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長壽之鄉

世界長壽之鄉

世界長壽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城市養老生活體系的一個肯定所頒布的稱號和嘉獎。

截至2019年12月,中國獲得聯合國老齡所專家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鄉”共有10個,包括海南省澄邁縣和萬寧市

特點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
長壽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現代醫學普遍認為:人的壽命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環境,而60%取決於自己。
為研究和探索這些地區長壽之謎,原蘇聯、美國、日本及中國科學家先後分別到這些長壽地區進行調查和分析。這些地區老人長壽與以下諸因素有關:
1、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準。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凈,這也是長壽的原因。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
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這樣的結果對長壽而言可能不是好事。
2、堅持合理的飲食起居制度;
對於飲食,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
(1)食不過飽:這是五大長壽鄉的共同特點。飲食控制在維持不宜飢餓的水平上,這五大長壽地區平均每人日攝入量為1640千卡,相當於一般老年人攝入熱量的74.5%。
(2)雜食粗糧和葷素搭配:雜糧中含有適量的對人體有益處的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健康,增強免疫力,不致得病。這五個長壽地區有兩個地區以玉米為主食,
玉米是粗糙纖維食物,也是低熱量食物,能量不高,纖維粗,能增加腸道快速蠕動,有益於食物綜合消化吸收,及時排出體內各種毒素。有三個吃粗小麥麵粉,並搭配吃些薯類、豆類等雜食,充分發揮了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這些地區除巴馬以外,都喝牛奶乳,吃少量牛羊肉,他們都常吃些蛋類、豆腐,一般蛋白質攝入量較為適當並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不吃燙食,不吃熏烤食品,少吃鹽,少吃大魚大肉,素食可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病率,素食可以降低中風機率,素食有助於解決便秘。
(3)飲食清淡低脂善食:這些長壽地區鹽、糖偏低,用植物油作烹調油,少吃動物脂肪,這些清淡飲食,大大降低了冠心病、中風和癌症的發病率。
(4)多果蔬、多抗衰老食物:這些長壽地區吃果蔬都多。喬治亞吃各種菜和洋蔥等大量,並常吃無花果,蜂蜜、核桃。據有關學者調查,新疆和田21名長壽老人,每日攝入瓜果1公斤以上的佔96.7%,冬季果乾、蘿蔔、洋蔥、白菜量多。喬治亞人常年喝酸奶,巴馬人用火麻油炒菜(亞油酸佔53.2%),新疆人吃杏和杏干,飲少量葡萄酒,這些食物抗癌、抗衰老都很好、益長壽。
(5)吃飯時,講究適宜的氣氛,大家心情愉快,注重細嚼細咽;長壽老人一般都適度喝酒,並且主要喝自己加工釀造的水果酒或補酒,從來不喝度數高的白酒,有不少長壽老人從來就不喝酒。
據調查,巴基斯坦罕薩長壽老人,日平均攝入總熱量為1600千卡,食粗製麵粉、奶和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等。
南美洲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長壽老人,日平均攝入熱量為1200千卡,主要食物為牛羊奶、乳酪、馬鈴薯、番茄、水果和小麥粗粉。
高加索地區長壽老人日平均攝入熱量為2000千卡左右,多食乳製品、水果、玉米面和粗製小麥粉。
中國新疆南疆地區百歲以上老人以牛羊肉及奶、蛋類為主食,蔬菜以番茄、辣椒、洋蔥為主,一年四季水果不斷,新疆100歲以上的維吾爾族老人每天吃水果大於1 kg者約有96.76 %,一年食用6個月以上者有91。09%;。不吸煙、不喝酒、不挑食、飲食多樣化、起居生活有規律,這是新疆南疆長壽老人的一條經驗。
廣西巴馬長壽老人過著青菜淡飯一杯補酒的簡樸而有規律的生活。巴馬百歲長壽老人把豆漿看得很珍貴,巴馬百歲老人尤其是婦女喜愛喝豆漿,他們視豆漿、豆腐及各類豆製品為一生不可缺少的食品,
這種重視程度遠遠要超過肉禽類食物,同時他們又對植物油、火麻仁油、山茶油、大豆油情有獨鍾,並且終生食用。巴馬人用大麻油(含亞油酸、亞麻酸)炒菜。這些食品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
3、長期無憂無慮的生活;
4、堅持積極不間斷的勞動;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
5、與遺傳基因的作用有關。在基因上,巴馬縣老齡委對當地144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后發現,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為41%和37%;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人的長壽有15%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表

