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鎮

上海市松江區下轄鎮

九亭鎮隸屬於上海市松江區,位於區境東北部,東與閔行區七寶鎮、莘庄鎮隔九曲江、小淶江和竹江相望,北與九里亭街道相連,並與青浦區徐涇鎮以洋河浜、湛涇、褚涇三水為界,南以廟涇、莘涇、張涇浜諸水與新橋鎮交界,西隔淀浦河、蟠龍塘二河與泗涇鎮為鄰。九亭鎮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5'55",北緯31°07'43"。

九亭鎮距離上海市區18公里、松江新城20公里,處於大虹橋商務區的輻射區域。2017年,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4.54平方公里,下轄25個社區。九亭鎮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上海市文明鎮稱號。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九亭鎮常住人口為168807人。

歷史沿革


九亭地區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吳亡歸越,中期后屬楚。
秦時地屬會稽郡婁縣。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將吳、越之地賜堂兄劉賈,封荊王,本地區屬荊王封地。
景帝三年(前154年),九亭地區屬婁縣。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因功封華亭侯,九亭地區為其封地一部。
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裁婁縣,並人信義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划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隸吳郡,時九亭地區為華亭縣華亭鄉中心地帶。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隸浙江西道。
五代十國時期,地屬吳越國。吳越寶大元年(924年),置開元府於嘉興,華亭縣為開元府所轄。天福五年(940年),易開元為秀州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華亭隸兩浙路秀州。
熙寧七年(1074年),分兩浙路為浙東路和浙西路,本地區為浙西路秀州華亭縣華亭鄉。秀州為嘉興府,華亭縣屬嘉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領華亭縣。九亭地區為松江府華亭縣華亭鄉35保。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翌年,華亭府改稱松江府,時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划華亭縣集賢、修竹、華亭三鄉部分和上海縣新江、北亭、海隅三鄉建青浦縣,九亭北部地區(松滬、黃泥浜、杜巷、小寅、朱坊)隸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廢青浦縣,恢復華亭縣境。
萬曆元年(1573年),重建青浦縣,九亭北部地區復屬青浦縣轄下。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析華亭縣建婁縣,時九亭地區分屬華亭、婁、青浦三縣。
民國元年(1912年),撤松江府,華亭縣、婁縣合併為華亭縣,隸江蘇省。
民國三年(1914年),華亭縣改稱松江縣,時九里亭張家角及蒲匯塘以南地區轄於松江縣七寶鄉;蒼石橋、姚家閣、田村等地隸屬松江縣陳家行鄉;北場東南一地歸入松江縣莘庄鄉;九亭北部地屬青浦縣龍鳳鄉。抗日戰爭時期,日偽在“清鄉”期間一度改松江縣為松江特別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九亭之地分屬松江縣泗涇區轄下的蒲南鄉、蒲北鄉、趙莊鄉、蒼石鄉、陳行鄉以及青浦縣轄下的龍鳳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九亭地區屬存仁鄉。
1949年5月,松江解放,九亭地區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松江縣泗涇區和青浦縣龍固區。
1954年3月,青浦縣龍固區杜寅鄉劃歸松江縣,並人泗涇區。時九亭地區屬泗涇區杜寅鄉、新民鄉、聯農鄉和民樂鄉(部分)。
1957年撤區並鄉,九亭地區分屬松江縣泗聯鄉和新橋鄉。
