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甫

華林甫

華林甫,男,漢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地理學博士后。1965年出生於浙江省餘杭縣。1982年考入上海市復旦大學歷史系,1986年本科畢業,即考取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鄒逸麟教授。1989年碩士畢業,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室。1996年9月,考取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職),仍師從鄒逸麟教授。1997年被社科院歷史所評為副研究員。1999年7月在復旦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自2000年10月起,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合作導師為劉君德教授,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

簡介


華林甫
華林甫
華林甫,男,漢族,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地理學博士后。

學術職務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都學會理事,《歷史地理》集刊編委,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理事,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教育背景


1965年4月生於風景秀麗的江南小鎮——大運河畔的浙江省餘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博陸鎮。小學就讀於博陸中心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於縣城的臨平中學。1982年9月以全省文科第十一名的成績、第一志願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6年本科畢業即考取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專業研究生,導師為鄒逸麟教授。1996年9月,考取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職),仍師從鄒逸麟教授,1999年7月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自2000年10月起,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合作導師為劉君德教授,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

工作經歷


華林甫陪劉君德先生考察蘭陵古鎮
華林甫陪劉君德先生考察蘭陵古鎮
1989年7月碩士畢業,即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室工作。在中國社科院工作十餘年間,1990年赴陝西洛南基層鍛煉,1991年評為助理研究員,1997年評為副研究員。1995年起獨立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地名學源流》。1999年9月至12月,曾出訪英國。1999年3月被聘為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的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至2000年10月因赴華東師大做博士后而辭去主任之職、離開中國社科院。2001年,申請教育部“十·五”社科規劃項目《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學術史研究》、博士后基金項目《中國政區通名改革研究》均獲成功。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工作。2004年春以《英檔庋藏近代中文輿圖研究》為題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又獲成功。2005年9月因中國人民大學內部調動,來到清史研究所(院)工作至今,一直負責人大歷史地理學學科建設之責。2006年秋天,赴台灣省台北市任政治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一個學期。

榮譽獎勵


本科時,被評為復旦大學校級“三好學生”(1984~1985學年);
1996年2月,獲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會“優秀青年論文獎”;
博士生期間(1996~99年),榮獲復旦大學研究生“一等獎學金”;
1999年1月,獲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
2004年8月,第二次獲得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會“優秀青年論文獎”。

地理考察


全國34個省級政區,足跡所及28個。到訪過大小國家十八個,最北到達了北極圈以內(挪威Bodø),但向南尚未跨越赤道。

學術成果


個人獨立專著

1.《中國地名學源流》,獨著,37.0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這是筆者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地名學源流》(批准號:94CZS004)的最終研究成果。書評見《學術界》2002年第5期。
2.《中國地名學史考論》,獨著,18.1萬字,博士學位論文修改稿,列入中國史學會的“東方歷史學術文庫”,2002年2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3.《中國歷史地理學–綜述》,獨著,38.0萬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英國國家檔案館庋藏近代中文輿圖》,獨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這是筆者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英國國家檔案館收藏傳統中文輿圖專題研究》(批准號:04BZS021)的最終研究成果。定價4200元。書評見《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歷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輯。

