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水鎮

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轄鎮

洈水鎮位於湖北松滋西南邊陲,湘鄂兩省交界之處,作為中國發展改革試點鎮、湖北省文明鎮、湖北省旅遊風景名勝區、湖北省重點自然保護小區的洈水鎮,轄一區(洈水省級旅遊度假區)、一園(洈水國家森林公園)、25個行政村、4個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90.0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64760人(2017年)。是松滋市面積第一、人口第一的大鎮,是荊州市擁有省級度假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唯一鎮。

2019年10月,洈水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洈水鎮1958年為鋼鐵公社所轄。
1959年改為西齋公社。
1984年建鎮。
1999年,原西齋鎮更名為洈水鎮。
2001年原洈水鎮與原大岩咀鄉合併,併入西齋鎮並更名為洈水鎮。
2004年,洈水鎮與洈水旅遊開發區合併。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洈水位於湖北省境內的松滋市西南部,東經110°23′0″-110°36′10″,北緯29°00′00″-29°30′30″。北鄰長江,南接武陵山脈

地形地貌

洈水地質構造上表現為軸向近東西的複式向斜,向斜槽部由志留系砂頁岩組成,是地勢較低的山澗河谷及丘陵地帶,包括大小島嶼數百個,水面面積達37平方公里的洈水湖即位於此。向斜兩翼寒武—奧陶系的碳酸鹽岩,分別構成兩翼的次級背斜,背斜核部為水庫南北兩側的地表分水嶺,寒武系巨厚而又質純的碳酸鹽岩大面積裸露,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地表溶溝、石芽、溶蝕地形、漏斗、落水洞遍布,地下發育眾多岩溶管道和洞穴系統,水庫北山現已發現13個較大的洞穴。

氣候特徵

洈水鎮
洈水鎮
洈水處於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區內,年平均氣溫17.6℃,平均最高氣溫32.5℃(7-8月),年平均最低氣溫1.3℃(元月)。全年無霜期276天,平均日照175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相對濕度在74-83%之間,平均濕度為78%,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寒冷期短。洈水形成了別於區域的冬暖夏涼小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洈水鎮礦產資源量大。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陶土等礦產資源貯藏量均在5億立方以上,居全市之冠。

生物資源

洈水鎮有20餘種珍貴野生動物。飛禽類近40種,華南虎金錢豹白天鵝等珍稀動物時有發現,兩棲類、爬行類及節肢類動物比比皆是,庫、溝、堰水域寬廣,棲息、繁衍著大量的水生生物,較珍貴的有水獺,密光魚等。
洈水鎮林業資源密布。全鎮擁有生態林20萬畝、經濟林5萬畝,森林覆蓋率45%,木材蓄積量80萬立方米,年增長量達到2%以上。境內有106種植物品種
洈水森林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達1千餘種,現已形成多層次的生物群落。有馬尾松1.7萬畝,濕地松1萬畝,櫟木林1.1萬畝,柑橘果木林和萬畝風景林等五大林區。
洈水鎮
洈水鎮

水資源

洈水鎮
洈水鎮
鎮內有危水水庫和六泉、仙女洞等中小型水庫13餘座,蓄積著10多億立方米的優質水源。洈水水庫水質符合人類直接飲用水標準,是目前湖北省優質水源地。水庫沿岸港汊密布,有200處之多。

岩溶洞穴

洈水湖北側的寒武地層中,分佈大量岩溶洞穴,現已發現13個大型的洞穴系統是洈水風景區具有極大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根據洞口的地貌位置和洞的水流狀況,可分兩個洞穴層。第一層洞口標高大於300m,為干溶洞,大型溶洞中僅發現一個其洞底平坦,洞室寬敞,次生化合物發育,且規模很大,形態多樣,以頂板懸垂的巨片石鐘乳或石幕靠近洞壁成排出現為特徵,宛如大廳兩側拉開的多重帷幕,用手輕敲即可發出悅耳的樂聲。第二層洞口標高115-150m,洞內均見流水,常發育不同高度的下蝕台階,形成跌水、瀑布、深潭等具有特色的景觀,其中以新神洞最為突出。