如皋


2011年10月25日上午9時,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江蘇省如皋市隆重舉行世界長壽鄉——中國如皋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繼2008年成為中國長壽之鄉后,該市又榮獲世界長壽鄉稱號。
如皋
如皋
世界長壽鄉中國如皋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活動由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如皋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儀式上國際自然醫學會主席森下敬一博士宣布如皋“世界長壽鄉”調查成果,授予如皋“世界長壽鄉”匾牌。如皋
如皋是著名的長壽之鄉。2008年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如皋現145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65位,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佔比高出國際標準近一倍。
此外,90歲以上的老人有83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58100人。地處江海平原的如皋,
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目前如皋是全世界唯一處於平原的“長壽之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歷時3年國內首個土壤微量元素與長壽關係的研究發現,如皋之所以壽星眾多,與當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息息相關。
專家在如皋選擇了1000多個土壤採集點,將其中微量元素分3類作進一步研究:第一類是有效態硒、鋅、硼、鎳等,其分佈特徵為北-東-東南部較高,
如皋
如皋
中西部較低,與長壽人口比例的空間分佈極為相似;第二類是有效態錳和鈷,分佈自西向東、自南向北遞減,與長壽人口比例分佈完全相反;第三類是有效態銅和鐵,分佈特徵與長壽人口比例分佈基本無相似之處。
硒有抗衰老、防癌變的作用;鋅能維持細胞膜穩定性,提高免疫功能;硼影響人體鈣、維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代謝。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正好適合人體,通過食物鏈,長壽區的人們長期從環境中獲取這些微量元素,抗衰老能力更強(以上資料參考《土壤學報》第42卷第5期 2005年9月 江蘇省如皋市長壽人口分布區土壤及其微量元素特徵)。

溧陽


經過前期申報與專家考察評審,溧陽被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組委會評定為“世界長壽之鄉”。溧陽市委書記蔣鋒表示,
溧陽當前正大力發展“先進位造、休閑度假、健康養老、智慧城市”四大經濟,世界長壽之鄉殊榮的獲得,將有效催化健康經濟、高端休閑經濟發展,使溧陽真正成為最具吸引力的休閑度假城、最有活力的創新創業城、最富魅力的文明幸福城。
溧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夏國浩昨天告訴記者,在本月28日舉行的第14屆中國溧陽茶葉節暨第12屆天目湖旅遊節開幕式上,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處執行秘書長杜芳寧一行5人,將專程前來為溧陽頒發“世界長壽之鄉”牌匾。
世界長壽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城市養老生活體系的肯定所頒布的稱號和嘉獎。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百歲老人。我國長壽之鄉評審標準為百歲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7/10萬。
溧陽總人口78.15萬,現有百歲老人108位,百歲老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3.7/10萬,遠遠超出“中國長壽之鄉”與“世界長壽之鄉”標準。
有關專家認為,全球聞名的長壽之鄉,大都處於高寒地帶或偏僻山區。溧陽作為處於中國經濟較發達的蘇錫常地區的縣級市,工業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交通條件好、生活節奏快,能成為世界長壽之鄉,堪稱社會發展與人口生活質量共同提高的範例。
“溧陽能獲評世界長壽之鄉,可用‘三個好’來概括,即生態好,心態好,質態好。”據夏國浩介紹,長期以來,溧陽人敬重自然、秉承美德、注重和諧,由此鑄就獨具魅力的3張文化名片:感恩、生態、長壽。
“三山一水六分田”的溧陽,擁有南部山區大片富硒土壤及天目湖優良的弱鹼性水質,這是大自然饋贈溧陽人健康長壽的先天資源。
近年來,該市通過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相繼建成常州首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兩個國家濕地公園,先後獲得國家生態示範市、全國首批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十大最具幸福感休閑城市、江蘇省最佳養老示範市等一系列榮譽,被譽為長三角“生態特區”。
良好的心態是長壽的重要元素。兩千多年的人文底蘊,列代文人鄉賢的情懷,滋潤了淳樸民風,造就溧陽人勤勞感恩與樂觀開朗的個性,尊老敬老蔚然成風。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溧陽人獲得總體長壽的保障。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市成為江蘇綠色小康的樣板。
政府始終以深厚的民本情懷推進老齡事業發展,通過應保盡保,提高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發放尊老金,以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市、鎮、村(居)三級全覆蓋,形成了涵蓋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全方位福利保障體系。該市因此被評為“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典範城市”。
2011年獲評“中國長壽之鄉”后,該市圍繞創建世界長壽之鄉新目標,提高尊老金標準,經常開展尊老公益活動,長壽老人不斷增加。目前,該市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達3191人。
據悉,該市已向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申請,共同承辦第一屆世界老年大會,以進一步提高溧陽知名度,促進世界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上林縣


