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症

風濕症

風濕症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因素造成心臟、關節、皮膚等產生一定不的不適感的癥狀的統稱。

簡介


風濕症圖片1
風濕症圖片1
濕症冬春季病,寒冷潮濕區容易病。病齡~,。濕症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有關,它主要是損害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血管和腦組織,造成心肌炎、關節炎等。風濕症除了引起心臟病之外,它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還可以停留在任何器官上,使其發病。最經常發生的地方除心臟外,還有關節、皮膚、肌肉和腦子的血管。侵犯關節時叫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皮膚時可出現兩種癥狀:一種叫“環形紅斑”,形態為不規則的環狀或半環狀紅圈,邊緣稍隆起,環內皮色正常,多見於胸部和四肢,可一日數變,時隱時現;另一種叫“皮下結節”,多在肘、腕、膝和踝關節伸側面的皮膚下,為豌豆大小的硬疙瘩,和皮膚不粘在一起,略能滑動,壓之不痛。侵犯腦子血管時表現為“舞蹈病”。簡而言之,風濕病有五大主症:心臟病、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其中心臟病發病最厲害,後果也最不好。

基因檢測


.類濕測
濕症類濕針免疫抗,抗體還包括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目前臨床使用的測定方法都是測定Igg類風濕因子,而一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的Igg、Iga類風濕因子,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測出,因此約有30%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其類風濕因子始終保持陰性。
類風濕關節炎約70%左右的患者類風濕因子可呈陽性反應,並且類風濕因子的效價與病程的進展和治癒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很多醫生都把類風濕因子作為臨床觀察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但類風濕因子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所以在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的病例,並不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
2.鏈球菌抗體(抗“O”)
對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測定,是診斷急性風濕熱的重要實驗根據,抗鏈球菌“O”滴度在l:200以上者為陽性。風濕熱的陽性率可達70%~80%且滴度較高。抗“O”測定對類風濕關節炎無多大參考價值。
3.紅細胞沉降率(Esr)
紅細胞沉降率又叫血沉。血沉增快是因為血漿內大而不對稱的分子如纖維蛋白原、口球蛋白等的增加,加速了紅細胞的沉降。它是測試風濕病和關節炎變活動程度的比較可靠的方法。如關節紅腫熱痛明顯。血沉增快,如關節紅腫熱痛消失,則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C反應蛋白(Crip)
c反應蛋白是一種口球蛋白,在正常血清中使用一般方法不易測出,標準的測定方法是毛細血管測定試驗,反應結果為“02++++”。如急性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活動期均可呈陽性反應。
5.抗核抗體(Ana)
風濕症抗核抗體是指能與細胞核或核的組成成分發生反應的一類抗體。在機體免疫功能失常的時候,體內衰老變性的細胞核由於不能被清除而成為自體抗原,這些核抗原所產生的抗體就是抗核抗體。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結核相類似的一組血清球蛋白。可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在急慢性炎症時,多種球蛋白均增加,定量測定Igg、Iga、Igm有助於診斷和療效分析。
7.狼瘡細胞測定(Le)
血清中的抗核抗體與白細胞接觸,白細胞破碎溶解形成蘇木素小體,小體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即稱為狼瘡細胞(Le)。LE細胞的發現表示有抗核抗體存在。Le細胞見於20%的狼瘡病人,但仍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特異性診斷依據。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都可能在10%左右的病人找到狼瘡細胞。
8.補體測定
補體是存在於任何脊椎動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組球蛋白。它由9種ll類球蛋白組成,各種成分以無活性狀態存在於血清中。目前用於臨床的是總補體(Ch50)和C3、C4濃度的測定,一般在風濕病的急性炎症期,補體升高,如風濕熱、皮肌炎等。在活動性狼瘡腎炎病人,血清中Ch50、c3、c4的濃度降低。

治療方法


物理療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減輕疼痛,是一種不錯的輔助治療方法。比較常用的物理療法有:
(一)紅外線照射:腫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鐘。
風濕症圖片2
風濕症圖片2
(二)蠟療:先將蠟袋加溫軟化,放到發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鐘。
(三)按摩療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輕輕按摩,先使患部肌肉鬆弛,氣血暢行;繼而使用點、按、捏、拿手法、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目的,最後用搖、滾、揉等手法。每次治療時間15到30分鐘,2到3天一次。
風濕症患者可以採用中藥治療,以及激素和手術治療,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而及時採用或配合無副作用的自我按摩法,則是緩解、預防病情發作的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自我按摩療法,也稱為自我保健按摩療法,自我探討不同於其他形式的按摩法,它強調自己動手,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不受場地的限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簡便易學,經濟實惠。
以上療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使用。採用照射及蠟療時,要注意溫度及時間,以免燙傷皮膚、外敷藥物時,要注意及時更換,不可以久敷,按摩時手法要輕柔,不可以使用猛力、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