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人民政府

蘇州市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市人民政府是蘇州市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蘇州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蘇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蘇州市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向蘇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2006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809.86萬人;戶籍總人口616.08萬人。

2012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47.81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328.99萬人。

市區概覽


地理和資源

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02′之間,東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總面積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勢低平,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太湖水面絕大部分在蘇州境內,河流、湖泊、灘塗面積佔全市土地面積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鄉。
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2016年平均氣溫16.9℃,降水量1745.5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優越。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較多,出產蓮藕、芡實茭白等水生作物。特產有鴨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長江刀魚、陽澄湖大閘蟹和太湖白魚銀魚、白蝦等為著名水產品。
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2500多年歷史,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為獨特風貌,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816處,其中國家級59處、省級112處。
蘇州是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現有保存完好的蘇州園林60餘個。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虎丘、盤門、靈岩山、天平山、虞山等都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太湖絕大部分景點、景區分佈在蘇州境內。

政區沿革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4000多年歷史。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泰伯、仲雍南來,號勾吳。春秋時,東周壽夢於公元前585年稱王,建吳國吳王闔閭於公元前514年始建蘇州城,為吳國都城。戰國時先後屬越、楚,秦代建置吳縣,為會稽郡治所。漢代設吳郡。三國時屬孫權吳國。南朝時屬梁,設吳郡。隋開皇9年(589年)始稱蘇州。宋為平江府。元改平江路為治所。1356年張士誠改稱隆平府。明洪武2年(1369年)稱蘇州府。清代續為蘇州府。民國元年撤蘇州府,設吳縣。1928年建蘇州市,1930年撤銷,復稱吳縣。新中國成立后,蘇州分為蘇州市和蘇州專區兩個行政區。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蘇州市曾兩次劃歸蘇州專區。1953年至1957年,無錫、江陰、宜興和武進4縣先後劃歸蘇州專區。1956年初,宜興劃歸鎮江專區。1958年初,蘇州專區與松江專區合併。是年7月,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11月原松江專區所屬各縣劃歸上海市。1961年,從常熟、江陰劃出部分公社,成立沙洲縣。1983年初,江陰、無錫兩縣劃歸無錫市。蘇州實行市管縣體制,下轄1市(常熟)5 縣(沙洲、太倉、崑山、吳縣、吳江)和平江、滄浪、金閶、郊區4個區。之後,5個縣先後撤縣建市,其中沙洲縣更名為張家港市。1992年和1994年先後從吳縣及郊區劃出部分鄉鎮,分別設立蘇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2000年9月郊區更名為虎丘區。2001年初,吳縣市撤銷,併入蘇州市區,設立吳中、相城兩區。2002年,蘇州高新區與虎丘區合併。2012年9月,撤銷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行政區域設立為姑蘇區,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2016年末,全市共有55個鎮、41個街道、1034個行政村、1126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蘇州市總面積8848.42平方公里(含太湖水域面積),其中市轄區面積2742.62平方公里。2012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為49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6.91萬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2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47.81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328.99萬人。
蘇州市共轄5個市轄區:姑蘇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1個縣級行政管理區即蘇州工業園區;4個縣級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

