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交溪的結果 展開

交溪

交溪

交溪,古稱長溪,福建省東部獨流入海河流,是閩東最大河流。上源東溪和西溪均出於太姥山、鷲峰山和與浙江省毗鄰的洞宮山脈的浙江省泰順縣和慶元縣,東、西兩溪流經壽寧縣柘榮縣等地,匯合於福安市城陽鎮湖塘坂,始稱交溪。水流向南經福安市區后,接納茜洋溪、穆陽溪。再流經賽岐、甘棠、下白石等鎮,過白馬港,注入三都澳,流向東海。交溪主幹支流總長433公里,幹流長162公里,交溪的主要支流還有:管陽溪、雙溪、壽寧溪、柘榮溪和七步溪等。

交溪徠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66萬千瓦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興建了許多水利水電工程,大多是以發電為主,結合防洪、灌溉和養殖等綜合利用。

(名片:交溪下游富春溪福安市區陽頭街道段)

幹流概況


交溪幹流長162千米,主要由東、西兩溪組成,匯合於湖塘坂水文站上游,始稱交溪。
交溪(古名長溪)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呈扇形分佈於境內,源於鷲峰山脈、洞宮山脈和太姥山脈。上游分為東溪和西溪。

東溪

東溪上游仕陽溪泰順仕陽鎮段
東溪上游仕陽溪泰順仕陽鎮段
東溪,源於浙江省泰順縣。在浙江省泰順縣,東溪上游稱仕陽溪,源出九峰尖西南側山谷,流向以西南為主。至旁?垟納古院方向來水,於泗溪白粉牆、下橋、南山附近先後納南溪、北溪、西溪,至雪溪鄉溪坪納三魁溪(又名錦溪),至仕陽楊梅嶺腳,以上溪段稱東溪。入仕陽鎮境后,始稱仕陽溪。至南坑納武嶺溪,於後章寨崗下納雙澗溪,續行至山底垟附近納神水坑后,與柘榮溪交匯,沿泰順、柘榮、福安3縣(市)邊界線流至交溪亭,與壽泰溪交匯,出縣境入閩。全長62.5公里,縱貫九峰、玉溪、泗溪、積庫、東溪、雪溪、仕陽、章成、章坑、后章、龜湖等鄉鎮,流域面積511平方公里,河道自然落差911.6米,平均坡降14.6‰。
東溪福安上白石鎮沙坑段
東溪福安上白石鎮沙坑段
在福建省,流經福安市的上白石鎮,在潭頭鎮接納壽寧縣南下來的蟾溪,至城陽鎮湖塘坂村與西溪匯合。總長94公里,境內長度37公里;流域總面積2092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343平方公里。

西溪

西溪福安社口鎮填頭村段喉嚨塘
西溪福安社口鎮填頭村段喉嚨塘
西溪在壽寧縣稱斜灘溪,原名長溪,浙江省慶元縣稱西溪,發源於浙江省慶元縣雙溪山東麓(嶺頭鄉大毛峰南麓),經小垟頭、濟根、舉水與杉坑水在交溪(慶元縣地名)匯合,流經魚川、西溪、貴南洋入福建省壽寧縣境,沿途納大小支流51條。河道總長26公里,流域面積18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9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60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057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0.53萬千瓦。然後,在壽寧縣縣境西部邊境流入楊溪頭,經下黨、牛坪、下屏峰、溪源、長老溪至下修竹,稱為修竹溪。到壽寧縣芹洋鄉,在新坑尾匯合八爐溪(下游壽寧縣稱托溪、修嶺溪)后,始稱長溪。長溪經大溪頭、樓下至斜灘。出斜灘至交溪亭與主要支流平溪交匯,以下始稱斜灘溪。經元潭、大韓、塘西、武曲、南岸,流經福安市社口鎮。斜灘溪在壽寧縣縣境內全長56.5公里,流域面積達730.9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7.75億立方米,是壽寧最大河流。
交溪福安市城陽鎮下梨坑仙人堂段
交溪福安市城陽鎮下梨坑仙人堂段
斜灘溪在福安市稱西溪,自福安市社口鎮入境,經坂中鄉,至城陽鎮湖塘坂村與東溪匯合。總長103公里,境內長度14公里;總流域面積1178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78平方千米。

