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后北方的義軍

北宋亡后北方的義軍

《北宋亡后北方的義軍》是史學家黃現璠陶希聖教授早年合撰的一篇名作,本文最早於1936年2月發表在《食貨半月刊》第三卷第五期,後於2004年7月收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一書。

作品簡介


作者黃現璠於文中對北宋滅亡后北方烽起的義軍進行了詳細論述。篇首有食貨派領袖陶希聖教授寫的“編者的話”,簡要介紹了原稿作者黃現璠的學術成果。該文屬早期研究中國農民運動的學術名作。其學術價值,正如文中所言:“蓋保家衛國,乃民眾天性使然。知識分子應視己為民眾一員。民族垂危之時,倘若亡國成奴,國人皆然,何有貴賤謂也!本文就北宋亡后南宋初年北方義軍,更限於淮北及河北、河東、山東一帶論述若干,意在揭示出民族鬥爭的歷史意義。”

作品基本資料


題名:《北宋亡后北方的義軍》
作者:黃現璠原稿、陶希聖增補
刊/書名:《食貨》半月刊、《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刊期:第三卷第五期
日期:1936年2月、2004年7月第1版
頁數:6
分類:史學

作品目錄


一、引論
二、義軍的起因
(一)賦稅之橫苛
(二)削髮令之施行
(三)飢荒頻發及以人口折債
(四)對南軍北伐的期望
(五)朝廷之鼓勵
三、義軍的構成
(一)太行山義軍
(二)馬擴之義軍
(三)五台山之義軍
(四)沮徠山之義軍
(五)各地山水諸寨之義軍
(六)其他義士民兵
(七)紅巾
(八)金亮南侵時的北方義軍
四、結論

作者簡介


陶希聖名匯曾,字希聖,1899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現武漢市新洲區)孔家埠陶勝六灣。9歲時,陶希聖就隨其兄入河南的旅汴中學就讀。當時正是“廢科舉、講新學”的社會運動之中,少年陶希聖所學學業可謂新舊參半,最優秀的當屬歷史一課,“每值考課,常交頭卷,取高分”。
1915年,16歲的陶希聖,在國會議員湯貫如、北京大學總務長舒先生幫助下,投考北大預科。儘管歷經磨難,但是陶希聖還是以優秀的成績考取了北大預科班。在北大預科期間,陶希聖師從沈尹默沈兼士等先生。1917 年,陶父升任河南省汝陽道道尹,家境有所改觀,天資聰慧的陶希聖在北大預科“只是勤學而非苦學”,但每次考試均能名列前茅,1922年北大畢業。
在雲霧疊障的中國現代史中,陶希聖無疑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曾經創立著名的“食貨學派”,是研究社會經濟史最早的大師級人物。1937 年時任北大教授的陶希聖棄學從政,進入政壇,並與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出人意料地糾纏在一起。當代學者談論經濟史,總會提到郭沫若的名字。郭沫若在1930年寫成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被認為是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古代社會的開山之作。可那是現代人的看法。當時另有一個學者名氣比他大得多,開始這方面工作也更早,他就是陶希聖。
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寫於1935年,他認為,“中國近日用新的科學方法——唯物史觀,來研究中國社會史,成績最著,影響最大,就算陶希聖先生了”。又過了十餘年,顧頡剛抗戰之後寫出了《當代中國史學》,他認為“研究社會經濟史最早的大師,是郭沫若和陶希聖兩位先生,事實上也只有他們兩位最有成績……陶希聖先生對於中國社會有極深刻的認識,他的學問很是廣博,他應用各種社會科學的政治學經濟學的知識,來研究中國社會,所以成就最大……雖然他的研究還是草創的,但已替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1948年12月26日,新華社發布了43名國民黨戰犯的名單,陶希聖名列第41位。蔣介石戰敗以後,陶希聖隨之去了台灣,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1968年,陶希聖以《中央日報》董事長身份退休,1988年在台北逝世。
黃現璠——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家、教育家。生於1899年11月13日,卒於1982年1月18日。扶綏縣渠舊三合村人。原名甘錦英,壯族。1922年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受教於陳垣錢玄同、陶希聖等名師,經預課、本課、研究院九年學習。1935年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研究院,導師為日本東洋史學大家和田清加藤繁。留學期間,經師友原田淑人教授介紹,結識當時滯日的中國學者郭沫若,時常往來論學,互受切磋之益。1937年11月從日本歸國后,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國立桂林師範學院、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等校史學教授,為我國“壯族首位大學教授”。
曾先後兼任廣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廣西大學訓導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廣西師範學院圖書館館長等職。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曾先後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為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廣西省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副團長、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委員、“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副組長。相繼當選為廣西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1957年7月,出席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青島舉行的“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1958年2月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作出決議,“罷免費孝通、黃現璠、歐百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職務”,從而被錯劃為中國歷史學界和壯族頭號大右派。
1979年,右派冤案得以徹底平反后,黃現璠相繼當選為第一屆中國民族學研究會(后改名為中國民族學學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編輯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顧問、第一、二屆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