烈,今再欲擾我父母之邦,若不速退,將殲滅你們。”李魁奇仍嘯聚不退,不久狂風巨浪,盪散他的船隊,李魁奇才害怕起來,認罪乞求寬宥,風浪才平靜下來。為此,李魁奇再備牲禮香花,到湄洲媽祖祖廟拜伏神前,表示甘心悔過。
在明朝,荷蘭人曾一度盤踞台灣。明將鄭成功統帥收復台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鄭成功說,他在收復台灣的過程中,是得到媽祖的神助而打敗荷蘭兵的。台灣鹿耳門港外十里淺灘,船不能進,人不能行。鄭成功雖有戰船過百,雲帆蔽日,勇士千萬,士氣沖霄,卻全無用武之地,荷蘭兵恃此天險,高枕無憂。鄭成功無計可施,唯有禱於媽祖,媽祖示之,借水借風,克敵制勝!入夜,正在退潮之際,不料鹿耳門港外,潮水不退反漲,又颳起順風,鄭軍上下知道天妃神助,無不奮勇,順風順水登上鹿耳門港。荷蘭兵猶在夢中,被鄭軍殺個措手不及,大敗而逃。荷蘭兵作夢也沒想到,鄭成功的大船能順利入港。鄭軍乘勝追擊,一路上都得神助,終於將荷蘭兵趕回老家,收復台灣,統一祖國!鄭成功為酬謝媽祖,具奏朝廷,大修各地天妃廟宇,彰顯媽祖神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