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溝村

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張家溝村,又名“張家坪”,又被稱為名“山西世外桃源”。

張家溝村是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坪底村委的一個自然村,距石樓縣城約21.9公里,距249省道約5公里,交通便利;該村土地、煤炭、天燃氣、泉水資源豐富,具有潛在的開發價值。

張家溝村,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是一個典型的“雞鳴驚三縣”的村莊;再加上地理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原因,又是一個奇特的“山西世外桃源”村。張家溝一溝為一村,一村為一溝,溝在中間,兩山對稱。張家溝一村即一家人,一家即一村人,世代相傳,繁衍至今。溝中泉眼無數,泉水冬溫夏涼,世之瓊漿。山高溝深,天藍雲白,水清草綠,環境幽寂,植被茂盛,儼然一個原始生態自然避暑山莊。

2015年冬,張家溝村同時被“老家山西”和“黃河魂”對外報道。

2016年春,張家溝村被“老家山西”列為“山西十大古村”之一。

2016年夏,張家溝村被“石樓老鄉俱樂部”再次對外報道。

2017年夏,張家溝村通往村外的公路再次進行拓寬修整。

2018年6月,陝西省延安市張紹華先生一行來尋村問祖。

2019年8月,張家溝村廟宇中的部分碑文得到拓印整理。

都甲戶口


都甲制,明、清兩代的行政區劃制度,在中國通行了600年。縣下設置“都”,都下設置“甲”,一般以序數命名。都甲的主要任務是徵收田賦,民國時期,“都甲”依人口的多少改為鄉或鎮。
張家溝的都甲戶口為:石樓縣治北君子里十甲(根據村中廟宇石碑得知)
都甲戶口
都甲戶口
因為“張家溝”在石樓縣東北方,故稱“治北”;君子里(君子里都),即“君子”,“君子”在石樓縣小蒜鄉西,全村人姓“任”,由此可知,張家溝當時由君子管轄,另一方面兩個村子或許有血緣關係;十甲是排列的次序,即第“十甲”。

村情概況


張家溝村,又名“張家坪”,又被稱為名“山西世外桃源”,現隸屬於石樓縣裴溝鄉坪底村委管轄。2011年以來,村中常住人口不到10人,外出人口達130餘人。2015年以來,村中常住人口6人,年齡最長者80歲,最年輕者55歲,平均年齡67歲。村口有1座古廟,舊院落20餘處,主道路1條,學校1座,水井1口等,1994年,村子通上電,逐步實現了電燈、電話的鄉村生活。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村民逐步向大中小城市和村口遷移,目前的張家溝實際上與鄰村楊家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張家溝村民多住在楊家坡村。

歷史沿革


村莊簡介

張家溝,悠深僻靜,歷史久遠,每逢戰亂必成百姓棲身之地,也必成兵家必爭之地。
據村中老人相傳,張家溝原先村人姓張,后或因戰亂或因疾病或因搬遷亦亦或其它原因,現在全村人無一張姓人在村子里生活,村子里也找不到關於張姓村人曾經居住過的窯洞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生產的痕迹了。
經過多年多方研究論證,張家溝村的張姓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張獻忠的族人。大概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前後,張姓族人為避免戰亂和保存實力,從陝西省定邊縣遷入黃河對岸的石樓縣張家溝村,於清乾隆五十五(150)年前後離開張家溝村又遷回老家。
雕堡
雕堡
現在的任姓村人,祖輩相傳是從一個叫“前坡”的地方遷進來的。根據村裡寺廟中現存的石碑和祖墳前的祭桌碑文記載,清康熙年時,張家溝村已有任姓在此生活居住,由此可知任姓在此居住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任氏祖先

