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大學物理教程的結果 展開

大學物理教程

下冊

《大學物理教程(下冊)》是2016年1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莉、崔占濤、朱浩。

內容簡介


本教材綜合、借鑒了國內外大學物理教材的優勢和特色,教材結構和教學內容更切合目前我國大學物理教育的實際情況。
教材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要內容為經典力學、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分子動理論熱力學基礎;下冊主要內容為電磁學、波動光學、狹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基礎。教學內容覆蓋了教育部基礎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制定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核心內容,教學內容層次分明,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時的教學需求。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讀者閱讀參考。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

前言


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已經轟轟烈烈地走過了20多個年頭,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多方位的改革與嘗試,取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大學物理課程是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基礎課。多年的改革形成了一種共識:物理教育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教育。
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建立描述物質運動的基本概念、認識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描述物質運動的基本方法;(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讓學生得到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熏陶,使其具備成為新世紀科學與技術人才的基本素質。基於上述認識,編寫本教材的一些主要思路和做法如下。
1.本教材是在大眾教育、中學新課改的背景下編寫的。由於全國各地課改的方式、程度不同,高考理科綜合的科目選擇的不同,使得學生的中學物理基礎參差不齊。為適應這些變化,本教材將力學的起點做了一些調整,質點運動學從一維運動開始講起,但並不與高中內容重複,而是著重強調物理量的矢量表示與運算,重點強調利用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方法,研究函數與變數問題。質點動力學仍從牛頓定律開始,但更突出強調牛頓定律的內涵、適用條件與範圍;進一步拓展關於質量、慣性等的認識;同時運用微積分方法凸顯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時性和疊加性;通過分析和研究各種變力、變加速問題,使教學內容既能與中學內容有機銜接,又在內容和方法上不重複中學內容與方法。
2.學生從中學進入大學,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學習方法都要經歷重大轉變。為幫助學生儘快完成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轉變,本教材編寫注重高等數學矢量運算、微積分方法的貫通。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在大學物理課程學習中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高等數學中的矢量運算方法、微積分方法、函數與變數等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學習高等數學是一回事,應用學到的數學方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又是一回事,使學生將兩者銜接起來,融會貫通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因此,本教材從質點力學開始就特彆強調矢量運算、函數與變數和微積分思想方法,並且將這些方法貫穿教材始終。教材結構設計上將微積分應用比較集中的質點力學和電磁學部分分別放在上、下冊,使難點分散開。
3.在相對論量子論部分,本教材借鑒了北美教材的內容體系,重點強調現代物理思想和概念,弱化或避開繁複的數學方程,強化了現代物理特別是量子力學相關的一些實驗結果的介紹,例如電子直邊衍射實驗、電子雙縫衍射實驗、單光子實驗等。更多地將量子力學的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例如隧道效應的應用、一維勢阱模型、物質波概念(量子圍欄)等。
4.教材中設置了溫馨提示、問題討論欄目:提示內容多是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主要是為了提示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分析問題的要點和關鍵;提示學生需要注意和容易混淆的概念;提示學生如何通過比較學習,區分不同概念、不同定理定律間的區別與聯繫;提示學生相關物理概念的背景知識等。問題討論多為相關知識概念的拓展內容,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5.思考題分散於教材的各個部分,這樣使得問題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利於學生及時檢查學習效果,反饋沒有搞清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等,以便及時解決問題,使得閱讀教材更有的放矢。
6.本教材教學內容覆蓋了“教育部非物理類理工科大學物理教學基本要求”的核心內容,有些教學內容,例如流體曳力、剛體的旋進運動、熵與能源、電介質中的高斯定理、LC振蕩電路等打上了*號,而對稱性守恆定律、非線性振動與混沌、熵與信息等教學內容打上了**號,其目的是使得教學內容層次更分明,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時的教學需求。
7.習題設置上,增大了更能檢驗和考核對基本概念的掌握與理解的選擇題的量;練習題分為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簡單練習題,只要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概念與原理,即可正確分析與求解這些問題。該層次練習題加註了對應的章節的內容標題,更方便教學中師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題目。第二個層次為綜合練習題,這些問題通常需要綜合運用前面的知識或更多的數學技巧才能分析和求解。第三個層次為趣味與應用問題,這些問題選取了一些科學、技術、生活中的趣味與應用問題,引導學生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更多地觀察周圍的世界,學習如何用物理原理解釋自然現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周圍的物質世界及其運動規律。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本書上冊第1~2章由孫燕雲編寫,第3~4章由朱浩編寫,第5~11章由王莉編寫;下冊第12章由朱浩編寫,第13~15章由崔占濤編寫,第16~19章由王莉編寫。上冊插圖由孫燕雲、朱浩和崔占濤共同完成,下冊插圖由王莉完成;全書習題由王莉、朱浩、崔占濤、孫燕雲共同完成,全書由王莉統稿。
本教材的前身《大學物理教程》講義曾於2014年在西南交通大學2013級部分理工科專業中試用,后經修訂《大學物理教程》(修訂講義)於2015年在西南交通大學2014級部分理工科專業中試用,經最後修訂成稿形成這套教材。講義與教材的編寫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並予以立項;在講義試用過程中,得到了物理科學及技術學院和物理系領導吳平張曉曾勇以及同事們的支持與幫助;教材能夠順利出版,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朱紅蓮老師的熱情幫助,在此向他們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同時,向本書編寫過程中所參閱的書籍、文獻的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由於作者的學識淺薄,書中錯誤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專家、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8月於四川成都