歷史沿革


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后,下設13個鎮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設東、南、西、北、中5個區公所;1950年5月各區公所撤銷,由公安部門接管。1951年11月初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決定按原區公所轄區建立東、南、西、北、中5個區。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1)蘇州市為省轄市。(2)設立蘇州專區。蘇州專區轄常熟市和常熟、吳縣、吳江、太倉、崑山、無錫、宜興、江陰、太湖辦事處(相當於縣)1市8縣1處,專署駐蘇州市。(3)設立松江專區。松江專區轄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寶山、嵊泗、上海10縣,專署駐松江。同年,太湖辦事處改為震澤縣,蘇州專區轄1市9縣。同年6月26日,嵊泗縣劃歸浙江省領導。1954年,常熟市改為省直轄市,並仍接受蘇州專署督導。1956年,將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原轄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划入蘇州專區,轄9縣。
1958年8月25日,原由省直轄的蘇州市劃歸蘇州專區領導;撤銷常熟市,併入常熟縣。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武進縣劃歸常州專區。4月8日,撤銷松江專區,所屬的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6縣划入蘇州專區。4月12日,原江蘇省松江專區管轄的嘉定、寶山、上海3縣劃歸上海市管轄。11月21日,川沙、青浦、南匯、松江、奉賢、金山6縣,劃歸上海市管轄。蘇州專區轄1市7縣。
1960年,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1961年,設立沙洲縣(駐楊舍鎮)。1962年,蘇州市改為省轄市;原由無錫市領導的無錫縣划入蘇州專區,轄8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蘇州地區的常熟、太倉、崑山、吳縣、吳江、沙洲縣劃歸蘇州市領導;常熟縣撤銷,改設常熟市;蘇州市共轄1市5縣4區(平江、金閶、滄浪和郊區)。1986年9月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沙洲、崑山、吳江、太倉(1993年)4縣,改設張家港、崑山、吳江、太倉4市。蘇州市共轄5市1縣4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1994年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蘇州市郊區的婁葑鄉,吳縣的跨塘、斜塘、唯亭、勝浦四個鎮劃歸蘇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由蘇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將吳縣的楓橋鎮木瀆鎮的興隆、新升、明星、石城四個村和郊區橫塘鄉所轄的永和、獅山、何山、曙光、星火、落星、黃山七個村劃歸蘇州市管轄,由新區管委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1995年撤銷吳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吳縣市。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蘇州市總人口67922393人。其中:滄浪區313521人、平江區417064人、金閶區387882人、虎丘區226242人、常熟市1239637人、張家港市957223人、崑山市750074人、吳江市857104人、太倉市515063人、吳縣市1128429人。
2000年1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蘇州市郊區更名為虎丘區(於9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2001年2月28日正式實施);吳中區轄原縣級吳縣市的長橋、胥口、木瀆、橫涇、浦庄、渡村、東山、西山、藏書、光福、鎮湖、東渚、甪直、車坊、郭巷1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長橋鎮;相城區轄原縣級吳縣市和陸慕、蠡口、黃橋渭塘、太平、湘城、陽澄湖、北橋、黃埭、東橋、望亭、通安1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陸慕鎮。行政區劃調整后,蘇州市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吳江5個縣級市和平江、滄浪、金閶、虎丘、吳中、相城6個區,市區面積擴大到1730平方千米,人口205.9萬人。
2002年7月,將相城區通安鎮、吳中區東渚鎮、蘇州新區代管的楓橋鎮、獅山街道等劃歸虎丘區,虎丘區白洋灣街道、虎丘鎮十字洋河以西部分、橫塘鎮的新興、虹橋2村劃歸金閶區,虎丘區虎丘鎮十字洋河以東7個村、金閶區的金門、桃塢2個街道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東環路以西3個居委會劃歸平江區,虎丘區橫塘鎮京杭大運河以西的6個村和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東環路以西的2個居委會劃歸滄浪區。蘇州新區管委會更名為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與虎丘區人民政府合署辦公。
2002年末,全市共有121個鎮、25個街道,2305個行政村、811個居委會,35111個村民小組,面積8488.42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共有25個街道、33個鎮,349個居委會、715個村委會,9340個村民小組,面積1649.72平方千米:滄浪區共有8個街道,74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44個村民小組;平江區共有9個街道,47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60個村民小組;金閶區共有7個街道、1個鎮,47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151個村民小組;吳中區共有13個鎮,114個居委會、268個村委會,3413個村民小組:相城區共有10個鎮,26個居委會、227個村委會,2973個村民小組:虎丘區共有1個街道、5個鎮,14個居委會、127個村委會,1460個村民小組;工業園區共有4個鎮,27個居委會、65個村委會,1239個村民小組。常熟市共有24個鎮,176個居委會、406個村委會,6737個村民小組,面積1094平方千米;張家港市共有19個鎮,88個居委會、351個村委會,5279個村民小組,面積772.4平方千米;崑山市共有15個鎮,93個居委會、211個村委會,4170個村民小組,面積864.9平方千米;吳江市共有18個鎮,49個居委會、397個村委會,5663個村民小組,面積1092.9平方千米;太倉市共有12個鎮,56個居委會、225個村委會,3922個村民小組,面積620平方千米。(全市土地面積中含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積,5個縣級市土地面積中未包括)
2003年,蘇州市鄉鎮街道調整情況:常熟市撤銷淼泉鎮、白茆鎮併入古里鎮,撤銷東張鎮併入新港鎮,撤銷任陽鎮、何市鎮併入支塘鎮,撤銷徐市鎮併入董浜鎮,撤銷楊園鎮併入辛庄鎮,撤銷唐市鎮併入沙家浜鎮,王莊鎮與冶塘鎮合併設立王莊鎮,撤銷張橋鎮併入練塘鎮,撤銷謝橋鎮、莫城鎮併入虞山鎮;張家港市撤銷三興鎮併入錦豐鎮,撤銷東萊鎮併入楊舍鎮、錦豐鎮管轄,撤銷晨陽鎮併入楊舍鎮、大新鎮、金港鎮,港區、后塍、德積3個鎮及原晨陽鎮部分區域合併設立金港鎮,撤銷妙橋鎮、鹿苑鎮併入塘橋鎮,撤銷合興鎮併入錦豐鎮,撤銷兆豐鎮併入樂余鎮,撤銷西張鎮、港口鎮併入鳳凰鎮,將樂余鎮的東華、東勝、東紅3個村劃歸南豐鎮管轄;太倉市撤銷歸庄鎮、岳王鎮併入沙溪鎮,撤銷鹿河鎮併入璜涇鎮,撤銷瀏家港鎮、金浪鎮併入浮橋鎮;吳江市撤銷南麻鎮併入盛澤鎮,撤銷菀坪鎮併入橫扇鎮,撤銷廟港鎮併入七都鎮,撤銷八都鎮併入震澤鎮,撤銷銅羅鎮併入桃源鎮,撤銷金家壩鎮併入蘆墟鎮,撤銷北厙鎮併入黎里鎮,撤銷梅堰鎮併入平望鎮;崑山市撤銷正儀鎮併入玉山鎮、巴城鎮,撤銷陸楊鎮併入玉山鎮、周市鎮,撤銷蓬朗鎮併入花橋鎮,撤銷石牌鎮併入巴城鎮,撤銷石浦鎮併入千燈鎮;相城區撤銷元和鎮、黃橋鎮、太平鎮,設立元和街道太平街道,湘城鎮與陽澄湖鎮合併設立陽澄湖鎮;金閶區撤銷虎丘鎮設立虎丘街道;虎丘區撤銷橫塘鎮設立橫塘街道,撤銷楓橋鎮設立楓橋街道;蘇州工業園區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2005年,蘇州工業園區撤銷跨塘鎮併入唯亭鎮。2005年末,蘇州市共有31個街道、64個鎮。2006年,相城區撤銷北橋鎮設立北橋街道;吳江市撤銷蘆墟鎮、黎里鎮合併設立汾湖鎮。2006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809.86萬人;戶籍總人口616.0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30.15萬人。截至2007年4月4日,全市共有32個街道、61個鎮。2008,將相城區黃埭鎮部分區域劃歸北橋街道管理。
2012年,《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2]102號):一、撤銷蘇州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蘇州市姑蘇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為姑蘇區的行政區域。姑蘇區人民政府駐蘇錦街道平川路510號。二、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以原縣級吳江市的行政區域為吳江區的行政區域。吳江區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人民路1000號。調整后,蘇州市轄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即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市政府駐姑蘇區彩香街道。
2021年7月7日,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大學共建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簽約儀式在獨墅湖校區金螳螂建築學院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機構設置