1958年10月,撤鄉,泗聯鄉建東方人民公社,新橋鄉建衛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東方人民公社、衛星人民公社分別更名泗聯人民公社、新橋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松江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
1978年3月,由泗聯、新橋公社劃出部分大隊組建九亭人民公社,從此九亭成為獨立建置。選址友誼大隊陳家浜生產隊建九亭集鎮,為公社駐地。
1984年2月,恢復鄉行政建制,九亭人民公社改稱九亭鄉,成立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更名為行政村,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93年8月,撤鄉建鎮,成立九亭鎮人民政府,實施鎮管村建制。
2015年7月15日,市政府(滬府[2015]51號)批複同意將九亭鎮滬松公路以北區域劃出設立九里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8年3月,九亭鎮下轄九星、向陽、松滬、杜巷、朱坊、朱龍、繁榮、三星、金吳、興聯、北場、松聯、黎星、曙光14個生產大隊及良種場(原友誼大隊)和水產大隊。
1981年,析松滬大隊新潮涇以西地建黃泥浜大隊。
1984年3月,公社改製為鄉,大隊改村,時九亭鄉下轄17個村:九里亭村(原九里亭大隊)、小寅村(原向陽大隊)、松滬村、黃泥浜村、杜巷村、朱坊村、朱龍村、牛車涇村(原繁榮大隊)、趙家角村(原三星大隊)、金吳村、興聯村、北場村、松聯村、朱涇浜村(原黎星大隊)、蒼石橋村(原曙光大隊)、莊家村(原良種場)和水產村。
1989年,在九亭集鎮成立九亭鎮居民委員會(后一度稱亭中居委,與今亭中居委無涉)。
1998年2月,北場村東南部南行、朱潘、諸家三生產隊全境及薛家橋生產隊部分共1455畝土地劃歸閔行區
2000年,九亭鎮居委會(原亭中居委)與水產村合建亭福居委會。
2001年,松滬村、黃泥浜村合併為松滬村;九里亭村、杜巷村合併為九里亭村;朱龍村、趙家角村合併為朱龍村;金吳村、蒼石橋村合併為金吳村;朱坊村、小寅村合併為小寅村;松聯村、朱涇浜村合併為朱涇浜村。2月,划牛車涇北部新建居民區建亭中居委會。
2002年,莊家村、興聯村境內的天寶怡苑、滬亭小區、滬亭苑、九亭苑、美麗新城5個居民小區成立亭東居委會。興聯村撤村並人。莊家村改建為莊家居委會。北場南境建亭南居委會。
2003年,亭東居委會析建為亭東、興聯居委會。
2004年,松滬、九里亭、小寅、金吳、朱龍、朱涇浜6村撤村建居委會;牛車涇併入亭中居委會;9月,北場村和北場境內的綠洲長島居民區並人亭南居委會。
2005年,亭南居委會劃出原北場村,另建北場居委會。從亭福、莊家居委析地建亭源居委會;原松滬村境內奧園居民小區建奧園居委會;原松滬村境內的知雅匯(志成花苑)、九城湖濱國際公寓和上海公館(御泓苑)建知雅匯居委會;划興聯、牛車涇村部分居民小區建國亭居委會;原興聯、牛車涇村地域內的愛倫坡、上海詩林、半島花苑三居民小區建復地居委會;原九里亭村境內的亭匯、翠亭小區建亭匯居委會;原牛車涇村境內頤景園、江南文化園、綠宸家園建頤景園居委會。原牛車涇村從亭中居委會分出,建牛車涇居委會。
2006年8月,划原朱龍村、莊家村境內的龍珠花園(英國會)、夏洲花園、九州大唐花園、嘉和陽光城諸居民小區建嘉禾居委會。九亭鎮共有社區22個。
2008年,新建淶寅、九城湖濱、亭北3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2014年,九亭鎮下轄37個社區,包括松滬、九里亭、小寅、興聯、牛車涇、莊家、朱龍、金吳、朱涇浜、北場、亭福;奧園、亭東、亭中、亭南、亭源、頤景園、亭匯、知雅匯、國亭、嘉禾、復地、九城湖濱、淶寅、亭北社區等,全鎮行政區域面積32.92平方公里。
2015年,九里亭、松滬、小寅、奧園、亭匯、九城湖濱小區、淶寅、亭北、朗庭、知雅匯、綠庭尚城等社區劃歸九里亭街道,餘26.13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地貌

九亭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是淀泖窪地與浦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地勢平坦,無山巒丘陵,深溝高壘,地形大體東高西低,海拔在2.7~5.6米(吳淞口水準)之間,絕對高差2.9米。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勢低洼,每至澇汛期常受水害侵襲。

