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藥酒的結果 展開

藥酒

中藥與酒融合體

酒,素有“百葯之長"之稱,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於一體的藥酒,不僅配製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產生背景


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燉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於是,就有了武松酒後伏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卧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從釀酒、飲酒到賞酒、論酒,酒已滲透到人類的各個方面,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酒文化。酒與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字從“酉”,酉者酒也。這大概是因為先祖們無意中食用了發酵后的瓜果汁,發現了它可以治療一些虛寒腹痛之類的疾病,從而讓酒與原始醫療活動結下了緣。《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藥之道。所謂“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醪醴”者即藥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藥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現代藥酒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藥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藥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果酒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製作藥酒時,通常是將中藥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后.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后即可飲用。

藥酒功效


藥酒[中藥與酒融合體]
藥酒[中藥與酒融合體]
藥酒將藥物置於75%酒精或白酒中浸泡而成。治療時用手蘸藥酒(水)塗於體表而後做手法治療,具有舒經活血、溫通發散之作用。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適量飲酒,可以怡情助興,但過飲則亂性,酗酒則耗損元氣,甚至於殞命。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葯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其實,酒是一種最好的溶媒,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藥物,大多可藉助於酒的這一特性而提取出來,並能充分發揮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藥效,這就是藥酒歷經數十年而不減其魅力的緣由所在。
鹿茸酒蛤蚧酒等可有效治療腰膝酸冷、小腹不溫、陽痿精冷、四肢怕冷、大便溏瀉等症;當歸酒熟地酒龍眼酒丹參酒雞血藤酒地黃酒核桃酒等可有效治療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月經量少、舌淡脈細等病症;地黃酒、葡萄酒枸杞酒雙耳酒等可有效治療身體羸弱、視力模糊、虛煩不眠、潮熱盜汗便秘尿赤口渴、舌紅無苔等症;人蔘酒、參芪酒等可有效治療體神疲、少氣懶言、面黃肌瘦、飲食減少、四肢乏力、表虛自汗等病症;加味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等可有效治療氣血兩虛、如勞累倦怠、少氣乏力、精神萎靡心悸怔腫、頭暈目眩、頭暈目眩、健忘失眠等症。

藥酒保健

藥酒是指用蒸餾酒浸提藥材而製得的澄清透明的液體製劑。我們通常所說的藥酒,是葯准字型大小藥酒(以下簡稱“藥酒”)與營養類保健酒(以下簡稱“保健酒”)的通稱。
藥酒與保健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這是我國傳統酒文化的精華部分。藥酒與保健酒存在著異同,在中國古代卻沒有區別開來,由於時代的局限,只是籠統地稱之為“藥酒”。藥酒與保健酒科學的界定還是20世紀70年代后的事情,這是個重大的歷史進步。
我國藥酒及保健酒的生產飲用現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它們與傳統產品比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與中國古老的中醫、中藥相結合,集飲用、保健、治病、強身於一體,被視為“中國的國粹”。
藥酒與保健酒相比,其相同之處,是酒中有葯,葯中有酒,均能起到強身健體之功效,但二者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如下:
◆ 從定義上來說,保健酒首先是一種食品飲料酒,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徵;而藥酒則以藥物為主,具有藥物的基本特徵。
◆ 從特點上來說,保健酒以滋補、強壯、補充、調節、改善為主要目的,還用於生理功能減弱、生理功能紊亂及特殊生理需要或營養需要者,以此來補充人的營養物質及功能性成分,它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而藥酒則是以治病救人為目的,用於病人的康復和治療其病理狀態。
◆ 從飲用對象來說,保健酒適於健康人群、有特殊需要之健康人群、中間狀態人群(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此處的人群指成年人)飲用;而藥酒則僅限於患有疾病的人群飲用,它是大夫開的一劑方葯,它有明確的適應徵、禁忌征、限量、限期,必須在醫生監督下飲用。
◆ 從風味上來說,保健酒講究色、香、味,注重葯香、酒香的協調;而藥酒則不必做到葯香、酒香的協調,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
◆ 從原料組成來說,保健酒中的原料首選傳統食物、食葯兩用之藥材,且中藥材、飲片必須經食品加工,功能強烈、有毒性者則不可用;而藥酒中的原料首選安全、有效的中藥,以滋補藥為主,可適當配合其他中藥(清、溫、消、補、下、和等類中藥),以藥物為主。