任世寶(1748年前後——1800年前後),大約生活在清乾隆年間嘉慶年間早期,從張家溝馬坪墓地(村東南)任世寶墳前祭桌上的記錄僅知:任世寶生任玉蒼。個人生卒年代是根據墳前祭桌、村中廟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齡推算的大概範圍。
任玉蒼(1768年前後——1835年前後),大約生活在清乾隆年間後期、嘉慶年間和道光年間早期,從張家溝馬坪墓地(村東南)任玉蒼墳前的石桌記錄可知。個人生卒年代是根據墳前石桌、村中廟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齡推算的大概範圍,其它事迹不詳。任玉寶生任守先(長)、任守榮(次)和任守財(三)。相傳,兄弟三人任守財最富有,任守財置房產、修門樓最多,然傳至曾孫,再無子嗣;而後,任守財這一門族窯洞房產傳於任守榮這一門族。
任守榮(1788年前後——1848年前後),大約生活在清乾隆年間後期、嘉慶年間和道光年間,從張家溝馬坪墓地(村東南)任守榮墳前的石桌記錄可知。個人生卒年代是根據墳前石桌、村中廟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齡推算的大概範圍,其它事迹不詳。任守榮生任懷元等(其它名字,由於石桌個別地方風化,字跡無法辨認考證。)
墓桌刻字
墓桌刻字

村莊風水


古代中國人搞風水,最初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利於農業生產,二是有利於人類居住。在衣食富足以後,古代中國人民搞風水的根本目的就出現了,由以上兩個方面轉變為為了富貴或長壽,可富貴或長壽的前提條件是吃飽肚子,住得踏實,因此說風水的科學性就體現在好風水有利於農業生產,有利於人類居住。
風水通俗的講就是好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富貴無比;可致後代鵬程萬里、福祿延綿。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張家溝,四面山峰環抱,一條小河流淌,有山有溝有峰有渠,無欺無惡無偷無盜,土地豐富,樹木茂盛,天藍水清,人丁興旺,整個村莊清凈天地潔凈村民安靜。
地形
地形

村莊傳說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
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張獻忠失敗后,族人為避免連帶和保存實力,遷來黃河對岸的石樓縣張家溝村躲藏,期間修築了八座雕堡,分別是前野頂上雕堡一座,榆樹頂上雕堡一座,大疙瘩頂上雕堡一座,念子渠樑上雕堡一座,馬水岇頂上雕堡一座,岔上頂上雕堡一座,鬼子山頂上雕堡一座,望嶺頂上雕堡一座。這些內容得到了張獻忠族人後代張紹華多年的研究證實,並通過多次實地走訪更加證實了張家溝村的張姓就是張獻忠的族人。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
闖王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另有一說李自成死亡地點為為湖北咸寧市通山縣九宮山。)

關於任姓


基本情況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任姓(“任”作姓時讀音rén)。
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中,任姓是其中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的姓氏。任姓是以華夏族(漢族)為主,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約五百三十二萬餘人。張家溝村中的任姓同樣都是漢族,
任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姓來源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任(rén)姓來源目前主要有五種說法,其一是源自黃帝;其二是源於風姓,太皞伏羲氏;其三是源自帝俊;其四是源於天干第九位“壬”;其五是源於官位。具體內容詳見“任姓”。

任姓始祖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漢族,春秋戰國楚國(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任不齊,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死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明朝改稱“先賢任子”。任不齊通六藝,工詩、禮,尤精通於樂。孔子死後,他守靈三年後方返回故鄉桃鄉(今山東省濟寧任城)。楚王聽說他的賢明,想聘為上卿,他拒絕了,然後在家作詩傳,禮緯注,樂經,述孔子言作逸語三篇。
著有《任子遺書》十二篇:《三才》、《為學》、《忠孝》、《言行》、《治道》、《進賢》、《刑賞》、《禮教》、《樂訓》、《燕居》、《問答》(上、下篇)。

任姓分佈

任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58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十六萬九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2%左右。古老廣居的任姓之間不結婚,不聯姻。
從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四省,大約佔全國任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佈於陝西、遼寧、四川、安徽、江蘇,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7%。河南為任姓第一大省,約佔了全國任姓總人口的11%。全國形成了以豫冀晉魯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佈區、長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