交溪本干

交溪福安市區富春溪段
交溪福安市區富春溪段
交溪下游賽江段
交溪下游賽江段
東溪、西溪在福安市城陽鄉湖塘坂村處匯合后稱交溪,向南流經福安市區時稱富春溪,流經溪柄鎮扆山村邊納入茜洋溪,至賽岐鎮廉首村處接納穆陽溪后稱賽江,經甘棠鎮時稱白馬河,經下白石鎮后又稱白馬港,出白馬門入三都澳,出東衝口注入東海。交溪流域總面積5638平方公里,市境內流域面積1658平方公里;主幹支流總長433公里,境內長度185.4公里。
福安下白石鎮下岐村白馬港區
福安下白石鎮下岐村白馬港區
三都澳入海水道
三都澳入海水道

河道特徵

上游多千米以上的山峰聳立,以壽寧縣境的山羊尖為最高,海拔1649米;中上游大部為海拔400~800米的中低山;下游沿溪兩岸,低山、丘陵和中山呈階梯狀分佈,構成盆地和小平原。其中福安盆地為閩東最大的盆地,沖積、海積層厚達20米左右。
交溪上游坡陡流急,中下遊河段,河床平緩,主河道坡降為萬分之三十七,流域呈扇形,形狀係數為0.21。交溪水系的主要支流4條。

水文特徵


徑流

交溪上源西溪河谷自上而下向兩邊逐漸擴大,形成兩個暴雨中心,24小時暴雨均值為220~180毫米。流域內年雨量分佈不均,從山區向沿海遞減,平均年雨量為2000~1400毫米。降雨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枯水年降雨量只有平均年雨量的60%左右,而豐水年則可達平均年雨量的1.5倍。福安盆地年降雨量1567毫米,多集中在5~6月。
流域內年徑流的分佈同年雨量相似,以柘榮、周寧高山區為最大。河川徑流較豐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億立方米左右。豐、枯年徑流量相差懸殊。夏季多出現較為嚴重的旱情。山洪主要由颱風、暴雨造成,洪水暴漲暴落,沿海地區受洪澇災害影響。據史書記載,在宋代及民國時期,福安縣曾發生過兩次特大洪水和一次因潮水所造成的災害。其中最大一次,城關3天降雨量169.3毫米,最大洪峰流量達12700立方米/秒,縣城被洪水淹沒,房屋倒塌334座,傷亡120餘人,受淹耕地約0.47萬公頃。

泥沙

交溪是閩東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據有關水文站測定,其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4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約為62萬噸,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河中,致使河床逐年淤高。中遊河道可通小木船,下游水面寬闊,千噸海輪趁潮可達閩東著名的商埠和港口賽岐鎮。

潮汐

交溪下游是感潮河段,潮區界可至福安城關。

主要支流


福安市境

交溪的主要支流有:茜洋溪、穆陽溪、管陽溪、雙溪、壽寧溪、柘榮溪和七步溪等。
茜洋溪,在上游稱東溪又名流橋溪,發源於柘榮縣富溪鄉的青嵐崗(一說東源鄉鴛鴦頭村),曲折南流,至宅中鄉西坪村與西溪交匯,至舂臼彎村附近與霞浦交界處的甲溪口出境,稱茜洋溪,然後向南流經福安溪柄注入交溪下游的賽江河段。縣內長29.7公里,流域面積68.68平方公里。河流總長52公里,境內長20公里;流域總面積402平方公里,境內面積142平方公里。
穆陽溪,發源於浙江省政和縣鎮前,流經周寧縣荷洋及境內社口、穆陽、康厝、溪潭至賽岐鎮廉首村前與富春溪匯合。總長116公里,境內長度46.4公里;流域總面積1389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

寧德市境

三都澳,又名三沙灣,交溪出海水道。在寧德市東南部,距城30公里,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由城澳半島、官井洋、復鼎洋及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雞公山等19個島嶼組成。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10公尺以上等深水域173平方公里,可開發深水岸線72公里,均居世界首位。孫中山《建國方略》稱之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海灣內有三都深水港及官井洋,古稱三江口、三渡洋、青山洋(俗呼錢門墩),在三都澳水道的東衝口內,位於東經119°48′~119°55′、北緯26°31′~26°40′之間,東連霞浦的東吾洋,西至寧德的復鼎嶼,南接東衝口,北至福安白馬港。總面積88平方公里,有三都、白馬、鹽田、溪南等四大港注入,水深10~15米,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底質泥沙多礁石,是聞名全國的官井洋黃魚產卵和幼魚育肥的優良場所。