位於廣西中南部的上林縣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駐足上林探秘54天、留下1.4萬字遊記,當地也被譽為“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
作為國家生態示範區,上林縣森林覆蓋率達52.3%,山清水秀、生態優美,氣候宜人。
中共上林縣委書記梁平江介紹,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是當地成為長壽福地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林縣每立方厘米含有負氧離子20000個以上,最高可達20萬個,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20倍,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據上林縣官方統計,截止2019年5月,全縣人口為50.21萬人,80周歲以上老人約1.29萬人,其中百歲老人82人。當地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的人數為16.32人,遠遠超過了7人/10萬人的長壽鄉國際標準。
北京時間2019年5月20日23時29分,聯合國官方機構聯合國老齡所積極老齡化專家委員會在馬爾他正式授予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世界長壽之鄉”榮譽稱號。

大埔縣


2019年6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正式授予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世界長壽之鄉”、“人類宜居的理想之城”稱號。大埔成為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第八個“世界長壽之鄉”。
據統計,2019年,大埔縣百歲以上老人130人,每10萬人就有22.85位百歲老人。80-89周歲老人13071人,佔總人口的22.98‰;90-99周歲老人3897人,佔總人口的6.85‰。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大埔縣人均預期壽命達78.86歲,而2018年更是高達79.55歲。
2020年10月第八個世界長壽鄉(大埔)推出形象歌曲《心靈的故鄉》,作品由著名客家音樂人、央視客家三寶創始人陳善寶老師作詞、作曲、並擔任MV總導演,邀請了國家一級演員黃麗華,央視星光大道年度六強、梅州旅遊形象大使陳晨光,大埔縣十大青年歌手,大埔縣黨員合唱團團長羅淑珍,中國新歌聲廣州賽區海選十六強選手,大埔縣十大青年歌手張義,客家知名組合客家三寶共同演唱,由中國彩書創始人何柏俊老師提寫歌名。