補腎壯陽

東北三寶酒溫潤壯陽藥酒配方
配方:貂鞭1具,人蔘30克,鹿茸片30克,白酒1000克。
製作方法:將人蔘切片,與貂鞭、鹿茸片一同放入酒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個月,經常搖動。取上清酒液飲服。
功效與主治:補腎壯陽,養血益精。適用於腎陽虧虛,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陽痿滑精,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
服法:每日2次,每次溫服20毫升。
說明:陰虛內熱者忌服。方中貂鞭可以換以海狗腎、狗鞭等代用。
溫潤補腎壯陽藥酒仙靈脾酒
配方:仙靈脾200克,枸杞子100克,黨參50克,白酒1500毫升。
製作方法:將各葯放入酒瓶中,密封浸泡,每5天搖動一次,15日以上即可服用。
功效與主治:強精壯陽,祛風除濕。用於腰膝酸冷,陽痿、四肢無力等。
服法:每日1~2次,每次15~20毫升,空腹飲用。
說明:仙靈脾是補腎壯陽葯,有興奮性神經,促進精液分泌的作用,對神經衰弱也有治療作用。此外,還有降壓效果。用枸杞、黨參配伍,則培元固本,補陰益陽,特別適用於陽虛精冷,精血不足之仁飲用。有文獻記載,以仙靈脾一味單獨浸酒,也有壯陽回春,祛風濕作用。方法是說明10%或20%的比例浸制即可。本方對性慾亢進,陰虛火旺者慎用。高血壓者也不宜飲用。
溫潤補腎壯陽酒
配方:麻雀250克,白酒1000毫升。
製作方法:將麻雀褪毛,去內臟和頭腳,洗凈,放入碗中蒸熟;取出晾乾后,用白酒密封浸泡3個月即可。
功效與主治:溫補腎陽。用於畏寒,腰膝冷痛,頭昏目眩小便頻數等。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說明:麻雀性味甘溫,據本草書記載,能壯陽益精,暖腰膝,縮小便,治療陽虛羸瘦,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等。對性功能低下,如陽痿有明顯治療效果。本酒性溫熱,宜冬天飲用。陰虛內熱者及孕婦禁服。食療方:麻雀5隻,去毛和內臟,切碎塊,與粳米煮粥,加蔥、鹽、味精,空腹食用,治療陽痿早泄。另方:麻雀1隻,取毛和內臟,以巴豆仁一枚放入麻雀腹中,用瓦片煅存性,研末;以好酒煮黃臘百沸,取臘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0~20粒,治療紅白痢疾。赤痢疾以甘草湯送服,白痢疾以乾薑湯送服。

藥酒特點


特點

將作為飲料的酒與治病強身的葯“溶”為一體的藥酒,不僅具有配製、服用簡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的優點,更因為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效力,提高療效。
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古“醫”字,即從“酉”(酒)也。現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稱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中藥的多種成分如生物鹼、鹽類鞣質揮髮油、有機酸、樹脂、糖類及部分色素(如葉綠素葉黃素)等均較易溶解於乙醇中。乙醇不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於進入藥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促進置換、擴散,有利於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還有防腐作用,可延緩許多藥物的水解,增強藥劑的穩定性。

特色

人們常說“久病多虛”。病深日久的慢性疾病,往往導致人體氣、血、陰、陽的虧損,而其形成皆非一時一日,其治療恢復也就難以朝夕建功,一蹴而就,一般都需要一個過程。中醫學認為“久病入絡”。各種慢性虛損疾病,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澀滯,治療時常需佐以活血通絡之藥物以增強療效。而補益藥酒主要配伍具有益氣補血、滋陰溫陽的滋補藥食,故更有益於慢性疾病的治療。人身氣血,貴在通調。如果雖得補益,而不能流通,則收不到補益之利,反生郁滯之害。
補益藥酒不僅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疾病的防治,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近代研究證明,我國傳統中藥中有許多補益藥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效。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膽固醇何首烏,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杜仲,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當歸,可抗貧血,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地黃,能利水降血壓;黃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降低血壓;人蔘,能促進蛋白質合成,降低血糖,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能力,抑制高膽固血症的發生。選用這些藥物製成的補益藥酒,經常適量飲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壽的效果。

製作工具


按照中醫傳統的習慣,煎煮中藥一般選用砂鍋,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煎煮藥物時容易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藥物及酒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性的正常發揮。所以配製藥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砂鍋、瓦壇、瓷瓮、玻璃器皿等。當然,一些藥酒的製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當別論了。

