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帝俊的結果 展開

帝俊

中國神話中人物之一

華夏上古天帝:帝俊(dìqūn),又作“帝夋”,疑為詩經里昊天上帝,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天帝,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於帝俊。

註:此處俊為通假字“俊”通“夋”(qūn),不念俊(jùn)。

人物關係


出處原文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
——《大荒東經》
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
——《大荒東經》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大荒西經》
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少暤生般,般是始為弓矢。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朽倕,是始作下民百朽。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海內經》
曰故(古)□熊雹?,出自□,凥(處)於脽寽□,氒(厥)□亻魚亻魚,□□□女,夢夢墨(黑)墨(黑),亡(無)章弼弼,□□水□,風雨是於。乃取□子之子曰女填,是生子四。□□是襄,而〈天〉土戔是各(格),參化唬(號)逃(啕),為禹為萬(禼),以司堵襄(壤)。咎(晷)而〈天〉(止)達,乃上下朕(騰)(傳)。山陵不(衛),乃命山川四晦(海)。□□(熱)(氣)倉(滄)(氣),以為亓(其)(衛),以涉山陵,瀧汩凼澫(瀨)。未又(有)日月,四神相弋(代),乃(止)以為歲,是隹(惟)四寺(時)。
倀曰青□檊,二曰未〈朱〉四單(檀),三曰□黃難(橪),四曰□墨(黑)檊。千又百歲,日月夋(允)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備血夫(逼),四神乃乍(作),至於復天旁(動),攼(捍)畀攵(蔽)之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黑)木之木青(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維(?),思(使)孚攵(敷)奠四亟(極),曰:“非九天則大血夫(逼),則母(毋)敢睿攵天霝(靈)。”帝夋(俊)乃為日月之行。
共攻(工)誇步十日,四寺(時)□□神則閏四□,母(毋)思(使)百神風雨、晨(辰)禕亂乍(作)。乃逆日月,以(傳)相土,思(使)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晝又(有)夕。
——《楚帛書》

發展過程


子孫之國

帝俊雖為東方部族遠古始祖,但其後代子孫卻在東、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在這些國度中間,可以斷定為帝俊神系的有10個: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大荒東經》)。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大荒南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虎子,食谷(《大荒北經》)。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經))。
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九國,加上殷商,便是十國。其中儋耳、牛黎兩國雖未明言為俊所生,但禺號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號虎,所以可斷定儋耳、牛黎均為俊的子孫之國。在這些國家中,除中容與季厘二國“食獸”之外,其它都註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諸國均“使四鳥”,這四鳥便是虎、豹、熊、羆。因上古鳥、獸同為動物,故雖是獸,但仍名之曰“鳥”。至於這“四鳥”的喻意是什麼,我們認為它們是一些近血緣氏族成員所結成的支系氏族的稱號,因這些國家(氏族)的同源關係,所以內部結構是一致的,每一國家(氏族)又劃分成以動物命名的四個支系。這種相同的氏族組織方式更能說明它們源於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組織結構如此相近,如使四鳥,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沒大的改變,可見帝俊家族延續之長,聯繫之緊密。這對於探討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組織與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炎、黃世系所不能具備的。

