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和偃師市境內。西起鞍坡山山腳,東到登封市市界;北起偃師車裡瑤、李瑤、佛光、雞鳴山、登封市界,南到擋陽山山脊、牛家河,太室公路一線。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座以地質構造為主,以地質地貌、水體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總面積450km²,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含構造)剖面,主要風景區有少林寺景區、中嶽廟景區、觀星台景區、嵩陽書院景區、盧崖瀑布景區、太室山景區、少室山景區、法王寺景區等。

2004年6月27日,正式授予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歷史沿革


1982年,嵩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前身為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
1986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1991年2月12日,由河南省地質局出資申報的中國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不整合遺跡,被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愛護委員會地質及古生物遺址工作組執行委員預選為《世界地質遺跡名錄》,優先一等,列入東亞區第五號遺址。
2001年3月16日,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
2003年7月1日,嵩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
2005年4月15日,嵩陽書院舉行AAAA級景區掛牌儀式。12月,中嶽廟景區和鞏義康百萬莊園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AA級景點稱號。
2008年6月1日,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複檢評估,驗收合格。
2009年4月,批准為首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2010年8月3日,登封市“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

位置境域


地理坐標範圍為東經112°46ˊ05″~113°10ˊ46″,北緯34°26ˊ24″~34°34ˊ51″。面積264.30km²。公園主體位於登封市城區北部,東距鄭州市70km,西距九朝古都洛陽80km。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嵩山山脈屬秦嶺山系東延的余脈,向東北、東、東南方向扇形展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區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嵩山山脈呈緯向橫貫全區,海拔400~1500m,相對高度1100m,最高峰——連天峰海拔1512.4m,嵩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2m。

氣候特點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少雨雪,夏季炎熱多雨。多年氣溫14.4℃~14.6℃,最低是1月份,平均為0.4~1.5℃,最高是7月份,平均為26.2~27.3℃,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5.4℃,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3℃。年平均日照時數2275~2341.5小時,年無霜期234~239天;12月至次年的3月初為霜凍期,結凍深度幾到十幾厘米。

水文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流眾多,河網密度為0.32km/km²,在大河谷火山前平原地區,地下水埋藏甚多。嵩山以五指嶺為分水嶺,南部河流屬於淮河水系,北部河流屬於黃河水系。公園內的主要河流為淮河水系的穎河及其支流。石淙河,又名平樂水和勺水,發源於嵩山北麓公川、九龍潭,東南流至告成入穎。全長35.7km,河床平均寬100m,屬季節河,年平均流量0.1m3/d。五渡河,發源於太室山東麓,至告成入穎。全長16.7km,河床比降1/8~1/43,河道比降1/8~1/43。屬季節河,年平均流量0.1m3/d。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136.4mm,多年平均降水量524.4~583mm,最大年降水量909.2~1002.5mm,最小年降水量332.9~423mm,一年之中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降水量除明顯的月、季和年變化外,還有較明顯的地帶性差別。中山區、地山區和丘陵區不同地區降水和蒸發量多有差別;低山、丘陵區多年降水量低於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約佔70%,而蒸發量恰相反,形成了低山、丘陵區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的乾旱現象,但豐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集中分佈基本一致。由於降水量的不穩定和不均勻性,往往在一年之中造成先旱后澇或旱澇交替的現象,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

土壤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母岩主要是花崗岩、石英岩片麻岩片岩、石灰岩、砂岩、礫岩等。土壤在區內有明顯的垂直分佈,從峻極峰至河谷土壤分佈是裸露岩石——山地棕壤——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碳酸鹽褐土——褐土。

植被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植被垂直帶的基本輪廓為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平川地段主要為灌叢、草甸及農作物,海拔600~1000m之間主要為麻櫟、栓皮櫟林,海拔1000~1200m之間主要為天然闊葉林、銳齒槲櫟林、短柄枹林、山楊林,海拔1200m以上主要為銳齒槲櫟林,夾雜有湖北海棠、毛山楂、山荊子等。

資源情況


動物資源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內野生動物資源有草兔、刺蝟、黃鼬、狗獾大靈貓、大鯢(娃娃魚)等獸類7種,黑鸛、草鷺鴻雁雕鴞、杜鵑、啄木鳥、野山雞等鳥類30餘種,其中黑鸛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雕鴞和大鯢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植物資源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有147科643屬1540種(包括變種)維管植物,根據植物資源的特點劃分為11大類,其中用材植物338種,果樹資源89種,觀賞植物資源316種,澱粉植物資源94種,油料植物資源153種,纖維植物資源147種,藥用植物資源1046種,牧草飼料資源植物303種,芳香油植物資源71種,鞣料染料植物資源149種,有毒植物資源44種。