製作方法


藥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藥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 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製作即用 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
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藥釀製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藥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藥文獻記載,古人的藥酒與現代藥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藥酒多以釀製酒的藥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藥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藥酒是一種浸出製劑。即乾燥的植物藥材或食物,其組織細胞萎縮,細胞液中的各種成分以結晶或無定形沉澱的方式存在於細胞中,為浸出其有效成分需要作為溶媒的酒液浸潤藥材並進入細胞之中,繼之發揮乙醇良好的解吸作用,溶解其可溶性成分,使之轉入溶媒之中。溶媒在細胞內溶解了很多物質后,使細胞內溶液濃度顯著高於細胞外而形成濃度差。正是靠這種濃度差,使細胞內的高濃度浸出液不斷向低濃度方向的細胞外擴散,同時稀溶液又不斷進入藥材細胞內,這樣就使藥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逐漸溶於酒中。為了提高浸出效率,可以採取適度粉碎藥物、提高浸出溫度、掌握適宜的浸出時間、擴大濃度差等方法。
藥酒有冷浸法,熱浸法,煎膏兌酒法,淬酒法,釀酒法等多種製作方法,家庭配製則以冷浸法最為簡便。可將按處方配齊的潔凈飲片或藥材粗末置於陶瓷罐或帶塞蓋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適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黃酒),根據藥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 5至1:10的比例配製,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蕩1次,14至20天後用紗布過濾。為了矯正口味,可加入適量的冰糖白糖。藥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飯前溫 _服,每次按量飲用。如不善飲酒,可從少量開始,逐漸增量,亦可兌水后服用。根據藥理研究,酒精對人體的神經、循環、消化系統有明顯的作用,少量,或適量的飲酒,對人體有益,配之中藥(藥酒)飲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進人體的健康。
那獨具特色的釀酒工藝、設備,那敦厚純樸的酒俗、酒禮,那琳琅滿目的酒具、酒器,各種花樣翻新的酒辭、酒令,以及諸多與酒有關的美妙傳說,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釀造史,就是華廈文明的一部分。

冷浸法

將藥物適當切制或粉碎,置瓦壇或其他適宜容器中,按照處方加入適量的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經常攪拌或振蕩)一定時間后,取上清液,並將藥渣壓榨,壓榨液與上清液合併,靜置過濾即得。

熱浸法

將藥物切碎(或搗為粗末),置於適宜容器內,按配方規定加入適量白酒,封閉容器,隔水加熱至沸時取出,繼續浸泡至規定時間,取上清液,並將藥渣壓出余液,合併,靜置、沉澱,過濾即得。或在適宜容器內注入適量白酒,將粉碎適度的藥物用紗布袋裝好,置於酒中,封閉容器,然後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溫度浸漬,取液同上法。

釀製法

即將藥物直接加入米穀、高粱酒麴中蒸煮發酵成酒。

釀酒法

先將中藥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后,濃縮成藥片,有些藥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和酒麴拌勻,置於乾淨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應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后濾渣即成。

窯製法

相傳另外一種藥酒製作方法—— 窯制磁化工藝
眾所周知,藥酒配伍物料較多且各物料無論組織結構還是化學成分均有不同,直接納入配方會使各物料之間功能療效產生排異現象。易使產品療效降低,甚至使配方產生化學變化,轉化成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而威脅健康。窯制磁化工藝是將中國傳統的窯制釀酒工藝與現代高科技磁化技術、納米微波技術相結合,利用“三位一體”的融合性原則對配伍各成分進行有機整合,在維護各成分性質不變的前提下促其相互作用,將活性成分、營養成分完整保留並將功效發揮到極致。

