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學院藥學院
廣西中醫學院藥學院
廣西中醫學院於1964年創辦藥學專業,1976年正式成立藥學系。2000年,為適應快速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藥學系更名為藥學院。藥學院是廣西中醫學院重要的教學單位之一,目前有 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7個本科專業。
藥學院是廣西中醫學院重要的教學單位之一,中藥藥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西部地區中醫藥重點建設學科,中藥學學科為廣西高校省級重點建設學科,中藥藥效研究重點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藥學中心實驗室為廣西高校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中藥藥效篩選研究中心是廣西科技創新金源單位,藥理學,藥物分析學是廣西高校省級重點課程;藥學院擁有衛生部中藥新葯的藥理臨床基地,是廣西唯一的全國執業藥師、執業中藥師資格考試培訓中心基地。
目前有 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藥理學、中藥學、藥物分析學; 7個本科專業:中藥學、藥學、製藥工程、中藥資源與開發、藥物製劑、市場營銷(醫藥營銷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 1個專科(高職)專業:藥學。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年起與省內外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藥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2人,博士7人、碩士31人,正高職稱17人,副高職稱30人,在讀博士4人,在讀碩士11人。
近年來,學院共投入1500多萬元進行教學基礎設施改造及儀器設備更新,全部實行多媒體教學及辦公網路化,實驗室設備具有國內同類院校一流水平,藥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能力與技術服務環境,設有中藥研究所、現代中藥(壯葯)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藥用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抗病毒研究中心等機構;建有佔地6.7畝、種植約1200餘種藥用植物的標本園。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相-質譜聯用儀、薄層掃描儀,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以及超臨界流體萃取裝置、高效包衣機、全自動滴丸機、膠囊填充機等一批大型現代精密儀器和製劑設備,為該院教學、科研及中草藥的現代化研究提供了先進的實驗條件。
除教學與科研外,藥學院能為各製藥生產企業、科研單位提供如下優質服務: 1、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培訓,國家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培訓;2、藥品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崗前培訓;3、醫藥生產、經營企業質檢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4、大型精密分析儀器的操作技能培訓;5、對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進行分析(定性、檢查、含量測定);6、對中藥在生化藥理、中藥藥理、中藥與民族葯新劑型、新製劑、中藥鑒定與中藥資源開發、中藥與民族葯質量、中草藥活性成分等領域上的研究開發;7、能夠對中藥常見的各種製劑和工藝進行試驗及研究開發;8、中西藥物新葯研發,以及對保健食品、化妝品質量控制與開發研究。
中藥學教研室成立於 1956 年,其前身為廣西中醫專科學校方葯教研室。 1964 年廣西中醫西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制的廣西中醫學院,原方葯教研室不變,負責方劑學與中藥學兩門學科的教學任務。 1976 年成立藥學系后,方葯教研室分為中藥學、方藥學兩個教研室。方劑教研室隸屬醫學系,中藥教研室隸屬藥學院。中藥教研室是學院重要的教學單位之一。現有教授 3 人,副教授3 人。承擔學院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和外國留學生的教學任務。開設的課程有中藥學進展、中藥學、廣西常見中草藥、中藥營養與保健學、中基中藥基礎學、神農本草經及部分專業外語等。
目前,中藥學教研室擁有實驗室 3 間,還配有電腦、掃描儀、刻錄機、投影儀、幻燈機等教學儀器設備。多年來,中藥教研室的教師堅持教學與科研,教學與臨床相結合,先後開展了“天麻引種實驗研究”、“廣西礦物葯研究”、“廣西白何首烏品種調查研究” 、“廣西特產葯肉桂資源品種調查與綜合利用研究”等科學 研究工作,其中“天麻引種實驗研究”獲區科技大會獎;“廣西礦物葯研究”獲區人民 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為培養跨世紀高級中醫人才作出了極大貢獻。
