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保山烏頭的結果 展開

保山烏頭

植物

保山烏頭(拉丁學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別稱:草烏保山附片、小黑牛、水烏頭、山烏頭(雲南西部)。保山烏頭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植物。塊根近圓柱形。下部變無毛,葉片紙質或革質,五角狀腎形,葉柄長達48厘米,無毛,有短鞘。總狀花序,白色短柔毛;萼片藍紫色,側萼片圓倒卵形,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開花。

生於海拔1830~3000米間山地草坡或灌叢中。塊根有劇毒,可藥用,祛風濕、鎮痛(雲南經濟植物)。

1979年草烏正名為保山烏頭被中國植物志收錄。中國藥典記載草烏的其側生塊根稱附子,為常用中藥材。

形態特徵


保山烏頭
保山烏頭
塊根近圓柱形。莖高70~100厘米,下部變無毛,上部疏被彎曲並緊貼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
基生葉及生於近莖基部的莖生葉均具長柄;葉片形狀似小白撐,紙質或革質,五角狀腎形,長5~8.5厘米,寬10~15厘米,三全裂達或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狀菱形,三裂,末回小裂片狹卵形至狹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幾無毛,背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葉柄長達48厘米,幾無毛,有短鞘。其他莖生葉1~3,漸變小。
總狀花序狹,長12~30厘米,有6~25花;下部苞片三裂,上部苞片狹卵形;軸和花梗密被彎曲並緊貼的白色短柔毛;花梗長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下部,狹卵形,長3~4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斜上展,有短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8厘米,下緣稍凹,與近垂直的外緣形成短喙,側萼片圓倒卵形,長約1.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7毫米,唇長約2.5毫米,距長約1.5毫米,向後彎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開花。

主要變種


保山烏頭
保山烏頭
無距保山烏頭(變型)Aconitum nagarum f. ecalcaratum (Airy-Shaw) W. T. Wang,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瓣無距。在中國產雲南西部。生海拔2100~2700米山地林邊或草坡上。在緬甸北部也有分佈。
小白撐(雲南)(變種)黃蠟一支篙、雪上一支篙(雲南)AconitumnagarumStapf var.heterotrichumFletcher et Lauener。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序軸和花梗除了彎曲的白色短柔毛外還有開展的黃色腺毛;子房密被黃色短柔毛。葉片草質、紙質,稀革質,長(2.5-)5.5~6.8(-13)厘米,寬(4.5-)8.5~13(-20)厘米。花瓣有向後彎的短距。雄蕊無毛。
產雲南鄧川、貢山巧家等地。生海拔2550~3800米間山地草坡。塊根有劇毒,可藥用,治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痛等症(雲南中草藥)。
無距小白撐(變型)小黑牛(植物名實圖考、雲南騰衝)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 f. dielsianum(Airy-Shaw)W.T.Wang
與小白撐的區別:花瓣無距。葉片草質或紙質。雄蕊無毛。子房密被淡黃色柔毛。
產雲南騰衝、大理麗江、貢山等地。生海拔3500米一帶山地草坡或林邊。
根有劇毒,供藥用,可祛風濕,鎮痛(雲南經濟植物)。
光果小白撐(變型)小黑牛(雲南景東)Aconitum nagarum var. heterotrichum f. leiocarpum(W. T. Wang)W.T.Wang,
與小白撐的區別:心皮無毛。葉片草質或紙質。花瓣有短距。雄蕊無毛。
產雲南景東。生海拔2500~3100米間山地草坡。
宣威烏頭(變種)雪上一支篙、草烏(宣威)Aconitum nagarum var. lasiandrum W. T. Wang in Addenda.
與保山烏頭的區別:花絲上部被黃色短毛;子房密被淡黃色短柔毛。塊根胡蘿蔔形,長約5厘米。莖高約50厘米。葉片革質或紙質,腎形,長達4.2厘米,寬達9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只被彎曲並緊貼的白色短柔毛。花瓣有短距。產雲南宣威一帶。生海拔2800米。塊根可供藥用。

生長環境


生海拔1830~3000米間山地草坡或灌叢中。
草烏對氣候、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尤喜溫和、怕高溫、怕澇。

地理分佈


中國產雲南(主要在雲南西部)。在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也有分佈。

栽培技術


種苗移栽

11月至12月底選擇向陽、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排灌良好的砂質壤土深耕,每畝撒施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作為底肥深埋。然後按1.4米開廂,廂高8厘米,廂面按行距17厘米橫向開溝,溝深8厘米。選擇芽頭飽滿、新鮮、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無鬚根,重20克倒卵形將芽頭朝上、株行距17×17厘米側放於溝旁,然後每畝用複合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拌勻后穴施溝內。

田間管理

1.翌年2月底齊苗後接合中耕除草,每畝最施清糞水1000公斤,以培育壯苗。
2.4月中旬接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每畝追施複合肥50公斤,同時用40%速滅殺丁噴霧,以防治紅蚜蟲。
3.5月下旬進行一次性打頂抹芽,並適時防治紅蚜蟲,拔除田間雜草。
4.6月底進行輔助抹芽,抹去新生的側芽。同時用1:1:100波爾液防治根腐病葉斑病等,並用40%速滅殺丁防治紅蚜蟲。

採收加工

第二年7月底待草烏植株1/2的葉片衰老枯死,側生附子已膨大,飽滿成熟,並且草烏母鍾保持完好時進行採挖。如採收過晚,附子易腐爛。采時小心將草烏挖出。摘下附子,去掉主根和鬚根,抖去泥土后曬乾即可。草烏商品葯的質量標準是:個大、飽滿、質硬、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無空心腐爛和霉變。

藥用價值


藥性

味辛、苦、性熱。有毒。歸肝經。《全國中草藥彙編》: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通絡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

各家論述

1.《藥性論》:烏喙,其氣鋒銳,通經絡,利失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
2.《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3.《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4.《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XIU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5.《葯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葯也。
6.《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7.《東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
8.《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9.《貴州民間方葯集》:治麻痹症。又為傷科要葯。
10.楊清叟:凡風寒濕痹,骨內冷痛,及損傷入骨,年久發痛,或一切陰疽腫毒,並宜草烏頭南星等分,少加肉桂為末,薑汁熱酒調塗,未破者能內消,久潰者能去黑爛。二藥性味辛烈,能破惡塊,逐寒熱,遇冷即消,遇熱即潰。

藥理研究

鎮痛
用熱板法給小白鼠皮下注射一枝蒿甲素100mg/kg能提供痛閾47%,劑量增至140mg/kg時作用明顯,是痛閾提供75%,作用持續約2小時。其鎮痛指數LD/最小鎮痛劑量)為7.5g。
毒性
一枝蒿甲素給小白鼠皮下注射后,可見有活動增多、陣攣性驚厥、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先興奮后抑制,麻痹引起死亡。小白鼠皮下注射LD為754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