夏邑


夏邑縣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面積1481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耕地130萬畝,人口120萬。夏邑地處東經115°52'—116°27'、北緯33°59'—34°25'。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度,年平均水量762毫米。
夏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境內有商湯祈雨處、前商清涼山、姜仁固、三里固堆、崇覺寺等一批文化遺址。2012年11月6日,中國·夏邑上古古都研討會在商丘舉行,經考證,夏邑為中國上古古都,華夏祖地。夏邑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夏代屬虞地,商代為栗邑,西周宋國,秦置栗縣,漢置栗侯國,北魏時稱“下邑”。金末取“華夏之邑”意,改稱“夏邑”,相沿至今。漢代著名政治家平當,明代軍事家朱廉,清代著名詩人、劇作家、書法家李樹谷,現代著名中醫學家趙錫武,皆誕生於此。夏邑是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孔子多次回鄉祭祖和考禮,後人立祠以作紀念,取名“還鄉祠”。夏邑是著名軍事家彭雪楓將軍殉難地,建有“彭雪楓將軍紀念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國時期築就的城湖,擁有3000畝水面,如今已改造成集水產、商業、旅遊於一體的“天龍湖公園”。湖內盛產鯽魚、蒲菜,為歷代皇宮貢品。歷史上素有“一千三百里”之稱的隋唐大運河途徑夏邑,全長52.5公里,隋唐大運河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夏邑物華天寶,長壽文化遍布城鄉。夏邑在全縣120萬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為14.8萬人,80歲以上老年人2.8萬,100歲以上老人120人,人均預期壽命、百歲老人、80歲高齡以上人口等長壽標準均超過“中國長壽之鄉”評定標準。2007年10月份,聯合派出了7名資深專家到夏邑進行為期一周的考察,檢測了夏邑的空氣,帶走了夏邑33包土和99個水樣,由中科院地理資源研究所進行了化驗,夏邑產業集聚區空氣負氧離子含量1100,一般天安門廣場200,辦公室70左右,產業集聚區達到1100個負氧離子含量,空氣質量非常好。夏邑水中的含硒量、含鍶量非常高,土壤和糧食作物中的含量都非常高,這一點非常突出,水的PH值是7.8到8.2,屬偏鹼性,最適用於人群飲用,含硒量高出全國平均值3倍以上,硒是延緩人類衰老的微量元素,也稱抗癌王,所以夏邑人老的慢,得癌症的少。再一個鍶的含量也比其它地方高,得老年痴獃的少,從這幾個方面支持了夏邑的長壽因素。現在,夏邑縣百歲老人140多人,按國家長壽縣萬分之零點七的標準,我們現在達到了萬分之一以上。夏邑的長壽現象引起了國家重要媒體的特別關注,CCTV-1、CCTV-4、CCTV-7、CCTV-8、CCTV-10都大幅度的對夏邑長壽現象作了報道,影響最大的是CCTV-4,對國外作了報道,夏邑旅居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華人華僑紛紛打來電話,詢問家鄉的長壽現象。200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長壽之鄉之一,位列第6位。
夏邑縣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夏邑縣城先後被命名為“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省級衛生城”、“省級園林城”、“省級文明城”,“國家級文明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魅力中小城市”。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三城同創的縣城。夏邑,“仁、義、禮、智、信、孝、悌”等儒家思想和長壽文化底蘊豐厚,長壽文化閃耀其中,流光溢彩。歷屆縣委、縣政府緊繃道德建設這根弦,始終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納入主要議事日程,每年年底,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組織開展“好婆婆 好兒媳”、“好妯娌”及“十星級文明戶”、“五好衛生戶”、“遵紀守法光榮戶”等評選活動,並把先進事迹和圖片在道德榮辱榜上公示。同時,縣婦聯每年開展一次“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十大傑出女性”等評選活動,團縣委每兩年組織一次“十大傑出青年”評選表彰活動。縣教育局開展形式多樣的“三好學生”、“優秀教師”等評選活動。打造了一批批“夏邑好人群體”。捨己救人務工青年何鐵嶺、捨棄紅火企業回鄉孝母青年李振亞、拾金不昧拾荒老人塗行善、“神力哥”打工青年陳海旭、汽車司機劉傑勇救落水婦女、勇闖火海誓保國家財產的穆紅霞等等,一個個道德模範典型,閃耀在夏邑大地。2007年至今,夏邑縣每年一屆的夏邑“十大孝子”評選活動,都要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進行隆重表彰,有力地傳播了孝道文化,也是夏邑之所以成為“長壽之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費縣


世界長壽之鄉
世界長壽之鄉
2015年9月28日,全國老齡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暨世界老齡產業國際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組委會為費縣頒發了“世界長壽之鄉”牌匾。費縣新獲“世界名片”,跨入“世界長壽之鄉”行列,成為國內首批被聯合國授予“世界長壽之鄉”稱號的兩個縣之一。
費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降雨充沛,溫度適宜。費縣境內河流密布,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103條,南部許家崖水庫是全省八大水庫之一。
水質優良,生活飲用水達到國家標準,水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鍶、鉬、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口感清甜。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45.72%,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9%,負氧離子含量高,全縣是一個大的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為群眾健康長壽提供了環境保障。
全縣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壽星越來越多。截止2015年底,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2萬人,佔總人口的17.9%,90歲以上高齡老人3713人,百歲老人126人,佔總人口的14.8/10萬,全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8.08歲,
2015年9月,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處經過嚴格的考察和評定,費縣人均壽命、城鄉居民收入、教育、醫療、空氣、水質等15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世界長壽之鄉”評選標準,中國費縣被聯合國老齡事業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處授予“世界長壽之鄉”。