部族遷移

氣溫降低,帝俊部落南遷渡海進入中原,各部落擁擠在山東,新老部落發生衝突,黃帝部落打敗青帝,炎黃會盟於晉,殺蚩尤於解,追逐羲和部落、常羲部落和娥皇部落與四面八方,形成今日華夏之版圖。
從神話記載中可看出,帝俊部族的產生、形成、壯大均在東部,主要的後裔之國也在東部,但為什麼後來卻分散於四方呢?這其中必定有一次重大的變故,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部族與部族的戰爭。在古代部族中又有哪個部族可以讓勢力強大的帝俊部族四分五裂而被迫大規模遷徒呢?那便只有趕走炎帝部族又佔據中原的黃帝部族了。這場戰爭的發動者便是黃帝部族的一位出色首領顓頊,被打擊者是少昊。我們之所以如此推理,並非憑藉想象,而是有跡可循的《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對這一段突兀而來的記載,我們無法藉助別的神話資料弄清它的來龍去脈,現有的一些或許可以解釋它們的資料大多是後人依據此條而附會、編造出來的。這裡的關鍵詞是“孺”字,治經者多以此字為養育、哺養之義,琴瑟為少昊娛樂少年顓頊的玩具。郝懿行云:“孺,蓋養育之義也。”又云:“此言少白皋孺帝顓頊於此,以琴瑟為戲弄之具而留遺於此也。”為證明這種解釋的合理性,人們往往引《帝王世紀》“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為證。因史傳少昊即玄囂,為黃帝之子,而顓頊又是黃帝之孫,則顓頊當是少昊的侄輩,顓頊少時依附少昊,長大后佐少昊,正是十分自然的事。殊不知,人們卻遺忘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少昊並非便是玄囂,當然也不是黃帝之子,而是生於東方部族之中,為帝俊之裔。
將少昊、青陽、玄囂合而為一納入少典氏族是戰國以後儒士們的傑作,並非原始神話與傳說的本來面目。這裡的“孺”字並非養育之義,而應為“親睦”之義《詩經·小雅·常棣》有“兄弟既具,和樂且孺”,這句中的“孺”與此同義。透過這句神話,讓我們把想象的觸角伸向遠古洪荒時代之中,可以想見,當黃帝部族佔據中原而向東發展之際,與原有的東方帝俊部族相遇后的那些場面。也許在開始的時候,黃帝部族的繼承者與帝俊部族的繼承者有著一種和平共處的信約,一個為了養精蓄銳,一個為了求得偏安,兩個強大部族終於形成了暫時的聯合局面,少昊在部族中接待了顓頊,且以琴瑟娛樂顓頊,表達親睦之意,這才是“少昊孺帝顓頊”的神話內涵。之後,顓頊部族大舉東進,擊敗了少昊部族,親睦破裂,友好不復存在。琴瑟丟入大壑,正是對這種破裂的神話解釋。對這場撕毀盟約后的血腥拚殺歷史,神話中無明確記載,但是在史書中我們卻找到了它的影子。
《國語·楚語下》有一段這樣的話:及少白皋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蒸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齋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這段話是後世儒家宣揚顓頊之才、之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絕地天通”確立了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為後世帝王的獨裁找到了理論的與實踐的依據。事實上,這段話正是炎、黃、俊三大部族在中原進行殊死較量的歷史縮影,以及黃帝部族在取勝後為鞏固其地位的重大舉措的反映。“九黎亂德”不僅包括帝俊部族,當然也包括炎帝部族。顓頊在趕走炎帝,擊敗少昊之後,為統治原來兩部族的氏族成員們,以強硬措施廢除這些氏族原來所尊奉的始祖神炎帝與帝俊,將它們改造后納入少典部族,以徹底改變“夫人作享”的多神制局面,以確立黃帝為唯一的先祖,這便是“絕地天通”的真正意義。帝俊部族在經歷這一重大變故之後,為求得生存,不得不大舉遷移,一部分仍留在原來的地方,而另一些氏族分別遷往南、西、北,從而形成了這一東方大族散居四方的局面。而少昊卻帶著他的一些氏族到了西方,死後,被尊奉為金天氏,為西方之神。
《山海經·西山經》云:“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這裡的員神石鬼氏即為少昊,它由東方的太陽神變成了落日之神。少昊原來的居住地,在他遷移后,他的余部建立起了少昊之國。當少昊西遷之後,氏族將原來東方的地名也帶到了西方,所以在後代傳說中,東西方均有所謂的扶桑、窮桑等地名,這些都與這場氏族大遷移有關。