《蘇州市機構改革方案》經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蘇州市迅速組織實施市級機構改革。根據《蘇州市機構改革方案》,蘇州市對應中央和省級機構改革,調整優化相應機構和職能。改革后,共設置黨政機構52個。黨委機構14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3個。政府工作部門38個。具體如下:
蘇州市人民政府機構設置表
蘇州市人民政府機構設置表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掛大數據管理局牌子)
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蘇州市教育局
蘇州市科學技術局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蘇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蘇州市公安局
蘇州市民政局
蘇州市司法局
蘇州市財政局
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掛太湖水污染防治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掛林業局的牌子)
蘇州市城市管理局(掛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牌子)
蘇州市交通運輸局(掛地方鐵路建設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水務局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掛市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商務局(掛口岸辦公室、中國(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掛文物局牌子)
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掛中醫藥管理局牌子)
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蘇州市應急管理局
蘇州市審計局
蘇州市外事辦公室(掛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蘇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蘇州市行政審批局(掛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掛知識產權局牌子)
蘇州市體育局
蘇州市統計局
蘇州市醫療保障局
蘇州市信訪局
蘇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蘇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掛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
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領導名單


李亞平

李亞平市長
李亞平市長
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蘇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財政、審計方面工作。

王翔

王翔副市長
王翔副市長
中共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州市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
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負責發展改革、城鄉規劃、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統計、稅務、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管理、政務公開、大數據管理、重大項目、機關事務管理方面工作。
分管市政府辦公室(大數據管理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府研究室、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市統計局、市機關事務局;協助分管市財政局、市審計局。
聯繫市總工會、市稅務局、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

