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口鎮
江西撫州市黎川縣下轄鎮
洵口鎮為黎川縣東北部重鎮,距縣城21公里,素有黎川“東大門”之稱。轄茶亭居委會,洵口、下寨、白沙、石蓮、皮邊、渠源等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茶亭。全鎮人口1.27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洵口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著名的“洵口戰役”在這打響,黎川縣第一個黨支部— 皮源黨支部1937年成立於洵口鎮皮邊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省文物保護單位“壽昌寺”也坐落於洵口鎮下寨村。
洵口鎮位於縣城東北,東鄰厚村鄉,南靠湖坊鄉,西連荷源鄉,北接資溪烏石鄉,面積102平方公里。建國初期,鄉境域屬二區管轄,1956年設茶亭鄉,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1966年改稱洵口公社,1968年與荷源、厚村兩公社合併,仍稱洵口公社,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後劃出。鄉人民政府駐地茶亭,距縣城20公里,轄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
轄茶亭居委會,洵口、下寨、白沙、石蓮、皮邊、渠源等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茶亭。 76個村小組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2700人,其中城鎮居民6000人。
洵口鎮地處武夷山下,與資溪縣、福建省緊密相連,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為縣內鄰近鄉村及閩贛邊貿主要集散地。全鎮國土面積118.6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11665畝,山林面積146980畝,盛產毛竹、竹筍、藤粟、榛粟、楊梅。
黎川是紅色故土。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贛根據地的中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黎川從事革命活動。1933年5月,閩贛省蘇維埃政權在黎川縣湖坊鄉建立。紅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閱兵誓師大會在黎川舉行;揭開第五次反圍剿序幕的“洵口戰役”、“團村戰役”發生在黎川境內。1933年10月上旬,由彭德懷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在洵口與國民黨發生遭遇戰,即著名的洵口戰鬥,殲滅國民黨軍3個團。

洵口鎮
洵口境內多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1.68萬畝耕地,主要種植水稻東北部梯田層迭,山高水冷,日照不足,多種單季稻西南部則以雙季稻為主。經濟作物則以大蒜著稱。山區資源較豐富,林地12.4萬莊園,主要植被為松、杉、毛竹,珍稀樹種有樟、楠、野生果木有榛栗、獼猴桃等。鄉辦工業有農機修造、紡織器材等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洵口鎮藉助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已形成化工、電力、竹木加工、罐頭、食品、養殖業等支柱產業,引進外資創建了木製品廠、黎江水電開發公司、中源電站和聖農鳴亞養雞場、縣工業園區羊毛衫廠及勞保手套廠等,以爆發菇、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美蛙養殖達400畝,瘦肉型生豬二級擴繁點達6個,且規模大,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不斷地促進了洵口鎮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外商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009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30146萬元,同期增長 20% ;財政收入完成 574萬元(其中地稅420萬元,國稅56萬元,財政98萬元),提前一個月全面完成財政任務,同期增長43.5%;農民人均收入達3573元,同期增長10%。
截至2010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由10488萬元增長到36275萬元,增長246%;財政收入由203萬元增長到894.72萬元,增長34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27元增長到4100元,增長234%。
2011年全鎮總財政收入任務1437萬元,截止11月份,已完成財政收入1438萬元,佔總任務100%(其中:國稅80萬元,地稅1247萬元,財政111萬元)。

洵口鎮
以主要領導帶頭,成立招商引資分隊,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考核機制,推行派出去、走進來的形式,實行機關幹部全員招商。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4193萬元、招商引資進資3750萬元。五年來,成功引進黎江、中源、皮邊等五家小水電站;引資創辦了興業木製品廠、竹業加工廠、罐頭加工廠、聖農鳴亞養雞場等落戶於洵口;引進仁華物流公司;引進正利針織服裝有限公司、雄光實業有限公司落戶於工業園區;引進總部經濟2個;工業園區日上化工廠經過資產重組,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產品升級換代,為鎮政府增加了稅收。全鎮工業已形成化工、小水電、出口型農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外商的引進,極大地解決了本鎮農村富餘勞力的就業問題,大大地促進了洵口的經濟快速增長。
茶樹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無公害,是優良的食葯兼用綠色食品,國外將其視為蔬菜常年食用,被視為菇中之王,屬天然綠色營養佳品,其風味獨特,香馥可口,並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份。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能,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茶樹菇產業是洵口鎮農業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食用菌生產遍布全縣所有鄉鎮,參與生產的農戶達1萬餘戶,已形成多個食用菌專業村,成立了黎川縣食用菌協會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江西利康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公司建立了“公司+農戶”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2007年生產2.0億袋,實現產值2.4億元,農民人均來自食用菌產業的純收入達730元。茶樹菇單個品種產量居中國之首。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已形成。由於食用菌生產規模大、效益好,對農民增收貢獻大,黎川縣因發展食用菌產業被評為2006年度全省高效經濟作物發展先進縣,2007年被評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先進縣。
鎮區範圍內有中學二所,小學5所,設有一個中心衛生院,派出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電信所、郵政所、供電所等20多個單位。
按照省、市、縣委關於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要求,經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我鎮共完成造林3000畝。在新村點道路兩旁、房前屋后種植樟樹、楊樹、桂花樹等樹林600多顆,在做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同時,加強了春冬兩季森林火災高發期的防火工作,健全了鎮村兩級森林防火指揮體系,完善了森林防火工作機制,組建了一支防火突擊隊,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鎮、村、組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在重點防火期全面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有效地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一是加強了垃圾無公害處理,為06年至08年新村點完善硬體建設,在每個試點村建垃圾池1個,配備板車1部,保潔服1套等保潔用具,並在洵口含口亭建設一個300平米的垃圾填埋場和焚燒點,全面實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做到人員落實到位、經費保障到位、監督檢查到位。二是落實“三清三改”。投入資金40萬元,對94戶農戶實行污水處理,改廁戶數90戶,增設垃圾堆放點3個、垃圾箱(池)48隻,美化、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已全部用上了水沖廁,喝上了自來水。
壽昌禪寺位於黎川縣的東北角,座落於洵口鎮香爐山村附近,交通便利,距縣城21公里。這裡,遠近青山環立,阡陌縱橫,風景十分優美。壽昌禪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省文物保護單位。千百年來,壽昌禪寺高僧輩出,成佛作祖者甚多。始建於唐建中年間(780-783)的福州鼓山湧泉寺到明代曾一度衰落,壽昌寺僧無明經祖之徒元賢禪師便至此重新開山,使之中興。湧泉寺還存有“壽昌堂”,並存有《壽昌語錄記經板》一百多塊、二百餘頁。據說,現今所存佛門曹洞宗派系,大都由壽昌禪寺誕生。壽昌禪寺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洵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