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泌

北宋的著作佐郎

謝泌(950-1012):字宗源,安徽省歙州歙人,謝安二十七世孫。宋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知清川縣(今四川平武縣)、后徙知彰明(今四川江油市),后遷著作佐郎。不久即召試中書,以本官值史館。

人物簡介


端拱初,任殿中丞,又上疏開通言路,“願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使下情得以上達”,皆被採納。太宗嘉獎其竭忠盡心,任直敢言。
歷任右司諫,湖州虢州同州福州襄州知州。任襄州知州時,聞鄧城令張逸有善政,乘暇察訪而薦之,后官至樞密直學士。真宗時泌推薦王旦等數人皆官至卿相。咸平五年(1002)遷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判史部銓。

歷史評價


謝泌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名臣,長期擔任中央及地方官員,針對時弊提出過很多建議和意見,其人才、進諫納諫、理民及軍事外交思想對北宋歷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其思想源於儒家,也源於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於一體的產物。

著作


著文章10篇,《古今類要》30卷獻太宗,召試中書,入直史館。奏請依唐制分圖書為經、史、子、集四庫,由史館分典四部。
據元代成書之《氏族大全》卷載:謝泌在端拱初曾獻所著文篇,謝泌還有《長樂集》。這些著述俱已不存。

墓地


謝泌卒后葬於歙縣問政山興道觀之左。到南宋初由於“大兵毀盪又世次渙散”,謝泌之墓已是“區落僅在,而表識不存”。

史籍記載


《佛教人物傳》

謝泌,字宗源。舉進士為右諫議大夫。太宗時修正殿。泌諫不當用采繪。丞命代以丹堊。且獎其忠藎。公知人能得士。每發薦牘。必望闕再拜曰。老臣又為陛下得一人矣。王文正公旦。皆公所薦引也。與查待制道博通佛典。其亡也沐浴儼衣冠。無疾端坐而盡。

《宋史》

謝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晉太保安二十七世孫。少好學,有志操。賈黃中知宣州,一見奇之。太平興國五年進士,解褐大理評事、知清川縣,徙彰明,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為殿中丞,獻所著文十編、《古今類要》三十卷,召試中書,以直史館賜緋。時言事者眾,詔閣門,非涉僥望乃許受之。繇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陳其不可,且言:「邊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聖人擇焉。苟詰而拒之,四聰之明,將有所蔽。願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庶顒顒之情,得以上達。」復言:「國家圖書,多失次序。唐景龍中,嘗分經、史、子、集為四庫,命薛稷沈佺期武平一、馬懷素分掌,望遵復故事。」遂令直館分典四部,以泌知集庫。改左正言,使嶺南採訪。
淳化二年,久旱,復上言時政得失。時王禹偁上言:「請自今庶官候謁宰相,並須朝罷於政事堂,樞密使預坐接見,將以杜私請。」詔從之。泌上言曰:「伏睹明詔,不許宰相、樞密使見賓客,是疑大臣以私也。《書》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張說姚元崇曰:'外則疏而接物,內則謹以事君。此真大臣之禮。'今天下至廣,萬機至繁,陛下以聰明寄於輔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見,則庶官請見咨事,略無解衣之暇。今陛下囊括宇宙,總攬英豪,朝廷無巧言之士,方面無姑息之臣,奈何疑執政,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於大體,妄有陳述。」太宗覽奏,即追還前詔,仍以泌所上表送史館。會修正殿,頗施采繪,泌復上疏。亟命代以丹堊,且嘉其忠藎,拜左司諫,賜金紫、錢三十萬。一日,得對便殿,太宗稱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從諫如流,故臣得以竭誠。昔唐季孟昌圖者,朝疏諫而夕去位,鑒於前代,取亂宜矣。」太宗動色久之。時,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專達於有司,頗容巧妄。泌請自今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金谷送三司,覆奏而行,從之。
俄判三司鹽鐵勾院。奉詔解送國學舉人,黜落既多,群聚喧詬,懷甓以伺泌出。泌知之,潛由他塗入史館,數宿不敢出,請對自陳。太宗問:「何官騶導嚴肅,都人畏避?」有以台雜對者,即授泌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上元觀燈,泌特預召,自是為例。轉金部員外郎,充鹽鐵副使。頃之,魏羽為使,即泌之外舅,以親嫌,改度支副使。因郊祀,條上軍士賞給之數。太宗曰:「朕惜金帛,止備賞賜爾。」泌因曰:「唐德宗朱泚之亂,后唐庄宗馬射之禍,皆賞軍不豐所致。今陛下薄於躬御,賞賜特優,實歷代之所難也。」俄與王沔同磨勘京朝官。太宗孜孜為治,每御長春殿視事罷,復即崇政殿臨決,日旰未進御膳。泌言:「請自今長春罷政,既膳后御便坐。」不報。俄知三班、通進銀台司,出知湖州。再遷主客郎中、知虢州。
真宗初,邊人屢寇,泌上疏曰:
臣竊惟聖心所切者,欲天下朝夕太平爾。雍熙末,趙普錄唐姚崇《太平十事》以獻。未幾,普復相,時稱致治之策無出於此。尋普病,又遼騎擾邊,因循未行。今北邊謐寧,繼遷請命,則可行於今日矣。臣以為先朝未盡行者,俟陛下爾。陛下自臨大寶,邊不加兵,西北肅然,民安歲登,則太平之象,復何遠哉。至於省不急之務,削煩苛之政,抑奔競,來直言,斯皆致太平之術,又豈讓唐開元之治也。議者或謂,方今用兵異於開元,且開元邊戎孔熾,明皇卒與之和。至如漢高祖亦然。此皆屈己以寧天下,豈以輕大國而競小忿乎。請以近事言,往歲討交止,王師一動,南方幾搖。先皇以為得之無用,棄之實便,及授官為蕃屏,則至今竄伏。石晉之末,恥講和契丹,遂致天下橫流,豈得為強?或者有言,敵所嗜者禽色,所貪者財利,余無他智計。先朝平晉之後,若不舉兵臨之,但與財帛,則幽薊不日納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猶今也、漢祖、明皇所用之計,正可以餌其心矣。
臣伏睹近詔,以不逞之徒所陳述,皆閭閻事。臣聞古先哲王詢於芻蕘,察於邇言者,蓋慮視聽之蔽,故采此以達物情,亦罕行其事也。先朝有侯莫陳利用、陳廷山、鄭昌嗣、趙贊之徒,喋喋利口,賴先帝聖聰,尋翦除之,然為患已深矣。臣又聞輔時佐主,建萬世之基,立不拔之策者,必倚老成之人。至如成、康刑措,由任周、召;文、景清靜,不易蕭、曹;明皇太平,亦資姚、宋。夫精練國政,斟酌王度,未聞市井之胥,走塵之吏,可當其任也。惟陛下察往古用賢致治之道,則賢者亦必盡忠竭力,以輔成太平之治矣。
咸平二年,徙知同州。代還,知鼓司、登聞院。五年,與陳恕同知貢舉,復知通進、銀台司,加刑部,出為兩浙轉運使。近制,文武官告老皆遷秩,令錄授朝官,並給半俸。泌言:「請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許致仕;因疾及歷任犯贓者,聽從便。」詔可。徙知福州,代還,民懷其愛,刻石以紀去思。轉兵部郎中,復知審官院,直昭文館。知荊南府,改襄州,遷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判吏部銓。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三。
泌性端直,然好方外之學,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帝聞而嘆異,遣使臨問恤賜,錄其子衍為太常寺奉禮郎,炫將作監主簿。衍為太子中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