分化消亡

作為遠古東方部族的始祖神與後代子孫所崇拜的天地開創者的帝俊,
他所繁殖的後人們在他的後裔英雄少昊統治時期,遭到了來自西方少典部族的毀滅性的打擊。隨著部族的解體與離散,帝俊後人們雖然在天地四方建立起了一個個獨立氏族或部落,但是卻無法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他們只能在遠離中原的邊遠地帶默默地生活著,且保持他們氏族的種種信仰,代代傳誦著祖先的業績。然而隨著時代的流逝,幾百年過去了,甚至幾千年也過去了,時代的潮流無情地沖刷著他們記憶的堤防,遠祖的身影離他們越來越遠了,遠祖的業績也漸漸模糊起來,甚至為那些被少典部族所同化了的人們所淡忘,他們只能說出近世祖先的名字,卻不知自己來於何方。於是,帝俊也就這樣慢慢地消逝在歷史的煙塵之中了。然而,儘管如此,在帝俊另一些後裔氏族之中,帝俊的名字卻依據活在人們心中。帝俊部族中,一些英雄的子孫們的事迹仍在代代傳誦著。正因如此,才會有文明時代所出現的《山海經》中的有關記載。這些說明歷史的車輪雖能擾亂人的思緒,卻碾不碎先人們那執著的記憶,時光的流逝並不是帝俊神話消逝的主要原因。使帝俊神話真正分化並逐步消亡的卻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政治的與歷史化的巨大力量。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中華民族統治的黃帝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如不消滅帝俊神話,便不能確立黃帝世系。所以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採用改頭換面法、枝葉移植法兩大再造技術,將帝俊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帝俊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

與嚳和舜

帝嚳之名初見於春秋時史料中。《禮記·祭法》雲“殷人褅嚳”,而《國語·魯語》則雲“商人褅舜”,三國韋昭認為“舜”當為“嚳”字之誤。殷墟甲骨卜辭載商人高祖夔,據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為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一個上帝神。“帝嚳”只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晉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可參閱《山海經》郭璞《注》、郝懿行《箋疏》、畢沅《新校正》、王國維《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袁珂《山海經校注》。
其後唯“嚳”與“舜”進入歷史文獻中。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成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后因與夏禹、后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系中(見《大戴禮記·帝系篇》)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因為此世系編成於周代,所以把周稷列為長子,商契列為次子,就把這原來對立的主要的東、西兩族融合成親兄弟了。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種“五帝說”,他便為五帝之一;第二種、第三種兩“五帝說”沒有他;第四種“五帝說”又有他。至於他與高辛氏的關係,正如顓頊和高陽氏的關係一樣,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為一的。以後遂成了歷史的定說。
帝嚳,姓姬,生於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為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故號高辛氏。三十歲時,代顓頊為部落首領,都於亳。
帝嚳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后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謝東俊雅正、帝俊、帝嚳、帝舜皆重眸,故存在轉世說。

後代介紹


文獻記載

《海內經》:“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這些已經足夠了。帝俊並非如傳說的那樣只是東方部族遠古始祖,其後代子孫卻在東、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天帝。
在這些國度中間,可以暫定為帝俊神系的有10個: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有淵四方,四隅皆送,北屬黑水,南屬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舜之所浴也。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大荒東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虎子,食谷(《大荒北經》)。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經)。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山海經西山經》云:“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當少昊西遷之後,氏族將原來東方的地名也帶到西方。
任姓兩支:
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帝俊-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帝俊娶妻有羲和,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任姓究竟是羲和還是常羲所生,有待考究,不過羲和所生最有可能,羲和生十日,被羿射死九日,其中一日倖免於難,便是任姓。也有說任姓是常羲所生十二支之一,羲和、常羲可能出自同一氏族,故其子也同姓。帝俊的兒子禺號,便賜姓為任。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皆任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
有繼無民,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又有無腸國,是任姓,無繼子,食魚。
任姓的禺號,生淫梁和儋耳,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儋耳,儋耳生無骨,無骨生繼無民(緡,也叫無繼),繼無民生無腸
其中淫梁的那一支任姓就是作舟造車的奚仲祖先。(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
儋耳則是另一支任姓。(帝俊-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

