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坎

2014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他,地產大亨,身價不菲,擁有“華爾街夫人”,微博粉絲上千萬,在這個房價高昂的時代,秒殺眾多人的夢想。然而,市場坎、管理坎、媒體坎、家庭坎……樣樣他也曾遭遇過。浮華的光環背後,誰能想到他也經歷了一路坎途?本書用大量真實的資料,詳細記述了潘石屹由暴窮到暴富、引領建築潮流的傳奇經歷,再現了他屢陷困局的艱辛創業路,揭示了他不做大多數、樂觀自信、敢於正視危機的獨特個性和智慧,對於在路上的年輕人來說頗有啟迪。

內容簡介


海聞艾豐作序推薦
他曾經因為英語不過關兩次高考落榜
他在北大一度被認為是最沒出息的人
他留校任教,卻又被北大無情地“踹”出了校門
他卻把一個連招生都困難的英語培訓班辦成了今天享譽世界的“新東方
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直面“坎”

作者簡介


金振業財經暢銷書作者,長期專註於中國財經人物傳記和企業案例分析,新經濟觀察與研究者,專攻企業家形象塑造與傳播,出版多本著作,並在主流媒體發表過多篇有影響力的文章。現為北京響石文化副總經理,採訪過多位企業家領袖,曾對馬化騰,江南春,張朝陽劉強東馬雲丁磊李彥宏、張亞勤、李書福等企業家進行面對面訪問。策劃出版有《QQ幫主馬化騰》、《Google真相》、《微軟密碼》、《網易玩主丁磊》,著有《劉強東:殺出一條血路》等財經暢銷書。

作品目錄


總序:侃侃那些坎
序一:“坎”,是一種財富
序二:邁過坎途是大道
引言
第一章創業坎:從暴窮到暴富的艱辛歷程
第一道坎:割捨坦蕩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第二道坎:初涉商海,顛沛流離
第三道坎:“萬通六君子”聚首,走向何方
第四道坎:海南房地產泡沫,萬通生死抉擇
第五道坎:北上創業,坎坷荊棘路
第六道坎:意見不合,分道揚鑣
第七道坎:理念差異致夫妻創業分歧
第二章管理坎:“另類”風格帶來的是是非非
第八道坎:與北京CBD的“愛恨情仇”
第九道坎:初涉京城地產,遭遇對手“背後一刀”
第十道坎:“末位淘汰制”的爭議與反思
第十一道坎:遭創業夥伴天價索賠
第十二道坎:“停電門”拷問SOHO中國
第十三道坎:突發“討薪事件”,席位制銷售模式或將終結
第十四道坎:地產界的“爛尾王”
第三章市場坎:公關營銷,突出重圍
第十五道坎:多元發展,誘惑十足
第十六道坎:地產大鱷夢斷博鰲藍色海岸
第十七道坎:“氨氣事件”引發投訴狂潮
第十八道坎:金融危機爆發,房地產市場寒冬來臨
第十九道坎:漲價風波,被疑藉機炒作
第二十道坎:從股東到業主的“前門一夢”
第四章品牌坎:用明天思考今天
第二十一道坎:SOHO概念遭惡批
第二十二道坎:任志強萬言書大罵現代城
第二十三道坎:固有建築思維的束縛
第二十四道坎:誠信品牌,各方爭議“無理由退房”
第五章資本坎:錢不會走錯路
第二十五道坎:“按揭”政策受阻,潘石屹遇融資難題
第二十六道坎:時運不濟,首次上市失利
第二十七道坎:無組織租賃致租金價格下滑
第二十八道坎:SOHO被曝損失過億,業績報告頗尷尬
第二十九道坎:散售模式的資本困境及轉型難題
第三十道坎:搶灘上海遇阻,外灘地王案輸官司
第六章媒體坎:被娛樂化的“商業明星”
第三十一道坎:拍廣告演電影,炒作質疑漫天飛
第三十二道坎:“百日劇變論”激起千層浪
第三十三道坎:調侃喬布斯,微博曬“潘幣”惹怒公眾
第三十四道坎:惡搞代言層出不窮
第七章心靈坎:愛與敬的成功學
第三十五道坎:艱辛童年,把苦難當作修鍊
第三十六道坎:卸下“隱私”的負擔
尾記
參考文獻

