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廣寺
松廣寺
松廣寺 僻處曹溪山密林中,是韓國三大寺廟中氣氛最為寧靜的寺廟。因培養了三國時代16位國師而享有勝名,直至今日包括外國人在內的修道僧仍然很多。寺院擴建於12世紀初,跨於青流之上的三清橋與大雄殿後方的石井等,與大自然極為調和。是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產極多之寺院。
松廣寺
松廣寺
松廣寺
松廣寺建築布局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周圍錯落有致地分佈著諸多堂閣,沒有沿襲以中軸線殿堂為主、兩邊分佈殿閣堂舍的傳統,所以寺院看起來有些零散。但這樣的建築結構並非就是當時的狀況,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在多次的變化過程中形成的。
松廣寺是以普照國師禪學理論為基礎,結合華嚴思想而建立的寺院。松廣寺初創期的布局可以說即具有禪宗和華嚴兩大思想的內涵。寺院從入山到頂部,分為下壇、中壇、上壇三大部分,主要建築都分佈在中壇和上壇。寺院歷經滄桑,有過八次大規模的重建或重修,布局發生過很大變化,有些建築仍保持了原貌,有些則非復舊觀。尤其是普照國師創建松廣寺之前的布局至今已無法了解,只有通過當時《修禪社形止記》和《曹溪山修禪社重創記》、《佛日普照國師碑銘》等記錄中的建築物來了解其概況。從上壇位置可以看出,松廣寺的前身就是修禪社,修禪社和說法殿都是在原址上新建的,如今規模比以前更加恢弘莊嚴。
從建築風格來看,下舍堂、三日庵、國師殿等建築,大約在最初創建時就表現出了禪院的性格。此外,從高麗明宗時的“事績碑”來看,載有“建大剎立屋八十餘間”等句,可以想象當時的盛況。但到了高麗末期,寺院又逐漸衰落,依據朝鮮時代初期第十六代國師高峰禪師的記載,第三次重建前都是荒廢之象。到了朝鮮時代初,高峰禪師抱著中興古剎的宏願,將松廣寺改名為修禪社,開始了中興寺院的工程。
上壇禪院部分的青雲堂、白雪堂、遮眼堂等建築物,其建造風格與以往不同,這些建築一直到朝鮮戰爭期間都完好保存。
中壇的布局繼承了以前的建造模式,大雄殿的南北有與法界圖相關名稱的海青堂、法性寮、行解堂、普濟堂等比較輝煌的建築。之後又經中印禪師的擴修,建成九十多間房舍,可惜在壬辰和丁酉兩亂時大多數房屋被毀,僧人為了避免掠奪,都轉移到了其它地方,寺院隨之衰落。應禪禪師和浮休禪師開始第四次重修,寺院方得以復興。
憲宗八年(1842)因落霞堂火災,以大雄殿為主的殿閣和僧房二千一百五十二間全遭破壞。儘管如此,松廣寺僧眾和信徒仍然克服種種困難,經過14年的努力,到了哲宗七年(1856)完成了第五次修復。
第六次重修從1920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修復,寺院才恢復了舊觀。朝鮮戰爭期間,這座恢弘的寶剎又遭戰火的破壞,大部分殿宇被毀。戰後,翠峰禪師和九山禪師重建了大雄殿、凝香閣,修建了鐘鼓樓和博物館,還修復了多數殿堂和樓閣,儘管如此也難以與以前的雄偉莊嚴相比。
