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姓

齊姓

齊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齊姓在中國分佈較廣,尤以中國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人口約佔全國齊姓總人口的62%。全國齊姓總人口為172.3萬人,排名123位,人口較多。

歷史沿革


起源始祖

1. 源於姜姓,出自周朝功臣姜太公子牙的封地齊國,屬於以國名為氏。齊氏家族發源於營丘(今山東淄博臨淄)。齊國改君姓后,姜姓王族後裔子孫多有以國名為姓氏者,以懷故時擁國之輝煌和失國之凄慘,稱齊氏、鈄氏等。齊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太公為得姓始祖。
2.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衛國大夫、著名的哲學家齊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齊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齊氏。
3. 源於氐族,出自秦、漢之際古武都氐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武都氐族,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氏族群體,因其自戰國末期就生活於武都地區而地名。武都,即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白龍江中游地帶。從歷史上各民族的地域分佈特徵來看,武都地區在秦、漢之際乃至五胡十六國時期,多為氐民族居住、活動的地區。最早敘述氐族地域分佈的,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記載:“自禽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榨都最大;自榨以東北,君長以什數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在唐朝著名史學家劉秩所撰著的《通典·邊防·氐》中也記載:“氐者,西戎之別種,在冉肋東北,廣漢之西,君長數十,而白馬最大。”唐朝學者李泰在《括地誌·成州·上祿縣》中,對白馬氐族部落群體的分佈地區作了具體說明:“隴右成州,武州皆白馬氐,其豪族楊氏居成州仇池山上”,這說明在西漢武帝以前,氐族人民活動地區在今天甘肅南部與四川北部相鄰的武都一帶。
在武都氐族(白馬氐族)的後裔族人中,多有文化上漢化為齊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4.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中葉以後,齊步樵氏、齊穆克氏、齊布齊努特氏、齊理克氏多冠漢姓為齊氏。而墨爾秦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蒙古族、滿族墨爾秦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秦氏、莫氏等。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齊步樵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bogio Hala。清朝中葉以後,后多冠漢姓為齊氏。
⑵.蒙古族齊穆克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muk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
⑶.蒙古族齊布齊努特氏,出自蒙古陳巴爾虎部,世居巴爾古(巴爾虎,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bukin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
⑷.蒙古族齊理克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lik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
⑸.蒙古族墨爾秦氏,亦稱墨勒齊氏,世居台罕(今內蒙古科爾沁罕烏拉高格斯台自然保護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rcin Hala。蒙古族、滿族墨爾秦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秦氏、莫氏等。
5.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齊達哷氏多冠漢姓為齊氏、戚氏;齊克騰氏多冠漢姓為齊氏;喜塔喇氏所冠漢姓為齊氏、趙氏、圖氏、祝氏、文氏、孫氏、希氏、奚氏、喜氏、線氏、祁等;奇德哩氏(滿語為Cideri Hala)多冠漢姓為齊氏、祁氏。據《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齊墨氏,滿語為Cimo Hala,世居義州(今朝鮮新義州“義州古城”),似元朝時期乞顏部之其木德氏,所冠漢姓待考。
⑵.滿族齊達哷氏,滿語為Cidare Hala,亦稱戚代勒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多冠漢姓為齊氏、戚氏。
⑶.滿族齊佳氏,滿語為Cigiya Hala,為滿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齊家營(今內蒙古寧城齊家營子)等地
⑷.滿族齊克騰氏,滿語為Cikteng Hala,漢義“箭桿”,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漢姓為齊氏。
⑸.滿族喜塔喇氏,亦稱奇特拉氏、奇塔喇氏、祁他氏、喜特勒那氏,滿語為Sitara Hala、Citela Hala,漢義“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國學者史祿國認為,喜塔喇氏與瓜爾佳氏同屬“闊雅里滿洲”。另外,在朝鮮史籍《龍飛御天歌》中,記載有哈蘭都達魯花赤姓“奚灘”,乃明朝時期女真望族,曾冠漢姓為“劉”,有學者認為喜塔拉即其演變而來。喜塔喇氏世居尼雅滿山(今遼寧新賓)、蜚悠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長白山蓋吉(今長白山地區)、佛克順(今遼寧新賓)等地,所冠漢姓為齊氏、趙氏、圖氏、祝氏、文氏、孫氏、希氏、奚氏、喜氏、線氏、祁等。興祖直皇后之父喜塔拉·阿古都督、顯祖宣皇后之父喜塔拉·達格皆封為國戚舅,亦即太祖高皇帝之舅。四世祖阿古都督之女喜塔拉·哈芬不哈為清顯祖宣皇帝之後、清太祖高皇帝佟·努爾哈赤之母。滿清開國初,官拜世襲福陵章京品級,隸屬正白旗滿洲。清初隨清帝入關,住北京巴彥伏洛(富饒的澤池,今北京頤和園一帶)。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旨自北京移駐丹東岫岩、鳳凰城地區。
⑹.滿族奇德哩氏,滿語為Cideri Hala,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姓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多冠漢姓為齊氏、祁氏。
6.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中葉以後,赫哲族奇楞氏多冠漢姓為齊氏。據史籍《清實錄》記載,赫哲族奇楞氏,亦稱奇勒里氏,奇勒爾人的姓氏,即赫哲族姓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Cileng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齊氏。
7. 清朝時期,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一帶地區的納西族土把總,源於納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部分得姓始祖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為商末呂國人,又名呂尚,炎帝後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禮聘為輔助大臣。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是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后,原齊國王族乃以國為氏,稱齊姓,尊姜太公為齊姓得姓始祖。