行政區劃


洈水鎮衛星圖
洈水鎮衛星圖
截至2014年,洈水鎮轄4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民族街、大橋街、大岩咀、火車站、蔣家沖、金坪、花園洲、金花壋、響水洞、楊家河、仙女洞、野鵝堰、龍王壋、汪家咀、石牌、青龍嘴、團山口、北閘、火連坪、雞鳴寺、王馬堰、薛家洞、后坪、麻砂灘、長河堰、南閘、九嶺崗、樟木溪。鎮政府駐西齋。
團山口村~204鎮鄉結合區
汪家咀村~205村莊
金坪村~206村莊
仙女洞村~207鎮鄉結合區
九嶺崗村~208村莊
麻砂灘村~209村莊
楊家河村~210村莊
豹子嶺村~211鎮鄉結合區
野鵝堰村~212村莊
青龍咀村~213村莊
金花壋村~214村莊
南閘村~215村莊
蔣沖村~216村莊
長河村~217村莊
雞鳴寺村~218村莊
龍王壋村~219村莊
王馬堰村~220村莊
響水洞村~221村莊
薛家洞村~222村莊
樟木溪村~223村莊
北閘村~224村莊

人口民族


截至2008年,洈水鎮有人口82459人。

經濟


綜述

洈水鎮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業產業大鎮基礎夯實。洈水鎮已初步形成優質糧、優質油、優質種、優質水果、優質畜禽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支柱。民營經濟強鎮實力提升。洈水鎮現已具有規模效益的民營企業32家,初步形成了水電能源、紡織織造、機械製造、建築材料、礦山開採、農產品加工、商貿服務、旅遊開發等8大民營產業集群。

第三產業

洈水風景區自1995年對外開放以來,已先後引進投資2.58億元,建成觀光景點29處,完成配套項目43處,至2006年底,已累計接待省內外遊客近135萬人次,形成旅遊綜合效益5億元人民幣。是湖北省旅遊重點推介的6大省內旅遊線路、33個重點風景點和“黃金周”重點測報統計景區,已經成為松滋一張靚麗的名片。
截至2014年,洈水風景區共接待遊客2.3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10月1日當天接待遊客3500人次,發出遊艇400次。10月4日為高峰期,遊客人數超過4000人。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境內有施家墳、高檯子原始社會文化遺址和戰國墓葬群。楚人南下、巴人東遷、皖域填湖廣等重大民族遷移活動,留下了燦爛多彩的文化、美妙動人的傳說、相融共存的民風。漢、回、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清代修建的清真古寺保存完好,為湘北鄂西南最大的回民聚集地和重要的伊斯蘭活動中心。洈水是九嶺崗起義的策源地,是全省重點老區鄉鎮。
洈水鎮
洈水鎮
說鼓子,民間曲藝,又名說鼓。清同治年間開始在荊州松滋西齋、街河市、楊林市一帶流行。說鼓藝人沿門說唱謀生。最初,只一人打鼓說書,既無唱腔,又無伴奏;后逐步發展為兩人演唱,一人打鼓說書,一人吹嗩吶伴奏,並與說書人插白答問。嗩吶曲牌有"水波浪"、"六字調"、"慈相憐"等。音樂分兩大類,即吹奏牌子曲和唱腔曲牌。1949年後,對松滋說鼓進行了搜集整理。1973年又進行了改革,韻白採用松滋縣南部方言,說唱並重,音樂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譜,除嗩吶伴奏外,還增加了管弦樂器,深受群眾歡迎。由說鼓藝人沈興亞改編並演唱的說鼓《老姨媽》,被湖北省電台錄音播放;《"苕"老表》參加湖北省百花書會演出,獲創作表演一等獎。