改頭換面

對帝俊的改頭換面,主要是通過創造五帝之一的帝嚳來完成的,以帝嚳取代帝俊,將其更名改姓,這一手段可謂釜底抽薪。
有人說《帝王世紀》云:“帝嚳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見。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俊。”這種野史雖然已將帝嚳取代了帝俊,但卻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沒來得及編製帝嚳的譜系家世,後來經過各種正史與稗聞的附會、添加,確立了“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的地位。
但實際上《帝王世紀》中說的是“帝嚳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見。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夋。”寫的並非是“俊”。而《史記五帝本紀》更是只言“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這一細微的變化,卻將帝嚳從帝俊的陰影中完全解脫出來,達到了脫胎換骨的效果。在將帝俊脫胎之時,將其後代子孫如季厘、少昊(摯),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變之後轉移到帝嚳名下,從此以後,帝俊便消失了,帝嚳則異軍突起,成為五帝之一。對帝俊神話的枝葉嫁接由於帝俊神系龐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響,晚出的帝嚳身上無法全部體現關於帝俊的事迹與傳說,而這些傳說與神話事迹又充滿生命活力,代代流傳,於是后儒們便將這些有活力的神話分化開來,分別嫁接到黃帝、顓頊、堯、舜等身上,使得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帝俊的影子。
帝俊之妻羲和與帝羲(或作儀)分別生十日或十二月,此為帝俊神話之精髓,人們便將這則神話重新改造之後移植到黃帝頭上,變成了“黃帝使羲和作占日,常儀作占月”。於是帝俊的二妻變成了黃帝手下掌管曆法的二大臣了。
后羿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應歸於帝俊。但到《淮南子》那裡,則變成了“堯之時,十日並出”,堯命羿去除害射日,將愛民之德轉給了堯,同時也將大羿神話(上古神話中射日的是大羿,由於夏代有窮國君主后羿的名字里也有“羿”字,且也善射,所以後人容易將二人的事迹、稱呼混淆。)從帝俊神話體系中切割出來。
於是帝俊的諸子孫們紛紛被改名換姓,忘記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兒。帝鴻成了黃帝或者黃帝的兒子,少昊說成是黃帝的孫子,帝嚳說成了黃帝的曾孫子,中容成了顓頊之子,契成了帝嚳之子,后稷也被嚳佔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嚳,娥皇走進了舜的宮中。

帝俊神系


少昊:帝俊(qun)之子
羿:帝俊臣屬娥皇:帝俊之妻,生三身之國
羲和:帝俊之妻,生十個太陽
常羲:又稱“常儀”,帝俊之妻,生十二個月亮。姮娥是常羲的女兒,大羿的妻子。
簡狄、慶都:都是帝嚳(帝俊)的妻子。
帝舜也是從帝俊的神格中分離出的神。
帝俊可能也是甲骨文中提到的殷商高祖夔。

同源關係


要證明帝俊與少昊的血統關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帝王世紀》和《通志》等均言少昊,名摯,字青陽,亦稱玄囂,為黃帝之子。然而《山海經》中並沒有少昊世系,它其實是戰國以來,中華民族大一統觀念的產物。后儒們儘管煞費苦心的編構少昊神系,卻往往無法自圓其說,破綻百出。如《帝王世紀》《通志》言少昊建邑於窮桑,都於曲阜,那麼少昊便是遠古東方某部族的祖先了,窮桑處於東方;而《拾遺記》則雲少昊生於窮桑,處於西海之濱,主西方,為金天氏,是白帝之子,那麼“窮桑”便是西方之地了。這些矛盾表明在將少昊劃歸黃帝世系時,仍時時可見遠古傳說的影子。在後世史化了的材料中,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證明帝俊與少昊的關係:其一《山海經·大荒南經》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而《拾遺記》卷一雲少昊之母為“皇娥”,《路史·后紀七》雲少昊之母為“娥”,這裡的“皇娥”、“娥”實際上都是“娥皇”的誤寫或省寫。其二,帝俊部族與少昊部族均是我國東部以“鳥”為圖騰的遠古同一部族。《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五采之鳥,相向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義為:有兩隻五彩鳥,相對而舞,是帝俊在人間的朋友,帝俊在人間的兩個祭壇,便是由它們管理的。這裡的五彩鳥,實際上便是神話中的“鳳鳥”,它與帝俊有著極為親密的關係,應是帝俊部族的崇拜物。更主要的是,戰國以來,人們稱日中神鳥為“俊鳥”,何新《諸神的起源》雲“俊鳥”便是帝俊,為太陽神的代名詞。帝俊之“俊”又可寫為“俊”,這字在甲骨文中實為一個鳥的形象。少昊亦與“鳥”有不解之緣《通志》卷二《五帝紀》云:少昊“有鳳鳥之瑞,故以鳥紀官,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司正也,玄鳥氏司分也,伯趙氏司至也,青鳥氏司啟也,丹鳥氏司閉也,祝鳩氏司徒也;睢鳩氏司馬也,屍鳥鳩氏司空也,爽鳥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這儼然是一個“鳥”的王國,且以鳳鳥為主,群鳥為輔,這與帝俊氏族為同一圖騰信仰。其三,帝俊與少昊均為太陽之神。按《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所以帝俊無疑是日之父,當之無愧的太陽神。我們可以推想,這十個太陽很可能便是帝俊部族中的十大氏族,至於這些氏族的名稱,由於歷史茫茫,今天無從探討了。它們與帝俊世系中的以十二月亮為代表的氏族,組合成具有血緣關係的帝俊的部族。少昊也有太陽神之稱,“昊”字亦作“白皋”,為“大明”之義,本為太陽之神的象徵,當為帝俊之後這一部族的另一個偉大的先祖與承繼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帝俊與少昊的血緣關係。