學術論文

5.《清代以來三峽地區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1.5萬字,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萬多詞,載《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7.《中國歷代更改重複地名及其現實意義》,3萬字,載《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8.《英藏清軍鎮壓早期太平天囯地圖考釋》,1.5萬字,載《歷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轉載。
9.《論先秦時期我國地名學的特點》,1.3萬字,載《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10.《論兩漢時期中國地名學的奠基》,1.7萬字,載《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6年第11期。
11.《論應劭、圈稱的地名學貢獻》,0.7萬字,載《中州學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7年第2期。
12.《略論<華陽國志>的地名學成就》,0.4萬字,載《西南師大學報》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6年第5期。
1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名學成就》,2.5萬字,載《歷史地理》第14輯(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4.《論酈道元<水經注>的地名學貢獻》,1萬字,載《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15.《論唐代的地名學成就》,2.1萬字,載《自然科學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7年第4期。該文於1999年1月獲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修訂稿已收入《紀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陝西師大出版社,2012年)。
16.《<元和郡縣誌>的地名學研究》,1.6萬字,載《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9年第8期。
17.《略論敦煌文書的地名學意義》,0.5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2期。
18.《<通鑒·唐紀>胡注地理正誤》,0.5萬字,載《歷史地理研究》第二輯(1990年)。
19.《<通鑒>胡注地理失誤舉例》,1.3萬字,載《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0.《論胡三省注<通鑒>地名的得與失》,1萬字,載《浙江學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
21.《簡論<元一統志>的地名學價值》,0.5萬字,收入《東北亞歷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郭子章及其<郡縣釋名>述論》,1.3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3期。
23.《略論<通鑒注商>的地名學價值》,0.3萬字,載《安徽史學》1999年第4期。
24.《略論吳卓信<漢志補註>的地名學價值》,0.4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
25.《論民國時期中國地名學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3萬字,載《歷史地理》集刊第15輯(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26.《中國古代地名學理論的初步探討》,1.7萬字,《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4期。
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0.3萬字,載《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8.《點校本<元和郡縣誌>指瑕》,0.2萬字,載《書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
29.《<讀史方輿紀要>地名正誤》(浙江省部分),0.5萬字,載《書品》1998年第6期。
30.《唐代兩浙驛路考》,0.8萬字,載《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
31.《中國古代地名淵源解釋發展原因的分析》,1.2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期。
32.《唐詩研究中的地名正誤》,0.4萬字,載《中國詩學》第六輯(由蔣寅研究員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33.《“錢塘”辨證》,0.2萬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
34.《(中國)歷代五金生產的地理分佈及其變遷》,2.5萬字,載鄒逸麟教授主編《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49771026),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
35.《三峽地區的歷史自然災害》,敝人撰寫2.0萬字,載陳可畏研究員主編《長江三峽歷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全書26.7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36.《論中國地名文化對朝鮮-韓國半島的影響》,1.5萬字,載《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號。
37.《略論中國地名文化對越南的影響》,1.1萬字,載《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第2期。
38.《清代考據學派的地名學貢獻》,3.5萬字,刊《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2輯(總第66輯)。《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1期摘錄。
39.《中國自治區宜改名自治省》,0.5萬字,《中國方域》2001年第3期。
40.《中國縣級政區通名宜劃一》,0.6萬字,《中國方域》2003年第1期。
41.《市轄區名稱存在的問題》,0.5萬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
42.《中國直轄市通名改革研究》,1.2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43.《政區研究應該打破古、今界限》,《江漢論壇》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1期轉載。
44.《中國歷代分省模式探討》,第一作者(與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45.《中國政區通名改革芻議》,收入《歷史環境與文明演進——2004年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46.《<嘉慶重修一統志>陝西統部的編纂過程》,1.2萬字,收入《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0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250~269。齊魯書社,2001年10月。
47.《檔案所見<嘉慶重修一統志>貴州統部的編纂過程》,1.1萬字,收入雲南大學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一輯),頁421~434。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48.《道光年間<一統志>各省定稿進奏時間》,《歷史地理》第20輯(2004年)。
49.《“中國”名稱考》,0.2萬字,《北京日報》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談古論今》第130至133頁,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50.《重慶直轄市簡稱“渝”的商榷》,0.2萬字,《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51.《簡析<歷代國都圖>的古都學價值》,《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
52.《<隋書>郡縣封爵研究》,0.5萬字,載《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
53.《<隋圖經>輯考》,收入《2004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4月。
54.《唐畝考》,0.6萬字,載《農業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22《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
55.《唐代粟、麥生產的地域布局初探》,4萬字,連載《中國農史》1990年第2、3期。該文於1996年2月榮獲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會“優秀青年論文獎”。碩士論文一部分。
56.《唐代水稻生產的地理布局及其變遷初探》,2萬字,載《中國農史》1992年第2期。碩士論文一部分。
57.《唐代糧食作物分佈與自然環境制約》,1.2萬字,載《歷史地理》第12輯。碩士論文一部分。
58.《論唐代宰相籍貫的地理分佈》,1萬字,載《史學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21《中國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
59.《<括地誌>輯本校讀》,0.5萬字,載《文獻》1991年第1期。
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寫作年代考》,0.3萬字,載《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
61.《<姓氏錄>寫作年代考》,0.6萬字,載《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
62.《唐代的地名整理》,0.4萬字,《中國地名》1991年第3期。
63.《我國歷史上的地名避諱》,0.3萬字,《地名知識》1992年第2期。
64.《我國古代的雙附郭縣》,0.4萬字,《中國方域》1993年第6期。
65.《簡論我國的單名縣》,0.4萬字,《中國地名》1994年第2期。
66.《慈溪地名探微》,0.2萬字,《中國地名》1995年第5期。
67.《盛弘之<荊州記>述略》,0.3萬字,《中國方域》1996年第4期。
68.《梁份評傳》,0.6萬字,收入譚其驤院士主編《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三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
69.《<滇黔赴京驛站冊>初探》,0.7萬字,載《貴州文史叢刊》1994年第2期。
70.《西湖珠光照杭州》,0.5萬字,台北《歷史月刊》第75期(1994年)。
71.《英國檔案館收藏的近代中國輿圖》,《地圖》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黃愛平黃興濤聯合主編的《西學與清代文化》(論文集)頁454-464。中華書局,2008年1月。
72.《關於<皇朝地理志>的幾點初步認識》,台北故宮《學術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
73(1).《隋唐<圖經>輯考》(上),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
73(2).《隋唐<圖經>輯考》(下),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
74.樂史《太平寰宇記》的地名學貢獻,載《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第1頁至第6頁。
75.近兩年清史地理研究點評,載《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
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載《中國地名》2008年第2期,頁42-44。
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學術理論與編纂實踐,載《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
78.關於編繪《清史地圖集》的建議,載《慶賀朱士光教授七十華秩暨榮休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
79.《括地誌》輯本二題,《漢唐盛世的歷史解讀——漢唐盛世研討會論文集》(第112~119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80.東漢軍事地理三論,《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4~208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81.十幅晚清廣州輿圖解讀,載《圖說城市文脈——廣州古今地圖集》(第62~71頁),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10年1月。
82.清前期“屬州”考,載《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上冊,第169~21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
83.清直隸省地理沿革考辨釋例,收入《譚其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第506~52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84.《大黃江圩兵防輿圖》繪成日期之考證,收入周長山等主編《歷史·環境與邊疆——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77~82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85.論楊守敬考證《隋書ž地理志》的成就與不足,載《江漢論壇》2012年第7期。
86.《本草綱目》釋地八說,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學術動態