遷徙傳播

部分齊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齊姓子孫大多仍留居齊國。
春秋後期,有史料表明,齊姓開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遷。秦漢之際,齊姓在北方的分佈之地更多,並在高陽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后經繁衍,逐漸形成了齊姓高陽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軍閥紛爭,夷族入侵,中原一帶,十室九空,因高陽、中山二郡遠離中原,而汝南郡地處中原腹地,汝南齊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樣飽受戰爭之亂,無奈只得舉族逃難。此際到唐初,汝南齊姓幾遭滅頂之災,遷徙於南方勢在必行,本渴望戰爭一結束,即回歸故里,無奈戰火連綿,和平之境遙遙無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孫留籍異鄉。
唐代,由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高陽、中山二郡的齊姓繁衍的尤為昌盛,可謂枝繁葉茂,高官不斷。而前期播遷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齊姓也發展起來。
宋元之際,由於趙構偏安江南,齊姓在南方分佈更廣,而北方之齊姓在外族統治后,反而戰爭較少,故此際北方齊姓依舊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際,有少數齊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
清乾隆以後,河北、河南、山東之齊姓闖關東者甚眾。如今,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約佔全國漢族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姓氏文化


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編者編纂時間與方式藏地備註
浙江天台齊氏宗譜一卷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
江西嵩崍齊氏譜牒十卷朱德洪纂修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江西省景德鎮市圖書館今僅存第一~三卷
羽麗齊氏族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齊淦等纂清光緒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
安徽桐城齊氏宗譜十四卷齊廣淵、齊音諧等修清同治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南湘潭齊氏五修族譜齊繼圭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今僅存第二卷、第六卷、第四十六卷
浙江湖州菱湖孫氏族譜第四支齊公位下世系不分卷清道光二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湖南湘潭齊氏六修族譜三十三卷,首四卷齊繼虞等總修,齊繼東等纂修民國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四~九卷、第十二卷、第十五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二~二十三卷、第二十七卷、第二十九卷
寧鄉齊氏三修族譜五卷齊業農主修,齊石齋等纂修民國十八年秀榮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今僅存第一~五卷
湖南長沙溈寧齊氏三修族譜五卷齊濮農主修民國十九年秀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安徽桐城齊氏宗譜二十卷齊錫周、齊廷華等修民國八年大啟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河南內鄉齊氏族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齊潤卿撰民國二十一年奉先堂鉛印本四冊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
湖南湘潭齊氏五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齊辰、齊良琨等纂民國二十尊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安徽宿松齊氏宗譜二十五卷齊頌霖等纂民國三十年博物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中國國家圖書館 /

郡望堂號

• 郡望
汝南郡
高陽郡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①戰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后遷靈壽,周郝王十九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設置中山郡,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
• 堂號
中山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簡禮堂:周朝初期,周武王把姜太公封到齊國。過了五個月,姜子牙來朝廷彙報工作。周公問他:“你的國家這麼快就緒了?”姜子牙答道:“我簡其君臣,禮其從俗。”即簡化君臣之間的交往,一切禮儀從俗。周公聽了讚揚說:”推行政策法令,如果過於繁瑣,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擁護你。”