蕉嶺縣


世界長壽之鄉
世界長壽之鄉
2014年5月30日上午,廣東蕉嶺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正式授予“世界長壽鄉”稱號。是該機構認定的第七個“世界長壽鄉”,也是中國第四個“世界長壽鄉”。授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會長森下敬一表示,各地長壽鄉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廣西巴馬屬於“順應自然型”的長壽鄉,也可稱為“山村型”長壽鄉;江蘇如皋則是“都市型”長壽鄉,蕉嶺的長壽形態介於兩者之間。
森下敬一表示,蕉嶺的長壽老人熱情好客,善談,在全縣分佈均勻,幾乎每個鄉鎮都有百歲老人。他們基本上都是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終身勞作,愛乾淨、自理能力強,還有很強的社會參與意識。
截至2013年底,蕉嶺縣百歲老人有45人,佔總人口的20/10萬,90至99歲老人有1791人,80至89歲老人有8983人,全縣平均預期壽命達78.6歲,均超過了“世界長壽鄉”主要數據認證標準。
蕉嶺山水清幽秀麗,且富含硒、鐵、鋅等微量元素,為“長壽之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長壽‘秘訣最重要的是家庭和睦,心胸開闊”。在廣福鎮石峰村,80歲的老人羅仕炳聲音洪亮,伸出有力的手臂跟記者握手。他的母親丘新娣已經104歲了,聽到有人來訪,梳洗整潔出來與客人們見面,腿腳靈便,精神矍鑠。羅仕炳介紹,母親生育兄弟姐妹4人,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家裡從未吵架,和睦團結。丘新娣老人生活規律,多食五穀,非常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鍾祥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0日,在聯合國老齡所總部馬爾他共和國召開的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研討評審會上,鍾祥市被命名為“世界長壽之鄉”。據悉,獲“世界長壽之鄉”命名。
鍾祥市自古長壽者眾多,史稱長壽縣達1000多年,明代嘉靖年間始改為鍾祥縣。鍾祥市沿襲至今的許多地名與"長壽"緊密相聯,像長壽河、長壽店、長壽村、長壽米、萬壽岩、鬍子山、百歲橋、百歲村等等,"百歲碑"的記載則更多。
鍾祥位於湖北省中心地帶,國土面積4488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表明,鍾祥名列中國六大長壽之鄉第二位,全市人均壽命75.8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48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9.88歲。是全國有名的長壽之鄉。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鍾祥100歲以上老人就有75位,90歲以上老人有1305位,80歲以上老人有15064位,長壽人群繼續呈增長趨勢。除了宜居的自然環境、殷實的物質保障,長壽老人增多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當地崇尚尊老愛幼、祖孫同堂的風尚和習俗。

