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郭咸陽

西漢時期資產累千金的大鹽商

東郭咸陽,西漢齊國人(青州),是資產累千金的大鹽商。漢武帝時,為大農丞,領鹽鐵事;

人物簡介


東郭咸陽
東郭咸陽
東郭咸陽,西漢齊國人(青州齊國,都臨淄),是資產累千金的大鹽商。

國庫空虛


西漢漢武帝(劉徹)時,由於南征北討,費用浩繁,連年入不敷出,甚至減捐御膳,取出內府私帑,作為彌補,尚嫌不足。再加水旱偏災,時常遇著,東鬧荒,西啼飢,正供不免缺乏。
東郭咸陽
東郭咸陽
前120年(元狩三年)的秋季,山東大水,漂沒民廬數千家,雖經地方官發倉賑濟,好似杯水車薪,全不濟事,再向富民貸粟救急,亦覺不敷。沒奈何想出移民政策,徙災氓至關西就食,統共計算約有七十餘萬口,沿途川資,又須仰給官吏。就是到了關西,也是謀生無計,仍須官吏貸與錢財,因此糜費愈多,國用愈匱。

與民爭利


偏是漢武帝不慮貧窮,但求開拓,整日里召集群臣,會議斂財方法。丞相公孫弘已經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為丞相。李蔡本庸材,濫竽充數,獨廷尉張湯,得升任御史大夫,費盡心計,定出好幾條新法,次第施行,列述如下:
(一)商民所有舟車,悉數課稅。 (二)禁民間鑄造鐵器,煮鹽釀酒,所有鹽鐵各區,及可釀酒等處,均收為官業,設官專賣。 (三)用白鹿皮為幣,每皮一方尺,緣飾藻繢,作價四十萬錢。 (四)令郡縣銷半兩錢,改鑄三銖錢,質輕值重。 (五)作均輸法,使郡國各將土產為賦,納諸朝廷。朝廷令官吏轉售別處,取得貴價,接濟國用。 (六)在長安置平準官,視貨物價賤時買入,價貴時賣出,輾轉盤剝,與民爭利。
為此種種法例,遂引進計吏三人,居中用事:
東郭咸陽,是齊地鹽商,為大農丞,管領鹽鐵;
孔僅,是南陽鐵商,為大農丞,管領鹽鐵;
桑弘羊,是洛陽商人子,尤工心計,利析秋毫,初為大農中丞,嗣遷治粟都尉。
東郭咸陽
東郭咸陽
三商當道,萬姓受殃。

官職介紹


大農令,本名治粟內史,漢景帝後元年(前143年),更名為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為大司農新莽時稱羲和,后又改為納言,東漢時復稱大司農。
秦置治粟內史。西漢沿置,為九卿之一。
景帝后元年(前143),改名為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再改為大司農。掌錢穀,為國家財政長官,與管理皇帝私財的少府並列。
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及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共六十五長、丞。王莽改大司農為羲和,又改為納言。東漢復原名,職掌如舊,僅將鹽鐵劃歸郡國管理。漢末以後,財政收支劃歸尚書的度支,各種理財之官,陸續出現,大司農的職權縮小。
據記載﹐西漢時大司農每年從百姓賦斂所得達四十餘萬萬錢。凡百官俸祿﹑軍費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還管理一些官營的農業和手工業。分佈於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農派人耕種﹔官營的煮鹽和冶鐵也都歸大司農主管。武帝時設置平準﹑均輸﹐這類官府商業也歸大司農經管(見兩漢均輸兩漢平準)。

姓氏介紹


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齊國公族之後。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時,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稱為東郭大夫。其後代子孫遂以居住地命姓,稱東郭氏。
東郭咸陽
東郭咸陽
得姓始祖:齊桓公。相傳周朝齊國國君的同族大夫分居於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為姓的。齊桓公的子孫曾住在臨淄外城的東門附近,而古稱外城為郭,因此得東郭大夫一稱,後來他們就以東郭為姓。據《姓譜》載,齊公侯大夫居東郭,以地為氏。故東郭氏後人尊齊桓公為東郭姓的得姓始祖。

史書記載


(《史記·平準書第八》)這在《漢書·食貨志》中也有記載。後來柳宗元在《招海賈文》中寫道:“弘羊心計登謀謨,煮鹽大冶九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