後記


尾記
任何人都無法躲避失敗,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對待失敗的態度。成功人士之所以獲得成功,就在於他們將失敗當作歷練,將困境視為前進最好的墊腳石。窮則思變,痛定思痛,失敗其實就是成功的前奏。當然,失敗轉化為成功並不是理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以強大的毅力付出艱苦的努力。
當成功的企業家們坐擁財富、談笑風生之時,他們的華麗身姿令我們艷羨,我們也往往忽略這華麗背後的艱辛和坎坷。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中國的企業家們對此功不可沒。特別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他們在混沌中摸索前進,完成了企業最初的資本積累和發展壯大。現在中國的企業界正在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新老交替,不可否認的是第一代企業家們依然是其中的翹楚。即使完成更迭,他們留下的精神文化也是推動中國企業繼續成長發展的寶貴財富。需要強調的是,他們精神的核心都是在坎坷和困境中培育的。
潘石屹也屬於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從一窮二白開始,經過一個個困難和坎坷的考驗,一步步成長為中國地產業的大亨。他的故事絕對值得我們每一個致力於成功、致力於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慢慢品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摘取他人成長及事業發展過程中那些坎坷,希望從中得到更多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經驗。如果真能為那些正在朝著夢想奮鬥的人提供更多正能量,我們將因此獲得極大的寬慰,這也是潘石屹先生樂於看到的。