壽寧縣境

后溪,在壽寧縣,泰順縣稱壽泰溪,發源於山羊尖南麓的楓樹洋,自西北流向東南。由源頭流經龍溪、地洋至長嶺段稱為地洋溪。匯入支流小東溪后,流量倍增,折向東南經司前的楊梅州至武溪段,稱為鐵梗溪,流出武溪后始稱后溪。沿壽寧與浙江省泰順縣邊境南下,經磜坑、大王前至渡家洋與犀溪交匯后,經甲坑邊境流入福安縣注入東溪,匯於交溪,境內全長48公里,流域面積335.2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2.97億立方米。
發源地山羊尖,位於縣境最北端,海拔1649米,為壽寧縣最高峰,也是閩東地區群峰之冠。因地僻人稀,山羊活動頻繁而得名。地處閩浙交通要道,為古代軍事要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縣張鶴年為防倭寇,在此創建青草隘,屯兵把守。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尋淮洲部北上抗日經由此地,開向慶元。
犀溪,東溪上游后溪支流。發源於境內透風尖南麓后西溪東北角,自西北流向東南,經后西溪、伏際、溪潭、炭山、榲洋至西浦匯入支流泮洋溪(泮洋溪發源於伏際山,流經大安、村頭、泮洋至西浦墓林下注入犀溪),再經渡家洋注入后溪。全長33.5公里,流域面積182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2.44億立方米。
東溪支流蟾溪福安潭頭鎮棠溪村段
東溪支流蟾溪福安潭頭鎮棠溪村段
蟾溪,為縣境內重要水系,發源於西部邊境卜蛇林下大 熟山。自西北流向東南,經大熟、六六溪、鰲陽、安章、角林、龜嶺、傍洋、石鼓、后洋、官路至竹管壟匯入支流南陽溪(南陽溪發源於南山頂南麓,上游分2支,其一源於赤陵洋,其二源於鐵場,流至南陽匯合,經官路至布羅林注入蟾溪)然後由竹管壟經坑底林、劉坪至東南邊境橫山流入福安縣境,經太逢,於潭頭鎮匯於交溪東源東溪。上遊河床狹窄,坡度陡峻,水流湍急,居高臨下,多形成瀑布和狹谷,三曲嶺瀑布尤為著名;中下游坡度較為平坦,水流稍緩,但溪底多礫石堆積,礁石突出,無法通航。蟾溪全長45.5公里,流域面積226.7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達2.9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居壽寧溪流之冠。蟾溪流經縣城的一段,建縣前,原流至今之西門橋即以90度直角拐向半月山麓經城南直下。每遇山洪暴發,泛洪往往改道而行,直衝城東。年侵月蝕,漸成窪地,形成東流河道。建縣后,由於需要築城防衛,鑒於水文情況,截彎取直,堵塞南流半月山下河道,開挖新河道。引水順流通過城內,如玉帶長環於舊縣衙之前,東至門外順地勢沿城邊轉向東南。既便於居民取水改變鰲陽風貌,又可作護城河以固防衛之用。改道后的溪邊居住區取名新溪仔,地名沿用迄今。原半月山下河道,今已成為居民區,地底古河道舊跡尚存,沙石厚達3~4米。
西溪支流平溪壽寧縣平溪鄉段
西溪支流平溪壽寧縣平溪鄉段
平溪,系斜灘最大支流。發源於政和縣西表嶺紫翠岩下,在縣境西部流入南溪。向東流經溪底、東木洋、平溪、環溪、嶺兜、長溪、印潭、下老、豬母岩、渡船頭至斜灘的交溪亭注入斜灘溪,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320平方公里。
鳳陽溪,發源於壽寧縣東北邊境老鴉山東麓。由鳳陽鄉劉厝入境,自西向東流經劉厝、基德、廷加洋、東嶺后至小溪出境,流入福安稱小溪。境內全長18.3公里,流域面積59.3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0.64億立方米。

福鼎市境

溪頭溪,位於縣境西北部的管陽境內。主要河流有溪頭溪、西陽溪等2條,屬交溪水系。發源於柘榮縣的乍洋,流經管陽、廣化、乾頭、楮樓,匯入福安交溪。流域面積125.2平方公里,主溪流長29.7公里,其中福鼎縣境內流域面積115.3平方公里,溪流長4.2公里。