松廣寺在日本豐臣秀吉入侵之際,寺宇全毀。重建之後,又因李朝憲宗八年(1842)之大火、麗順之亂、朝鮮戰爭等因素,寺宇部分被毀。現在之殿宇,系依舊觀重建,殿堂極多,主要有:大雄殿、說法殿、觀音殿、地藏殿、羅漢殿、國師殿、佛祖殿、真影殿、東方殿、祖師殿、藥師殿、七星殿、靈山殿、華嚴殿、大持殿、大智殿、下舍殿、青雲殿、白雲堂、行解堂、普濟堂、海清堂、龍華堂、法性寮、臨鏡堂、六鑒亭、遮眼堂、梵鐘樓、枕溪樓、羽化閣、庫司廳、天王門、法王門、解脫門等。其中國師殿、白雲堂、祖師殿、青雲殿、下舍殿、龍華堂等,為李朝初期之建築。此外,山內外尚有六庵、二十七寺及各種紀念塔碑。如今的松廣寺雖然不如以前輝煌,但仍有50多棟建築,這些建築大多是朝鮮時代中期和後期修建的。現將主要建築略述於下。
一柱門:
在進入寺院之前,有一條碧波溪流。沿溪流而上,要經過一座石造的虹橋和羽化閣。清澈明凈的水面倒映著上面的虹橋和羽化閣,寓意修道之人與世俗之緣隔絕斷離,嚮往禪定解脫的清凈佛國。過了虹橋就到了清涼閣,再順溪流而上,就是松廣寺的入口一柱門,這是韓國寺院普遍的構造模式。一柱門是朝鮮後期的建築,匾額的形式與其它寺院不同,在一柱門頂上有寫著“曹溪山”、“大乘禪宗”、“松廣寺”三個名號的匾額,標榜松廣寺是以修禪為中心的寺院。一柱門的前面是松廣寺歷代高僧和功德主的碑林。
天王門:
經過羽化閣,就是木構天王門,裡邊供奉著四大天王,前面4間,側面2間,為光海君元年(1609)所建。肅宗四十四年(1718)重修彩繪,裡邊的天王像是純祖六年(1806)最終改彩塑造的。經過天王門,在解脫門的前面建有兩層的鐘鼓樓,裡邊有梵鍾、雲板、木魚、弘鼓等佛前四物。天王門的南邊有獅子樓。獅子樓前面7間、側面4間,溪流從下流過,主要是夏天僧人學習和演習目蓮劇和八相劇的場所。
大雄寶殿和觀音殿:
經過1988年重修,規模最大的大雄寶殿成為全寺的中心建築。大殿為正面7間、側面5間,內部以最高柱為中心,分為禮佛的空間和供佛像的區域。在禮佛的空間里沒有柱子,故稱無柱空間。佛壇的下部建有佛陀真身舍利塔,塔身上面供奉著過去迦葉佛、現在釋迦佛、未來彌勒佛,也稱三尊佛。支撐三尊佛的是木製座台,前面和左右雕有釋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及元曉和普照禪師的生平故事。
僧寶殿和地藏殿:
僧寶殿是1988年重建以前的中心建築,其前身是原來的大雄殿。此殿初創時的原貌已無法得知,壬辰年火災之後修復的殿堂於1951年又遭火災燒毀。1961年由住持錦堂和尚重建為前面3間、側面3間的單層八字型屋頂式結構,裡邊供奉有佛陀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塑像等。僧寶殿在松廣寺雖然規模不是很大,卻獨具特色,是一般寺院少有的。
地藏殿是原來的冥府殿,是在第八次重建拆遷的同時修建的,正面5間,側面3間。地藏殿在韓國寺院通常都叫冥府殿,面積很小,但幾乎每個寺院都有。地藏殿內供奉著地藏菩薩和十八閻羅。
藥師殿和靈山殿:
藥師殿在松廣寺的建築中,可說是規模很小的殿閣,但卻是最重要的建築之一,被國家指定為寶物第302號。前面和側面都是單間,內部沒有大梁,只有拱抱的八字型屋頂結構。1974年重修時,由上樑的文字而發現該殿曾於仁宗九年(1631)重建,5年後由於火災燒毀,英祖二十七年(1751)再次重建。殿內供奉著藥師如來,後面的禎畫是光武八年(1940)繪製的。