神系考略


日月之父

帝俊的神系的成員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兩位更加偉大: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經·大荒西經》)。這兩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與十二月,從表象意義上講,帝俊及其妻子們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從神話的深層意義上看,兩位女性繁衍了帝俊部族中一個崇拜太陽,一個崇拜月亮的兩大氏族集團。

創造文明

在帝俊神系中,引以為自豪的還有他諸多著名的子孫,這些子孫以自己的才智開創了人類的新時代,使他的部族從低級的朦昧時代一步一步堅實地跨入野蠻時代,並向著文明時代挺進。帝俊生禺號虎,禺號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山海經·大荒西經》)。這些已經足夠了,舟、車、歌舞、琴瑟、百巧、種植,從食到行,從勞作到歌舞,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由此可見帝俊部族的發達及文明之先進。這些發明沒有一項記在帝俊頭上,而都歸功於他的各個子孫們,這與史化了的神話中,一切發明均歸於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顯得實在、可信。可惜,隨著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終被逐出神壇,他的這些子孫們也被趕出了人類歷史的文化殿堂,他們的業績被諸神瓜分了,如不賴《山海經》,後人怎麼還能知道他們的名字。

相關學說


信陽師範學院金榮權教授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然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帝俊部族與少昊部族均是我國東部以“鳥”為圖騰的遠古統一部族。帝俊之“俊”又可寫為“夋”,這字在甲骨文中實為一個鳥的形象”。有的學者認為帝俊跟商代奉祀的天帝是同一個,甲骨文稱為高祖夋(與莒國犁比公祭祖碑文一致)。他的形狀甲骨文作或,畫的是鳥的頭,獼猴的身子,一隻足,手裡似乎還拄著一根拐杖。
有關帝俊的神話相當零碎,集中保存在《山海經·大荒經》以下五篇里,其他書籍並無所見。帝俊有兩個妻子,一個名叫羲和,住在東方海外的甘淵,生了十個太陽;另一個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個月亮。他還有一個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國的先祖。這位先祖一個頭三條身子,傳下來的子孫也都是這般模樣。帝俊時常從天上降下來,和下方一些面對著面躚舞蹈的五彩鳥交朋友;下方帝俊的兩座祠壇,就是由這些五彩鳥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斬下竹的一節,剖開來就可以做船。堯的時候,十日並出,帝俊曾經賜給羿紅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殘留下來帝俊神話的片斷。從中可以見到帝俊作為天帝的神性。
帝俊之後姜姓,而諸多土著東夷古國或族團姜姓,如東夷姜太公之祖伯夷,東夷戰神蚩尤,萊、齊、紀、州、郚、向、紀國等均姓姜。
在日照暘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天台山上有一巨型石人頭像,據傳說是帝俊頭像,當地人稱石祖像,也稱老祖象。老祖像歷盡風雨滄桑,底座山岩上有人工刻畫的太陽圖案,太陽中間為原始的“祖”字。傳說該石像是東夷人父系社會的始祖——帝俊的化身。西側的天台山極頂是俊台,相傳為帝俊祭天之處。山下堯王城遺址中的墓葬都朝著天台山的方向,反映了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東夷古國對太陽神和祖先帝俊的崇拜。

影視形象


《奔月》中的帝俊(王繪春飾演)
《奔月》中的帝俊(王繪春飾演)
2003年電視劇《奔月》王繪春飾帝俊。

動畫形象

《小燈塔:講給孩子的山海經故事》(年份不詳)
1999年《中華五千年小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