澄邁


2012年11月22日,由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主辦,東北亞經濟論壇、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中國亞太研究會、聯合國老齡所、國際健康長壽會、世界健康長壽養生管理運行委員會協辦的,中國海南澄邁縣榮獲“世界長壽之鄉”,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東北亞經濟論壇主席、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理事長趙利濟博士,聯合國老齡所所長、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指導委員會主席約翰。特魯伊斯主席,海南省副省長符躍蘭以及省有關部門、澄邁縣縣委書記楊思濤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授牌儀式。會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接見海南省副省長符躍蘭、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一行。
澄邁青山綠水廿萬頃,十里常逢百歲人澄邁自古素有“青山綠水廿萬頃,十里常逢百歲人”之美譽,是中國第十個、海南目前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澄邁縣位於海南島西北部,北臨瓊州海峽,毗鄰省會海口市,是中國綠色名縣、世界富硒福地、世界長壽之鄉。2009年3月份,澄邁縣正式向中國老年學學會申報“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老年學學會受理申報,並委託公司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澄邁縣申報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中國長壽之鄉”標準。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澄邁縣人均預期壽命高達77.79歲,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59歲。截止目前,全縣80歲以上老人有18541人,佔總人口比例3.30%;百歲以上老人215人,佔總人口比例的38.39/10萬,大大超出中國和聯合國“長壽之鄉”規定的“存活百歲老人占戶籍人口比例達到7/10萬和7.5/10萬”的標準。全縣年齡最大的達到113周歲,80歲以上夫妻雙全有896對,90歲以上夫妻雙全有72對,100歲以上夫妻雙全有4對,百歲老人絕對數和佔總人口比例,均居全國市縣第一位。2009年5月25日,澄邁縣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全國第十個長壽之鄉,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市縣。
2012年9月第二屆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國際研討會在澄邁成功舉辦,會議設立了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並通過《區域人口長壽化———澄邁宣言》。會議通過的《海南澄邁宣言》建議: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積極而活躍地開展工作,深入研究國際長壽地區的經驗與作法,認定海南島等為“世界長壽島”,澄邁縣等為“世界長壽之鄉”;研討會一致同意給澄邁縣頒發“世界長壽之鄉”證書。
215位百歲老人每月可享600元長壽補貼,近年來,澄邁縣不斷加大投入,強力推進澄邁老齡工作,長壽事業實現了蓬勃發展。澄邁縣興建敬老院,保障了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他們設立老年人門診,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對全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住院報銷零起付費和“一免五優先”的優惠政策,全縣農村60歲以上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由政府資助參加了新農合。每年列支財政專款,對女55周歲、男6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對80歲以上老人,按每月100元、200元、600元不等標準發放長壽補貼金。
目前,澄邁縣215位百歲老人絕大多數都是與子孫輩共同生活,在這些家庭中,絕大多數老人的起居生活很好,兒孫孝順,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部分行動不便的都有兒孫悉心照顧,所有老人都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極少數無兒女的百歲老人由鄰居或政府照顧。澄邁縣百歲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為子女或孫子女,其次為當地政府,每位百歲老人每月都有600元的長壽補貼。
澄邁縣百歲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總體良好,目前澄邁縣大部分的百歲老人都行動自如,生活能自理。有一部分百歲老人不僅耳聰目明、手腳麻利,還能穿針引線,並經常做些洗衣劈柴餵豬等家務活。
長壽之鄉的“長壽經”與“健康經”
長壽之鄉,自然有著屬於自己的“長壽經”與“健康經”。悠久的人文歷史、山青水秀的居住環境、清新自然的空氣、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福壽之鄉延年益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澄邁人健康長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眾所周知,環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有許多因素每時每刻地作用於人的機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澄邁素有“青山綠水廿萬頃,十里常逢百歲人”之美譽,這得益於大自然的特別恩賜。在澄邁:天然的“綠肺”、清新的空氣、純凈的水源、富硒的農產品等,孕育了人的健康與長壽,造就了澄邁眾多的長壽明星。
澄邁老年人多長壽,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俗。澄邁多數百歲老人堅持一日三餐,主食為米飯,菜類葷素皆可,從不挑食,吃得簡單,愛吃本地的糧食、蔬菜、水果、海鮮、雜食等。
澄邁縣的百歲老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就下地幹活,吃苦耐勞是他們的共性。但是這些艱苦的勞作同時培育了他們堅強的性格,磨練了他們的意志,也造就了他們寬容平和的心態。老人們長期的勞動鍛鍊出他們健康的體魄,他們始終保留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勞動是澄邁壽星們的健康長壽之道。

巴馬


巴馬
巴馬
中國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的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鄉中百歲老人分佈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當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負氧離子可高達2000~5000個(有時甚至可達到兩萬個),比工業城市和平原地區高出十倍到幾十倍。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半都是經過數千米的地下潛流區后才露出地面的,這些水從不同的地層中吸收了豐富的硒、鍶等微量元素,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國際自然醫學會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巴馬人都終生食用玉米粥,並常吃火麻油、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富有營養的天然食物。研究人員認為,宜人的生活環境、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巴馬人長壽的重要因素。