水文

九亭境內河流屬平原感潮河網,每天有兩次潮汐漲落,但落差不大。大潮多出現在農曆每月初三、十八前後,小潮則多在初十、廿五左右。除潮汐的制約外,河流水位還受到颱風、暴雨以及河道上游洪水下泄的影響,特高水位大多來源於此。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九亭鎮植物種類包括,秈稻粳稻糯稻等糧食類;小紫花棉、岱字棉等絮棉類;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類;各種豆類;甜瓜(雪瓜、白瓜、黃金瓜、茅柴青)、南瓜等瓜類;蘆粟、菱角、芡實等果類;棕櫚、香樟、楓楊、梅樹、黃楊等樹木;紫茉莉、雞冠花、美人蕉、凌霄、蔦蘿等花卉植物資源。其中,黃金瓜、小閘飯瓜、西風豆是當地的特產植物。

動物資源

九亭鎮植物種類包括,蘆花雞、三黃雞、羅斯雞、浦東雞等家禽;蜥蜴、牛蛙、竹葉青蛇等野生動物;鷺鷥、黃伯勞、黃騰、雉等鳥類;蟛蜞鰻魚、氽條魚、鰟鮍魚、白鮊絲、螺螄等水產動物以及各種昆蟲。

人口民族


人口

1978年3月10日,九亭人民公社建立時,總戶數5083戶,總人口19367人,其中少數民族5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九亭鎮總戶數6169戶,總人口2011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1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由1978年的14.25%o和8.83%下降到2006年的8.90%和3.40%。
2006年,全鎮居住總人口為161806人,其中,九亭戶籍人口為26022人,市區導入人口約30000人,在冊登記來滬流動人口為105784人。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150800人。
根據松江區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九亭鎮常住人口為168807人。

民族

九亭為漢族聚居地區。1978年九亭人民公社建立時,有回族和滿族2個少數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九亭居住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壯族,朝鮮族,滿族,土家族畲族,高山族,仡佬族10個民族。
2006年,九亭鎮有回族、滿族、瑤族、朝鮮族、白族侗族鄂倫春族、哈尼族、景頗族、黎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維吾爾族、彝族、壯族15各少數民族。

交通


九亭鎮距離上海市區18公里、距虹橋國際機場8公里、松江新城20公里,處於大虹橋商務區的輻射區域。軌道交通9號線九亭站位於鎮區中心,鎮區邊界東西兩側各有嘉閔高架和G15快速公路,鎮區四縱四橫主幹道,構成鎮區道路網路,市區的滬松線、松梅線、92B、759、748路及鎮域公交等數十幾條公交線路直通九亭。2014年,全鎮道路總長達120公里。

經濟發展


綜述

2006年,九亭全鎮社會總產值228.01億元,國內生產總值49.03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農業收入由1978年佔三業總收入的66.4%下降為0.2%,工業由31.3%上升為69.3%,第三產業由2.3%上升為30.5%。2006年全鎮人均收入13695元,城鄉居民存款餘額達220170萬元。
2014年,九亭鎮全年完成增加值86.09億元,比2013年增長0.8%;完成稅收23.358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7181億元,出口撥交值29.265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3.6858億元。

第一產業

九亭歷來是著名的糧棉產區。農業以產糧為主,糧則以水稻為主。2000年後,隨著城鎮建設和工業、房地產業的不斷發展,九亭的耕地日益減少,截至2006年底,除高優高農業園區尚有4386畝耕地外,其餘已開發殆盡(其中工業用地13614畝,房產用地11086畝)。九亭傳統農業基本結束。

第二產業

2006年,九亭鎮全鎮工業產值達158.1億元,銷售收人134.36億元,出口交貨值30.76億元,工業利潤12.28億元,繳稅6.99億元。工業產值從1996年的15億元至2006年達到158.1億元,十年中年均遞增26.5%。
2014年,九亭鎮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50.9453億元,完成工業產值236.8262億元,工業利潤19.8982億元,工業投資額37028億元。

