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全子宮切除術

次全子宮切除術

次全子宮切除術可用於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現在子宮切除有開腹、陰式及腹腔鏡下操作,后兩者均為微創手術。次全子宮切除術又稱部分子宮切除術或陰道上子宮切除術,手術切除子宮體,保留子宮頸。

手術名稱


次全子宮切除術

別名


部分子宮切除術;陰道上子宮切除術;經腹子宮次全切除術;sub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分類


婦產科/婦科手術/腹部手術/良性疾病手術/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子宮切除術

ICD編碼


68.3902

簡介


子宮切除術是常見的婦科手術,手術可分為子宮全切除、子宮部分切除術和擴大子宮切除術。子宮部分切除術只切除子宮的上部,留下完整的子宮基底部和宮頸。子宮全切術是把子宮連同宮頸都切除。擴大子宮切除術則切除子宮、雙側輸卵管和卵巢,還有陰道的上部組織。子宮切除可經腹部或陰道進行,前者稱為經腹部子宮切除術,後者稱為經陰道子宮切除術。
子宮次全切術
子宮次全切術
由於女性生殖道的結構特點,有多種方法可用來將病變的子宮切除。傳統的手術方法是經腹或經陰道將子宮切除。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指經過腹腔鏡將子宮周圍的韌帶、血管、陰道壁切斷,將子宮切除后自陰道取出,然後經腹腔鏡下再次縫合陰道斷端。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除了子宮全切除術外,還有幾種不同的術式,包括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腔鏡技術使醫學進入微創的手術時代,這個微創的手術時代可以歸結為幾句話,就是最小的損傷,最小的炎性反應和最佳的切口癒合,最小的組織瘢痕和最佳的治療效果。

適應症


全子宮切除術適用於:
1.子宮肌瘤或其他子宮良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腺肌瘤(病)等,需要切除子宮而子宮頸正常的年輕婦女,可保留子宮頸。
2.子宮頸無嚴重病變,而病人一般情況欠佳,或有全身性嚴重併發症,不能支持較複雜的全子宮切除手術者,或有廣泛粘連,行全子宮手術有困難者。

禁忌症


1.宮頸有嚴重病變,如非典型增生,重度糜爛或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有可疑者,不宜保留宮頸。
2.子宮肌瘤有惡變者。
3.子宮內膜有惡性病變者。
4.合併有附件惡性病變者。
5.急性盆腔炎症。

術前準備


1.同一般婦科腹部手術前準備。
2.宮頸刮片查癌細胞
3.月經紊亂及年齡在50歲以下的病人,術前應做診斷性刮宮,全面了解子宮情況,除外內膜病變,以確定卵巢的去留。