柘榮縣境

境內北部、東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溪澗小河均為交溪水系的一、二級支流。
龍溪(安徽省志謂柘榮溪),發源於太姥山山脈西麓,即東獅山與十頂崗牛欄崗之間的東源鄉仙后村東山頂,向西南流經城關盆地折向北,至城郊鄉到龍山村和英山鄉東坪村之間匯入交溪東源東溪河段,長29.6公里,流域面積106.3平方公里。
五蒲溪,發源於乍洋鄉柯嶺村的湖山頂,向北流經城郊鄉,至尖嶺下匯入交溪東源東溪河段,長12.4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31.4平方公里。
楮坪溪,發源於楮坪鄉湖頭村的疊石峰,向西北流經楮坪鄉,至英山鄉后壠村附近匯入與福安交界的東源東溪交溪河段。縣內長11.6公里,流域面積41.5平方公里。
西溪,發源於富溪鄉馬鼻洋,向東南流至宅中鄉西坪村匯入東溪,長18.4公里,流域面積77.75平方公里。
桃坑溪,發源於東源鄉大灣山,向西南流至宅中鄉甲溪口出境,匯入與霞浦縣交界的界河中,至甲溪口匯入茜洋溪。縣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50.4平方公里。

霞浦縣境

長溪三河,南部源於馬洋鯉魚山白岩溪,北部源於七寶洋石浿溪,兩支流由西向東,在縣城西南周家亭匯合,橫穿縣城南郊,經山兜至塔下入海。流域面積55.3平方公里,幹流長17.5公里,河流比降25.7‰。多年平均徑流量0.49億立方米,年均流量1.49立方米/秒。河床落差20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300千瓦。

政和縣境

赤溪,發源於澄源鄉後山,流經上下赤溪村后,進入浙江慶元縣舉水,轉入壽寧縣西溪。流域面積46.3平方公里,全長15.9公里,平均坡降2.09%,多年平均流量2.0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649億立方米。
暖溪,發源於澄源鄉北斗,流經黃嶺、新康、牛途等村,進入壽寧縣流入西溪。流域面積65.5平方公里,全長19.9公里,平均坡降13%,多年平均流量2.7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864億立方米。

周寧縣境

龍亭溪,系縣內最大溪流,是穆陽溪的主幹流,上接政和榲洋溪。發源於政和縣半源的黃華坑,在東興農場附近入境,經榲樹林、溪口、那坑、龍亭、進登、大前坪、黃縣(閩東電站水壩)到文潭,下接穆陽溪。其中,泗橋鄉芹山瓦窯仔山西部以上為周寧、政和界河,獅城鎮大前坪至七步鄉文潭村石門頭山東部為周寧、福安界河。境內長56公里,流域面積483.7平方公里,落差616米,平均比降11‰。水能理論蘊藏量達13.79萬千瓦。注入龍亭溪的有泗橋溪、前溪、禾溪、純池溪、七步溪等支流。
七步溪,系龍亭溪的主要支流。發源於聖銀樓山麓經李墩、七步、九龍漈、匯入龍亭溪,其上游稱李墩溪。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155.6平方公里。落差1025米,平均比降30‰。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99萬千瓦。注入七步溪的支流有東洋溪、祭坪溪等。
東洋溪,系七步溪支流,因所處地名原稱“東洋”,故名東洋溪。發源於浦源鄉源頭村,經溪坪、端源、獅城鎮、納諸小澗過鼓音漈匯入七步溪。全長18公里,流域面積為51.1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6.3‰。水能理論蘊藏量0.45萬千瓦。
八蒲溪,系穆陽溪支流。發源於小郭洋的仙岡頭,經后洋、八蒲出境,過福安縣的象地、牛嶺尾匯入穆陽溪。境內長15.1公里,流域面積為49.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2.4‰。水能理論蘊藏量0.65萬千瓦。

浙江省泰順縣

壽泰溪,屬交溪源頭東溪源出閩壽寧縣飛龍岩東側山谷,於羅陽鎮溪底寮西北側入縣境,沿壽寧、泰順兩縣邊界線東南向彎曲而行,先後納羅陽、鶴巢、南院方向的多支細流,至洲嶺鄉馬跡嶺附近納橫溪,於交溪與仕陽溪交匯。溪流全長50.5公里(含浙閩邊界段27.5公里),縣境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河道自然落差1075.6米,平均坡降21.3‰。

浙江省慶元縣

八爐溪,慶元縣誌認為屬交溪源頭西溪支流水系。發源於嶺頭鄉楊家莊(壽寧縣誌:荷地鎮(原蘇湖鄉)西北雙溪東麓),穿過塘源尖與雞公山之間,經下庄、嶺頭、包謝、八爐、小橫嶺、魚條?、雙港橋流入壽寧縣托溪,稱為托溪。托溪再經坪坑、九嶺、豐谷至新坑尾稱為九嶺溪。沿途納大小支流55條。八爐溪河道總長25公里,流域面積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572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222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0.074萬千瓦。