地質演變


根據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內“五代同堂”的地層層序和構造運動遺跡的基本特徵,按照地質科學的原理,科研追溯出嵩山形成的過程和發展、演化的景象,地球發展的早期階段,表面被水包裹著。
嵩山在距今約30億年的時候,已經有了小塊的陸核存在,具體位置可能在嵩山以西不遠處。而這時嵩山地區應該是一片汪洋。
大約在距今27億年時,由於地殼拉伸,在那時陸核東部邊緣的海洋中產生了一個南北向裂谷。裂谷中發生了多次的火山噴發,初期是基性岩漿的海底火山溢流,中期噴發活動逐漸向酸性轉化,後期火山基本停止,裂谷中的沉積物以海相運動分為三幕,第一幕洋陸碰撞作用,洋殼自東向西俯衝,陸殼自西向東推覆,使上述陸緣裂谷閉合。伴隨俯衝,大規模花崗岩岩漿上侵。已經成岩的登封岩群發生了強烈的韌性剪切變形,局部發生了固態塑性流變變形和角閃岩相變質。這次碰撞,使嵩山地區地殼進一步加厚並快速隆升。進入古元古代嵩陽運動開始第二幕,陸殼的推覆強度已經減弱。這期間約在距今23—21億年間,曾發生過一次較強的推覆作用和熱液活動,有大量偉晶岩脈侵入。第三幕主要表現在輝綠岩石牆群和鉀長花崗岩的上侵。嵩陽運動使嵩山古老的基底花崗岩—綠岩體完全固結,陸核也得到了大範圍的增生。嵩陽運動使嵩山及其周邊地區第一次成為陸地並遭受了較長時期的風化剝蝕。
大約在距今21—18億年時,原來已經閉合的裂谷,再次開裂。形成了一個新的海槽。嵩山地區第二次成為海洋。在這個海槽里,沉積了從陸地上搬運來的大量物質,這些沉積岩就是嵩山群。
古元古代末,即距今18億年時,嵩山地區發生了中嶽運動,使海槽迅速閉合,嵩山地區第二次成為陸地。這次運動使已經形成的所有岩層再次受到改造,發生了比嵩陽運動更為強烈的褶皺和變形,但變質程度普遍不高。這次運動使華北各陸塊拼合在一起,形成了華北統一古陸塊。
中元古代早期,即距今18—16億年時,嵩山地區產生了一些東西向張裂帶,嵩山的石稱,白家寨等地沿張裂帶侵入了一系列花崗岩體和輝綠岩牆。這次岩漿活動是嵩山地區的最後一次,從此嵩山再沒有發生過岩漿熱事件。
中嶽運動之後,嵩山地區又經歷了長時間的剝蝕。嵩山的第二次陸地狀態保持了7億年,缺少沉積。只在地質公園以西的兵馬溝一帶有河流相沉積。
距今11億年時,嵩山地區開始沉降,在華北陸塊之前形成了一個盆地,叫前陸盆地,嵩山地區第三次被水淹沒。前陸盆地的沉積中心在嵩山西北佛光—少林寺一帶,沉積了五佛山群。
距今8億年時,少林運動開始起動。少林運動是一次以垂直升降作用為主的造陸運動,嵩山地區又一次抬升,第三次成陸,受到風化剝蝕。各處抬升的速度和幅度不一樣,盆地南部比北部抬升較快,幅度相對較大,在抬升過程中,岩層向北斜的角度加大,尚未完全固結或剛剛固結成岩的五佛山群岩層內部重力失衡,沿內部軟層發生破裂,並自南向北滑動,形成了嵩山地區獨具特色的重力滑動構造。
距今6.1億年以後,全球氣候變冷,嵩山地區也發生了冰川活動,屬於大陸冰川。遺留下的冰川堆積物,是一種泥礫混雜的特殊沉積物,稱羅圈組。經受了少林運動以來2.57億年的風化剝蝕,嵩山一帶乃至華北古陸幾乎被夷為平地。