作者簡介


王莉,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物理師資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1月-198812月,瑞典皇家工學院訪問學者;2007年1月獲西南交通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博士學位;2002年7月任西南交通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主編《現代技術中的物理學》68萬字,國家“十五”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主編《大學物理》上冊,39.6萬字,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月。主編《大學物理參考》65萬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副主編《大學物理學》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作者薦語


1.考慮大眾教育階段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特別注重教學內容與中學的無縫銜接,設有必要的提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方法的過渡;
2.鑒於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困難之一是高等數學的矢量運算和微積分應用,本書更注重物理與數學的聯繫與銜接,便於學生自學。教材結構上將微積分應用集中的質點力學和電磁學部分分別放在上下冊,使難度分散;
3.近代物理部分盡量避開繁難的數學,注重概念、物理思想、發展前沿和應用的介紹;
4.對不同學時的教學需求,教學內容上有明確區分,習題設置也有難度區分,便於教師教學。

目錄


第12章靜電場
12.1電荷與靜電力
12.1.1電荷
12.1.3靜電力疊加原理
12.1.4靜電力的殼定理
12.2真空中的靜電場電場強度
12.2.1什麼是場
12.2.2真空中的靜電場
12.2.3電場強度
12.2.4點電荷電場與場強疊加原理
12.2.5電場強度的計算
12.2.6靜電場中的電荷
12.3真空中靜電場的高斯定理及其應用
12.3.1矢量場的通量
12.3.2電場通量
12.3.3高斯定理
12.3.4高斯定理的應用
12.4真空中靜電場的環路定理電勢
12.4.1靜電場力的功和環路定理
12.4.2電勢能
12.4.3電勢
12.4.4電勢與電勢差的計算
12.4.5等勢面和電場線
12.4.6電場強度與電勢的關係
12.5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
12.5.1靜電場中的導體
12.5.2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12.5.3電介質中的高斯定理
12.6電容器與電容靜電場的能量
12.6.1電容器
12.6.2電容器的電容
12.6.3靜電場的能量
12.7電源電動勢穩恆電流
12.7.1電源電動勢
12.7.2穩恆電流與電流密度
12.7.3電流密度與電子漂移速度
12.7.4電流密度與電場強度
第12章習題
第13章穩恆電流的磁場
13.1畢奧薩伐爾定律及其應用
13.1.1畢奧薩伐爾定律
13.1.2磁場的疊加原理
13.1.3畢奧薩伐爾定律的應用
13.2磁場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環路定理
13.2.1磁感應線
13.2.2磁通量
13.2.3磁場的高斯定理
13.2.4安培環路定理
13.2.5安培環路定理的應用
13.3磁場對運動電荷及載流導線的作用
13.3.1洛倫茲力
13.3.2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及其應用
13.3.3磁場對載流導線的作用
13.3.4磁場對載流線圈的作用與線圈磁矩
13.4磁場中的磁介質
13.4.1磁介質的分類
13.4.2磁介質的磁化
*13.4.3磁介質中的安培環路定理
第13章習題
第14章電磁感應麥克斯韋方程組
14.1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4.1.1法拉第實驗
14.1.2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4.1.3楞次定律與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4.2感應電動勢
14.2.1動生電動勢
14.2.2感生電動勢與感生電場
14.2.3感生電場的驗證及應用