水利建設


交溪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66萬千瓦左右,其中幹流和穆陽溪共有41.3萬千瓦,約佔全流域的63%。裝機500千瓦以上可能開發的水力資源約48萬千瓦,但目前僅開發利用3.67萬千瓦。
目前,已建水庫的總庫容為3400多萬立方米,有效灌溉約2.8萬公頃。

水庫

柏柱洋水庫,位於溪柄鎮柏柱洋東側。控制集雨面積3.23平方公里,設計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高23.6米、長98米,總庫容為171.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26萬立方米。輸水涵洞為石砌箱形涵洞,最大泄洪量2.4立方米/秒。溢洪道系渠道式,過水深1.5米,最大泄洪量27立方米/秒。1958年,由全省少先隊員捐資10萬元興建,故又名“紅領巾水庫”,工程總投資59.5萬元,投工日32.5萬個,1959年建成大壩,1973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水庫配套乾渠長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000畝,解決柏柱洋灌溉用水問題。
柯嶺水庫,位於柘榮縣乍洋鄉柯嶺村境內,屬龍溪上游支流五蒲溪,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0km2,主河道長度0.8km,比降183.0‰。
烏岩下水庫,位於柘榮城區北側烏岩下村前的龍溪支 流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 1 平方公里,支流引水 0.55 平方 公里。進水口高程 99.5 米,最大壩高 22.5 米,壩頂長 108 米,寬 6 米,壩型為粘土均質重力壩,壩頂高程 101.5 米,放水涵洞高程 87 米,總庫容 106.4 萬立方米,興利庫容 84 萬立方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左側,寬 18 米,全長 126 米。大壩右側乾渠全長 6 公里,設計有效灌溉面積 1504 畝,保證灌溉面積 1500 畝。工程始建於 1959 年 12 月, 1960 年 6 月竣工。
龍溪水庫,位於城郊鄉龍溪上游的城郊鄉梨坪村和乍 洋鄉寶鑒宅村之間,距城關 5 公里,104 國道通過庫區北側。壩址以上集雨面積 10.85 平方公里,壩型系漿砌石雙 曲拱壩,壩高 51 米,壩底厚度 10.76 米,壩頂厚度 2 米,壩頂弧長 157 米,大壩砌體 2.26 萬立方米。總庫容 454 萬立方米,興利庫容 368 萬立方米,是以城關人飲和灌溉 為主,結合調節龍溪梯級水電站的綜合效益工程。配套引 水渠道位於左岸,全長 10 公里,設計灌溉面積 5000 畝,保證灌溉面積 3500 畝,受益範圍有城郊、雙城、東源 3 個鄉(鎮)的 7 個行政村。壩區右岸建有壩后電站,利用水 庫放水發電。電站裝機容量 100 千瓦× 2,年設計 電能 55 萬千瓦時龍溪水庫工程始建 於 1976 年 9 月,1982 年 12 月竣工。原柘榮至福鼎古道上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39)的單 孔石拱橋——仙龍橋被沒入水庫中。 1995 年,縣自來水廠 改龍溪抽水為龍溪水庫引水,水質清凈,取得良好的社會 效益。
雙澗溪水電站,位於浙江省溫州 泰順縣交溪支流東溪支流上,裝機6400千瓦(2×3200),年設計發電量1535萬千瓦時,最大庫容1150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主體工程於1986年動工建設,1990年7月投入試運行,1992年8月通過啟動驗收,2001年12月通過竣工驗收。麻竹坪水庫位於壽寧麻竹坪水庫位於蟾溪中游,離城10公里,是一項以發電為主,結合灌溉、防洪等綜合利用工程。興利庫容2321萬立方米。下游總落差512米,可分四級開發,電能總裝機3.37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62億千瓦時。該工程於1984年10月動工,1989年12月建成,水庫壩區與車嶺一級電站擴建工程同時竣工,蓄水發電。庫區淹沒耕地246畝,遷移31戶,181人。工程總投資74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89萬元。