序言


總序
侃侃那些坎
我們決定要傾力打造一套企業家“坎”系列叢書,源於一次採訪中的觸動。
早在2008年5月,我和同伴一起驅車去北京郊區順義匯源果汁總部採訪,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總裁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採訪過程中,朱總始終保持著他謙和、招牌式的微笑,給我們回顧了匯源的艱苦創業歷程,末了朱總突然感慨地說:“任何企業都會有挫折和失誤,其實和成功經驗相比起來,失敗經驗更值得總結。如果你們寫一些企業的失敗和挫折,我願意用經費來支持你們!”
朱總的話,給我了很大啟發。吳曉波先生的《大敗局》為何如此受熱捧,原因也在於他大膽解剖了企業的失敗基因。自從這次採訪后,我一直有著挖掘知名企業挫折和失誤的想法,以給他人提供啟迪或警示。巧合的是,我們在創作《誰認識馬雲》、《馬雲創業思維》而採訪馬雲時,馬雲也說,現在說阿里巴巴成功還太早,如果我退休了,我要寫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個錯誤”。馬雲的玩笑話,卻給了我們這些財經創作者很大感觸,其實企業家、創業者,甚至還有普通管理者,更需要獲知別人的失敗教訓,以及應對困境的辦法。從2009年年底起,我們組織團隊開始了“坎”系列的策劃與創作,潛心挖掘深藏在中國眾多知名企業背後的這一寶貴財富。當然,我們沒有去找朱新禮要支持經費,一則他掙錢也不容易,其良苦用心我已是十分感動;二則這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30年的積蓄,作為中國財經思想傳承者的我們,有義務去挖掘和總結它們。
之所以稱之為“坎”系列,是因為“坎”既包含了企業所犯的錯誤,也包含了企業遭受的挫折和面臨的困境,而後者則更具有普遍性,對讀者也更有價值。華為任正非當年進行海外市場拓展時,四年未獲得一單,如此困境自然是他經歷的一個大坎;百度李彥宏常遭遇競價排名和版權問題的質疑,官司纏身,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必須要邁過的坎;阿里巴巴馬雲由於“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問題,不得不揮淚斬馬謖,批准B2B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的請求,由此引發的高層地震也是馬雲必須面對的一道大坎……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只要存在一天,必然要面對種種的坎。所以,我認為,我們策劃創作的“坎”系列猶如一面鏡子,從中能觀察到企業發展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挫折和挑戰。你如果認真閱讀“坎”系列,必定會有所獲,因為這些坎已經存在或者可能將要存在於你的企業之中。倘若能給你在應對各種“坎”時起到啟迪作用,我們也將倍感欣慰。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異常迅猛,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由於各行業的性質不同,其遭遇的各種困境和挫折類型自然也各不相同,比如電子商務企業通常遭遇的坎和通信企業通常遭遇的坎是存在較大差異的。為此,本系列叢書根據行業的不同和企業家影響力的大小,選擇了聯想柳傳志海爾張瑞敏、華為任正非、阿里巴巴馬雲、百度李彥宏、巨人集團史玉柱、新東方俞敏洪吉利李書福等作為代表,分別深度解析他們在開疆拓土的征途中遭遇的各種坎。這些企業家在取得輝煌業績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數的辛酸和坎坷。
為了便於讀者快捷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本系列叢書結構上採用了簡便的四段式處理,即分為:“遭遇難題”,簡明扼要地介紹所遭遇的困境和挫折,或者所犯的錯誤;“來龍去脈”,用故事的形式介紹“坎”的詳細經過;“應對策略”,介紹針對出現的坎而採取的對策以及帶來的效果;“經驗啟示”,坎的背後,總能總結到不少經驗教訓,這些能讓後來者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從策劃到出版面市,本系列叢書已經耗時將近三年。在此,要感謝對本系列叢書提出寶貴意見的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老師,著名品牌專家艾豐老師,《中國企業家》前社長劉東華老師等,感謝廣天響石文化團隊的彭征、金晨、劉鴻飛、鍾銘、王永亮、葉俊海等人,他們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還有當代中國出版社的編輯,他們的嚴格審校,使得本叢書得以順利出版。
以此為序。
2011年8月15於北京昆玉河畔
(劉世英,“坎”系列叢書主編。財經傳記作家,北京大學國際EMBA,著名財經圖書策劃人
序一
“坎”,是一種財富
海聞
劉世英是我北大國際EMBA班的學生,他和他的團隊最近策劃了一部專門解讀企業家所遭遇“坎”的系列叢書,我覺得立意獨特,頗有價值,也就在此說幾句話,權作推薦。
世界經濟的風雲變幻,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經營的激烈競爭,都註定所有企業,不管大小,無論行業,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創業路上荊棘遍布,沒有坦途。每個企業家的成長過程中都不得不面臨一道又一道的“坎”,每一個創業故事從來都不乏跌宕起伏的劇情。而這些企業家並不樂意見到的、大大小小的“坎”卻恰恰是其中最精彩、最有價值的部分。
