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移位
專業術語
腸道細菌移位( bacterial translocation)是專業術語,拼音為cháng dào xì jūn yí wèi,是指腸道細菌及其產物從腸腔移位至腸系膜或其他腸外器官的過程。研究證明,腸道細菌移位的發生部位主要在小腸。
輕者導致小腸吸收不良引起患者腹瀉、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症等;重者以嚴重肝病為例,導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內毒素血症、肝腎綜合征、肝肺綜合征和肝性腦病等。因此,臨床醫生對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並及時處理。
正常結腸長期暴露於大量菌群之中而不出現結腸細菌移位是因為結腸黏膜屏障作用強,結腸黏膜上皮連接較為緊密,離子通透性較差,具有較好的表面細菌清除能力。小腸發生細菌移位除了與自身的結構和功能有關以外,同時與在正常情況下小腸特別是十二指腸和空腸是相對無菌的有關。如此大量致病細菌進入小腸並在其內過度生長繁殖,結果勢必引起許多疾病和(或)原有疾病的加重。
1、降低門脈壓力、增強小腸黏膜屏障作用:門脈高壓可致腸黏膜充血、細胞間隙增寬、黏膜肌層增厚水腫。電鏡下可見上皮細胞體積變大,微絨毛變短變寬,腸黏膜的屏障作用明顯受損而減低。故當臨床上發現患者有側支循環的建立和開放證據時,應口服普萘洛爾,如無禁忌證,患者能耐受應連續服用個月;同時口服谷氨醯胺,有資料證明,小腸上皮細胞以谷氨醯胺為營養和能量來源,足夠量谷氨醯胺可以防止小腸黏膜萎縮,並防止細菌移位。
2、清除小腸細菌的過度繁殖:小腸細菌的過度繁殖是腸道細菌移位的始動因素,有研究證明,無小腸細菌過度繁殖的大鼠,發生腸道細菌移位的概率僅有0~ 11%,與正常大鼠相同。
臨床研究發現,肝硬化失代償期可疑自發性腹膜炎時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或諾氟沙星等,有利於從源頭上清除腸道細菌移位的基礎並明顯降低自發性腹膜炎的發生率。也有研究顯示應用全胃腸道動力藥物,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邦消安等可以降低空腸菌落數和細菌移位的發生率,值得試驗應用。
3、治療原發病,增強機體的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