麻醉和體位


一般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全身麻醉或蛛網膜下腔麻醉。手術體位取仰卧位。

手術步驟


2.探查盆腔
了解子宮、附件及其病變,明確腫瘤大小、部位、有無粘連,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係。懷疑腫瘤惡變時,還應探查橫膈、肝、脾、胃、腎、腸、大網膜以及淋巴結轉移等。探查完畢,以鹽水大紗布墊開腸管,置入拉開器,充分暴露手術野。如有粘連應先行銳性或鈍性分離。
3.提拉子宮
用2把帶齒血管鉗,沿宮角直達卵巢韌帶下方夾持子宮兩側,以作牽引。亦有將子宮托出腹腔進行操作,均可按子宮大小及個人操作習慣進行。一般如子宮不大,在腹腔內操作方便,亦減少腹腔外操作的污染機會。
4.處理圓韌帶
以組織鉗提起圓韌帶,在距子宮附著點3cm處,用中彎血管鉗鉗夾,切斷,以7號絲線或1-0鉻制腸線貫穿縫合結紮遠側端。
5.處理附件
根據病情及病人年齡,以及卵巢正常與否,決定卵巢的去留。如果不保留卵巢,將子宮及輸卵管、卵巢向上向側方提拉,術者用手指或血管鉗闊韌帶向前頂起,避開血管,以3把粗中彎血管鉗,由外向內,並排鉗夾住骨盆漏斗韌帶,為防止滑脫,鉗夾略超過血管,並注意鉗夾時應靠近輸卵管卵巢側,以免斷端過短血管滑脫或誤傷輸尿管。鉗夾后檢查無其他組織,於第2、3把鉗子之間切斷盆漏斗韌帶,用10號及7號絲線或尼龍線貫穿縫扎二道。對側同法處理。如果保留卵巢,則用中彎血管鉗分段鉗夾輸卵管系膜,切斷7號絲線縫扎。粗中彎血管鉗鉗夾卵巢韌帶,切斷,10號絲線貫穿縫扎。保留卵巢同時保留輸卵管時,用粗中彎鉗夾住輸卵管峽部及卵巢韌帶,切斷,用10號及7號絲線貫穿縫扎二道。
6.剪開膀胱腹膜反折,推開膀胱
由子宮側圓韌帶斷端處,在闊韌帶兩葉之間,插入鈍頭剪刀,沿附著子宮之邊緣,分離並剪開闊韌帶前葉及膀胱腹膜反折,直達對側圓韌帶斷端下方。亦可用無齒鑷子提起膀胱腹膜反折中央的疏鬆遊離部分,剪開,並向兩側剪開達雙側圓韌帶斷端處。以血管鉗提起膀胱腹膜反折邊緣,用手指或刀柄,沿膀胱筋膜與子宮頸筋膜間的疏鬆組織,向下及兩側鈍行剝離推開膀胱,達擬切除部分稍下,相當子宮內口略下,側邊達宮頸旁1cm。剪開膀胱腹膜反折時,深度要適中,太深容易出血,且不易剝離,太淺則容易剝破,如切開厚度適宜,層次清楚,下推膀胱多能順利進行,且很少出血。遇有與宮頸相連牢固時,可用剪刀剪開。如有出血,可用細絲線結紮或電凝止血。分離完畢,將膀胱腹膜遊離緣固定在切口下端,以更好地暴露手術野。
7.分離及剪開闊韌帶後葉
助手將子宮向前牽拉,貼近子宮剪開闊韌帶後葉達子宮骶骨韌帶附近,輕輕推開闊韌帶內疏鬆組織,即可暴露齣子宮動靜脈。此處為無血管區,組織疏鬆,容易分離,如有小血管,可予以結紮
8.處理子宮血管
闊韌帶前後葉剪開后,子宮動靜脈已清楚暴露,可見到血管跳動,亦可用手摸到血管搏動,少數病人不易摸到。將子宮向上向一側提拉,以3把粗中彎血管鉗,於子宮峽部水平,與子宮側緣呈垂直方向,並排鉗夾,夾前應再次推開膀胱。子宮動脈鉗夾過高,會增加手術困難,而鉗夾過低易遇到過多分支造成出血。鉗子尖端要緊貼子宮,以防血管漏掉,此處輸尿管距子宮較近,故鉗夾不可過外,以免損傷輸尿管和膀胱。鉗夾確切后,在上面和中間鉗子之間切斷,鉗端切口略向下延長,以便於縫扎。斷端以10號絲線和7號絲線各作一道貫穿縫扎。對側同法處理。
9.切除子宮體
切除子宮體的多少,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年輕病人需要保持能有月經來潮,切除範圍可在子宮內口以上(子宮肌瘤位置低,手術不可能者例外)。一般可平內口切除子宮。左手將子宮提起,暴露切開部位,周圍墊好濕紗墊,以免頸管內分泌物污染手術野。斜放刀片做楔形切除,助手以組織鉗將宮頸殘端提起。如子宮血管縫扎完全,則子宮頸斷端呈白色,有活動出血應縫扎止血,宮頸斷端用2.5%碘酒及75%乙醇消毒后,用宮頸針穿1號鉻制腸線或尼龍線做8字或間斷縫合。
10.固定圓韌帶
有學者習慣將圓韌帶斷端縫扎固定在宮頸斷端上,以防宮頸下垂。
11.縫合盆腔腹膜 檢查清理宮頸斷端創面,確切止血后,以4-0絲線連續縫合盆腔腹膜,從一側骨盆漏斗韌帶斷端開始,將腹膜提起,做連續縫合,直達對側骨盆漏斗韌帶斷端,縫合時將各斷端翻入在腹膜外,使盆腔腹膜化,形成光滑的盆腔面。
12.縫合腹壁
見腹壁切開及縫合。

