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建奎的結果 展開

張建奎

西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建奎,男,漢族,陝西洋縣人。博士,西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院長助理,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委員。

1990年西北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4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農學碩士學位;2006年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農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今在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期間於2005年在日本Fukui Prefectural University作訪問學者。

教學方面主要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作物育種學、作物品質分析等專業課程教學;科研方面主要從事作物營養高效吸收機理與品質改良、雜種優勢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學歷:1990年西北大學植物生理學專業理學學士。
1994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學碩士。
2006年西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學博士。
2005年日本Fukui Prefectural University訪問學者。
專業: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科學與工程。
職務: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作物改良實驗室主任。
社會兼職:重慶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委員。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

研究方向


小麥雜種優勢利用;品質育種;種子工程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營養保健型黑粒小麥籽粒色素形成機理研究”,2006-2008,主持人。
西南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小麥品質性狀分子標記篩選與輔助育種”,2007-2009,主持人。
農業部生物技術與作物品質改良重點實驗室(農生院部)開放基金項目“小麥品質性狀分子標記篩選及品質改良”,2006-2008,主持人。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黑粒小麥的營養特性及其品質生態研究”,2002-2004,主持人。
重慶市動植物良種創新工程項目“兩系法雜種小麥優勢利用研究”,2001-2005,子專題主持人。
重慶市動植物良種創新工程項目“小麥遺傳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2004-2006,子專題第二主持人。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慶溫光型雄性不育小麥不育機理與育性穩定性研究”,1997-2000,子專題主持人。
重慶市中青年科技專家基金項目“溫光型雄不育小麥C49S育性轉換的生化反應與復育研究”,1999-2000,主持人。
農業部生物技術與作物品質改良重點實驗室(農生院部)開放基金項目“小麥溫光敏細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差異表達研究”,2003-2005,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小麥顯性矮稈基因復等位多態性特性研究”,2003-2006,參加。
西南大學專項科研基金項目“甘薯優質實用型(高胡蘿蔔素、可溶性糖)新品種選育”,1998-2000,主持人。
西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作物品質分析課程的建設與完善”,2001-2003,主持人。
西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作物品質分析課程設計開放性實驗的研究與實踐”,2005-2006,主持人。

發表的論文

近期代表性論文(*為通訊作者
1. ZHANG Jian-Kui,DONG Jing,ZONG Xue-Feng,YU Guo-Dong,DAI Xiu-Mei and RUAN Ren-Wu. Fertility Alternation of Thermo-Phot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Wheat Line C412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de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Gene Expression.Acta Agron Sin,2009,35(4): 662–671
2. Jian-kui Zhang,Xue-feng Zong,Guo-dong Yu, Jia-na Li & Wen Zh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hormones and male sterility in thermo-phot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Wheat.Euphytica,2006,150: 241–248
3. 張建奎,董靜,余國東,宗學鳳,李伯群. 光照強度對溫光敏細胞核雄性不育小麥育性的影響.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l,12(2):301-306
4. 張建奎,董靜,宗學鳳,余國東,李伯群,戴秀梅阮仁武. 溫光敏細胞核雄不育小麥雄性敗育的細胞學觀察.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9,10(3):411-418
5. 宗學鳳,張建奎*,李幫秀,余國東,石有明,王三根.小麥籽粒顏色與抗氧化作用.作物學報,2006,32(2):237-242
6. 張建奎,馮 麗,何立人,余國東.溫光型核雄不育小麥育性轉換的溫度敏感期和臨界溫度研究.應用生態學報,2003,14(1):57-60
7. 楊玉玲,盧曉延,周先國,嚴素,戴秀梅,張建奎*. 噴施含腐植酸微量元素葉面肥對烤煙產質量的效應. 西南農業學報,2013, 26(11):1966-1970
8. 李曉霞,許安定,鄔興斌,王江洪,戴秀梅,張建奎*. 重慶不同產區烤煙化學成分的比較與聚類分析. 西南農業學報,2012,25(5):1613-1619
9. 何從利,左萬琦,彭友兵,徐安定,楊超,戴秀梅,張建奎*. 重慶煙區烤煙品種K326的最佳栽植密度研究. 西南農業學報,2012,25(3):817-821
10. 韓小淵,冉茂,許安定,楊超,戴秀梅,張建奎*. 重慶山地特色優質烤煙品種篩選.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5):134-138
11. 董靜,李梅芳,張建奎*,余國東,李伯群. 溫光敏核不育小麥C338S的育性表現及不同櫱位和花位的育性差異. 麥類作物學報,2012,32(1):7-12
12. 呼麗君,柴友榮*,張建奎*,姚永宏. 芸薹屬DFR基因家族RNA干擾載體的構建. 西南農業學報,2011,24(3):1050-1055
13. 於春泉,阮仁武,余國東,張世平,宗學鳳,張建奎*. 小麥抗穗發芽種質篩選與新品系的抗穗發芽性鑒定.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4):36-40
14. 張亞勤,余國東,宗學鳳,李伯群,張建奎*. 重慶小麥品種(系)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HMW-GS)組成分析.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0):62-67
15. 張亞勤,宗學鳳,余國東,張建奎*. 重慶溫光敏核不育小麥C49S的育性穩定性分析. 麥類作物學報,2007,27(5):787-790
16. 宗學鳳,張建奎,王三根. 藍、紫粒小麥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6):1423-1428
17. 宗學鳳,張建奎,王三根,呂典華,等. 紫粒小麥籽粒發育過程中色素含量的動態變化. 麥類作物學報,2008,28(2):307-311
18. 宗學鳳,李芳紅,張建奎,王三根. 藍粒小麥植株發育進程中內源激素的變化.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12):58-62
19. 宗學鳳,張建奎,李幫秀,王三根. 二甲亞碸對小麥幼苗抗冷性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14(3):108-112
20. 宗學鳳,張建奎,余國東,石有明,王三根.小麥籽粒顏色與營養特性的相關研究.中國糧油學報,2006,21(5):24-27
21. 吳傑,張建奎,戴秀梅,胡小東. 烤煙新品種金海一號在重慶煙區的適應性研究. 西南農業學報,2012,23(3):918-922
22. 尹國英,楊小燕,何其波,曲存民,張建奎,戴秀梅. 鑒定煙草種質資源SSR核心引物篩選和驗證.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3,14(5):960-965

專著和教材

合編:高級作物育種學(研究生教材)。重慶:西南大學,1997年。
參編:四川小麥(路遙主編)。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參編:植物育種學鞏振輝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印刷中。

獲獎記錄


1. 小麥生態遺傳型雄性不育雜交種育性穩定性鑒定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810233231.1,第1完成人。
2. 一種純植物源製劑其製備及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210190782.0,第3完成人。
3. 一種防治煙草青枯病的複合製劑及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210190721.4,第3完成人。
4. 糯麥1號,小麥新品種,2010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麥2010003,第3完成人。
5. 《四川小麥》(專著),1999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
6. 農學專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探索,2013年重慶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第3完成人。
7. 農學專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探索,2012年西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第3完成人。
8. 作物品質分析課程的建設與實踐,2008年西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
9. 高等農業院校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00年西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第3完成人。
10. RS系列小麥穗發芽防治劑與防治技術,1994年國家科委陝西省人民政府中國楊陵農科城技術成果博覽會技術成果金獎,第3完成人。
11. 西南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觀摩評比三等獎,2003年,個人獎。
12. 重慶市動植物良種創新工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