靈山殿與藥師殿並排,被指定為寶物第303號。正祖十七年(1793)重建,是朝鮮後期的樣式,與藥師殿除了大小不同,外觀十分相似。正面3間,側面2間。靈山殿內供奉的是在靈鷲山說《法華經》的釋迦牟尼佛雕像,雕像後面還供奉著靈山會上說法圖禎畫。
說法殿和修禪社:
說法殿本來是奉安八萬大藏經的場所,也叫八萬藏經閣或八萬經堂。光武三年(1899)國家敕印海印寺大藏經四部,一部在全國各地的寺院巡迴供奉,其餘三部奉安在三寶寺剎。海印寺和通度寺的藏經至今保存完好,松廣寺的這部不幸在1951年遭火災燒毀。英祖八年(1732)有重修的記錄,正祖九年(1785)也有重建的記錄,現在的建築正面3間,側面3間,是單層八字型屋頂式結構。
修禪社曾是普照國師的居室,在高麗時期把寺院稱為“社”的現象很普遍。修禪社在朝鮮末期被用作祖師殿,當時的住持海隱禪師的真影就奉安在此。1951年被全部焚毀,現在的建築是1969年重建的,正面6間,側面4間。作為松廣寺的禪堂,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禪僧修禪,是禁止一切無關人員出入的地方。
三日庵、下舍堂和應真堂:
三日庵是第九代國師湛堂國師在此飲水、三日後豁然開悟的地方,所以稱三日庵。原來是上舍堂,現在作僧寮用。在修禪社沒有建成之前,這裡和下舍堂一併做為僧寮,為正面3間、側面2間的單層八字型屋頂式結構。建立年代已無從考證,從建築形式來看,與下舍堂的修建年代相似。據《松廣寺志》載,大約是在哲宗七年(1856)春天重修的。
下舍堂被指定為寶物第263號,建築樣式與國師殿一樣,是朝鮮初期的建築,與三日庵一起用作僧房,正面3間,側面2間。
應真堂是仁祖元年(1623)的建築物,正面3間,側面2間,內供釋迦如來和十六羅漢。羅漢形態各異,生動逼真。
國師殿和真影堂:
國師殿是松廣寺標誌性建築,表明該寺是以修禪為主的道場。殿內奉安著高麗時代開始受國王敕賜國師名號的15位國師以及朝鮮時代被宗門自封為國師的高峰禪師共16位國師的靈影禎畫。1951年火災中唯一倖免的就是國師殿,也許仰仗的正是16位國師的法力。國師殿被國家指定為國寶第56號,是研究朝鮮初期木質結構的珍貴實物。
真影堂在國師殿的旁邊,供奉著朝鮮時代的楓嚴法師及門人的靈影禎畫。其風格與國師殿相似,殿閣的匾額是“楓嚴影閣”。根據記載,寺院是在哲宗三年(1852)建立的,正面3間,側面2間。
僧房:
在大雄殿左右的主要位置上建有大規模的僧房,大雄殿的南面是法性寮、海清堂、行解堂,北面是臨鏡堂、文殊殿、道成堂。法性寮在天王門的南邊,是正祖十五年(1791)創建的。作為佛教講院,屋頂和國師殿一樣,覆有金色琉璃瓦。在藥師殿和靈山殿南面的海清堂,是現在松廣寺居住僧人最多的地方,最大的一間作為齋堂來用,後面是接待室,整體空間呈正方形。根據記載,是仁祖十八年(1640)創建的。
松廣寺受普照國師的影響,留存有豐富而珍貴的佛教文物。韓國把文物分為國寶和寶物兩種。松廣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韓國佛教中所處的地位特殊,故而收藏有很多珍貴文物,主要分佛像、經典、禎畫、建築等類型。普照國師曾供奉過的木雕三尊佛龕,被指定為國寶第42號。佛龕中央供奉著佛雕像,兩邊是迦葉和阿難,左右是羅漢和菩薩像,僅13.9公分高,雕刻工藝極其精湛,紋理清楚,栩栩如生。