地理位置


張家溝的位置

張家溝位於石樓縣城北方,裴溝鄉東南方,北與中陽縣暖泉鎮灘則垣村和石樓縣裴溝鄉王家溝村接壤,東北與柳林縣留譽鎮君君山相鄰,東南與中陽縣暖泉鎮沙塘村毗連,西南與石樓縣裴溝鄉楊家坡村相接。

石樓縣張家溝的位置

石樓縣境域東起龍交鄉前窯上村,西至韋家灣鄉辛關村,長約63.5公里;南起城關鎮青蒿村,北到裴溝鄉西嶺村,寬約45公里。總面積1743平方公里(261.45萬畝)。
自縣城起,東至交口縣界28公里(公路距離,下同),以石樓山分水嶺為界,自界至交口縣城24公里,交界線長16.5公里;東南至隰縣界22.5公里,以城關鎮柳樹溝村土洞為界,自界到隰縣城22.5公里,交界線長33公里;西南至永和縣界17公里,以城關鎮宋家溝村曹家山分水嶺為界,自界至永和縣城20公里,交界線長62公里;西至陝西清澗縣界40公里,以韋家灣鄉辛關村黃河渡口為界,自界至清澗縣城50公里,交界線長62公里;西北至柳林縣界32公里,以裴溝鄉曹家峪村土洞為界,自界至柳林縣42公里,交界線長33公里;東北至中陽縣界17公里,以裴溝鄉張家溝村為界,自界至中陽縣城60公里,交界線長35.2公里。

地質地貌


張家溝村地貌
張家溝村地貌
張家溝屬於黃土高原的一小部分。地勢北高南低,群山連綿,地表覆蓋有深厚的黃土,因受流水侵蝕、沖刷,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全村為山塬地區和山谷地區,田塬上黃土支離破碎,溝谷內土地溝壑縱橫。
張家溝村周圍的山峰上共有7座土雕堡,聽村中老者講述,那是以前戰亂年代防禦侵略者來襲時修建的,具體什麼時候已經無從考評,還有一座山頭名為“鬼子山”。

經濟作物


張家溝地形複雜,土地豐富,可種植玉米、高粱、稻子、穀子、小麥糜子葵花,土豆、花生、紅薯、蘿蔔、白菜等。

經濟林木


張家溝自然景觀
張家溝自然景觀
張家溝有大片的棗樹、核桃樹、蘋果樹、杏樹、桑樹,也有桃樹、梨樹、柳樹、楊槐、梧桐等。

自然資源


廣袤的土地資源,充盈的水資源,賦存豐富的煤氣資源,新鮮純潔的空氣。
長慶油田18106鑽井隊曾在裴溝鄉楊家坡(張家溝村口)一帶鑽探過油氣。

文物古迹


古廟
古廟
1、古廟
2、古四合院
3、冰瀑
古四合院
古四合院
解放前,張家溝村人為了躲避軍閥混戰,藏於深山之中,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改革前,自耕自織,生活殷實,家家四合院,戶戶有門樓;改革后,張家溝村人心懷鄉村,走出山溝,謀生髮展。張家溝順應國家政 策,已逐步開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發展畜牧業、養殖業等,結合鄉村自身的優勢,全力建設新農村。
小雞
小雞
2017年春節之景
2017年春節之景

宣傳平台


【山西世外桃源】主要功能為介紹分享山西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優秀作品、人文景觀、名勝古迹、奇人軼事、民眾生活、社情民意、地域風俗、美食小吃、旅遊景點、發展建設等。
2016年盛夏時節之張家溝
2016年盛夏時節之張家溝
2016年中秋時節之張家溝
2016年中秋時節之張家溝