這種“坎”,既有外部的,又有內部的。外部的“坎”,包括宏觀調控、競爭環境、技術瓶頸等。內部的“坎”,包括戰略定位、經營理念、團隊合作等。企業發展初期遇到的外部“坎”可能會多一些,而發展到一定程度,內部的“坎”就不斷增加。很多企業會因為外部的“坎”過不去而無法發展,也有不少企業由於內部的“坎”過不去而在取得成功后又走向失敗。
“坎”是企業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礙,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企業努力奮鬥最終卻不能成功的原因。但是,如果能邁過它,解決它,就會讓企業變得更加成熟,競爭能力變得更強。“坎”的本身讓我們懂得企業成功的不易,“坎”背後的應對策略和經驗教訓更值得我們思考探索。從這一個意義上說,“坎”是一種財富。本系列叢書列舉了在各種各樣的“坎”前倒下的不幸案例,也收集了許多成功邁“坎”的企業故事。俞敏洪帶領的新東方集團曾經經歷過一段迷茫、困惑、痛苦的“黑色時期”:內耗多於建設,利益超越友情,激情覆蓋理智。團隊失去了方向,企業陷入了危機。但是,俞敏洪最後能顧全大局,重整團隊,領導企業渡過了危機。通過成功邁過這道內部“坎”,新東方團隊的凝聚力愈發增強,企業發展得更大、更快。21世紀初,阿里巴巴公司遇到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外部“坎”。馬雲以“即使跪著,也得最後倒下”的豪情與毅力帶領全體員工堅持了下來。面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馬雲又一次通過發布《冬天的使命》內部郵件,及時調整策略,順利“過冬”。成功邁“坎”的例子還有很多。許多企業家鳳凰涅槃之後的榮耀讓世人敬仰,那披荊斬棘的經驗也成了後繼者的指路明燈。從“坎”上邁過去,成就了自己,亦造福他人。不得不說,“坎”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是,還是有諸多企業家在“坎”面前敗下陣來,“坎”如果跨不過去,則是一種災難。20世紀80年代末,一段皮革換飛機的故事讓人們記住了牟其中。他所創造的是屬於一個時代的傳奇,他所書寫的也是一個屬於那個時代的民營企業家的風采,可他終究沒能邁過擋在他前面的眾多道“坎”而身陷囹圄。像他這樣被“坎”所絆倒的企業家也有不少,諸如蘭新立、黃光裕、陳九霖、鄭俊懷、褚時健胡志標等。不少人在成功后倒下,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成功邁“坎”是經驗,“坎”前敗陣是教訓。對於正在創業與奮鬥的企業家們來說,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知識財富。
能從無數次的坎坷中挺過來的企業家,不得不歸功於他們本身擁有的重要素質,包括遠見卓識、危機意識、寬廣胸懷和拼搏精神。
遠見卓識使得企業家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知道行業的發展前景和企業的競爭優勢,不貪圖小利,不盲目冒進,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危機意識使得企業家時刻謙虛謹慎,處處防範風險。榮譽面前保持清醒,成就面前想到不足。比爾·蓋茨曾說過的那句“微軟離倒閉只有18個月”值得中國企業家們永遠深刻銘記。任正非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他“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而正是這種風險意識才使得他們成功地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寬廣胸懷使得企業家能夠犧牲自我,顧全大局,善於傾聽,勇於擔責,不僅在職務上是領導,更在精神上成為企業管理團隊和員工的領袖。只有這樣的素質,才有人格魅力,才能在遇到“坎”時帶領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地去克服困難渡過危機。
拼搏精神使得企業家不懼艱險,不怕失敗,遇到困難不卻步,危機面前不動搖。有時候真正可怕的並不是前進道路上的“坎”,而是缺少邁過去的信心與能力以及處理危機的魄力和韌性。
當然,這些素質並非所有的企業家都有,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但缺乏這些素質確實是許多企業家敗於“坎”前的重要原因。“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如何在創業道上成功邁“坎”,是擺在每個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課題。本叢書希望通過解讀一些企業成長過程中和“坎”過招的經驗和教訓,為企業家提供警示和啟迪。我相信作為讀者的你,如果能近距離觀察他們走過的這些“坎”,從本系列叢書總結的眾多企業家邁“坎”經歷中吸取智慧營養,那你一定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2012年3月16日於北京
(海聞,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序二
邁過坎途是大道
艾豐
說起坎,我不由得想起一個故事:
某山頭的一個巨石被工人開採后,被分別做成了一個古剎的石階和石佛。石階天天被眾人踩在腳下,被踐踏得傷痕纍纍;而石佛卻天天都受眾人的景仰、朝拜。石階覺得很不服氣,終於有一天跑去問石佛。
石階說:“你我都是由石頭做成的,為什麼我受到的是眾人踐踏,而你卻可以得到眾人的膜拜呢?”
石佛說:“道理很簡單,你只需六刀就切出來了,而我卻經過了‘千刀萬剮’!”