87.《199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況》,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2年第2期。
88.《1991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0.8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2年第12期。
89.《1992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4年第1期。
90.《1993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4年第1期。
91.《1994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11期。
92.《1995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8期。
93.《1996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8年第1期。
94.《1997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述評》(與辛德勇先生合作),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8年第9期。
95.《1998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述評》,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11期。
96.《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新進展》(第一作者,與曹樹基教授合寫),1萬字,載《中國歷史學年鑒》(1999年)。三聯書店,2002年5月出版。
97.《200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9期。
98.《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概述》,0.2萬字,《光明日報》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網上被多處轉載。
99.《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1.2萬字,《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1年第3期。
100.《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成就》,1.1萬字,《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01.《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與葛劍雄教授合寫,第二作者),4萬字(敝人撰寫2.4萬字),載《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02.《近三十年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與葛劍雄教授合寫),收入張海鵬主編《中國歷史學三十年》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103.《五十年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與葛劍雄教授合寫),2.0萬字,載台灣《漢學研究通訊》2002年第4期。
104.《近年來<禹貢>研究述略》,0.6萬字,《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10期。
105.《二十世紀的中國古都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第1輯。
106.《中國歷史地理學理論研究的現狀》,《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9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錄。
107.《二十世紀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評》,《中國地方志》2006年第2期。
108.《中國歷史農業地理研究的世紀回顧》,《經濟地理》2006年第5期。
109.《隋唐五代政區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8期。
110.歷史地理研究(學術評論),收入陳高華、張彤主編《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歷史學卷》第三章第11節(第216~224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11.中國歷史地理文獻研究的主要成就(學術評論),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3期。敝人為《2001~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回顧與評論》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該組論文之一。