近年來,主持或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廳級科研項目有《芒果葉含片的研究與開發》、《廣西特色藥用資源芒果葉深加工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開發》、《芒果甙抗炎作用的機制研究》《廣西血竭中活血化瘀有效部位的研究》、《舒泰鼻康顆粒的研究與開發》、《痔舒寧的研究與開發》、芒果葉含片的研究與開發》、《芒果甙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廣西七個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復方藥物篩選評價研究》等 10 余項。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出版專著 10 余部,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 1 項,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 3 項。,
· 主要研究方向:中藥藥性理論與應用及中藥新葯開發。
· 開設課程:中藥學進展、中藥學、廣西常見中草藥選講、中藥營養與保健學、中基中藥基礎學、神農本草經
· 主講教師:鄧家剛 謝崇源 秦華珍 冼寒梅 易蔚 秦海光 覃文慧 徐冬英
教師信息:
鄧家剛 男,漢族,中共黨員,廣西中醫學院副院長,中藥學教授,學術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科技創新金源單位 --- 中藥藥效篩選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註冊執業藥師。專業方向為中藥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側重中藥藥效篩選與中藥新葯開發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 項,科技部西部重大攻關項目 1 項,省級科研課題 11 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廣西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1 項、獲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2 項,發表論文 33 篇,出版專著 3 部。科研課題:《廣西七個抗慢性病毒性乙肝復方藥物的篩選評價研究》、《應用生物技術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芒果苷國家標準品及芒果葉提取物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廣西特色藥用資源芒果葉深加工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開發》、《芒果甙抗炎作用的機制研究》。發表的科研論文有: 1. 二黃乙肝片影響 2215 細胞 HBsAg 、 HBeAg 分泌的實驗研究 2. 八個中藥復方對 2215 細胞 HbsAg 和 HBeAg 分泌的影響 3. 肝脂消合劑質量標準的實驗研究 4. 舒泰鼻康顆粒初步藥效學實驗研究 5. 龍血素 B 的藥效學實驗研究 6. 黃龍肝脂消合劑治療高血脂性脂肪肝臨床觀察 7. 芒果葉及芒果苷 30 年研究概況 8. 芒果苷的藥效學實驗研究 9. 論張仲景對有毒中藥臨床應用的貢獻 10. 中醫教學應用比較法之體會 11. 復方刺莧根顆粒治療ⅠⅡ期內痔藥效學研究 12. 芒果止咳片治療風熱犯肺型咳嗽的療效觀察 13. 刺莧根口服液治療痔瘡 182 例療效觀察 14. 《中醫課程學習法》對本科學生基礎課程學習成績的影響 15. 復方扶芳藤合劑異病同治舉隅 16. 《金匱要略》“狐惑”病名探疑 17 、中醫風濕跌打藥酒的製作與應用 18 、中醫補腎藥酒的製作與應用。
謝崇源 男,教授,學術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 1961 年月畢業於廣西中醫專科學校(廣西中醫學院前身)留校任教至今。從事中藥學的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工作四十年。現任廣西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廣西中醫藥》雜誌常務編委、《廣西中醫學院學報》編委,藥學系系務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曾任藥學系副主任、中藥教研室主任。承擔“廣西礦物葯調查研究”等廳級以上課題 3 項,學院科研課題 2 項主編《藥用礦物》,參編全國高等院校教材《中藥學》 2 部,其它著作《廣西中藥資源名錄》等 4 部,公開發表藥學專業論文“廣西白何首烏的調查研究”、“廣西礦物葯調查報告”等 20 余篇。“廣西礦物葯調查研究”獲廣西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藥天麻的引種實驗研究”獲區科學大會獎,藥學系專業分化教學研究獲廣西區教委優秀教學二等獎;多次榮獲廣西中醫學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光榮稱號。
秦華珍 女,教授,博士,學術帶頭人,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6 年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醫學系中醫專業,畢業后留在學院高教研究室從事中醫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同時擔任方劑學兼職教師,從事方劑學教學工作。 1992 年 9 月至 1995 年 6 月在湖南中醫學院攻讀中藥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廣西中醫學院藥學系中藥學教研室工作。 