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名標龍虎;識辨麒麟。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齊季若,貞觀年間,與韓愈歐陽詹、賈棱、陳羽等人同榜中進士,人們認為都是天下優秀傑出的人,號稱“龍虎榜”。下聯典指北宋會稽人齊唐,字祖之,少年時家貧而苦學,天聖年間進士,官著作佐郎,僉判南雄。當時,交趾進獻“麒麟”,朝中無人能識,齊唐引經據典,認為那不是麒麟,眾人都佩服他學識淵博。后官至職方員外郎。著有《學苑精英》、《少微集》(他曾在少微山築廬居住)。
經修考證;詩論風騷。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學者齊召南,乾隆初年舉博學鴻詞,任檢討,歷官至禮部右侍郎。參與纂修經史考證,分撰《禮記疏考證》、《前漢書考證》等;尤其長於地理,參與編纂《大清一統志》,撰《水道提綱》二十八卷,又著有《寶綸常文鈔·詩鈔》。下聯典指唐代詩僧齊己,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人。少年時就喜歡佛學,曾住江陵龍興寺,自號衡岳沙門。好吟詩,與詩人鄭谷多酬唱,風格清潤,語言簡淡,有《白蓮集》十卷,詩論《風騷旨格》一卷。
汝南世澤;太公家聲。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太公呂尚封於齊,子孫以國為氏。
濟流肇氏;東海連封。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齊季若事典。
班聯雋傑;學者精英。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齊季若。下聯典指宋·齊唐。
姜女寄詠;齊娥善謳。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女子稱姓,周朝的齊國為姜姓,故齊侯女又稱“齊姜”。下聯典自語出陸機詩句,韓娥東至齊,缺糧,賣歌乞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 五言通用聯
蓮中花更好;雲里月常新。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齊鎬詩句聯。
三思難下筆;一枝幾成名。
——齊白石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名標龍虎榜;知辨麒麟征。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進士齊季若,貞元中與韓愈、歐陽詹、賈稜、陳羽等同榜。“皆天下偉傑之士,號曰尤虎榜”。下聯典指唐代職方員外郎齊唐,天聖進士第一。交址進麒麟,唐據史傳非之。眾服其傳識。
慷慨談世事;卓犖觀群書。
——齊彥槐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嘉慶進士齊彥槐自題聯。齊彥槐,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江西婺源人。歷任江蘇金匱知縣,有治績,以知府後補。后罷官,僑寓荊溪。以詩文書法知名於世,精鑒藏。有《梅麓聯存》等。
• 六言通用聯
雄風遙遙華胄;睦族密密連枝。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齊氏祠堂聯。
• 七言通用聯
周華芳躅遍天下;莘夫醫名滿乾坤。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旅行家齊周華,雍正諸生。下聯典指宋代學者、贛州僉判齊天覺。
向陽青藤開新徑;老缶大匠有遺風。
——張奚若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張奚若挽齊白石聯。
• 八言及以上聯
東海連封,濟流肇氏;班聯雋偉,學著精英。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齊季若。下聯典指宋·齊唐。
丈夫不敢祖諸侯,表海雄風,莫問遙遙華胄;途人其初本一體,敬宗睦族,當思密密連枝。
——佚名撰齊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齊姓宗祠聯。

姓氏名人


藝術界

齊姓文化藝術界著名人物(部分)
朝代姓名籍貫成就/評價
齊得之曾任醫學博士,充御葯院外科太醫。結合自己多年外科瘡腫診治之臨床經驗,編成《外科精義》三卷,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
齊天覺青陽學者,字莘夫。曾任溫州天富知監,后遷知襄陽、宣城二縣,改贛州僉判。 
齊周華天台好遊覽,足跡遍及天下。為保呂留良而受磔刑。有《五嶽游草》等。
齊彥槐婺源曾任江蘇金匱知縣,有治績,以知府後補。以詩文書法知名於世,精鑒賞。
民國齊如山高陽早年入北京國文館學習德語和法語。后經營商業。曾三次旅歐。辛亥革命后,致力於戲曲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並任教於北平女子文理學院。
民國齊白石湘潭湖南湘潭人,著名畫家。早年為木工,后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擅作花鳥蟲魚,亦畫山水人物。篆刻初學浙派,后多取法漢代鑿印。解放后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7年逝世,終年94歲。

政治界

齊姓氏政治界著名人物(部分)
朝代姓名籍貫成就/評價
春秋戰國齊桓公齊國國君,尊王攘夷,成為中原霸主;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國富民強
西漢齊蓋博陵(今蠡縣)西漢平帝封北平大將軍、險瀆侯,又封關內侯,兼知河北道事。
齊映瀛州(今河北)唐朝年間,歷任監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判官等職,累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齊抗定州(今河北)唐朝年間,歷仕監察御史、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倉部郎中等職。
齊季若貞元中陸贄主試,試明水賦、御溝柳詩,與韓愈、歐陽詹、陳羽等人同榜。
齊廓會稽舉進士第,自梧州推官累遷太常博士、知審刑詳議官,知通、泰州。
齊唐會稽宋代官吏、學者。少貧苦學,殿試中頭名狀元,官至職方員外郎。
齊泰溧水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洪武二十八年擢兵部左侍郎。
齊之鸞桐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先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
齊召南天台清代大臣、學者。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科,累官至禮部侍郎。 
齊承彥天津直隸天津人,清代大臣,道光舉人。同治四年,累官至刑部尚書。
當代齊懷遠鄂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986.3~1991.8)。
當代齊驥忻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建設部新聞發言人。 
齊平景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 