萬寧


萬寧長壽之鄉是國際“世界長壽之鄉”,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授予萬寧市“世界長壽之鄉”稱號,萬寧世界長壽認證報告認為該市符合第二屆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國際研討會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鄉”指數標準,區域長壽指數為0.61,超過0.45的國際標準要求。
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深厚、惠老政策領先解密萬寧人的長壽基因
萬寧人就是“命長”——隨著萬寧市獲評“中國長壽之鄉”、當地兩對夫婦入選中國十大百歲壽星夫妻,這一觀點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相關數據顯示,萬寧地區長壽數據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據統計,到2014年3月,萬寧全市有100歲以上老年人179位;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9.85歲,超過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5.02;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47521人,90歲及以上老年人1920人。
萬寧長壽的秘密
1、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三分之二
萬寧人長壽的基礎是什麼?全程參與了萬寧申報“中國長壽之鄉”活動的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這樣解釋: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萬寧人口長壽的重要基礎;這裡沒有大都市的污染和喧囂,是民眾放慢腳步放鬆心情的休閑養生勝地。
萬寧市民政局局長崔天星表示,這個看似簡單的說法,背後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萬寧年平均氣溫24.8℃,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5%,,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生活飲用水達到國家地表水II級標準;土質主要為紅壤和沙土壤,且都富含硒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含量為66%,是海南的富硒地區,因此萬寧所生產的農作物對人體健康長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長壽文化:孝敬長輩,生活鬆弛有度
萬寧歷史悠久,是海南島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從唐貞觀(公元631年)設置“萬安縣”算起,已有近1300多年的歷史,其中絕大部分時間是作為州和郡的所在地,是海南歷史發展的一個中心城市,歷史文化深厚。
據崔天星介紹,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萬寧人百事孝為先、孝敬長輩的良好風尚,以及樂觀、勤勞、開朗、豪爽的性格,這對延年益壽大有裨益,是屬於萬寧的長壽文化。
萬寧人的長壽文化還包含了優良的生活方式。萬寧人生活態度中,既有積極向上與時俱進的奮鬥精神,又有安逸安適、知足常樂的心態,鬆弛有度。因此,這裡家庭和睦,鄰里友善,社會安定,幸福指數比較高。
3、老有所養:百歲老人每月補貼500元
在研究萬寧的長壽現象時,趙寶華髮現,萬寧之所以壽星眾多,與當地尤為重視發展老齡事業是分不開的。據他了解,當地採取一系列惠老政策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領先的。
在10月16日舉行的“中國長壽之鄉”頒牌典禮上,萬寧市委書記丁式江透露,近年來,萬寧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把老齡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加以落實,持續加大政府投入,不斷完善老齡保障制度。
目前,當地老年人優待政策已得到全面落實,每千名老年人擁有老年福利類收養單位床位數23.1張;90—99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補貼每人每月200元,10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補貼每人每月500元。同時,萬寧市還設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萬寧市老年大學等機構,使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和田


中國新疆的和田是我國境內另一個世界長壽鄉。在那裡,人們習慣光著腳走路,年過百歲的人仍然每天下地勞動。在昆崙山上,溶化的雪水不斷地流入和田地區,養育著和田人和當地的農作物。據測定,這種雪水中富含鎂、錳、鐵、鋅、鈣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而且從未受到農藥和重金屬的污染。和田人普遍具有開朗樂觀的心態,他們在面對人生坎坷時能處之泰然,鄰里、家人之間也相處融洽。年老后,大多數和田人都會兒孫滿堂。和田是歌舞之鄉。在舉行麥西來甫(當地的歌舞會)時,和田老人經常會引吭高歌,高興時還會帶頭跳上一段民族舞蹈。

外高加索


外高加索是指高加索山脈以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三國所在地區。據統計,在喬治亞500多萬的人口中,年過百歲的多達2000餘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人。在亞美尼亞320多萬的人口中,年過百歲的多達1500人,90歲以上的有6000多人。亞塞拜然是世界上百歲老人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十萬人中就有60多名百歲以上的老人。研究發現,外高加索人優越的遺傳基因、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他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而且至少喝兩杯牛奶、三杯酸奶。此外,外高加索人還常吃芹菜、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及無花果。他們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

罕薩


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距離我國的新疆僅30多公里。在那裡,4.5萬的罕薩人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罕薩人幾乎從不患病,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那裡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為了解開罕薩人的長壽之謎,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去罕薩進行了實地考查。他發現,罕薩人長壽的秘訣主要有以下幾個:①飲食結構合理。罕薩人喜歡吃蔥、山藥、胡蘿蔔、牛奶、芝麻等富含營養的食物。此外,他們還常將菠菜和馬鈴薯、薄煎餅一起作為主食來吃。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河流,這些河流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罕薩人常年飲用這種水,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因此種出來的蔬菜特別有營養。③生活習慣古樸自然。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這也是他們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爾卡班巴


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1970年,該村一個叫米格爾·卡爾比奧的人因為得了眼病而到城裡去看病。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去城裡看病。米格爾使比爾卡班巴聞名於世,因為他當時聲稱自己已經活過了120歲。據厄瓜多政府介紹說,比爾卡班巴大約有5000個居民,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但由於這個地區比較落後,沒有完整的人口檔案,這些數字都很難證實。不管怎樣,這個山村一直是人們公認的西半球的長壽之鄉。研究發現,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及豆類食物。大多數當地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肉食。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認為,比爾卡班巴人很少吃高脂肪食物,喜歡勞動,沒有金錢和競爭的概念,這些因素使他們能夠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形成了免疫力。
俗話說的好,世間萬物就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過程,我想我們的五大長壽之鄉也是如此,從他們的身上不難看處,他們更懂得如何去駕馭生活,更懂得養生之術,從物質到生活,從生活到精神,他們是快樂的,輕鬆的,自由的,合理的,可以更直觀的講,他們更懂得什麼是生活,什麼是養生。

