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漢語漢字
阮,音為ruǎn,既為姓氏,又是一種樂器名,還可解為閩南話中的"我"。樂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將其組合起來便有了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中阮、大阮應用廣泛,小阮和低音阮幾乎不用。阮始於宋代,元代阮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近年來研製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鳴箱和面、背板的拱度,顯著增強了表現力,可供獨奏使用。
阮
ruǎn ㄖㄨㄢˇ
● ● 姓。
阮 ruǎn
名
● ● (形聲。從阜( fù),元聲。本義:五阮關)
● ● 同本義 [Wuyuan pass]
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苟留。——《漢書•成帝紀》
秦九原郡,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阮,國名。今 陝西 平涼府 涇州是也。——《字彙》
侵阮徂 共。——《詩·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 ● 一種古老樂器「阮咸」的簡稱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古琵琶的一種。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傳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現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 ● 侄的代稱 [nephew]。阮籍與侄阮咸並有盛名。世稱「大小阮」。後用「小阮」作侄的代稱。省稱「阮」。如:「賢阮」;阮家會(喻指叔侄與親朋好友聚會);阮咸宅(侄子居處的代稱)
● ● 姓
又《玉篇》關名。《前漢·成帝紀》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苛留。
又國名。《詩·大雅》侵阮徂共。
又姓。《廣韻》出留。
又《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代郡五阮關也。《前漢·地理志》作五原。《正韻》阮,古原字。
又《廣韻》五阮郡。《前漢·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篇海》同。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ion3 ngien3 [客語拼音字彙] ngion1 [客英字典] ngien3 ngion3 [東莞腔] ngion1 [台灣四縣腔] ngion3 ngien3 [寶安腔] ngion1
◎ 粵語:jyun2 jyun5
上古音系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阮 | 元 | 元 | 元 | ŋon | |
阮 | 元 | 元 | 阮 | ŋonʔ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阮 | 元 | 愚袁 | 疑 | 元合 | 元 | 平聲 | 三等 | 合口 | 元 | 臻 | 上平二十二元 | ŋi̯wɐn | ŋĭwɐn | ŋiuɐn | ŋiuɐn | ŋʉɐn | ŋʷiɐn | ŋuan | yuan2 | ngyan | ngvan | 五阮郡出史記又元逺切 |
阮 | 阮 | 虞遠 | 疑 | 元合 | 阮 | 上聲 | 三等 | 合口 | 元 | 臻 | 上二十阮 | ŋi̯wɐn | ŋĭwɐn | ŋiuɐn | ŋiuɐn | ŋʉɐn | ŋʷiɐn | ŋuan | yuan3 | ngyanx | ngvaan | 姓出陳留虞逺切三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阮 | ꡝꡧꡦꡋ | xwÿan | ɦyɛn | 上聲 | |||||
阮 | ꡝꡧꡦꡋ | xwÿan | ɦyɛn | 去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阮 | 遠 | 影 | 先天撮 | 先天 | 上聲 | 撮口呼 | iuɛn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阮 | 員 | 於權 | 十一先 | 先 | 平聲 |
阮 | 阮 | 五遠 | 十一銑 | 先 | 上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阮 | 阮 | 日 | 鴛 | 第十三鴛婉怨乙 | 陽上 | 國名又姓 |
阮咸、阮途、王阮、箏阮、嵇阮、阮曲、阮琴、阮屐、阮劉、應阮
阮囊羞澀、南阮北阮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surname
阮,音ruǎn 名詞
(形聲。從阜(fù),元聲。本義:五阮關)
同本義〖Wuyuanpass〗
阮,代郡五阮關也。——《說文》。按,亦曰五原關
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苟留。——《漢書·成帝紀》
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殷商國名〖Ruanstate〗。在今甘肅省涇川縣,為周文王所滅。
阮,國名。今陝西平涼府涇州是也。——《字彙》
侵阮徂共。——《詩·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一種古老樂器“阮咸”的簡稱〖an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古琵琶的一種。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傳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現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大阮樂器 中阮樂器 小阮樂器 高音阮
〖nephew〗。阮籍與侄阮咸並有盛名。世稱“大小阮”。後用“小阮”作侄的代稱。省稱“阮”。如:“賢阮”;阮家會(喻指叔侄與親朋好友聚會);阮咸宅(侄子居處的代稱)
阮姓起源地
2、出自偃姓,亦屬皋陶之後。據傳,皋陶生於曲阜,偃姓,其後亦有人以阮為姓。
阮姓自商末周初發源於甘肅涇川,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此際見於史冊者有春秋時魯國人阮氏,始皇時秦人阮翁仲。漢末三國魏晉時,繁衍於陳留郡的阮姓名人輩出,聲譽顯赫。永嘉之亂時,阮咸子阮孚、從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陳留阮姓避亂南遷,阮修於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們到達今江蘇南京,阮裕由於無意仕途,隱居於會稽剡山(今浙江紹興),並有一支阮姓遠徙於廣西合浦。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之阮姓依舊名人輩出,高官不斷。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將領阮謙之率兵征討並大敗林邑國(今越南中南部),有幾房庶子,留居林邑,交州。隋一統后,有南朝阮姓回遷北方。阮姓入閩始於唐朝,據《阮氏族譜》載,陳留郡阮安所於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諭,遷居綏安左街巷,為入閩始祖。傳六世至阮文富,約在北宋時遷居福建汀州寧化上進賢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時有阮姓入居四川、廣東。北宋時居於閩縣(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吳縣(今江蘇蘇州),南宋時此支阮氏出了阮姓歷史上唯一狀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阮思聰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明初,山西阮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明中葉后,有渡海赴台者。清康乾后,有山東之阮姓闖關東到東北三省。
當代阮姓的人口約有81萬,排在全國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65%。就人口分布而言,阮姓目前主要集中於浙江、湖北、廣東、福建,這四省大約佔阮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河南、陝西、江西、山東、江蘇,這五省大約佔阮姓總人口的26%。浙江為當代阮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阮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東南、南部沿海地區和鄂豫的兩大塊阮姓分佈區。
“竹林堂”:三國時候,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阮籍(210-263):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名士,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博覽群書,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餘首《詠懷詩》,頗為有名。
阮咸(生卒年不詳),魏晉間名士,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賢”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曾為散騎侍郎。
阮孝緒(479-536):字士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寫了《七錄》,仿照《七略》分類法,將當時所見圖書6288種,44520卷,分為經典、紀傳、子兵、文集、術技、佛法、仙道七錄,已佚。現尚寸《廣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類情況。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號雲台,清朝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嘉慶、道光年間,歷任戶、兵、工部侍郎,浙、閩、贛諸省巡撫,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傳》,歷官所至,以提倡學術為己任。他在浙設詁經精舍,在粵立學海堂,撰《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纂詁》、匯刻《皇清經解》180餘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逝世終年85歲,謚達。
阮嘯仙(1898-1935),名熙朝,字瑞宗,別號曦,廣東省河源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的50多位黨員之一。他是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與彭湃齊名的農民運動理論家和領導人,是人民審計制度的創建者和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