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是起源於造血系統的相對較為少見的一種慢性惡性腫瘤性疾病。本病分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多為遺傳因素引起,繼發性可因脾切除后、急性或慢性失血、溶血性疾病、外傷或手術等引起。。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表現為血小板增多,脾臟腫大,以及血小板增多引起的全身各部位血流緩慢甚至血栓和血小板功能異常導致全身各部位出血傾向。部分病人轉化為白血病而出現發熱、貧血、骨痛、血小板嚴重降低出現出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骨髓抑製藥物治療、干擾素治療、血小板分離術、放射性同位素、預防血栓藥物等。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危害、嚴重的併發症及預后情況:血小板增多引起的全身各部位血栓如頭昏、頭痛、視覺模糊、手足麻木和疼痛甚至壞死、胸悶、氣逼、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和嘔吐,血小板功能異常導致全身各部位出血如胃腸道出血、鼻腔出血、牙齦出血、血尿、皮膚青紫、腦出血,嚴重時甚至死亡。疾病進展緩慢。

就診科室


● 血液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內科、急診內科

發病原因


● 原發性多為遺傳因素引起。
● 繼發性可因脾切除后、急性或慢性失血、溶血性疾病、外傷或手術等引起。

發病癥狀


● 主要表現為血小板增多、脾臟腫大、血栓形成和出血傾向。
● 體檢發現血小板增多或脾臟腫大。
● 血小板增多導致血流減慢、血栓形成如頭昏、頭痛、視覺模糊、手足麻木和疼痛甚至壞死、胸悶、氣逼、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和嘔吐。
● 血小板功能異常導致全身各部位出血如胃腸道出血、鼻腔出血、牙齦出血、血尿、皮膚青紫、腦出血。

檢查方法


● 體格檢查:可能出現脾臟腫大、腦梗時的病理征陽性和意識障礙,肺梗死時的呼吸加快、肢體血栓時的手足發紺(指端青紫)、壞疽、心肌梗死時的心律失常
● 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增高,多在(1000~3000)×10⁹/L,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或增高,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可以正常或因出血而降低。
● 血生化:血尿酸、乳酸脫氫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 凝血功能:出血時間延長、血塊退縮不良、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減低。
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降低。
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巨核細胞增生明顯,有大量血小板聚集成堆。
● 骨髓活檢:骨髓增生明顯活躍,巨核細胞增生且形態異常。
● 基因檢測:JAK-2v617F、CARL、MPL基因突變陽性,BCR/ABL陰性排除慢性粒細胞性白細胞
● 心電圖:判斷有無心肌梗死。
● B超:檢測有無脾臟腫大。
● 頭顱CT、肺部CT:檢測有無腦梗死、肺梗死等。

診斷標準


● 診斷標準:符合4條主要標準或3條主要標準+次要標準。

主要標準

● 血小板計數≥450×10⁹/L;
● 骨髓活檢顯示體積增大、成熟、多分葉巨核細胞系增殖,而粒細胞系沒有增殖或核左移,紅細胞系也沒有增殖,網狀纖維增生不明顯;
● 可以排除BCR/ABL基因陽性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或其他髓細胞系腫瘤;
● JAK2、CAR或MPL突變。

次要標準

● 存在克隆標誌或無反應性血小板增多證據。

鑒別診斷


● 除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外,骨髓其他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常出現血小板升高,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如脾切除術后、脾萎縮、急慢性失血、溶血、外傷、手術后、慢性感染、風濕性疾病、壞死性肉芽腫、炎症性腸病、惡性腫瘤、分娩、應用腎上腺素類藥物、戒酒、維生素B₁₂和葉酸缺乏。
● 脾大還見於反應性脾腫大如感染、溶血,淤血性脾腫大如門靜脈高壓、肝硬化、右心功能不全、肝靜脈阻塞,克隆性脾腫大如淋巴瘤、急性、慢性白血病等。
● 出現血小板增多症的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通過骨髓BCR/ABL基因檢測、肝臟和脾臟超聲檢測、大便潛血骨髓穿刺等檢查可以鑒別。

治療方法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 治療原則是預防血栓和出血,降低疾病轉化的風險。
● 骨髓抑制性藥物治療
● ● 羥基脲、苯丁酸氮芥、環磷醯胺
● ● 這類藥物主要用來抑制骨髓造血,降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栓風險。優點是可以口服,使用方便,降血小板效果確切。
● ● 缺點是除降低血小板外,還降低白細胞和血紅蛋白,可導致免疫低下繼發感染和貧血,如果不定期複查血常規盲目使用,可能引起發熱、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故需要定期複查血常規,視白細胞計數情況確定是否繼續使用。
● 干擾素
● ● 干擾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髓造血降低血小板數量從而減少血栓形成風險、抑制骨髓纖維化繼發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降低本病轉白血病風險。
● ● 優點是可以家庭自我注射。
● ● 缺點是初始使用時大部分人會出現畏寒、寒戰、發熱,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預防和退熱治療,隨著時間延長和藥物的繼續使用,該發熱反應可以適應;部分病人使用後有乏力、疲勞癥狀;偶有過敏反應。注射部位出現疼痛和硬結。
● 血小板分離術
● ● 採用血細胞分類機分類去除血小板。
● ● 優點是可以快速降低血小板,達到預防血栓的風險。
● ● 缺點是血小板分離術進行血小板分離時血液在體外循環,為了預防離體血液凝固需要使用抗凝劑,該抗凝劑常用枸櫞酸鈉,會導致低鈣血症,出現口唇、四肢麻木、抽搐。預防性補充鈣劑可以緩解癥狀。
● 放射性同位素³²P
● ● 該治療具有抑制骨髓造血降低血小板作用。由於有誘發白血病的可能,現一般不使用。
● 阿司匹林或氫氯吡格雷
● ● 主要作用時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風險。
● ● 優點是療效好,可以口服,每日一次。
● ● 缺點是有引起出血風險。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慎用。
● JAK2抑製劑:蘆可替尼
● ● 主要適用於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骨髓纖維化。
● ● 優點是療效較好,迅速緩解癥狀,口服,每日一次,每次3片。
● ● 缺點是價格貴,需要長期使用,不能突然停葯。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 積極治療原發病,原發病控制后,血小板逐漸恢復正常計數。

病症危害


● 血小板增多引起的全身各部位血栓如頭昏、頭痛、視覺模糊、手足麻木和疼痛甚至壞死、胸悶、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和嘔吐,血小板功能異常導致全身各部位出血如胃腸道出血、鼻腔出血、牙齦出血、血尿、皮膚青紫、腦出血,嚴重時甚至死亡
● 疾病進展緩慢,中位生存期10~15年,25%轉骨髓纖維化、紅細胞增多症,5%轉變為急性白血病。重要臟器出血或血栓形成常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病發預后


● 本病是慢性腫瘤性疾病,治療后可以降低併發症,減少併發症導致的早死亡,同時降低或延緩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目前本病不能治癒,中位生存期10~15年。

預防方法


● 本病尚無確切預防方法,減少射線、苯等化學物質的接觸,做好職業防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