14.3自感和互感磁場能量
14.3.1電感器與電感
14.3.2自感現象與自感電動勢
14.3.3互感現象和互感電動勢
14.3.4磁場能量
14.3.5磁場的能量密度
14.4位移電流安培環路定理的一般形式
14.4.1位移電流
14.4.2安培環路定理的一般形式
*14.5LC振蕩電路
14.6麥克斯韋方程組
14.6.1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積分形式
14.6.2麥克斯韋方程組的意義
*14.7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電磁場能流
14.7.1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
14.7.2驗證電磁波存在的赫茲實驗
14.7.3電磁場能流與能流密度
14.7.4電磁波譜
第14章習題
第15章波動光學
15.1光的偏振
15.1.1光的偏振特性與偏振態
15.1.2偏振片起偏馬呂斯定律
15.1.3反射和折射起偏布儒斯特定律
15.1.4雙折射
15.1.5檢偏器與偏振光檢偏
15.2光的干涉
15.2.1獲得相干光的方法
15.2.2光程光程差
15.2.3雙光束干涉空間相干性
15.2.4薄膜干涉
*15.2.5邁克爾孫干涉儀時間相干性
15.3光的衍射
15.3.1衍射現象
15.3.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5.3.3單縫夫琅禾費衍射
15.3.4圓孔衍射光學儀器解析度
15.3.5雙縫衍射
15.3.6光柵衍射
*15.3.7晶體的X射線衍射
第15章習題
第16章狹義相對論基礎
16.1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
16.1.1伽利略變換與力學相對性原理
16.1.2經典力學的困難
16.1.3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
16.2洛倫茲變換
16.2.1幾個基本概念
16.2.2洛倫茲變換
16.3狹義相對論時空觀
16.3.1同時的相對性
16.3.2動鍾變慢(時間膨脹)——時間測量的相對性
16.3.3動尺縮短——空間測量的相對性
16.4狹義相對論動力學基礎
16.4.1相對論動量和質量
16.4.2相對論能量
16.4.3相對論動力學基本方程
16.4.4相對論的意義
第16章習題
第17章光的本性
17.1黑體輻射與普朗克能量子假設
17.1.1黑體輻射
17.1.2普朗克能量子假設
17.2光電效應與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設
17.2.1光電效應及其實驗規律
17.2.2愛因斯坦光量子假設光電效應方程
17.3康普頓效應與光子動量
17.3.1康普頓散射
17.3.2用光子理論解釋康普頓散射
17.4光子與光的波粒二象性
17.4.1探測光子的實驗
17.4.2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17章習題
第18章物質的本性
18.1物質波
18.1.1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設
18.1.2物質波假設的實驗驗證
18.2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率波
18.2.1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8.2.2概率波
18.3不確定關係
18.3.1位置與動量的不確定關係
18.3.2能量和時間的不確定關係
18.3.3不確定關係的物理意義
18.3.4不確定關係的哲學思考——互補原理
18.4波函數薛定諤方程
18.4.1波函數(概率幅)
18.4.2薛定諤方程
第18章習題
第19章勢阱中的電子
19.1一維勢阱中的電子
19.1.1一維勢阱模型
19.1.2一維勢阱中電子的薛定諤方程及其解
19.1.3關於一維無限深勢阱中電子的重要結論
19.2三維勢阱——原子中的電子
19.2.1三維勢阱
19.2.2氫原子的玻爾理論
19.2.3氫原子的量子理論
19.3原子的殼層結構
19.3.1描述電子運動狀態的四個量子數
19.3.2泡利不相容原理
19.3.3能量最小原理
*19.4激光
19.4.1愛因斯坦的輻射理論
19.4.2激光器
19.4.3激光的特性及其應用
第19章習題
附錄Ⅰ大學物理中一些常用數學公式
附錄ⅡSI基本單位
附錄Ⅲ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數
附錄ⅣSI詞頭
附錄Ⅴ銀河系常用天體物理參數
附錄Ⅵ常用希臘字母及其讀音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