軍事界

齊姓軍事界著名人物(部分)
朝代姓名籍貫成就/評價
齊萬年元康六年,關中氐羌人民響應郝度元反晉,推齊萬年為帝,擁眾數十萬屢敗晉軍。九年,被西晉軍隊擊敗並被俘。 
齊慎新野因鎮壓白蓮教、天理教、張格爾叛亂有功,升至提督。鴉片戰爭英軍攻鎮江時,戰敗,被革職留任。
齊大勇黎縣官至湖廣提督,多次征戰西南,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作出了一些貢獻。
齊振林蠡縣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入新建陸軍,曾任北洋常備軍執法處科員、二等軍需長等職。
當代齊勇六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8年7月1日逝世,終年53歲。
當代齊釘根進賢1955年被授於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當代齊正鈞完縣1955年被授予校官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當代齊仲亨定縣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2004年12月4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終年76歲。 
當代齊威山東鄒城1955年授解放軍大校,因病於1999年4月28日在南京逝世,終年80歲。
當代齊連運太和縣1949年在華東軍區醫院藥局工作。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畢業於第五炮兵學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姓氏名望


《辭海》收錄的齊姓人物:
齊萬年(?-?)西晉初人。氐族首領。
齊己(約860—約937)唐末五代詩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人。
齊泰(?—1402)明應天溧水(今屬江蘇)人。官至兵部尚書。后被燕軍執於京師,不屈而死,禍及九族。
齊彥名(?—1512)明代中葉中原地區農民起義首領之一。霸州文安(今屬河北)人。
齊召南(1703—1768)清學者。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科,累官至禮部侍郎。
齊林(?—1796)亦作“齊麟”。清代湖北襄陽農民起義首領。
齊白石(1864—1957)中國書畫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
齊如山(1876—1962)中國戲曲理論家。河北高陽人。曾任京師大學堂教授。
齊燮元(1885—1946)北洋直系軍閥,漢奸。字撫萬,直隸寧河(今屬天津)人。
齊燕銘(1907—1978)北京人。蒙古族。1978年3月至10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齊思和(1907—1980)中國歷史學家。字致中,直隸寧津(今屬山東)人。
其他齊姓人物:
齊德之,元人,曾任醫學博士,充御葯院外科太醫。著有《外科精義》三卷。
齊天覺,宋青陽人,學者,字莘夫。曾任溫州天富知監,后遷知襄陽、宣城二縣,改贛州僉判。
齊周華,宋天台人,好遊覽,足跡遍及天下。為保呂留良而受磔刑。有《五嶽游草》等。
齊彥槐,清婺源人,曾任江蘇金匱知縣,有治績,以知府後補。以詩文書法知名於世,精鑒賞。
齊慎,清新野人,因鎮壓白蓮教、天理教、張格爾叛亂有功,升至提督。
齊大勇,清昌黎人,官至湖廣提督,多次征戰西南,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作出了一些貢獻。
齊振林,清蠡縣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入新建陸軍,曾任北洋常備軍執法處科員、二等軍需長等職。
齊勇,六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齊釘根,進賢人,1955年被授於少將軍銜。
齊正鈞,完縣人,1955年被授予校官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齊仲亨,定縣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齊威,山東鄒城人,1955年授解放軍大校。
齊連運,太和人,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陞中將軍銜。
齊蓋,博陵(今蠡縣)人,西漢平帝封北平大將軍、險瀆侯,又封關內侯,兼知河北道事。
齊映,唐瀛州人,歷任監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判官等職,累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齊抗,唐定州人,歷仕監察御史、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倉部郎中等職。
齊季若,貞元中陸贄主試,試明水賦、御溝柳詩,與韓愈、歐陽詹、陳羽等人同榜。
齊廓,宋會稽人,舉進士第,自梧州推官累遷太常博士、知審刑詳議官,知通、泰州。
齊唐,宋會稽人,學者。少貧苦學,殿試中頭名狀元,官至職方員外郎。
齊泰,溧水人,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洪武二十八年擢兵部左侍郎。
齊之鸞,桐城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先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
齊承彥,直隸天津人,清代大臣,道光舉人。同治四年,累官至刑部尚書。
齊懷遠,鄂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986.3~1991.8)。
齊驥,忻州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建設部新聞發言人。
齊平景,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