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才

明朝初期名將

康茂才(1313年-1370年8月24日),字壽卿,蘄(今湖北蘄春)人,明朝初期名將。

早年通曉經史大義,事母至孝,聚兵保鄉里,元朝封為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后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軍元帥,鎮守龍灣,又任都水營田使,率士兵行屯田之策。陳友諒攻打應天府,康茂才行詐降計,誘使其躁進急行,在龍灣將其擊敗。后隨朱元璋破江州,攻佔蘄、黃,戰鄱陽湖,因功升為大都督府副使,又從滅張士誠,同知大都督府事。洪武元年(1368年),隨徐達北伐,攻取汴梁,留守陝州。

三年(1370年),奪取興元,回師途中病死,追封蘄國公。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康茂才年輕時通曉經史大義,事母至孝。元朝末年,起義軍攻陷蘄縣。康茂才召聚兵馬,保衛鄉里,被朝廷封為長官(官職名),不久改任鎮撫。
後來,康茂才與眾將收復九江,搗毀蘄水黃連寨,改任蘄州路同知總管府事,屯兵於裕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不久,康茂才又升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帥。

投朱元璋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率軍渡江。當時,康茂才屯駐採石,扼守長江。朱元璋便派軍攻打,但都被康茂才擊退。後來,常遇春將康茂才誘出,以伏兵將其部下精銳盡數殲滅。康茂才聚集殘軍,又在天寧洲設立營寨。
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天寧洲,康茂才逃奔集慶(今江蘇南京),被任命為淮南行省參知政事。三月,朱元璋攻克集慶。康茂才率部歸降,並道:以前,交戰是各為其主。現在,屢敗乃是天命。您若能饒我不死,我必效犬馬之勞。朱元璋大笑,將他釋放,仍讓他統領舊部。
1357年(至正十七年),康茂才被任命為秦淮翼水軍元帥,鎮守龍灣。不久,康茂才奪取江陰馬馱沙,擊敗張士誠,繳獲敵軍樓船
1358年(至正十八年),康茂才隨同廖永安攻打池州,奪取樅陽,改任都水營田使,主持屯田,併兼任帳前總制親兵左副指揮使。

戰陳友諒

《戰太平》中的康茂才臉譜
《戰太平》中的康茂才臉譜
1360年(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攻陷太平(今安徽當塗),又打算聯合張士誠,合攻應天(今江蘇南京)。朱元璋知道康茂才與陳友諒有舊交,便讓他寫信給陳友諒,詐為內應,誘其輕進。康茂才派使者去見陳友諒,說自己鎮守江東木橋,又在使者返回后,將木橋改為石橋。不久,陳友諒率水軍東下,到達江東橋,卻發現是石橋,連呼“老康”沒有回應,這才知道中計,便率軍撤退。陳友諒退至龍灣時,明軍伏兵四起。康茂才等眾將奮勇出擊,大敗陳友諒。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親自征討陳友諒,康茂才率水軍攻克安慶、江州(今江西九江)。陳友諒逃往武昌(今湖北鄂州)后,康茂才又接連奪取蘄州、興國、漢陽,並順江而下,攻克黃梅寨、瑞昌,大敗偽漢八指揮,改任帳前親兵副都指揮使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圍困洪都府(今江西南昌)。康茂才隨朱元璋前往救援,並參與鄱陽湖之戰。陳友諒兵敗而死,其子陳理返回武昌稱帝。不久,康茂才隨朱元璋征討武昌,因功進封金吾侍衛親軍都護。

定張士誠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康茂才隨徐達破廬州(今安徽合肥),奪取江陵(今湖北荊州)與湖南各州。
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康茂才改任神武衛指揮使,又進封大都督府副使。不久,張士誠攻打江陰,朱元璋親自率軍抵禦。朱元璋行至鎮江時,張士誠已經撤退。康茂才率軍追擊,一直追到浮子門(今巫山港、張家港一帶),大敗東吳軍。
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康茂才攻破馬騾港(在今江蘇淮安),平定淮安,又奪取湖州,進逼平江(今江蘇蘇州)。這時,張士誠派精兵迎擊,與朱軍在尹山橋交戰。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戰,將東吳軍全部殲滅,后與眾將圍困平江,並駐軍齊門。
1367年(吳元年),平江城破,張士誠被俘。康茂才又奪取無錫,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北伐中原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是為明太祖,並派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康茂才隨軍平定山東,又渡河奪取汴梁(今河南開封)、洛陽,並屯駐陝州(今河南三門峽)。
康茂才駐軍陝州期間,籌集糧草,建造浮橋,接引大軍,並招撫絳州(今山西新絳)、解州(今山西鹽湖),扼守潼關,抵禦陝西元軍。康茂才善於安撫,百姓都立碑頌揚他的功德。
1370年(洪武三年),康茂才又隨徐達奪取定西、興元(今陝西漢中),在回軍途中病逝,時年五十七歲。朱元璋得知后,追贈康茂才為推忠翊運宣力懷遠功臣、光祿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蘄國公,賜謚武義(一作武康)。