引水

茜安引水渠,攔河壩在溪柄鎮茜洋溪下游的茜陽村后,上游集雨面積315.15平方公里。攔河壩系漿砌重力壩,高1.6米,長124米。引水渠全長71公里,其中乾渠長65公里,渠首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灌溉流量3.0立方米/秒,灌區涉及溪柄、賽岐、灣塢3個鄉鎮。工程於1958年4月動工,當年通水。1964年整修配套完畢。共投入資金393.7萬元,投工日234.5萬個,完成土石方195.5萬立方米,耗水泥2000噸、鋼筋234噸、木材1245立方米。渠首引用流量5.3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2萬畝,因渠線過長,沿程水量損失過大,實灌面積為1.46萬畝。茜安引水渠配套建築物有渡槽9座、總長837.6米,側虹管1座長620米,涵洞81座,排洪閘43座。在渠道5公里處建有寨下水電站1座,裝機150千瓦,19公里處建有獅子頭電灌站1座,安裝水泵5台,配用動力475千瓦。1964年9月,茜安水利引水工程管理機構成立,沿乾渠設10個管理站。1965年起,工程開始收益,灌區糧食平均畝產從1965年的255公斤增至1972年的498公斤,增產95%。
龍溪引水渠,攔河壩位於穆陽溪支流下逢溪下游。上游集雨面積178平方公里。年產水量1.25億立方米,枯水期流量0.8立方米/秒。攔河壩系漿砌石重力壩,壩高2米、長65米;主幹渠全長23公里,設計引用流量1.0立方米/秒。1958年動工,工程一度下馬。1965年續建,1968年全面竣工,發揮效益,取代原來溪北洋機灌站。該工程總投資58.5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8.59萬元),總土石方工程量19萬立方米,投工日22.39萬個,耗鋼材15噸、水泥65噸、木材30立方米。其主要設施有周坑渡槽、雙峰山洞、輸水涵洞1座,分水閘門24座、排水閘19座以及水電站1座,裝機2台225千瓦。設計灌溉面積6600畝,實際引灌面積1萬畝。
穆陽徠溪引水工程,攔河壩在閩東水電站下游1.13公里處,系引用閩東水電站尾水。壩高10米,長80米,引用流量20.1立方米/秒,上游控制集雨面積818萬平方米。主幹渠從初處到甘棠東山口,全長57公里,設計灌溉面積5.53萬畝。引水工程1977年動工,1999建成,渠長12.848公里。投資425.08萬元,在穆陽鎮獅子岩下建市水電站,設計裝機4台5000千瓦,1982年裝機2台2500千瓦投產發電。
秦溪引水工程,位於城陽鄉秦溪村,集雨面積23平方公里。建有重力壩1座,壩高3米,長20米。引水渠道長6公里,其中乾渠長3公里,引用流量0.2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1000畝,實際灌溉面積700畝。工程於1964年建成,總投資5.3萬元。

水電

福安裝機容量200千瓦以上水電站情況表
電站名稱所在河流 名稱集雨面積(平方公里)壩高(米)裝機投產年月發電量(萬千瓦時)
千瓦
寨下水電站茜洋溪2891.602250196160
閩東水電站穆陽溪76940.0031890019718384
松潭水電站交溪33002.502200197680
穆陽溪水電站穆陽溪81810.002250019821726
古嶺宅電站東溪支流5810.0025001989152
楊梅仔水電站,楊梅仔水電站位於蟾溪鰲陽段下游,站址設楊梅仔村,1956年動工,1957年7月投入運行,裝機50千瓦。電站為徑流開發,上游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水頭高20米,流量0.5立方米/秒。當時,壽寧的水電技術力量薄弱,聘請省水電局工程師設計施工。因尚無公路,三材和機械設備先水運至斜灘,再由人工徒步抬至工地。電站建成后,解決了縣城機關、學校、工廠和部分居民的生活用電。
“七一”電站,位於蟾溪上游大熟村水尾的磜下亭。1967年,在大熟村水尾砌石壩1座,控制集水面積9平方公里,利用自然落差96米,流量0.2立方米/秒,裝機兩台,容量135千瓦,於1971年7月1日建成投入運行,稱“七一”電站。
車嶺一級電站,系麻竹坪水庫樞紐工程,梯級開發的第三級電站,位於斜灘鎮后井村。1974年8月,選擇跨流域開發蟾溪水能資源方案,在蟾溪竹管壟河段坑兜處,建一有效庫容為2.8萬立方米的調節庫,砌石拱壩高8.7米,控制上游集水面積112平方公里。電站進水口通過54米短隧洞和120米明渠,經1512米長的隧洞(斷面2.2×2.4米)建一壓力前池,取毛水頭196.5米,安裝長342米、內徑800毫米的壓力鋼管1條,引蟾溪水跨入斜灘溪水系,在後井村西建發電站1座,裝機2台,總容量1600千瓦,1978年10月投入運行。1979年,增加裝機1台,容量800千瓦。
福安市潭頭水電站,系福建省賽江東溪幹流第三個梯級電站(第一個梯級電站為裝機165MW上白石電站),位於福安市城區上游15公里,壩址控制流域2060Km2,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5.39億m3,水庫總庫容2555萬m3,設計總裝機30M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9255萬kWh。電站工程在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2004年12月由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建設, 2005年7月動工,被列為寧德市重點項目,於2010年6月19日雙機投產發電,電量併入省電網運行。
白石水利樞紐,是水利部和浙江、福建兩省人民政府於2008年12月16日聯合批複的項目,工程位於賽江東溪幹流上,控制流域面積1533平方公里,總庫容2.585億立方米,工程估算總投資約27.46億元。樞紐工程由攔河壩、引水系統、發電廠房(含生態機組廠房)及220KV升壓開關站等建築物組成。該項目的建設對有效保障該市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強化交溪流域治理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已將該項目列為《全國大型水庫建設總體安排意見(2013-2015)》的項目之一,該總體安排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