特產美食

洈水鱖魚
洈水鱖魚
洈水鱖魚
也稱鯀花魚,桂魚,俗稱“花鯽魚”。屬硬骨魚綱鱸形目鰭科魚類。體側扁形,背部隆起,最長可達60cm,呈青黃色,外表著生黑色斑紋。嘴大,下頜突出,魚鱗細小,圓形、生性兇猛,喜食魚蝦。水湖盛產此魚,肉質鮮嫩,是特產的一種名貴味美的淡水食用魚,也是危水風景區最受旅客歡迎的魚種。
松滋魚糕獨具松滋地方風味,早為荊楚名菜。它以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潔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點而著稱,且久傳不衰。
在用料和製作上,取肥大鮮魚去刺、漂洗,加以適量的豬板油或肥肉,剁成肉泥,再加蛋清、生粉及生薑等調料,拌勻后入籠蒸熟,即可食用。若配上肉丸、豬肚、豬腰、木耳、黃花裝碗更佳。民諺謂之:無糕不成席。
荷渣
荷渣
荷渣
又稱懶豆腐。原料為黃豆,作法是用磨子磨成豆漿,摻青菜煮成,再加入作料、香油等。因其味長,口感好,又能調節胃口,故現今松滋食荷渣者仍相當普遍。
沙道觀杜婆雞
菜品特點:烹飪時間短,進味快,肉質鮮嫩,油而不膩,配上松滋本地產的“燉缽爐子”,越燉味越長,吃起來回味無窮。由於味道好,價格大眾,客人吃后競相宣傳,成為80年代後期名揚省內外的一道地方名菜。被選為“松滋十大名菜”榜首菜,同時被評選為“荊楚十大名菜”。
製作方法:取料松滋本地雞,宰殺,除去內臟,洗凈,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狀。首先用大火將雞塊用油煎燜,再放入精鹽、姜塊、料酒、蒜瓣(苗)、啤酒、八角茴、豆瓣醬、干紅辣椒皮,干燜,配上松滋本地產的土缽子放水烹飩。
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之一。菜品特點:色澤鮮艷,質地柔嫩,味道香醇,肥而不膩。製作方法:將豬五花肉放入清水內,加入適量食鹽和薑片煮15分鐘后取出。加食油和少量紅糖、味精,將豬皮煎至醬紅色。取出切片,墊黑豆豉蒸至而成。
麻水豆皮
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之一,蕎麥豆皮是松滋地方特色產品,歷史悠久,蕎麥食品營養豐富,蕎麥含有18%的纖維素,還含有其它糧食所不具有的“葉綠素”“盧丁”等成份,蕎麥可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蕎麥食品是營養學家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抗癌食品,蕎麥中的含硒量(73UG/100G)是聯合國衛生組織認證的具有顯著防癌抗癌作用的寶貴資源。食用方法:備齊佐料:臘肉、生薑、大蒜苗、鮮菜葉(莖),先將臘肉切成條炒熟,放入適量的水,再將蕎麥豆皮放入煮制,然後放入佐料煮熟即可。

交通


洈水鎮處在長江三峽、張家界和古荊州三個著名旅遊區的樞紐部位,鐵路、公路、水運發達。松滋境內紅東線、雅澧線兩條省級公路縱貫景區南北,枝柳複線鐵路在東穿境而過。從松滋火車站上直達北京,下直抵廣州。松滋水路上溯重慶,下及上海。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快捷便利,距宜昌三峽國際機場僅79公里,距荊州64公里,距宜黃公路入口僅半小時里程。是古荊州和長江三峽、湖南武陵源3個旅遊區的交匯點,也是湘鄂兩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社會


基礎設施

洈水是松滋西南商貿中心,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景區現已建成觀光景點29處,對外售票8處。現有一定規模的旅遊賓館達到13家,建有洈水假日酒店,年接待能力達到60萬人次。景區設有遊客接待中心,設置有導遊台,配備有專業接待人員和導遊,組建有旅遊服務車隊;鎮內建有水力發電站3個,自來水廠3座,通訊、郵政、快遞服務實現全覆蓋,景區內外道路通暢。