蔣來清

蔣來清副市長
蔣來清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國民主同盟蘇州市委員會主任委員。
負責水務、農業和農村、城區河道水環境管理、糧食和物資儲備、供銷、氣象、經濟協作、對口支援、扶貧方面工作。
分管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扶貧辦)、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供銷總社、市農科院(太湖農科所)、市農干院,蘇州水務集團、蘇州農發集團。
聯繫省太湖漁管辦、市氣象局。。

陸春雲

陸春雲副市長
陸春雲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科技、工業、信息化、民營經濟、生態環境保護、太湖水污染防治方面工作。
分管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辦),蘇州創元集團。
聯繫市科協、蘇州供電公司、市工商聯。

江海

江海副市長
江海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州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兼督察長。蘇州市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
負責公安、司法、法制、城市管理、信訪、國家安全方面工作。
主持市公安局全面工作,分管市城市管理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
聯繫市國家安全局。

吳曉東

吳曉東副市長
吳曉東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園林和綠化、林業、交通運輸、人防、鐵路、港口管理、住房公積金、高鐵新城太湖新城建設、郵政、通信方面工作,協助城鄉規劃、自然資源方面工作。
分管市住建局、市園林和綠化局(林業局)、市交通運輸局(地方鐵路辦)、市人防辦、市公積金管理中心,蘇州城投公司、蘇州軌道交通集團、市保障房公司、蘇州風景園林集團、蘇州交投公司。
聯繫太倉港口、市郵政管理局,電信蘇州分公司、移動蘇州分公司、聯通蘇州分公司、鐵塔蘇州分公司、郵政集團蘇州分公司。

曹后靈

曹后靈副市長
曹后靈副市長
中共蘇州市委委員、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國共產黨太倉港口工作委員會書記兼蘇州市紅十字會會長。
負責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老齡方面工作。
分管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市社保中心。
聯繫市婦聯、市紅十字會。

聶飆

聶飆副市長(掛職)
聶飆副市長(掛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司長。
負責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疾人、人民武裝、雙擁方面工作。
分管市民政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聯繫市民族宗教局、市殘聯、駐蘇州部隊。

楊知評

楊知評副市長
楊知評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商務、口岸、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外事、港澳事務方面工作,協助應急管理、政務服務、大數據管理方面工作。
分管市商務局(口岸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政府外事辦(港澳辦)。
聯繫市台辦、市僑辦,團市委、市僑聯、市貿促會、市台聯,蘇州海關、市煙草專賣局,蘇州市鹽業公司。

王颺

王颺副市長
王颺副市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國有資產管理、金融、地方志方面工作。
分管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文物局)、市國資委、市體育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融辦)、市地方志辦,蘇州文旅集團、蘇州國發集團、蘇州新城投資公司、蘇州資產管理公司,蘇州銀行、東吳證券公司、東吳人壽保險公司。
聯繫市文聯、市社科聯,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市廣電總台,江蘇有線蘇州分公司、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蘇州銀保監分局,各金融機構駐蘇州分支機構。
沈覓
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任免信息


說明:本級目錄所列政府領導任免信息僅限於2018年4月後,用作對於“政府領導及分工”這一目錄中內容增減情況的說明!
2018年4月28日,蘇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接受吳慶文、李京生辭去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的請求。
2018年8月3日,蘇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接受金潔辭去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的請求的決定》;通過了楊知評蘇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職務的免職事項。決定任命陸春雲、楊知評為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18年10月25日,蘇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接受徐美健辭去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的請求,並報蘇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備案。
2018年12月28日,蘇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經過表決,決定任命王颺為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21年1月11日,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三十一次會議,經過表決,決定任命沈覓為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歷任市長


惠浴宇(1949.04-1949.08)
王東年(1949.08-1952.12)
李芸華(1952.12-1960.12)
焦康壽(1960.12-1965.08)
朱亞民(1965.08-1967.02)
華林森(1967.02-1968.03)
向孝書(1968.03-1969.08)
曲言斌(1971.02-1975.03)
劉伯英(1975.11-1977.03)
賈世珍(1977.03-1981.01)
方明(1981.01-1984.07)
段緒申(1984.07-1986.01)
俞興德(1986.01-1989.10)
章新勝(1989.10-1997.12)
陳德銘(1997.12-2000.12)
楊衛澤(2000.12-2004.11)
閻立(代市長,2004.11-2005.01)
閻立(2005.01-2012.03)
周乃翔(代市長,2012.03-2013.06)
周乃翔(2013.06-2016.01)
曲福田(2016.01-2017.03)
李亞平(代市長,2017.03-2018.01)
李亞平(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