命名


最古的藥酒方與其他中藥方劑一樣是沒有名稱的,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所記載的藥酒方,就沒有具體的方名。這種情況在唐代方書中仍保留不少,如《干金要方·脾臟下》“治下痢絞痛腸滑不可差方。”《外台秘要》卷十五的“療風痹癮疹方”等。
最早的藥酒命名,現見於先秦及漢代,如《內經》中的“雞矢醴”及《金匱要略》中的“紅藍花酒”等,多以單味葯或一方中主葯的藥名作為藥酒名稱,這方法成為後世藥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漢代以後,藥酒命名的方法逐漸增多,傳統命名方法,歸納有以下幾種:
① 單味葯配製的藥酒,以藥名作為酒名,如羌活酒
② 二味葯製成的藥酒,大都二二葯聯名,如五倍子白礬酒。
③ 多味葯製成藥酒用一個或二個主葯,作為命名,如羌獨活酒,或用概要易記的方法命名,如:五蛇酒五精酒,五枝酒、二藤酒等。
④ 以人名為藥酒名稱,如倉公酒、史國公酒、北地太守酒等,以示紀念。為了區別,有時也用人名與藥名或功效聯名的,如崔氏地黃酒、周公百歲酒等等。
⑤ 以功能主治命名,如安胎當歸酒、愈風酒紅顏酒腰痛酒等。這一命名方法,在傳統命名方法中,也占相當比重。
⑥ 以中藥方劑和名稱,直接作為藥酒名稱,如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等。
此外,還有一些從其他各種角度來命名的藥酒,如白藥酒、玉液酒紫酒戊戌酒、仙酒、青囊酒等,數量不多,不一一列舉。
由於命名的方法多以主葯或功效為主,再加藥酒的歷代專著均已亡佚,有些專題論述亦無分類,大都藥酒方劑是穿插在其他方書中,所以在命名和分類上都存在一些問題。如就本書原來收集到,以虎骨酒命名者,就有33方,其中單味8方、復方25方。復方中藥味數最多者達40餘味,最少者僅2味,它們的組成相差很大,功效顯然也有所區別。但是,都用同一個名稱即虎骨酒,因此不易區別,給應用和分類帶來困難。為此,我們對藥酒的命名作了必要的改動。改動的原則如下:
(1) 為盡量保持原貌,對有些名稱不十分確切,或彼此十分相似的藥酒,尤其是古方,只要不與其他藥酒名稱重複,則不作更改。如虎脛骨浸酒、虎脛骨酒、虎骨浸酒、浸虎骨酒,這些都是復方藥酒,名稱上不同於虎骨酒,彼此藥物組成及名稱上也稍有區別,所以就不作改動。當然,虎已成珍稀保護動物,是不能再用來做藥酒了。
(2) 根據藥酒功能主治的特點進行更改。
(3) 根據組方特點歸納命名。即除了主葯,另再選一葯搭配命名。搭配方法:僅二味葯者,就將另一味葯的名稱配上。
(4) 個別藥酒方劑增“復方”二字,以示區別。
(5)對於近代編著中,重複命名的復方藥酒,則用號碼加以區別,並在“資料來源”一項注名出處。
此外,對內容相同或相近的同名藥酒,進行歸併。因為後世醫書中有不少內容是整理收錄前人的,如明代的《普濟方》中就有不少藥酒方劑是輯自宋代《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的,在組成上完全相同,對此我們作了歸併。對少數處方,其製法、服用方法及功能主治的內容基本相同,或在處方組成幾十味葯中僅差少數幾味葯作用不明顯者,這可能是古人抄寫整理中的脫漏、衍訛,我們則刪去短少藥味的處方,以避免內容龐雜重複,同時對內容相同的單味藥酒進行歸併,儘可能使《中國藥酒大全》的內容“豐富實用,簡而不漏”。
中國藥酒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藥酒的功能主治;既包括了中國古代二千年前的一些病名和病證,也包括了現代醫學中的一些病名和病證,此分屬二個理論體系,還很難統一。中國藥酒是中醫的一部分,因此首先要保持它傳統性,但也不忽視它發展的一面。為此,我們採用兩種理論體系均能接受的大科分類法,列保健、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口齒等科。
對有些還不太確鑿的古代病名、病證,以及功能羅列一大堆,對主治不明確的藥酒,則不與勉強分類,歸併“其他”,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分類


藥酒的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很多,通常有以下幾種分類:
藥酒標準分類
可分為葯准字型大小藥酒和保健酒,保健酒中又包括食健字型大小酒、露酒、食加准字型大小酒等。
葯准字型大小藥酒是指已獲得國家或地方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文號的藥酒,它具有藥物的基本特徵,以治病救人為目的,有明確的適應徵、禁忌征、限量、限期,必須在醫生監督下使用。
藥酒是中藥的一種劑型,又稱為酒劑。它的溶媒含有乙醇,而蛋白質黏液質、樹膠等成分都不溶於乙醇,故雜質較少,澄清度較好,長期貯存不易染菌變質。
中醫一般把藥酒分為4類:
滋補類藥酒
藥酒
藥酒
用於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主要由黃芪、人蔘、鹿茸等製成。著名的藥方有五味子 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人蔘酒、枸杞酒等。
活血化淤類藥酒
用於風寒中風後遺症者,藥方有國公酒、馮了性酒等;用於骨肌損傷者,方劑有跌打損傷酒等;有月經病的患者,可以用調經酒、當歸酒等。
抗風濕類藥酒
用於風濕病患者,著名的藥方有風濕藥酒追風藥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其中癥狀較輕者可選用藥性溫和的木瓜酒養血愈風酒等;如果已經風濕多年,可選用藥性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壯陽類藥酒
用於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製成。著名的方劑有多鞭壯陽酒、淫羊藿酒、青松齡酒、羊羔補酒龜齡集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