科普與書評

112.《釣魚島主權屬中國》,署名“天良”,2000字,載《歷史學習》1995年第9期。
113.《清朝歷史上的八級地震》,刊於《光明日報》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
114.《地名史話》(列入“中華文明史話叢書”),10萬餘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灣盜版系由名為“國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
115.《插圖本中國地名史話》,齊魯書社,2006年1月。
116.《銀色巨龍——長江》(與衛家雄先生合作),10萬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8月;《長江史話》(與衛家雄先生合作,“中華文明史話叢書”之一),出版社、出版時間同前。
117.《社會歷史博物館》(中國虛擬博物館叢書之一),主編和全部文字(16萬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8.《天下奇觀——錢塘潮》,2000字,收入復旦大學《旅遊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119.《我國省市自治區名稱、簡稱的來歷》,署名“天良”,1萬字,連載於《歷史學習》1994年第8、9、10期。
120.《中國歷代王朝名稱與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歷史學習》1995年第1、2期。
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詩》,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
122.《遍地寶藏——自然資源篇》(與太太薛亞玲女士合作),13萬字,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9月。
123.《植物與中國地名的變遷》,0.7萬字,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30日
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0.2萬字,載《尋根》2000年第2期。
125.《“中國”名稱和中國歷代疆域的演變》,1.7萬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編《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二十五講》之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26.《與<中國地理學史>(上冊)商榷》,2000字,載《讀書》1985年第7期。
127.《<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簡介》,1500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年第2期。
128.《<紹興師爺>簡介》,1000字,署名“少鵬”,《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11期。
129.《<兩湖平原開發探源>簡評》,1000字,署名“天良”,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2期。
130.《古地圖的精品——介紹<中國古地圖精選>》,1500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4期。
131.《<東北歷史地理研究>簡介》,署名“吳越”,0.3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9年第8期。
132.《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新收穫——評馮賢亮著<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與馮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33.《<西域地名考錄>序》(該書由鍾興麒先生編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134.《中外行政區劃比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為:劉君德教授、馮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擔12.5萬字(全書43.9萬字),《行政區經濟與政區改革》叢書之五,2002年5月,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

學術資料整理

135.《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華林甫編),49.7萬字,已由學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責任編輯:郭強副編審),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訂版。該書書評見吳松弟《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半世紀回顧》(《中華讀書報》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3輯第97~98頁)。
136.《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存·歷史地理卷》(葛劍雄、華林甫合編),40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責任編輯:漆詠德博士)。此書由導論、選文、索引三部分組成,前兩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3.5萬字)系華林甫獨立編纂。
137.《〈隋書·地理志〉匯釋》(華林甫、賴青壽、薛亞玲三人合作編著),80萬字,系譚其驤院士主編“正史地理志匯釋叢刊”之一,計劃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董龍凱、張利)。
138.承擔史為樂研究員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浙江部分撰稿,約15萬字,2005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獲中國出版政府獎郭沫若歷史學獎。

說明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項系與別人合作之外,其餘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獨立完成。
②此目錄尚未包括敝人編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內文化圖組、軍事圖組的若干圖幅(待出版)。
③拙作關於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歷史地理學學術動態文章,被譯成韓文,刊載於韓國《文化歷史地理》年刊第8、9、10、11號上(1997~1999年)。
④統計截止時間: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