石階要想像石佛一樣受到眾人的禮遇,不經過一番精雕細琢、千錘百鍊是斷然不行的。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由石階向石佛轉變的企業家有很多。這些企業家都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很多的險境,很多的坎坷。超越不了這些坎,就成不了佛,邁過這些坎,就是康庄大道
伴隨著這些企業家的成功,中國樹立起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這是中國企業的成功,也是中國經濟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到,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雖然使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的奇迹,造就了中國製造大國的夢想,但在品牌競爭上我們卻還是一個小國。到現在為止,我們過硬的世界名牌一個也沒有。海爾在我國很有名氣,但是在世界品牌當中還只是剛剛嶄露頭角。中國有170多種產品的產量佔世界第一,但這其中卻沒有一個世界名牌。這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關鍵瓶頸之一。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就永遠處於利益分配的最底端;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就永遠只能做世界經濟的廉價打工仔;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的企業就缺少了常青的基石,我們的經濟發展就缺少了雄厚的內蓄力。
欣聞響石文化創作團隊正在策劃一套企業家“坎”系列叢書,我也想藉此機會談談品牌和坎的關係,權當作序。
(一)塑造品牌,必經坎坷
一個企業以及一個企業家要獲得真正的成功,一路坦途只是一種奢望。同時我們也相信,大部分企業家也是不願意風平浪靜、碌碌無為地了卻此生。歷經坎坷,是豐富人生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價值的重要手段。品牌的塑造也是如此。塑造品牌,就是不斷打造企業的美譽度,讓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獲得市場的認可。這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企業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阻礙,會遇到很多的坎坷和挫折。
少林寺在進行商業開發、塑造少林品牌的過程中就遇到了種種坎坷。其中有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由於少林寺的品牌意識覺醒較晚,在世界範圍內有眾多商家盜用山少林寺品牌,粗糙克隆少林功夫。如果不正本清源,解決少林寺的品牌問題,少林寺的發展無疑是一片迷途。幸好方丈釋永信及時意識到了少林品牌的重要性,於是他帶領少林寺進行了漫漫的海外維權路,在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維權行動。我們欣喜地看到,山少林寺用自己的切實行動消除了那些侵權行為帶給他們的消極影響,樹立起了正宗的少林品牌,最終弘揚了真正的少林文化。
曾經的三株口服液,以30萬元起家,在短短的三五年時間內便開創了資產達40多億元的三株“帝國”基業。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廣告誇大宣傳以及對突發事件處理不當,三株很快遭受毀滅性打擊,從曾經一年銷售額高達80億元的成功典範淪落為負債纍纍的落魄企業。“三株”品牌曾一度深入人心,但是它也瞬間轟然倒塌。究其原因,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件易事,是一樁必須經過千刀萬剮、千錘百鍊方可實現的偉業。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之時,由於對形勢的錯誤判斷,瘋狂投資巨人大廈,開啟多元化發展的豪邁步伐。但是事與願違,由於資金鏈斷裂,最終巨人大廈停工,媒體對“巨人”進行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債主紛紛上門討債,“巨人”在一片譴責中走向沒落。
總的來說,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產品質量問題、官司糾紛、社會責任問題,抑或是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問題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品牌塑造的絆腳石。可以說,塑造品牌,必經坎坷!
(二)藉助坎坷,提升品牌
萬物相生,禍福相依。我們應該全面理解坎坷,它給企業帶來的不只是危機,同時還有發展的機會。如果處理得當,企業就可以借力坎坷,提升自身的品牌。
2003年,思科公司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一紙訴狀將中國華為公司以及華為的美國分公司告上法庭。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對於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個重大坎坷,但是華為以及任正非卻沒有因為這個坎坷而受創,反而因此獲得良好機會,助推了企業的發展。華為輸了官司,卻因此步入了國際大家庭。雖然遭遇到思科強烈排斥,卻讓國際市場因此意識到,華為是一個有實力的競爭對手,由此更多的合作機會便找上了華為。華為因禍得福,全面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諸如華為這樣藉助坎坷提升品牌的事例還有很多。