2003 年考入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中藥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現為自治區重點課程《中藥學》負責人,廣西中醫學會青年中醫藥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黃花倒水蓮皂甙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1995-1997 年),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黃花倒水蓮的開發應用研究》( 1992-1994 年),參加院級課題《中醫課程學習法研究》( 1995-1997 年),廣西教育廳課題《中醫課程學習法的研究與實踐》( 1998-2000 年),主持廣西衛生廳課題《乳香、沒藥入煎劑合理性研究》( 1999-2001 年),主持院級課題《乳香、沒藥不同劑型的藥效學研究》( 1999-2000 年)、 《中藥學 CAI 課件的製作與使用研究》( 2001-2003 年),主持廣西科技廳課題《黃龍肝脂消顆粒的臨床前研究》( 2002-2004 年)、《羅漢果非甜甙物質的藥理活性研究》( 2003-2005 年),主持廣西教科所課題《中藥學網路課件的建設》( 2005-2006 年)。參加國家科技部課題《廣西特色藥用資源芒果葉深加工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開發》( 2004-2006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芒果甙抗炎作用的機制研究》( 2004-2006 年)。其中《中醫課程學習法研究》獲學院第一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藥學 CAI 課件的製作與使用研究》獲學院第三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參加編寫各種中醫藥書籍 9 部,譯著 1 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 17 篇。獨立編寫的教材《中醫中藥基礎學》獲學院第一屆優秀教材一等獎,參編的教材《廣西常見中草藥選編》獲學院第一屆優秀教材二等獎。在學院《教學考評日誌》評比中獲優秀獎,兩次被評為廣西中醫學院優秀教師,獲教師講課大賽三等獎,獲學院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先進個人”三等勳章。
冼寒梅 女,廣西隆安縣人,壯族。副教授,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註冊執業醫師。廣西藥學會會員。1977 年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留校任教至今。1978 年至 1979 年在廣西中醫學院師資提高班學習結業; 1983 至1984年到成都中醫學院進修學習結業、1993 年到北京參加高級中藥材專業技術提高班學習結業。長期從事中藥學、廣西臨床常用中草藥學、壯醫方藥學的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工作。側重中草藥藥效篩選與臨床應用研究。近年主持廣西科技廳、教育廳項目各1項;協助立項4項;主持院級項目一項。公開發表省級以上科研論文和教學研究論文 20餘 篇。主編出版《廣西臨床常用中草藥》專著1部;主編出版教材 1 部,副主編1部。獲廣西中醫學院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中被授予“一等功勛”。
易 蔚 女,副教授,中醫內科學博士,藥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研究,國家註冊執業中醫師。郵箱地址:. 受教育情況:1992 年獲湖南中醫學院中醫醫學學士學位。 2000 年獲湖南中醫學院中西結合醫學碩士學位。 2004 年獲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醫學博士學位。工作簡歷: 1992 年 7 月獲得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醫學學士學位; 1992 年 8 月 -2001 年 8 月在湖南中醫學院附三院工作; 1992 年 -95 年師從湖南兒科名老中醫程菊華老師學習三年,從事內、兒科臨床診療工作; 1999 年 11 月獲中醫主治醫師職稱,並獲國家中醫註冊執業醫師資格,2000 年 6 月獲湖南中醫學院中西結合醫學碩士學位, 2004 年 6 月獲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4 年 7 月到廣西中醫學院藥學院中藥教研室執教。 2005 年 4 月通過全院公開競聘演講上崗當選為廣西中醫學院藥學院副院長。主要擅長與業績:從事內、兒科臨床診療工作十餘年來,共收治一萬人次門診患者及三千餘人次住院患者,其中成功搶救急、危重症患者上千人次,病種包括兒童化膿性腦炎、病毒性腦炎、麻疹合併肺炎、重度營養不良、急性細菌性痢疾、猩紅熱、傷寒病以及急性腦血管病等等。臨床水平:在中醫名師指點下,精讀《醫宗金鑒》、《小兒葯證直訣》、《傅青主女科》等中醫經典古籍,熟練掌握了針灸、梅花針、耳穴貼壓法、燈火灸法、貼敷療法等療效顯著的傳統中醫技法。如運用針刺急救高熱驚厥患兒近六百餘例,取得了起效快、副作用小、費用低的良好效果,運用耳穴貼壓法及中藥治療支氣管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予燈火灸療法及中藥治療急性腮腺炎、帶狀皰疹,予針刺四縫穴及中藥治療小兒厭食症等均取得了明顯療效。科研學術水平:研兒科疑難病複發性小兒咳喘(包括喘息型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和支原體肺炎)數年,研製出“小兒咳喘方 1 號及 2 號”(協定處方),並配合耳穴貼壓法治療,共收治此類患兒近 6000 餘人次,臨床有效率達 96.7%, 治癒率達 87.3%。曾在省級和國家級發表了數篇學術論文,主要發表論文: 1 .《 2 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502 篇文獻 23139 例調研報告》(中醫藥學刊2003 年第八期); 2 .《子午流注針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36 例臨床觀察》(湖南中醫雜誌2003 年第三期); 3 .《中醫藥治療 2 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研究進展》(湖南中醫藥導報》第四期); 4 .