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燒傷
小兒燒傷
燒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因年齡的特點及活動範圍與成人不同,日常生活中以熱水燙傷多見,少數為火燒傷或其他高溫物質及化學物質所致。
小兒燒傷多發生在幼兒期和學齡前期,特別是1~4歲小兒。燒傷的程度與熱源溫度和接觸的時間密切相關,也與小兒皮膚嬌嫩及自己不能及時脫離致傷原因等因素有關。因此,同樣條件下小兒燒傷時其損傷程度比成人嚴重。同樣面積的燒傷,小兒比成人更易發生脫水、酸中毒及休克。小兒機體抗感染能力較弱,且創面被污染的機會又多,因此發生局部和全身感染的機會也超過成人,易發生敗血症。
1.熱力因素
小兒燒傷多為熱力燒傷,即高溫物質接觸皮膚造成的損傷,包括熱液、火焰、熱金屬物等。嬰幼兒期常因熱水袋,洗澡盆內的熱水或碰翻盛熱液的容器而燒傷。
2.理化因素
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活動範圍加大,好奇心強,但又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有關知識,易誤觸一些危險設施及物質,引起燒傷,如酸、鹼性化學物質,電接觸傷,放射性損傷等。
根據受傷程度不同,可表現為創面疼痛、紅斑、水皰、甚至焦痂。嚴重燒傷患兒可合併休克、感染和敗血症等表現。
1.小兒燒傷休克
多為原發性休克,特別是頭面部、會陰部、臀部及手掌部等疼痛刺激敏感部位的燒傷。之後轉為繼發性休克。表現為口渴,煩躁不安、甚至譫妄或驚厥,尿少或無尿。四肢厥冷,臉色蒼白,發紺,毛細血管充盈遲緩,嚴重者全身皮膚蠟黃,並有花紋出現。脈搏快而細弱,可以增至每分鐘180~200次,血壓降低,甚至測不出來。繼之心音變鈍,心率減慢,最後出現循環、呼吸衰竭。
2.小兒燒傷感染與敗血症
(1)小兒燒傷創面膿毒症 創面局部變化有①新鮮的創面顏色變暗,部分潰爛,有時有出血點,或有潰瘍面;②新鮮肉芽創面質地變硬,色澤變黑或變紫,基底化膿或創面邊緣突然呈刀切樣凹陷;③創緣周圍正常皮膚有紅腫熱痛等炎症浸潤現象;④有時創面上可見點狀或小片狀的壞死斑;⑤組織水腫不消退,或消退後再次出現水腫。全身癥狀表現基本與成人相同,一般表現高熱、寒戰、白細胞減少或增多,在晚期發生中毒性休克。
(2)小兒燒傷敗血症 癥狀可見 ①體溫 小兒體溫易受換藥,環境等影響,單純發熱難以說明問題,但持續高熱在40℃以上,特別是驟升或驟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具有診斷價值,體溫持續不升常常是嚴重敗血症病情重篤的表現,年齡較大的小兒,發熱之前或發熱過程中可能出現寒戰,有時一日數次,嬰幼兒可能出現抽搐。 ②心率 小兒心率不穩定,任何外界刺激均可使其增速,但心率超過160次/分時,應引起注意,如果超過200次/分,尤其伴有節律不齊、心音強、奔馬律、期前收縮或原因不明的驟然增快等,更具有診斷參考價值。 ③呼吸 小兒呼吸增快出現較早,有時伴有呼吸狀態的改變,如呼吸緊迫或停頓等,常併發肺部感染或肺水腫。 ④精神癥狀 6個月以內的嬰兒,表現反應遲鈍、不哭、不食、重者呈昏迷或淺昏迷,2歲以內小兒表現為精神萎靡、淡漠、嗜睡、易驚醒或夢中驚叫、哭鬧,有時也表現為興奮、煩躁、摸空、搖頭、四肢亂動甚至驚厥,3歲以上表現為幻覺,妄想或貪食等類似成人的敗血症表現。 ⑤消化系統癥狀 腹瀉為最早出現的癥狀,一日數次或數十次,還表現為厭食、嘔吐、腸鳴音亢進,重者出現腸麻痹,嚴重脫水和酸中毒。 ⑥皮疹 皮疹、瘀斑、出血點等多見,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可引起猩紅熱樣皮疹,且多見於嬰兒。 ⑦創面 表面為上皮生長停滯,加深,創緣陡峭,肉芽組織污穢,晦暗或出現壞死斑,綠膿桿菌敗血症所致的創面灶性壞死和正常皮膚出現性壞死斑較多見。⑧化驗:比較突出的是血中白細胞計數增高較劇,一般在20×10/L以上,有時可達30~40×10/L,並有中毒顆粒和空泡。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可明確診斷。
1.小兒燒傷面積的估計
(1)頭頸為9+(12-年齡),下肢為46-(12-年齡),軀幹和上肢與成人的面積估計方法相同。
(2)手掌法,病兒的五指併攏,一面手掌的大小為1%。
2.小兒燒傷程度的分類
(1)輕度燒傷 總面積在5%以下的Ⅱ°燒傷。