存在問題


2016年清明時節之張家溝
2016年清明時節之張家溝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把祖國大地建設得無比美好,讓每個農村面貌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部分農村,比如說:張家溝村,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1、凋零的父輩
張家溝村當前的主要人口是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子女和相對年輕一些的人全部外出打工,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或村中有重要事情時回來。
由於村子受種種原因的制約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停留在村子里已經難以發展,因此,越是有文化、有潛力的年輕人,越是選擇留在外面,在外面發展創業。
2、星散的人口
2017年清明節之張家溝
2017年清明節之張家溝
張家溝村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村落,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曾經是雞叫狗咬,牛羊滿溝,春種秋收,老有所養,幼有所樂,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雖然那時物質生活還很艱苦,但是大家都滿懷希望,心懷激情,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2016年冬日之景
2016年冬日之景
原來滿滿的一村人,現在只剩下五、六個人在村子了,而且住的也比較分散,到了夏天,在繁茂草樹的籠罩下,感覺像住在大山之中一樣。目前,雖然物質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我們的幸福感並不強,更不用說村中的老人了。
3、荒蕪的土地
因為勞力的短缺,村裡種地人的減少,村莊里的耕地大部分已經荒蕪。目前,儘管還有老一輩在苦苦支撐,在往後的發展,基本可以推定,年輕人不會種地了。隨著人退林進,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村子的衰落,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4、落後的觀念
在農村,由於農村的特殊性,人老后不能像城市職工一樣,有退休金、保險等保障,只能靠兒女的孝心來維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證生活的穩定及質量,更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得不生、而且多生,生了也不一定會養。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要求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記住鄉愁


當下的中國,城鎮化的腳步轟隆作響,這是歷史的必然。無數人離開村莊去城市實現自己創業夢。隨著城市版圖不斷擴張,張家溝村的景象卻日漸凋敝,一些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許多年輕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當然包括張家溝村,這個過程還會持續二三十年,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不可逆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家溝村總是要衰落的,這是必然的。

思考農村


當下,年輕的一代因為生活的需要將繼續滯留在城市裡,幼小的一代也因一些原因將持續生活在城市裡,空蕩蕩小山村剩下了幾位相依為命的空巢老人,他(她)們日復一日的與山村對望暇想,他(她)們年復一年的看著桃柳樹花開了又落了,他(她)們或許將成為這個小山村最後的守望者。

關於扶貧


扶貧政策

9月29日,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發布了由國家旅遊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12個部門共同制定並印發的《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該方案顯示,我省共有下石家莊村、下石村等791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其中,太原市有2個,大同市有77個,陽泉市有6個,長治市有262個,晉城市有39個,朔州市有6個,晉中市有89個,運城市有28個,忻州市有118個,臨汾市有72個,呂梁市有92個。
其中,呂梁市管轄的石樓縣有7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這7個村中有一個村是“坪底村”,坪底村是張家溝村的村委。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張家溝村[山西省石樓縣裴溝鄉張家溝村]

扶貧修路

2017年6月,“精準扶貧”活動走近坪底村委張家溝村,開始修建村中公路。

關於開發


張家溝“世外桃源”景區以“雞鳴驚三縣、四戶一村人”的原生態村落張家溝村為開發建設發展基地,以“荒坡地還林、溝壩地種植、村中挖窯洞、水上建樂園”為目標進行實地建設,以“清泉水、大紅棗、中藥材、土窯洞、紀念館”為載體進行特色開發,以發揚紅軍“井崗山革命精神”、“長征東征精神”為理念分階段分步驟逐步投資發展,全力打造一處集農、林、牧、漁、養、游、樂、學於一體的桃源旅遊觀光景區。
張家溝“世外桃源”景區建成后,可與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景區、黃河奇灣景區、棋盤山景區、永由古槐景區,中陽縣上頂上景區、柏窪山景區和柳林縣昌盛田園景區、抖氣河景區、三交黃河景區,交口縣雲夢山景區、千佛洞景區,永和縣乾坤灣景區等周邊景點連在一起,形成縣域循環旅遊景點群,遊客可以在不同縣城欣賞不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張家溝“世外桃源”景區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群策群力,竭力把張家溝村打造成一個生態綠色旅遊示範點。
一、生態+旅遊
張家溝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是旅遊產業發展的保障。
二、鄉村+旅遊
康養養生
康養養生
張家溝村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等概念獲得新的依託,未來圍繞“農村”的田園養生、鄉村旅遊、康養旅居項目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