第三產業

九亭鎮
九亭鎮
商業在明清兩代就很繁榮。1978年九亭建置后,九亭供銷社成為九亭商業的支柱。1997年秋,鎮投資428萬元,興建佔地15畝、建築面積4060平方米的九亭集市,內有商店52家,攤位125個。1998年起,家得利、農工商、聯華、華聯等超市相繼落戶九亭,鎮區內大小商業網點5000多個。2006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3385萬元。
2014年,九亭鎮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4.931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8172億元,房地產投資額9.658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06年,九亭全鎮有中學4所,在校學生2730人;小學7所,在校學生10498人;幼兒園2所,在校兒童480人;職校1所,年內培訓450人次。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100%。 2010年,鎮內有學校18所,其中公辦學校5所,在校學生6386人,教職工465人;民辦學校4所,在校學生8345人,教職工415人;民辦幼兒園9所,在校學生2704人,教職工330人。通過調整學區及開辦新幼兒園有效緩解幼兒入園難問題。
2014年,九亭擁有公辦學校12所,民辦學校23所,2014學年擁有學前教育和義務教務階段在校兒童和學生總數達25329餘人,教師1491餘人,鎮級以上骨幹教師160餘人。

衛生

九亭鎮
九亭鎮
2006年,九亭擁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區中心醫院九亭分院、4家民營門診部、3所民營診所、10所(社區)衛生室。
2008年4月投資4000萬元建造的九亭醫院正式營業,設有內科、外科、泌尿科、骨科、婦產科、兒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醫科、皮膚科,醫院設有住院部,核定床位200張。
2014年,鎮內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所、九亭醫院一所,共計醫務人員416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床位278張。

文化

九亭鎮
九亭鎮
九亭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010年2月開始建造,2012年5月8日起開始試運行,佔地約7000平方米,總面積為10449平方米,設有圖書館、報告廳、書畫室、多功能廳、展示廳、排練廳、健身房、成人學校學校、文廣站、黨員活動室等。是一座集文化學習、教育培訓、體育健身、圖書閱覽、團隊活動、休閑娛樂、會務和社區展覽於一體的、覆蓋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服務所需的綜合型、多功能的社區文化服務中心。

體育

九亭鎮
九亭鎮
歷史上九亭地區體育活動以零散、個體進行,如舉石擔、打拳、游泳、跑步等。1984年,九亭舉辦第一屆運動會,至2007年共舉辦十屆運動會。參賽項目有跑步、拔河、乒乓、象棋、跳高、跳遠、踢毽子、游泳、鉛球等。在九亭的體育史上,九亭女子籃球隊在80年代曾奪得上海市農民“迎春”籃球邀請賽第一名,縣農民籃球賽女子第一名。進入90年代后,籃球場、健身房、桌球房、足球場、游泳池、網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房、壁球館、綜合館、室內射箭館、沙灘球場、居民健身點應有盡有,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人數日益增多。另外,太極拳、腰鼓、舞劍、扇舞也成為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