(三)正確處理品牌坎,邁過坎途是大道
如何才能藉助坎坷,提升品牌呢?那就是我們必須正確處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品牌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在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上有一些普遍的誤區。
在第四屆中國品牌節開幕式上,我曾提出中國需要一場品牌革命。當時我就指出中國進行品牌革命一定要先走出三個誤區,那就是“重製造,輕品牌”,“片面理解品牌無國界”以及“品牌只是為賺錢”。當前很多企業家都會陷入這三個誤區,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走出誤區,將嚴重影響我們的品牌建設。除了這三個誤區,還有一些錯誤的思想也在牽絆著我們的品牌建設。我把這些錯誤的思想稱為“頭腦中的魔鬼”,這些魔鬼包括“缺少感恩”,“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業績”。這三個魔鬼是破壞我們進行品牌建設的元兇。
怎樣正確處理品牌坎,推進品牌建設呢?我將它概括為“走出誤區,堅定信心,立足文化”。
首先我們要走出品牌建設的誤區,祛除那些羈絆品牌建設的魔鬼。思想問題是根本問題,這些問題不能解決,推進品牌建設就是空談。走不出誤區,我們不但不能正確處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品牌坎,相反我們還會源源不斷地給自己製造各種各樣的品牌坎。所以這是正確處理品牌坎,推進品牌建設的首要任務。其次是要堅定信心。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在談到解決經濟危機時曾說,有信心、勝黃金。信心對於正確處理品牌坎和推進品牌建設也十分重要。只有具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擁有跨過坎坷的勇氣和可能。正所謂“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但沒有信心肯定會失敗”。最後是一定要立足品牌文化建設。人們說,品牌是質量,品牌是技術,品牌是營銷,品牌是管理,但這些說的都是構建品牌的外在條件,品牌的靈魂則是品牌文化。沒有好的品牌文化作為靈魂,質量、技術、營銷、管理都會發生問題。品牌文化的根本之道是:誠信、創新、責任。任何時候都不能犯不誠信的錯誤,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創新的努力,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對社會的責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推進企業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坎坷,這些坎坷如一堵高牆擋住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也擋住了我們對未來美好憧憬的視線。我們只有邁過它,才能看到高牆後面美麗的風景,才能給自己創造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快,我們的企業家們肩負著中國品牌崛起的歷史使命。在未來30年,如果有十到二十個中國自主品牌成為世界頂級名牌,那麼中國經濟必將在這些名牌的帶動下走上品牌化道路。那時,品牌,必將讓中國更受尊敬!
2012年3月10日於北京
(艾豐,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中國名牌戰略最早倡導者之一,公認的名牌理論權威專家)

名人推薦


大家侃侃“坎”
●專門談企業家的“坎”,本系列圖書是首創,這個角度很有新意。挫折和失誤給人的啟示是最具價值的,我希望創業者和管理者都能從中獲益。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原《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劉東華
●“坎”系列叢書總結了著名企業的很多“坎”,實際上也是我在企業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閱讀其應對策略和啟示,讓我深思,給我啟迪。
————藝海國際酒店管理集團CEO王寶
●我在市場開拓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看到此書,猶如在總結我的那些困擾,感慨良多。
——甲骨文中國區銷售總監鄭飛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結失敗遠比艷羨成功要重要得多。此書值得所有創業者反覆研讀。
——中國知名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
●“坎”系列叢書揭示了創業光環背後不為人知的那些事,真正的創業者恰恰是能夠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人。
——面孔聯合創始人,原《創業邦》雜誌副主編張路
●“坎”系列叢書,形式新穎,立意高遠,對企業家的創業軌跡和心路歷程作了深入剖析,其中很多獨到的分析讓我頗有共鳴。
——小肥羊肉業總裁李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