距今5.43億年時,來自南方的海水慢慢向北推進,揭開了地質史上新的一頁—古生代。海水從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向華北古陸推進,淹沒了嵩山地區,嵩山第四次成為海洋。
到距今4.9億年的寒武紀末,海水全部離開了嵩山地區,這裡第四次成為陸地,屬於熊耳古陸的一部分。嵩山地區的地形,也由寒武紀開始時的北高南低,變為南高北低了。
距今4.55億年的中奧陶紀末,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華北海的海水向東北方向陸續退走,華北大部分地區上升成為陸地,嵩山地區第五次成陸。這一次陸地環境保持了1.35億年,缺失了上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系的沉積,連剛剛沉積的馬家溝灰炭岩也多數被剝蝕,在嵩山只剩下了90餘米的厚度。剝蝕面上形成了紅土風化殼和岩溶地貌。
到了距今3.2億年的晚石炭紀,海水從東北方向再次向嵩山地區淹來,嵩山地區第六次成為海域。
距今2.35億年,地質時代進入二疊紀。二疊紀嵩山地區是一個海灣,處於海平面上下頻繁波動的潮坪或寬闊平坦的濱海平原環境。二疊紀末期,嵩山地區受華力西運動影響抬升,海水向東南方向退出,海退後的濱海淺灘上發育了大型海濱淡水湖泊。盆地漸漸縮小以至閉塞,氣候也轉為炎熱乾旱。嵩山第六次成為陸地,從此結束了海洋的歷史。
進入中生代的三疊紀,嵩山地區大部分是陸地,三疊紀末,印支運動使嵩山地區繼續抬升,那幾個可憐的小湖泊也消失了。抬升狀態延續了1.48億年,缺失了侏羅紀、白堊紀的沉積。雖然沒有沉積,但卻並不平靜,白堊紀時,嵩山經受了燕山運動的強力改造,燕山運動以強烈的褶皺作用和斷塊作用為特徵,使嵩山三疊紀以前的地層都發生了軸向近東西的褶皺,形成了嵩山復背斜和大金店復向斜。三組不同方向的斷裂又對這些褶皺進行了再次的改造。
燕山運動時,嵩山山嶽河流外貌定型。經過燕山運動,嵩山高高隆起,稱為“嵩箕高地”,在它的周圍形成一些山間斷陷盆地。這些盆地所處環境不同,新生代的沉積也各具特色。
古近紀(距今6500--2330萬年),嵩山氣候乾熱,南麓的大金店盆地里時有乾涸,只有始新世的河流,湖泊相沉積。
新近紀(距今2330—260萬年)前期,大金店盆地又開始有了沉積,開始為紫紅色山麓堆積的礫岩,逐漸變為湖泊相的沉積。
大約在距今200萬年後,嵩山和整個北半球一樣氣候變冷,降雪量大增,發生了固體河流—冰川活動。這次冰川活動相當於我國北方的朝陽冰期和南方的鄱陽冰期。
冰期過後,氣候漸漸濕潤炎熱,或乾濕交替,有利於生物繁衍,軟體動物雙殼類十分繁盛,古菱齒象和安氏鴕鳥沉穩地在草原上散步。這一時期沉積的黃土,為全新世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優良的條件,穎河兩岸的階地成為人類祖先活動的場所。
嵩山30億年的地質歷史中,隆起成陸的時間約17.5億年,被海水淹沒的時間約12.5億年。其間六次成陸,六次成海,以海洋開始,以陸地結束。