旅遊


洈水風景區
洈水風景區
洈水風景區
洈水風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華夏奇洞--新神洞為代表的溶洞群等三大板塊組成,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既有江南山水之秀色,又有北國風光之壯美,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碧水洞天,珠聯璧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洈水水庫屬亞洲著名的人工淡水湖,洈水大壩全長8968米,屬亞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壩。湖水浩淼碧澄,天水一色,500個湖心島在水中崛起,使水面多處分割,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光山色盡在其中。有“楚南仙境千島湖”之美譽。森林公園總面積52.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新神洞以“洞中瀑布”、“邊石壩”、“乾坤神柱”、“天宮大幕”等絕景著稱“天下第一奇洞”。顏將軍洞、古神洞等10多個溶洞奇石疊壘,洞幽玲瓏,令人嘆為觀止。洈水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晉代古剎靈鷲寺、古雲台觀等寺院道觀是歷代宗教人士清心修鍊之地。三國古戰場、吳三桂屯兵寨是歷史上鐵馬金戈必爭的要地。濱湖公園小西天、中華奇石館等人文景觀異彩紛呈。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總面積52.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6%以上,林中無處不飛花,山間處處有芳草。生態環境良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春花、夏樹、秋月、冬雪,四時美景,宛如神仙潑墨天地間。
湖島區大小半島500餘個,占公園三分之一景。公園內點狀分佈著葡萄園、桃園、梨子園、櫻桃園、火棘園、窩竹園、檀木園、冬青園、樟木園等十大植物園。
位於洈水湖北側,1976年成立北大林場,設有樟木溪、四方橋、薛家洞、李家河四個分場,經省林業廳考察,區內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達千餘種,現已形成多層次的植被群落,以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麻櫟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歷年來,在沿湖低丘栽培的柑桔、油茶、漆樹形成了壯觀的人造次生植被景觀,森林公園內常見境內島嶼眾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青山疊翠、碧水環繞,湖似明鏡水似銀,山似畫屏河似錦,一派田野風光。
桃花島
新神洞
新神洞
桃花島距濱湖公園約一公里,與濱湖公園隔水相望。該島面積14萬平方米,三面環水,島上的“萬里長城”如巨龍起舞在桃花叢中,避暑山莊閑情雅趣,演奏大廳古樸典雅,十里畫廊如詩如畫,水上娛樂令人愜意。
新神洞
位於危水風景區的中部,是目前發現的危水溶洞群中最具代表性、觀賞性和研究性的溶洞。該洞發育於寒武系灰質白雲岩中,距今約5億年。1998年英國溶洞探險隊進入5100米深處,未發現出口。目前已開發1300米,對外開放1000米。以“一絕、三奇、十大重點”和近百處千奇百怪的溶洞地質景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洞。該洞所在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結構連續,地貌特徵清晰,2000年被長江大學確定為“地球科學教學與實習基地”,正在申報籌建國家地質公園。
一絕天宮大幕:高16米,寬27米。以面積超大,四邊齊整,幕面平展,氣勢雄偉為國內溶洞所罕見。據專家介紹,它的形成時間超過1億年。終日清水自上而下順幕面流淌,彩燈照射雍容華貴,伸手親近天之尤物,倍感天地造物之神奇。
三奇迎賓瀑布:高10米,寬8米,凌空飛瀉迎賓,春夏秋冬依然,終年水溫18℃度左右。邊石坎(也稱流石壩),單個邊石壩高4米有餘,造型多、特、異,屬國內首次發現。多個邊石壩體依次梯層遞接,構成“危海桑田”景觀,使人頓悟“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道理。乾坤神柱:高18米,周長12米,是一個由28片透明的薄石幔圓心連接而成的放射型圓柱。因地面的石筍向上發育,與其上端石壁上的鐘乳石向下延伸,對接而成。其發育和形成時間超過1億年,上下均以28片對接完美無痕而被稱為華夏奇觀。
顏將軍洞
顏將軍洞地下湖由地下湖水洞及旱洞組成,全長2168米,其中水洞長782米,旱洞長1386米。內分地下湖、將軍洞、通天峽三大景區。旱洞內“擎天玉柱”、“寶蓮神燈”、“玉龍盤山”、“飛仙幽谷”、“通天峽”等景觀凝聚了雄、奇、險、拙的陽剛之美;地下湖水景“銀河仙宮”、“龍宮勝景”、“雙鳥渡食”、“天山聖水”、“瑤池仙景”等景觀薈萃了幽、靜、清、雅的陰柔之美。陰陽和美,皆成奇觀,被譽為中國水旱雙游溶洞之冠。
顏將軍洞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歷史文化遺存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科學家、藝術家、美學家永不衰竭的靈感源泉,是長江旅遊開發帶又一個獨具特色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