(2)中度燒傷 總面積在5%~15%的Ⅱ°燒傷,或5%以下的Ⅲ°燒傷。
(3)重度燒傷 總面積15%~25%的Ⅱ°,或Ⅲ°燒傷在5%~10%的燒傷。
(4)特重度燒傷 總面積在25%以上的Ⅱ°,或Ⅲ°燒傷在10%以上者。
3.小兒燒傷休克的特徵
(1)同等面積燒傷 小兒休克較成人發生率高,而且更加嚴重。
(2)小兒臨床表現 口渴、躁動不安,甚至譫妄或驚厥,少尿或無尿,面色蒼白,四肢冷、發紺、膚色臘黃或青紫,脈搏細速,血壓低或測不出。
休克、脫水、創面感染,以及癒合后瘢痕導致肢體攣縮功能障礙等。
1.現場處理
(1)縮短熱力與皮膚接觸時間,迅速撲滅火焰,抱起患兒脫離熱源,脫掉已燃燒或被熱液等浸濕的衣物。
(2)在傷情允許的情況下,立即用冷水沖洗,用消毒單包裹創面,保持呼吸道通暢。
(3)發生呼吸道梗阻時出現呼吸困難、氣體交換不足、缺氧,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口唇青紫、心率增快。明確診斷後應果斷採取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吸氧。在成批燒傷的搶救中,遇到呼吸道梗阻時應放寬氣管切開指征,最短時間內轉送到治療單位。為防止休克應及早進行輸液、供氧、鎮靜止痛、保暖等綜合治療。
2.補液方法
必須密切觀察患兒對復甦的反應、各項休克恢復指標的變化,結合患兒實際情況,調整補液的量、速度。
(1)周圍小靜脈穿刺插管,建立可靠的輸液通道,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導管感染。
(2)補液順序以快速補充血容量,糾正血中電解質和酸鹼失衡為目的。
(3)輸液速度根據尿量及各項化驗指標調整,輸入大量10%葡萄糖時應監測血糖變化,防止發生高血糖症。
(4)有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尿時,應適量增加尿量,鹼化尿液,以保護腎臟功能。
3.創面處理
(1)對於輕度燒傷,多在門診進行創面處理、止痛、預防感染。必要時注射破傷風類毒素,酌情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3)面頸、會陰部小面積淺二度燒傷可用紫草油、京萬紅、康復新液或絡合碘液塗傷口。注意保持乾淨,防止受壓抓搔。
創面處理注意事項:小兒創面感染后,容易加深。但處理恰當,防治感染,創面癒合速度比成人快;小兒在氣溫較高時,若包紮面積太大,易發生高熱,甚至抽搐,應多採用暴露療法,並適當約束固定。當燒傷面積較小時,尤其在四肢,採用包紮療法;植皮時,自體供皮的厚度不超過0.3mm。植皮區要妥善固定,給予約束;藥物濃度不宜過高,使用面積不宜過廣,避免引起藥物吸收過多中毒,以及藥物刺激正常皮膚引起皮炎、濕疹或糜爛,甚至引起膿皮症;創面在癒合過程中,防止患兒因皮膚瘙癢抓破傷口,造成感染或遺留瘢痕;深度燒傷創面,應在病情穩定的狀態下,儘可能採取早期切痂植皮術;小兒皮膚薄嫩,對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清創時要輕柔,有耐心,把創面刺激降到最低限度。
4.預防感染
小兒燒傷創面極易受到污染。一般採用預防性用藥,可減少和控制廣泛存在的金葡菌、大腸埃希桿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減少創面膿毒症的發生。燒傷全身性感染多由創面引起,應根據創面和細菌種類選用有效藥物,加強創面分泌物引流,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可選用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或抗毒素血清,預防破傷風。應用諾氟沙星、磺胺米隆等控制金葡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5.鎮靜止痛
1.防止燙傷
(1)冬天洗澡時先放冷水后加熱水,取暖時防止熱水袋或保溫壺內的熱水滲漏。
(2)將溫度較高的液體及其容器放在小兒不能攀及或撞翻的安全地方。
2.防止火、電及其他燒傷
(1)不要將小兒單獨留在廚房中或火爐旁。
(2)教育小孩不要玩火,盡量不要燃放煙花爆竹。
(3)教育小兒不隨意擺弄家用電器,不玩耍和接近電源開關、插頭、電線等。
(4)家裡不要存放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