《左歸雙降方治療 2 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臨床觀察》(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 年第四期)。承擔了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科研項目 (202002-3) 《 2 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診療規範化研究》及湖南省青年基金項目( 99B08 )《雙降膠囊防治 2 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科研工作,其中“ 2 型糖尿病的中醫病證實質及滋陰益氣活血法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湖南省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徐冬英 女 , 漢族,中共黨員,副教授,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會員。 1986 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學士學位; 1997 年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 2003 年至今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臨床中藥學”博士學位。 1998 年獲副教授職稱。 1986 年至今一直在廣西中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擔任《中藥學》、《中藥營養與保健》、《廣西常見中草藥》、《藥學專業英語》等教學任務。長期以來擔任外國留學生、進修生、研究生的教學工作,作為對外教學骨幹,長期熟練、準確地用英語講授《中藥學》、《臨床中藥學》、《中藥營養與保健》等課程,為此,本人在《藥學教育》上發表了題為“中藥學對外教學經驗談”教學論文,主編了《英漢對照中藥學綱要》( 1991 年 9 月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人長期堅持中醫臨床實踐,每周堅持到一附院仁愛醫院出診,認真對待每個病人,悉心研究病歷,診療技術不斷提高,擅長用中草藥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竇炎、急慢性腸炎、結腸炎、月經不調、痛經以及痤瘡等疾病。指導外國留學生中醫內科臨床實習,在留學生臨床帶教中,注重他們望聞問切、理法方葯等臨床基本技能的培養,這些來自澳大利亞、德國、美國、紐西蘭、葡萄牙、瑞士等國的留學生學成回國后不少都成為業務骨幹。本人曾到泰國進行為期 1 個月的“泰國中草藥市場調研”,先後到泰國的曼谷、青邁等城市的馬希頓大學、法政大學、華僑大學以及醫院、藥店、藥材市場等參觀訪問、調研,了解泰國傳統醫藥在泰國現狀及發展情況,與泰國專家探討如何在泰國開發中草藥市場,回國后先後發表了“泰國傳統醫藥述評”、“幾種藥用植物在中藥和泰葯中的應用”等 3 篇文章。除教學、臨床外,致力於廣西特產藥材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系統研究三七、珍珠等中藥。從 1994 年以來 , 一直從事三七的研究,對三七的產地、名稱、臨床應用進行了全面考證,並親自到田七的古代產地靖西、德保、田東、田陽實地考察,在研究中證實廣西為三七的原產地,其臨床應用從復方到單味,首次對歷代名醫葉天士、張錫純、陳士鐸應用三七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論證三七補益功效。從大量的文獻研究中發現,三七復方應用有一定的規律,從歷代有效的配伍中選擇幾味藥物,對其治療胃潰瘍的配伍規律進行了實驗研究,並獲得了區科技廳課題“三七配伍規律的實驗研究”立項,目前實驗工作已按計劃進行。有關三七的文獻研究,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了“田七古代產地及集散地”,“三七藥用考”,“三七補益功效考”,“名醫葉天士應用三七經驗”,省級雜誌上發表“三七名稱及有文字記載時間的考證”;實驗文章有“三七粘性實質的初步探討”。對珍珠的研究,本人先後多次到南珠的原產地合浦銀盤、欽州犀牛角、江山、橫縣等地實地考察、拍攝珍珠養殖、生產、加工全過程,編寫了《常用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技術叢書——珍珠生產技術》一書( 2004 年 7 月已經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並製作珍珠、珍珠母教學片,其中《中藥材 - 珍珠》 被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教育技術學術大會評為優秀電視教材二等獎,榮獲 2001 年度優秀中醫藥電視教材評比三等獎;《珍珠(視聽)》教材獲“廣西中醫學院第一屆優秀教材一等獎”。藤茶的研究,主要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廣西藤茶總黃酮降血糖藥用研究”,負責廣西藤茶總黃酮降血糖臨床觀察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臨床觀察正在進行中。此外本人還主持 2002 年廣西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廣西藥學教育發展史” - 課題研究工作。
任職以來,已經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學術論文 20 余篇,出版著作 4 本,其中一本為譯著。主編的院內教材《中英對照簡明常用中藥》獲廣西中醫學院第一屆優秀教材二等獎。此外參加編寫院內教材《藥學專業英語》、《廣西常見中草藥》分別獲廣西中醫學院第一屆優秀教材三等獎、二等獎。主持的院級教學課題“《中藥材珍珠及珍珠母》電視教學片的製作與應用”研究成果榮獲廣西中醫學院第三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