國師殿和下舍堂作為朝鮮初期的建築物,被指定為國寶56號、寶物263號,藥師殿和靈山殿被指定為寶物第302號和第303號。“高麗高宗制書”是長330公分、寬36公分的畫軸,為高麗時代珍貴的古文書,被指定為國寶43號。《松廣寺大般涅槃經疏》一冊,是高麗肅宗四年(1099)由文宗的第四子義天大覺國師刊行,在興王寺製作,被指定為寶物第90號。《松廣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三玄圓贊科文》一冊,是宋代思孝所作,被指定為寶物第204號。《松廣寺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疏》一冊,是高麗宣宗十年(1093)在興王寺製作的,被指定為寶物第205號。《松廣寺妙法蓮華經贊述》一冊,是高麗文宗十一年(1057)由寫經書院製作的,被指定為寶物第206號。《松廣寺金剛般若經疏開玄抄》一冊,是高麗肅宗三年(1098)製作的,被指定為寶物第207號。高麗高宗八年(1221)的兩軸《修禪社形止記》和《奴婢帖》文書被定為寶物第572號。同時被定為寶物的還有第134號經帙兩張,第175號松廣寺經牌43個,第176號松廣寺金剛搖鈴一個。
此外,還有很多沒有被列入國寶和寶物的珍貴文物,如乾隆年間(1735—1795)16位國師的禎畫等。
松廣寺和其它曹溪宗寺院一樣,宗教生活以坐禪為主,僧人實行冬安居和夏安居。平時每天都要參加早晚祈禱,相當於我國寺院的早晚課誦。韓國一般寺院的早晚祈禱時間都很短,但是松廣寺在早晚祈禱之後,都要集體念誦《金剛經》和《千手經》,大約需一個多小時,僧人還嚴格實行持缽過堂。
松廣寺僧眾主要分為禪堂、常住、佛學院、律院四個部分。禪堂的僧人幾乎一年四季都在禪堂坐禪悟道。常住僧人每天操持各種寺務和佛事活動,包括給信徒祈福禳災和超度亡靈。佛學院都是一些發心出家的年輕僧侶,通過3年的行者生活之後,開始正式讀4年制的佛學院,每天除了學習各種佛學知識和外語,還要參加早晚祈禱和持缽過堂的宗教生活。律院是專門從事佛教戒律研究和志願振興律宗的青年僧人學習佛教戒律的專門學校。松廣寺300多名僧人,每天都在精勤學修,在韓國被譽為道風最好的寺院。尤其是松廣寺的國際禪院,常年接納世界各地禪僧前來坐禪修道。
為了鞏固和發展中韓日三國佛教“黃金紐帶”關係,三國佛教界每年互派僧侶進行修行體驗,這已成為三國佛教交流會議精神具體落實和實踐的最好的一環。我國第一次派往韓國的修行體驗團,就被安排在松廣寺體驗修行。中國僧人通過在松廣寺與韓國僧人共同進行修行體驗,不僅了解到中韓佛教一脈相承的歷史,也深深感受到韓國僧人在修行和戒律方面的嚴謹,尤其是他們珍視和保護佛教傳統文化的精神,更令人由衷讚歎。
松廣寺離售票處約1公里,路周圍有巨木直聳,景色秀美。行至路的一半,過溪流后,有一座清涼閣,這是一處建於橋上的亭子,行人可在此小憩。此處可見大雄寶殿高聳而立。寶殿有雙層屋頂,兩邊有法堂地藏殿和僧寶殿,供奉著菩薩。僧寶殿是代表著前面所說的僧寶寺的建築。
松廣寺內有三大名物,即胡枝子皮、雙香樹、能見難思。胡枝子皮是將一棵巨大的古樹中間挖一個大洞,用來盛僧人們的飯,據說一次能盛4000人的飯。雙香樹是兩棵巨大的檀香樹,位於松廣寺的附屬庵天慈庵內,其特點是整個樹身彎曲。最後一個能見難思是松廣寺的器皿,系手工藝品,製做十分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