地質遺跡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內,連續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岩石地層序列,地學界稱之為“五代同堂”。
新生代地層
新生代底層屬於嵩山地區第五代,為6500萬年以來的陸相沉積物。
中生代地層
嵩山地區第四代,區內僅出露三疊紀地層,為一套紅色為主的砂岩、泥岩,年齡2.5-2.05億年,由內陸湖泊沉積形成。
古生代地層
嵩山地區第三代,分上下兩套,下套為寒武奧陶系,已有5.43——4.9億年,由海洋沉積形成,主要岩石為石灰岩,含豐富的動物化石,三葉蟲最多;上套叫石炭二疊系,形成於3.54——2.5億年間,為濱海、湖沼沉積形成的砂岩、頁岩、並含鋁土礦和多層可採煤層,動植物化石豐富。
元古宙地層
嵩山地區第二代,分下部和上部兩套,由海洋沉積物固結而成,代表岩石為砂岩、頁岩、石灰岩等。下部叫“嵩山群”,上部稱“無佛山群”,後者含豐富的微古生物化石——疊層石
太古宙地層
嵩山地區最老的一代,已有約27億年的高齡,由海底火山噴發物和海洋沉積物固結、變質而成,代表性岩石為片麻岩和片岩,叫做“登封岩群”。

景區景點


峻極峰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峻極峰為嵩山太室主峰,海拔1492米,有建國初期建設的 河南省氣象局的氣象預報觀測站和無線轉播設備、設施,是以突出登山懷古、登高覽勝、領略唐代登嵩封禪文化為特色的景區,由36峰組成,著名景點有嵩陽書院、老君洞、石船、行宮、白鶴觀、二仙洞、法王寺嵩岳寺塔等。
少林寺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 安頓印度高憎拔陀落跡傳教而依山敕建。地處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陰,以突出禪宗、武術、地質、人文為特色的景觀區。景區內還有石僧迎賓、少林寺院、塔林、武術館、達摩洞、初祖庵、二祖庵、永泰寺、少室闕、少林湖等著名景觀。
三皇寨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三皇寨景區位於少室山西側,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以突出奇山異石、險峻秀美為特色的景區,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4米,也含有三十六峰。景區內有蓮花寺、安陽宮、清微宮、清涼寺、玉皇廟等人文景觀七處,自然景觀40餘處。
盧崖瀑布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盧崖瀑布勝景位於登封市東北10公里,中嶽廟東北兩公 里處,主要景點和景觀有盧崖寺、盧鴻一雕像、長壽井、迎駕橋、擱筆潭、落印潭、映楓潭、撫琴潭、清心潭、玉鏡潭、錦碧潭、聚寶潭、墨浪澗、黑龍潭、盧崖瀑布、聚仙洞、一線天、冪翠庭、凌空仙境等。
紙坊湖景區
紙坊水庫位於嵩山峻極峰背陰部的登封市唐庄鄉境內,是穎河支流石淙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庫,發源於太室山北坡,紙坊水庫於1958年興建,1960年建成。總庫容18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70萬立方米,湖面高程450米,周圍山峰千米以上。紙坊湖四周分佈的岩石為古元古界嵩山群的片麻岩和石英岩,典型地層剖面就在紙坊湖和五指嶺一帶。
五指嶺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五指嶺位於登封市區東北部,主峰海拔1218m,分水嶺高程為650m,系伏牛山系嵩山余脈,古稱方山,大方山,《山海經》稱浮戲山。五指嶺範圍約4000多平方公里,山峰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雞鳴峰,位於鞏、密、登交界,海拔1215.9米,峰北大致呈10°~15°緩坡下降。五指嶺以地質景區和山水景觀為主,景觀有原始沉積層理和後期構造片理構造、古陽關、搬倒井、飛來峰等。
石淙河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石淙河位於嵩山太室山南麓(古陽城遺址今告成鎮境內,在登封市區東南方向15公里處,觀星台東3公里處)、玉女台下的平洛澗。兩崖石壁高聳,險峻如削,怪石遍布,高低大小有別,姿態形狀各異,石間流水淙淙,故名“石淙河”。河兩岸巨石中間有車廂潭,潭中有一方大石,高約5米,寬3米余。摩崖碑碑高為3.65米,寬為2.4米,碑上沿鑿孔眼一排,共11個。石淙河由大石淙和小石淙組成,都是石灰岩的岩溶地貌。
擋陽山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擋陽峰是嵩山七十二峰之一、位於登封西北部君 召鄉境內,東北連少室山,西北臨馬鞍山,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225米。擋陽山有大面積森林,古樹名木繁多,區內植物種群繁多,植物類型複雜,山體以嵩山石英石為主,次為片岩、片麻岩。山頂有登封市文物保護單位三仙廟碑。山表以褐土為主,覆蓋松、柏、櫟、刺槐、紅榆、化香山槐等林木,覆蓋率35%,產紫參柴胡、桔梗、血參等藥材。礦藏有銅、石英石、硅石、花崗石、鉀長石麥飯石等,西北側鉀長石、花崗岩等。
鞍坡山景區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鞍坡山位於登封市西部,君召、潁陽兩個鄉鎮 之北境交界處,距穎陽鎮北6公里處。屬嵩山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東有馬鞍山,西連小槐樹山,西南起青泉溝,北界偃師市,古以山體為方形,稱方山;又因山有石洞,亦稱石堂山;居馬鞍山西南,主峰海拔1318米。山表以褐土為主,林木茂密,西側設李庄林場,植被多櫟、松、刺槐、紅榆、化香、山楂等林木,覆蓋率40%。出產黃苓、柴胡、桔梗、蒼朮等百餘種中藥材。礦藏有雲母、花崗岩。狂河支流常寨河源於南麓。紫雲山上石穴奇洞有五十多個,老母洞、紫雲洞、老龍洞、黃龍洞、五門洞、飛虎洞、花石洞、藥王洞等。
地質博物館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地質博物館是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北三公里的 嵩山南麓,太室腳下,座北朝南,北瀕伊洛,南環穎河。嵩山地質博物館創建於2003年,佔地面積333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總投資2800萬元。分為前庭院、展廳和後庭院。前庭院由花園、廣場、燈光噴泉和停車場組成。中間是博物館主體建築,內設有地球科普廳和嵩山地質公園廳,地球科普廳陳列的是登封地區所有的礦種、三大岩類以及古生物化石。嵩山地質公園廳陳列的是五個地質時期的岩石,和登封具有特色的1:7500沙盤及經典景觀。後庭院主要是以標誌碑為主體,其造型為一本打開的地學百科全書,五種不同時期岩層中所取的岩石組成五層環形基座,三組台階分別代表三次前寒武紀區域性地殼構造運動(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標誌碑基座直徑為21米(代表二十一世紀),建築總高度為15.12米(是嵩山最高峰連天峰海拔的1%)。