術中注意要點


出血

子宮切除術容易出血的部位是處理骨盆漏斗韌帶、子宮血管和下推膀胱時。肌瘤過大、過寬,特別位置較低時,往往容易出血,增加手術難度。此種情況首先要辨認好解剖關係,確切處理好大血管。手術一般先進行容易操作的一側,助手盡量將子宮牽向對側,使血管暴露清楚,鉗夾完全,結紮牢靠,並於子宮切除后再檢查一次或加強縫扎線,以防因組織張力減少后線結鬆弛而出血。切斷韌帶要留有足夠的組織,以免滑脫。處理好腹壁各層出血點,特別肌肉層,以免造成腹壁血腫。

粘連

子宮肌瘤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炎症時,可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常造成手術困難。粘連疏鬆者可用手指或刀柄輕巧鈍性分離。緻密粘連,特別是廣泛或位於直腸窩或子宮旁等處的粘連,處理不妥則一是造成出血,一是損傷臟器,操作應格外小心,盡量在直視下銳性分離,不可強行鈍性分離。分離時盡量貼近瘤體,有時良性疾病寧可殘留部分瘤壁在臟器上。

器官損傷

子宮位於盆腔,鄰近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子宮切除手術易接觸到這些器官。在粘連嚴重或腫瘤較大改變解剖部位時,操作不加註意則容易造成器官損傷。一般容易發生的損傷有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直腸損傷等。膀胱損傷多發生在切開腹膜時,下推膀胱時,一旦損傷應立即修補。輸尿管損作多發生在較大的子宮肌瘤,特別是闊韌帶或宮頸肌瘤,輸尿管往往移位,容易誤傷。廣泛粘連或出血病人,亦容易造成輸尿管損傷。此種情況一是辨清解剖,一是操作細緻,不應急於止血而盲目鉗夾或剪開組織。可用手指觸摸清楚輸尿管去向,必要時打開骨盆漏斗韌帶,直視下操作。直腸損傷多發生在子宮直腸窩粘連的病人,操作中應輕巧細緻,遇有緻密粘連,不可強行鈍性分離。

術后處理


次全子宮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同一般婦科腹部手術后處理。
2.應用抗生素防感染。
3.定期進行婦女病普查。

優勢特點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開始於1989年。隨著各種手術器械的發展,這一術式廣泛開展起來。儘管LAVH因為在腹腔鏡下的操作相對較少而容易進行,但是對一些困難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盆腔粘連等疾病使子宮不易拉下,則LAVH的陰道手術部分非常困難。對此類患者,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則因為完全在腹腔鏡下進行而相對容易。與腹式全子宮切除和陰式全子宮切除相比,腹腔鏡手術的視野更加清晰,對於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和盆腔粘連的患者,腹腔鏡子宮切除既避免了陰式手術的困難,也避免了開腹手術的創傷,擴大了微創手術的範圍,就顯得更有優勢。
在進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的同時,還可進行其他疾病的腹腔鏡手術治療,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切除、卵巢腫瘤切除、陰道斷端懸吊、腹腔鏡下盆底缺陷修補、膀胱頸恥骨梳韌帶懸吊等。同時也可進行腹腔鏡下淋巴結清掃術以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
與開腹子宮全切除相比,由於其切口小,術后合併症較低,術后需鎮痛的機會較少,並可更快地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腹腔鏡切口小這一特點對肥胖患者更有利,在術時視野清晰,避免腹部大切口所引起癒合不良的問題。

選擇原則


腹腔鏡、陰式及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前兩者均具有微創的特點,都要比開腹全子宮切除術恢復快得多,而術后恢復情況在腹腔鏡手術與陰式手術之間沒有差別。儘管如此,腹腔鏡全子宮切除仍具有陰式子宮切除無法比擬的優勢,主要是對盆腔情況可清楚了解,術野清晰,可同時處理並存於盆腔的病變。對於複雜病例,選擇腹腔鏡手術要比陰式手術安全得多。因此,對簡單全子宮切除,陰式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均可作為首選術式。而合併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變而需切除子宮時,腹腔鏡全子宮切除則應作為首選術式。然而,腹腔鏡及陰式子宮切除這兩種術式仍有其局限性,即不能完成巨大子宮或盆腔嚴重粘連者的子宮切除,對這類患者,應術前已有充分估計選擇開腹手術,或術中遇到困難而中轉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