家族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曾祖父康文廣追贈中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護國、京兆郡公。
祖父康德懋追贈資善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京兆郡公。
父親康壽追贈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柱國、蘄國公
母親蕭氏追贈蘄國夫人。
妻妾原配方氏早逝,追封蘄國夫人。
繼室田氏生嫡長子康鐸,封蘄國夫人。
妾室朱氏生庶長子康鑒,后“母因子貴”,被封為德人。
余氏生庶子康鎮。
子輩庶長子康鑒因父功被封為明威將軍、廣西護衛指揮僉事。
嫡長子康鐸因父功被封為蘄春侯,獲賜鐵券,有戰功,后隨傅友德平雲南,病死於軍中,追封蘄國公,謚號“忠愍”。
第三子康鎮生平不詳。
孫輩孫子康淵康鐸之子,因年幼未襲爵,只被授為散騎舍人,后坐事免官,勒居山西,因此最終未能嗣爵。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明文衡·卷六十九·蘄國武義康公神道碑銘》

後世紀念


康茂才墓

康茂才墓
康茂才墓
康茂才墓位於江蘇南京北郊,1974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南京市博物館前身)發掘清理。墓前60米處立有石馬、石羊、石虎、石翁仲各一對及石龜趺一尊,龜趺上原宋濂所撰《蘄國公謚武義康茂才神道碑銘》已失,2000年該批石刻被整體遷入白馬公園內保存。
參見:明代開國功臣康茂才墓

康茂才碑

康茂才進兵碑
康茂才進兵碑
康茂才進兵碑位於重慶巫山縣大溪鄉,刻有“皇明康茂才進兵處”八字,高2米,寬1.55米,厚0.6米,原在瞿塘峽口堰子崖上,2002年被移至大溪文化廣場,並列為市級保護文物。

民間崇拜

洮州地區(今甘肅臨潭縣)居民先輩多屬明代將領及其裔麾下軍士,後世為懷念祖上的開國定鼎勛業,將一些明代將領或皇室成員共十八位作為湫神(龍神)來供奉。其中,康茂才為東郊康佑青龍寶山都大龍王,立廟於新城鄉晏家堡。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宋濂:公通經史大義,事太夫人以孝聞,輕財仗義,意氣磊落而尤有志於事功。值元祚將終,其才弗克盡施,然而真主龍飛於群雄之中,公即能識之,卷甲韜戈,率眾臣附,坦然而不惑,可謂上知天命,下本人心者矣。由是昭被寵眷,倚之以心膂,用之為爪牙。十餘年間,屢從征討,茂績奇勛,著稱當世,存則安富尊榮,加以爵位;薨則疏封賜謚,賁及九泉。令名垂於竹帛,重祿延於子孫,公其可以不朽矣。
朱元璋:朕惟在昔丙申之春,爾率眾來歸。朕觀爾胸懷磊落,故釋前採石連兵之忿,用為腹心,撫同骨肉。爾能體朕之意,效力前驅,今十五年矣。天下初定,方將計爾之功,頒爾之爵,以享太平之福。爾乃舍朕以逝,朕心之感為何如哉?
查繼佐:武襄甫歸,去天寧之戰無幾,紿書一事,舉國而授之,保無此間為彼間乎?倘閽者變口,金陵氣奪。欲以康將軍當漢,康將軍非不忘漢,可因計而取也。閽者不負武襄,則更難之難矣。吾服太祖睿算,不在信武襄堅,而在信武襄之閽者不負武襄堅。
張廷玉:陳友諒之克太平也,其鋒甚銳。微茂才,則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吳良守江陰,耿炳文守長興,而吳人不得肆其志。締造之基,其力為多。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古典小說《英烈傳》中,康茂才原為元朝江西參政,因見朝廷昏聵,辭官歸隱,後為投奔朱元璋,到寧國府做館夫,趁機獻城。此後屢立戰功,封蘄春侯,隨湯和攻重慶,在瞿塘關被飛炮擊殺,葬於大溪口山坡之麓。

民間形象

評書
單田芳評書《燕王掃北》中,康茂才外號花刀將,封蘄春侯,隨開明王常遇春駐守雁門關,后與武殿章、寧伯標、傅友德回朝搬兵,為救李文忠,被朱元璋金瓜擊頂而死。
戲劇
京劇傳統劇目《擋亮》(又名《戰土台》《江東橋》),康茂才與劉伯溫以頭顱賭賽,表示必能擒拿陳友諒,卻在江東橋內被陳友諒以同窗結義之情打動,最終將其放走。徽劇、滇劇、漢劇都有《江東橋》,川劇同州梆子有《擋將》,湘劇則有《土台擋亮》。郭德綱根據《擋亮》,創作有太平歌詞《康茂才擋陳友諒》(《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