交通及線路


交通

抵達登封
從鄭州出發,沿鄭少高速或豫03線可直達登封。
從洛陽出發,沿少洛高速或207國道可達登封。
平頂山出發,沿許平南高速轉至永登高速可達登封。
從許昌出發,沿永登高速可達登封。
登封至景區
少林寺景區:登封西客車站乘登封至少林班車或沿207國道西行可達。
中嶽廟景區:登封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中嶽廟下車即可。
觀星台景區:陽城路南乘告成班車可達景區。
嵩陽書院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嵩陽書院即可。
盧崖瀑布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韓村站,乘計程車可達景區。
太室山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嵩陽書院乘計程車行至太室山停車場,沿登山步道上山。
少室山景區:在市區乘3路公交車或沿207國道至耿庄,沿旅遊公路可達景區。
法王寺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嵩陽書院乘計程車可達。

門票

序號景點名稱收費標準
1嵩陽書院全價30元,半價15元。
2盧崖瀑布全價50元,半價25元。
3中嶽廟全價30元,半價15元。
4少林寺景區景區門票:100元,包含少林寺常住院、塔林、武術表演、初祖庵、二祖庵、三皇寨
5嵩山太室山全價50元,半價25元。包含太室山、法王寺、嵩岳寺會善寺
6蓮花寺全價30元,無半價。
7會善寺景區門票:40元
8永泰寺景區門票:60元,半價30元。
9觀星台全價40元,半價20元。
(表格資料來源於:)

路線

嵩山休閑一日游
A線:中嶽廟→嵩陽書院→永泰寺→午餐→少林寺→塔林→少林功夫表演
B線:太室山→午餐→少林寺→塔林
山水旅遊路線
A線:嵩陽書院---->登嵩山,游盧崖瀑布
B線:登少室山,游三皇寨---->少林寺
天文旅遊線路
領略中國最早的天文科學建築、世界使用時間最長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元代觀星台,參觀世界文化名人、古代著名的天文

歷史典故


大功告成
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率領群臣浩浩蕩蕩來到嵩山,登上嵩山最高峰峻極峰祭祀上天,又在少室山下舉行禪祭地祗,完成了自己的封禪中嶽意願。她感到自己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就下詔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後來人們,就用大功告成來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先睹為快
唐朝時,李渤在嵩山少室山隱居,他不事科舉,勵志詩文,博學多才,有“李萬卷”之稱。名聲傳到京城長安后,元和初年(806—820)唐憲宗下詔李渤為左拾遺,出山任職,李渤辭而不就。後來,由於國子監博士韓愈寫了一封書信《與少室李拾遺書》,勸他早日出山,應朝廷之徵。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朝廷士引領東望,若景星鳳凰爭先睹之為快。”說朝廷之士都把他比做“景星、鳳鳥,爭先睹之為快”。後來就用以能儘先看到為快樂的“先睹為快”來形容盼望殷切。
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來到嵩陽書院拜程頤為師,他虛心求教,進步很快。一天,他和朋友游酢一塊兒去拜見程頤,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為不影響老師休息,就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久,天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一動也不動,等了大半天后,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身邊,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你們兩位在這兒?”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因此,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來比喻尊師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