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巴拉朱爾

伊希巴拉朱爾

伊希巴拉朱爾是十七世紀,在醫學、文學、天文學、哲學等方面卓有成效的蒙古族學者。

人物簡介


國內外蒙古學家,從本世紀五十年代起,研究和介紹他的生平事迹,但只限於文學活動,對其在醫學,天文、哲學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尚未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評價,甚至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人誤認為伊希巴拉朱爾為藏族。筆者根據近年來從事研究蒙醫史過程中所搜集的資料和實地考客,進行了一些考證。現對伊氏的生平及其醫學成就做一簡要介紹。

人物生平


伊希巴拉朱爾(又譯:也協班覺),又名額爾德尼班智達·松巴堪布(學位),系衛拉特蒙古人,為以醫名世的僧醫。生於1704年陰曆8月15日,父道爾朱拉希台朱,衛拉特貴族,母拉希思,系衛拉特蒙古准格爾部人。伊希巴拉朱爾從小智力過人,聰穎好學。竟4歲拜查干哈達廟蒙古朝胡爾為師,開始學藏文,7歲到青海貢龍寺(佑寧寺)學徙,8歲被送到塔爾寺學習醫藥學,語言學、佛學。12歲時,去西藏拉薩哲學部學習,三年後因成績優異獲得“林思日朵伯卓”學位。並跟五世班禪·洛桑也協和塔爾寺的絳白嘉措等,學習文學,從五世達賴的隨從醫惹瓦,普波之切弟子尼瑪堅贊,系統地學習《四部醫典》及臨床實踐之法。當時他在拉薩,由於各種條件所限,生活非常艱苦,但是,他為了學到知識,絲毫沒有動搖,克服一切困難,專心致志,刻苦學習,專攻醫學、藏文、梵文和曆法等學科,學成之後,大約27歲時,返回故鄉貢龍寺。從此之後,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在當地行醫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由於他學識超眾,遠近揚名,清政府曾封他為“扎那格堪布(扎那格——即中國,堪布——即親教師),並讓他在北京居留二年。後來,他曾到呼和浩特市的烏蘇圖召、多倫伊克昭盟阿拉善旗和山西五台山等地行醫和講經。此時,他結識了許多蒙古族學者和名醫。在古稀之年,伊氏曾與青海著名學者班欽巴拉丹,就幾個哲學難題進行一場辯論,因而聞名於青藏地區。后因他反對紅教教義,被清廷取消了“扎那格堪布”學位。伊希巴拉朱爾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精通大小五明,獲得“班智達”學位。博得各族人民和學者的尊敬和擁護,亦被禮聘為青海藏族大活佛托旺的經師。在他晚年,每逢春節有不少蒙古各地名醫和學者雲集於貢龍寺為他祝壽,並在一起研討蒙醫學術。例如,蒙古烏蘭喇嘛嘎拉僧蘇勒哈木、烏審旗名醫卻因球爾、科爾沁的莫爾根朝爾朱、阿旺勞布桑和烏力朱圖、四子王旗的莫爾根敏珠爾等人,均為當時與伊氏共同參加學術活動的著名學者或名醫。伊希巴拉朱爾於1788年在青海貢龍寺圓寂,享年84歲。
學術思想
伊希巴拉朱爾由於天資聰潁而好學不倦,對蒙族傳統醫學和藏醫《四部醫典》以及古代印度醫學,均進行精心研究,且造詣很深。並廣泛地應用於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特別是對醫治蒙古地區常見病和地方病的經驗尤為豐富。他所寫的五部醫著,是將古代印度醫學《八支心要集》和藏醫《四部醫典》的理論,同蒙古人的體質、生活習慣和居住環境、地理氣候等條件靈活地、創造性地結合起來,並在蒙古族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加以總結的產物。這五部著作是:
《甘露之泉》(藏名:都德楚俊)。是蒙醫學基礎理論的經典著作。本書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藥方等,從理論上進行精闢的論述。蒙醫的“六基證”理論,就是在這部著作中最早提出來的。全書共40頁,有木刻版印刷本。
《白露醫法從新》(藏名:都德澤色拉朵爾)木刻版,全書共94頁,以臨床各科為主。蒙醫臨床各科初次細分為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外科熱病傳染病臟腑病、雜病、突發病以及各種中毒症等學科。書中對病因、癥狀和治療分別加以論述,並附入脈診尿診。腹瀉劑、脈瀉劑、催吐劑,配藥須知事項(包括劑量、研末、代用、加減等)和藥物炮製法以及針灸穿刺穴位等內容。據有關史料記載蒙古人在數百年前,首先發現旱獺是傳播鼠疫的傳染源之一。對這一發現。在18世紀,伊氏在他的上述著作中作了記載。
《甘露點滴》(藏名:都德澤梯格巴),全書共74頁,木刻版印刷本。是一本闡述臨床各科病和術療的簡明醫著,該書將臨床各科病按六基症、十要症、五官症、臟腑病…,分別予以解釋,分22章 54節。其內容除重點論述各科疾病之治療外,還附有導瀉等七種療法和礦泉浴以及蒙古正腦術等術療、藥方的知識。伊氏在這部著作中,對他《甘露之泉》一書中提出的“六基症”理論作了進一步論述,使寒、熱症學說更臻完善。
《甘露彙集》(藏名:都德澤朵敦),全書共14頁,也是一本有關臨床醫療的簡明手冊。書中進一步論述“六基症”和“十要症”的治療方法,並把它概述為101種疾病。以上四部著作統稱為《甘露四部》。前三部是伊氏在40多歲時寫成的。後來,當他在81歲高齡時,總結了一生的臨床經驗,續寫最後一部。作者在《甘露彙集》的前言中寫道:“筆者曾將醫學三部小醫典(即《四部醫典》的一(總則本)、二(論述本)、四(後續本)輯錄成母典——《甘露之泉》將第三部醫典(密訣本)編綴為子典——《白露醫法從新》,又將母子兩典加以概括,寫成《甘露點滴》。現將缺乏知識和經驗的年青醫生必讀部分,扼要地彙集成《甘露彙集》……”。另一部著作為《認葯白晶寶鑒》(藏名:西勒朵爾米龍),全書共100頁,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蒙藥學著作。該書在藥名部分,首先對三子、四涼等組合葯和單味葯的名稱,分別用藏文和梵文加以對照,把藥物分為礦物、珠寶、植物葯、動物葯等七類,詳細闡述799種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能和炮製法等,還附有藥引、穿刺針灸穴位圖解等內容。伊希巴拉朱爾的上述五部著作,在清代曾收載於他的全集。用藏文木刻版印行,也有蒙文手抄本廣為流傳於民間。這五部著作,對蒙醫學理論的進一步系統化,臨床知識的愈趨豐富,起到決定性作用。譬如,傳統蒙醫古籍里,雖有寒熱症理論,但只對熱症作了論述,沒有專述寒症的篇章。伊希巴拉朱爾在臨床實踐中,對蒙古地區多發的寒性病症的治療,作了系統總結,將蒙醫傳統寒症理論,同《四部醫典》有關理論有機地加以結合,豐富發展了寒熱症理論。在他的《甘露四部》中,寫了“寒熱相搏”、 “寒熱相互轉化”等數章。此書成為18世紀以後的蒙醫學寒熱症辯證總綱。伊氏在《白露醫法從新》一書中,提出以赫依症、希拉症、巴達干症、血症、黃水症、蟲病為核心的“六基症”學說,作為臨床各科的指導理論。又在《甘露彙集》、《甘露點滴》兩部著作中,對“六基症”理論,作了進一步補充,使其更加完善和系統化,成為病因辨析的理論原則。在醫療方面,伊氏還整理總結了蒙古正腦術,脫臼複位術,外傷治療,飲食療法等很多治療經驗。尤其在“如何防治塔爾巴干疫(即旱獺疫)”一章中,較詳細論述了“旱獺疫”的病因、傳染途徑,癥狀及其危害,提出預防和治療的辦法。在病因項中,提出有病的旱獺為本病的傳染源。這是一項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