樂業


樂業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東南麓,與世界長壽之鄉巴馬同屬一個長壽帶上,這裡四季溫潤,水質優良,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是頤養天年的桂北福地。
在申報“世界鄉壽之鄉”的三項基本指標中,樂業縣各項指標均超過了標準要求。其中,在全縣17.39萬人中,實足存活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有33位,占戶籍總人口比例達18.98/10萬,比10/10萬的標準高出8.98/10萬。全縣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7535人,80歲以上老年人口2785人,8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5.88%,比14%的標準高出1.88%;全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7.24歲,比76.8歲的標準高出0.44歲。
樂業縣存在高比例的長壽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大方面:
生態環境宜居舒適。一是清新的空氣。樂業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縣城海拔970米,是廣西海拔最高的縣城。年平均氣溫16.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天然空調”之美譽。
自然資源豐富獨特。樂業縣境內群山連綿,山、水、林、石、洞兼備,人文資源豐富多彩,擁有豐富的農林產品資源,地方名特優產品主要有茶葉、獼猴桃、板栗、八角、核桃以及刺梨、白鳳桃、油茶、油桐、竹子。
飲食食品生態有機。樂業仍以傳統的方式為主。吃的以野菜和自產的玉米、雜糧、豆類、薯類、瓜類等粗糧為主,食用油也是以自產的山茶油為主。自產的食品天然、品質好,而且富有營養,很能養人。又因富含高錳、高鋅、低銅等元素的土壤,其養分通過植物吸收的轉化作用,使種出的食品更富有營養。代代相傳的以粗糧為主食、“植物性為主,動物性為輔”的膳食結構,使老人們身體健康,頤養天年。
健康長壽有保障。樂業人家庭和美,生活幸福,尊老愛幼,尊老孝親的古樸民風醇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古訓和尊老敬老的風氣世代相傳,歷久彌新。樂業自古傳承的這種尊老敬老風尚使老人得到來自家庭宗親、鄰里鄉親及熱心人士的人情關懷。此外,樂業縣高度重視老年人工作,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確保老人“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眾觀樂業百歲老人,他們的健康長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居所空氣清新,冷暖適中,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飲食習慣良好,清淡有機,少酒多茶,以素食為主,玉米、大豆、紅薯、食用菌、茶葉等各類時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見的天然食品。三是生活有規律,注重活動,大都喜歡下地勞動,早睡早起,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四是為人寬容樂觀,心態平和,性格開朗,處事誠實正直,家庭和睦。這些成為樂業人百年不老的一個共同“養生秘訣”。
樂業,良好的生態資源,獨特的地質特徵,成就了一個擁有“潔凈的水源、宜人的氣候、溫暖的陽光、富饒的土地和特殊的地磁”五位一體“長壽之鄉”。這裡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淳樸好客的人民,優質珍稀的特產,樂業還有“天然空調”之美譽,是旅遊、休閑、度假、養生的聖地。

浦北


浦北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地處廣西南部,是北部灣的後花園。浦北地理位置優越,北高南低,氣候宜人,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重大的自然災害和戰爭,全縣植被覆蓋率達71.01%,負離子數含量高,是健康養生的好地方。生命超越百歲的人長壽現象,在該縣已不為奇。截至2016年底,浦北縣總人口93萬人,存活百歲及以上老人112人,百歲人口比例達12/10萬,遠遠高於2.7/10萬的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長壽指數3.45%,高於1.67%的全國平均水平。
浦北縣版圖總面積2520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轄2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92.06萬人。2014年,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4.3億元,比2013年增長14%。
浦北縣地貌以丘陵為主,縣境地勢中部高,南、北低;地處低緯地區,光熱充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盛產“香蕉”,是中國種蕉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縣,被譽為“中國香蕉之鄉”
浦北縣緊鄰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先後獲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縣、全國先進文化縣、全國體育達標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浦北縣名優特產:香蕉、荔枝、紅椎菌、官垌草魚、扁柑。
浦北縣旅遊景點:五皇山景區、大朗書院景區、文昌景區、越州天湖、公豬脊森林公園。
2017年6月浦北縣榮獲“世界長壽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