航道航運


航道

交溪航道。交溪屬長溪水系的一部分,由東溪、西溪彙集而成。在境內湖塘坂交匯南下,流經城區、化蛟、黃瀾,在溪柄扆山與茜洋溪匯合后注入賽江,全長39.3公里。溪面最狹處26米,最寬處200米,除瀨灘外,水深一般在3米以上。其中湖塘坂至化蛟18公里僅能通行2噸以下的梭船;化蛟至黃瀾4公里,屬感潮區,可通行4噸以下船隻;黃瀾至賽江15公里,乘潮可通行20噸以下船隻。早在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賽岐即有鹽船沿西溪直達斜灘。1956年福分公路通車前,交溪航道是福安連接壽寧、柘榮和浙江泰順、慶元等地的水運要道。枯水季節航道淺窄,需要人工疏理。紅十字碑段有暗礁,不利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組織對幾個危險地段航道進行疏浚清理。1966年10月,在紅十字碑地段大規模清障、改道,挖沙石6000立方米,炸灘石731立方米,構築200米拋石壩1道,使該段河道航運條件得到改善。
茜洋溪航道。茜洋溪源自柘榮縣,由溪柄鎮之坑口入境,經北山至扆山匯入交溪,境內航道里程1.9公里,僅北山以下通航,可行5噸以下小船。1982年盪岐碼頭建成,溪柄鎮大部分水運貨物改由該碼頭進出,茜洋很少有船隻通行。
穆水溪航道。穆陽溪源於政和縣,經周寧芹山、溪口、龍亭、文潭入福安康厝境內,經穆陽、溪潭、洪口、后太,匯入賽江。航道全長22.4公里。河道寬20~200米。除瀨灘外,水深一般在2米以上,航道總長22.4公里。穆陽至洪口段長15.4公里,河床為礫卵石,可通2噸以下小溪船。洪口至賽江7公里,屬感潮區,河床以泥沙為主,可通行40噸以下船隻,穆水溪航道共有23個瀨,其中6個瀨水流較急,船上行遇瀨需用人力推挽。航道由船員、當地漁民疏浚。1959年小浦公路通車前,溪潭、康厝、穆陽和寧德縣的部分及周寧、政和、松溪等縣的水產百貨多由船隻運至廉村潭頭、穆陽或蘇堤,再由人力挑運周寧、政和、松溪等縣,1985年後,機動車增加,洪口以上航道通行船隻減少。
賽江白馬河航道。賽江白馬河航道從交溪、穆陽溪匯合處起,經賽岐港區達白馬門,與沿海東、西向航道相接,總長35.3公里。其中:從賽岐至甘棠鎮的國澤村段為賽江航道,長8.3公里,低潮水深2米左右,錨地水深4米,1500噸輪船可乘潮進港;國澤至白馬門段為白馬河航道,長27公里,水深6.4米,錨地水深8米以上,5000噸貨輪可乘潮抵下白石。該航道河床表層為近代海相沉積的淤泥。厚度2.3~11米,河寬300~1500米,屬正規半日潮潮區,最高潮位7.82米,最低潮位0.64米,平均高潮位5.43米,低潮位0.13米(羅零基面)。最大潮差7.06米,最小潮差2.60米;漲潮最大流速1.5~2.3節,退潮最大流速1.6~2.5節。賽江航道淤塞嚴重,閩東港務監督部門在嚴禁人為航障的同時,組織挖泥船對航道進行清理、疏浚,提高航道通過能力。

