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地村的結果 展開
- 高地村地處福建省寧化縣治平鄉轄域
- 高地村地處福建省連城縣莒溪鎮轄域
高地村
高地村地處福建省寧化縣治平鄉轄域
高地村地處福建省清流縣縣轄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7度,無霜期達230天。森林資源豐富,全村擁有林地面積近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全年氣候濕潤陰涼,甚而冬暖夏涼,利於毛竹生長,現有毛竹林近2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地瓜、蕉芋等,土特產有:玉扣紙、冬春筍、筍乾等。
寧化縣有池姓人口785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23%;主要分佈在濟村鄉、方田鄉和治平鄉(主要為高地村)。北宋開禧元年(1205年),池裕郎從江西寧都鵝鴨塘遷居寧化縣治平。高地村《池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記述了寧化池氏的來由:“始祖裕郎公,生於宋之柴桑虞梅州,遷居寧都鵝鴨塘。
至淳祐二年(1242年),又卜居治平高地。
明萬曆間(1573~1620年),有裔孫遷往石城小姑等處。”
池姓出源有五:
(一)池氏出自殷姓。
西周時,黃帝之胄第四十一世、殷商後裔第二十三世殷姓諱民,因扶佐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遂以地為姓,其後轉居西河。據廣州石碑《池氏西河族譜》載:周穆王封吾池姓太祖民公於池(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後代子孫以封地為姓。澠池,原屬北虢。因此,《姓考》載:“池,曾為古侯國,其後人有以國為氏。”公元前665年(即春秋周惠王閬十二年),北虢為晉所滅,吾池氏先祖居於澠池約三百多年後,遷徙西河,在西河繁衍昌盛,其後裔繁衍在閩、粵、湘、贛等地。
(二)池氏出自嬴姓,為秦司馬公子池的後裔。
據平陽池雲亮先生在《池姓源流考》中載:平陽池姓始祖公子池系嬴秦公子。上古五帝之一少皞之女名女修,生子大業,大業在舜帝朝中任大理之職,創製有“五刑律法”,為社會做出貢獻,舜帝封他於皋,叫皋陶。皋陶長子名伯益,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伯益為羸姓,授他為羸姓部落首領,少皞應是羸姓始祖。戰國時,公子池在朝為大司馬。他家族昌盛。秦、漢之際天下大亂,池姓自咸陽京兆遷往河南陳留。公子池的裔孫公子華,在秦為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範圍)公。《姓氏考略》載:“陳留有池氏,秦丞相池子華是,望出西平。”因此,《百家姓考略》琅琊王相晉陞箋註:“池”,徵音,西河郡,系出贏姓,秦司馬公子池之後。漢有池仲魚。
(三)以住地為姓。
據王大良編著的《當代百家姓》稱:池姓是一個由居住地所在位置而來的姓氏。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有世居於護城河畔的人,便以池為姓。因此,《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元和姓篡》載:“池,以所居為姓,漢有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門侯池仲漁。”
寧化縣治平鄉高地村的池家"文武燈寧化縣治平鄉高地村的池家"文武燈"則是最典型的紀念型遊藝。據《柏溪池氏族譜》記載:池姓"是得於秦司馬公子池,后即以祖字為氏焉。簪纓顯貴,代不乏人,秦則有子華為宰相,漢則有池妥為中牟令,北魏有鍾魚封城門侯,宋有光庭欽點翰林,南宋則有溥公官居廣東連州司尹。……自裕郎公始公於贛之寧都鵝壙徙居閩寧之池家陂,時在大宋開禧元年也(1205)年。"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池家先人文有文舉,武有武將,其後人每年春節必玩"文武燈",就是為了祭祀先祖,激勵後人。池家"文武燈"一般為每年正月初四、初五開燈。燈共16盞,其中"高照燈"、"硃筆燈"、"令旗燈"、"關刀燈"、"月斧燈"、"銅錘燈"各2盞、"令箭燈"4盞,每盞燈高1.5米,寬度約60至80厘米,工藝精巧,有很強的立體感。開燈在祠堂舉行,先響三聲"菩薩銃",立時鼓樂齊鳴,16名青壯漢子每人手執一燈,向祖宗神位拜上三拜,然後,隨著鼓樂的節奏起舞,時而如龍騰虎躍,時而如鳳翔鶴舞。眾燈迴環往複,繞樑纏柱,古代交戰中的團伙陣、龍門陣、回門陣、八卦陣等陣法交替表演,場面熱烈火爆、蔚為壯觀。據說舞"文武燈"還有個規矩:正月期間到再遠的鄉村,都必須當天趕回村;同時,燈里的燭火還不能熄滅,所以,出燈時必須有兩個人挑著蠟燭跟隨。在途中其它花燈要給"文武燈"讓路,並主動熄滅自己燈里的火,待"文武燈"過後,才能重新點燃。
高地村池氏祠堂及玉扣紙
池氏文武燈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懷仁縣劃歸輯安縣,仍屬沖和保管轄。民國時期為西二鄉沖和保管轄。偽滿時期為大路村高力墓甲。1945年為三區高力墓村。1956年改為大路鄉高地村。1958年為衛星人民公社高地管理區。1962年改為大路人民公社高地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大路鄉高地村。1994年II月改為大路鎮高地村;轄高地、三人店、劈砬、紅石砬、山神站、高地溝、二夾溝、大蒿溝8個自然屯,11個村民組。1984年,有居民387戶2107人。其中,農業人口1880人,人均純收入 472元02005年,有居民454戶1717人。其中,農業人口1707人,人均純收入3011.3元。高地村山林資源豐富,中小藥材、林下參發展較快。境內有鐵、方解石等礦產。仙人洞是較好的旅遊之地。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等02005年,全村有耕地113.3公頃,其中水田5.5公頃;有林業用地5233.3公頃;園林21.8公頃;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301訟頃。
全村經濟總收入81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 283萬元,林業收入120萬元,牧業收入 100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 51萬元,工業收入60萬元,建築業收入 18萬元,運輸業收入58萬元,商飲業收入62萬元,服務業收入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