文化


文物古迹

綾錦墩
綾錦墩在蟠龍塘上,蟠龍塘中橋(今曾家橋)北滄涇與隱涇間。吳越王後裔錢全袞於此種桑著書。曾有謠:“綾錦墩,七缸金子七缸銀”。後人俗稱高墩,墩今已夷為平地。又因蟠龍塘南北及滄隱涇有四渡口,也稱灘四渡。楊維楨等有詩。芝蘭室,在綾錦墩,為錢全袞尚友(會友)著書藏書之室。錢氏曾於此室著《松江府續志》十六卷及醫書《海上方》等。御史周伯溫因名其墩為綾錦。一語雙關:桑養蠶吐絲織綾,又指文章燦如錦繡。黃語有記,俞希魯有銘。
九里亭
九里亭
九里亭
九里亭在蒲匯塘西端北岸,蟠龍塘與橫涇之間。因亭距七寶、泗涇各九里,故名。傳南宋末僧法聳建,民國間,沈夢虎重建。亭北一側即九里庵。
疑夢軒
疑夢軒在泗涇鎮東北蟠龍塘東堍北,即今九里亭夏家河灣內。為元曲家夏伯和藏書會友處。旁有書聲齋,系夏氏教子讀書處,楊維楨西賓該處。
峙涇亭
峙涇亭在三十五保一區金粟園,即原杜家巷集鎮西,因有亭在涇上,故小河今仍名亭子涇。明杜時騰重建。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錢全袞
錢全袞(1290~1372年),字慶余,吳越王後裔。祖錢福,宋承務郎,由錢塘移居華亭。全袞承家學,通史文,善書法,精醫道。元至正年間,松江達魯花赤密里沙推舉任從事職。后張士誠據吳,全袞受召不肯稱臣,於是隱居九亭隱涇。全袞會友處名芝蘭室,全袞於綾錦墩芝蘭室修郡志一部(即《松江府續志》十六卷),又作韻書等,傾心於文獻事業。時鄉間多時疫,全袞精研醫道,以醫濟世,著有著名醫書《海上方》,至今為醫界推重。全袞自號東吳散人。明初卒,享年80餘歲。
夏庭芝
夏庭芝(1300~1375年),字伯和(也作百和),號雪蓑,別署雪蓑釣隱、雪蓑釣徒。元末明初人,家住華亭泗北(即今松江九亭九里亭夏家)。藏書成癖,精研曲度,文章妍麗,被後人稱為“元曲殿軍”。
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年)字廉夫,山陰人。元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任天台尹,忤物輕財,清廉自守。后逢修編遼金宋三史完稿,維楨作《正統辯》千餘言。後轉任建德路總管推官,升任江西儒學提舉,未赴任而汝潁起兵(張士誠起兵),避亂富春山。稍後移居錢塘。晚年授徒為業,於九里亭夏伯和家設館講課,學生紛紛慕而從師。維楨與華亭陸居仁及寓居華亭的錢惟善為至交,死後三人同葬於松江天馬山(也稱干山),後人敬稱為三高士墓。維楨為元代著名文學家,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鐵崖詩集》等。又善行書草書,筆力勁健,有墨跡《真鏡庵募緣疏》行書等傳世。畫風清逸高邁。詩文書畫,名重一時。
徐壽
徐壽(1493~1569年),字永嶺,青浦七寶里徐家莊(今九亭松滬徐家廊)人。壽少時志向不凡,作事果斷具毅力。年二十,父遭誣入獄,即勇赴京師,上書跪,替父伸冤。終以清白得釋,始悟人生如舟必遇風浪。明正德中,與里人張勳合力建造蒲匯塘橋,(七寶塘橋)奠定七寶鎮發展格局。后與賢妻楊氏,沿蒲匯塘北岸,由七寶至泗涇,獨力傾資僱工,建造石橋9座。
王庭梅
王庭梅(1574~1648年),字元調,俞孫。九亭興聯王家厙人。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舉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登進士。授中奉大夫,歷官兩京府尹、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四川等處提刑按察使。兵巡杭、嚴、溫、處、建南、南瑞、湖西,兼制湖廣、茶、攸、郴、桂提督三關,整飭井陘(在河北,太行八陘之一,為兵家重地)兵備,兼理驛傳馬政、各直省參政副使,知饒州、廣信兩府,刑部尚書。功載《憲禁越例擾民永遵恪守碑記》。卒葬九里庵西。
徐禎稷
徐禎稷(1575~1644年),字厚源,號叔開,青浦七寶里徐家莊人(今九亭鎮松滬徐更浪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中舉,次年入京又中進士,與父登第僅差25年。旋即被朝廷授為刑部主事,職與父同。歷任四川夔州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糾劾大權,留任達三十餘年。為官以清蕙教化化民,蜀人以“如雪肝腸羊叔子”稱頌,於是以“叔開”為號,加勉自警。為官任上,乃父三重特撰寫《政要二十四條》寄勉作禎稷戒訓。享年70卒。一生好詩,吟詠明志或關心民情,或詠蜀中風物山水,首以千計。留有詩文集四種:文集《恥言》,詩集有《荊華館草》、《望華亭草》、《白雲草》及《明善堂詩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