港口碼頭

賽岐碼頭。賽岐碼頭原系民用舊碼頭重建而成。位於閩東港航管理處前沿江邊。由港務部門分別於1969~1983年陸續投資建造,由港航管理處直接經營管理。有現代碼頭3座,泊位6個(其中客運泊位2個,貨運泊位4個)。總長226米,前沿水深3.8~4米,靠泊能力最大1300噸,最小100噸。碼頭結構系鋼筋混凝土高框架和漿砌塊石駁岸兩種,有磚木結構倉庫2座,1100平方米,容量1000噸。混凝土地面堆場2處,2300平方米,容量3000噸岸上卸起重機3台,負荷能力共55噸,躉船起重機2(艘)台,負荷能力共2噸。輪船起重機1台,負荷能力3噸。裝卸搬運機動板車30部,載重共30噸。碼頭裝卸工160餘人,日裝卸能力1000~1500噸。
賽岐石油站碼頭在賽岐港區的賽江西岸,南安村前江邊,鋼筋混凝土躉船浮動碼頭,建於1962年,專用以裝卸成品石油。長32米,前沿水深3.8米,靠泊能力500噸;埋地鋼質柴油罐容積2600立方米,容量2200噸,年通過能力2萬噸。
賽岐麵粉廠碼頭。賽岐麵粉廠碼頭在賽岐港區賽江東岸(下港)麵粉廠江邊,為混合式碼頭,建於1985年,屬該廠專用,長40米,前沿水深4.7米,靠泊能力500噸,岸壁固定吊杆機1台,負荷能力5噸,年通過能力5萬噸,倉庫5座,有效面積2000平方米,容量3000噸。
賽江糖廠碼頭。賽江糖廠碼頭在賽岐港區的三江口東岸賽江糖廠前江邊,為鋼筋混凝土高框架式結構,建於1985年,屬該廠專用,長20.4米,靠泊能力30噸;固定吊杆機1台,負荷能力5噸,年通過能力1.5萬噸。普通堆場面積1000平方米,容量1200噸。

流域概況


流域位於東經119°09′~119°41′,北緯27°15′~26°49′之間,屬於福建省的流域面積5549平方千米,包括周寧、壽寧、柘榮等縣的一部分和福安市的大部分。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水系排列略呈樹枝狀。
福安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宋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得名,1989年撤縣設市,1993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5公里。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3個鎮、5個鄉、4個街道,總人口67萬人,其中畲族人口6萬多人,是全國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縣份。有“中國電機電器城”、“中國中小電機出口基地”、“全國第二大船舶修造基地”、“中國茶葉之鄉”、“南國葡萄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保健按摩器發源地”之譽。
福安地處閩東中心,環三都澳區域核心區,賽江臨港工業片區是環三都澳區域產業功能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三都澳戰略發展的先行區和動力引擎。福安是海西東北翼的交通樞紐和閩浙贛內陸的重要疏港通道,賽岐—白馬港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白馬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寧馬台首次海上客運直航口岸,瀋海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溫福鐵路、寧武高速公路、灣塢半島鐵路支線、規劃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寧衢鐵路交叉貫穿全境,構成鐵路、公路、港口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城鄉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交溪流經全境,水資源蘊含量34.1萬千瓦,森林面積179.6萬畝,森林覆蓋率67.9%,綠化率69.8%,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有刺桫欏、水松等60多種珍稀樹種,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20多種。擁有淺海6733公頃,灘塗4600公頃,是福建省大黃魚對蝦中華絨毛蟹主產區及鰻苗、蚶苗、蛤苗主要生產基地。福安文化積澱深厚,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和歷史名人鄭虎臣謝翱、劉中藻的故鄉,革命戰爭時期是閩東革命中心,中共閩東特委所在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白雲山風光秀美,其南部的古地質遺跡引人入勝,與太姥山、白水洋攜手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全面啟動。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築群、瓜溪“活化石”刺桫欏、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溝、仙岫畲族風情以及閩東蘇維埃舊址構成了獨特的區域文化。
福安是環三都澳區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經濟實力位居寧德市第一,2007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居全省第12位。電機電器、船舶修造、食品工業是福安的三大主導產業,擁有電機電器企業730多家,船舶企業84家,食品加工企業800多家,優質葡萄基礎4萬畝,“百里綠竹長廊”綠竹基地5萬畝。電機電器產業被評為“2008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歷史名茶“坦洋工夫”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中國證明商標,福安成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紅茶基地,被列為“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