應用


我國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認識到酒既是興奮劑,又是較高級的藥物。它是用穀物和曲所釀成的流質,其氣悍,質清,味苦甘辛,性熱。具有散塞滯、開方瘀結、消飲食、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養肌膚的功用。可以直接當“葯”,治療關節酸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寒體冷、肚腹冷痛等症。亦可在治病開處方中,把某些藥物用“酒漬”,或“以酒為使”,來引導諸葯迅速奏效。這就使酒與葯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藥酒方。
藥酒不但能治療內科婦科疾病,而且治療外科疾病也獨具風格。王燾《外台秘要》里有“治下部痔瘡方”,即“掘地作小坑,燒赤,以酒沃之,納吳茱萸在內,坐之,不過三度良。”《使琉球錄》中也有用藥酒治“海水傷裂”的記載:“凡人為海水咸物所傷,及風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30斤,防風、當歸、羌活荊芥各二兩,為末,煎湯浴之,一夕即愈。”
藥酒還可以預防疾病,如屠蘇酒,是用酒浸泡大黃白朮、桂枝、桔梗、防風、山椒烏頭附子等葯製成。相傳是三國時華倫所創製。每當除夕之夜,男女老少均飲屠蘇酒,目的是預防瘟疫流行玻此酒被唐代揚州名僧鑒真大師東渡傳之日本,為日本人民所推崇。
藥酒在古代民間季節性疾病的預防中應用也很廣泛。據典籍記載,元旦除夕飲屠蘇酒、椒柏酒端午節飲雄黃酒艾葉酒重陽節茱萸酒臘酒椒酒等。《干金方》曰:“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可見飲用藥酒預防疾病的重要性。至今,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和台灣人民還沿用這些風俗。不過,藥酒成分已有所改變。屠
藥酒
藥酒
蘇酒,是用薄荷紫蘇等藥物浸糯米酒而釀成的,一般都在正月初七日飲,以辟瘴氣
利用藥酒延年益壽也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項創造,這在醫療實踐中已經得到了證實。如壽星酒,功用是補益老人,壯體延年;回春酒,功用是久服陽事雄壯,鬚髮烏黑,顏如童子,目視不花,常服身體輕健;延壽酒,功用是和氣血,壯精神,益腎和胃,輕身延年;壽老固本酒,功用是益壽延年,補虛烏髮,美容顏等。
在各種藥酒的配製方法上,也是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如有浸泡法,如虎骨酒,牛膝丹參酒;有 淋法,如豆淋酒;有煨法,如陸英酒、丹參酒;有釀法,如菊花酒菖蒲醞酒;還有煮法,如金蟬脫殼酒;有熱投法,如柏子仁酒鐵酒等。

優點


為什麼藥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並樂於接受,自有它的獨到優點。概括起來,主要表現於以下幾方面:
1.適應範圍廣
藥酒,既可治病防病,凡臨床各科190餘種常見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症均可療之;又可養生保健、美容潤膚;還可作病後調養和日常飲酒使用而延年益壽,真可謂神通廣大。難怪有人稱藥酒為神酒,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一股香泉
2.便於服用
飲用藥酒,不同於中藥其它劑型,可以縮小劑量,便於服用。有些藥酒方中,雖然藥味龐雜眾多,但製成藥酒後,其藥物中有效成分均溶於酒中,劑量較之湯劑丸劑明顯縮小,服用起來也很方便。又因藥酒多1次購進或自己配製而成,可較長時間服用,不必經常購葯、煎藥,減少了不必要的重複麻煩,且省時省力。
3.吸收迅速
飲用藥酒後,吸收迅速,可及早發揮藥效。因為人體對酒的吸收較快,藥物之性(藥力)通過酒的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周流全身,能較快地發揮治療作用。臨床觀察,一般比湯劑的治療作用快到4—5倍,比丸劑作用更快。
4.能有效掌握劑量
湯劑1次服用有多有少,濃液度不一,而藥酒是均勻的溶液,單位體積中的有效成分固定不變,按量(規定飲用量)服用,能有效掌握治療劑量,一般可放心飲用。
5.人們樂於接受
服用藥酒,既沒有飲用酒的辛辣嗆口,又沒有湯劑之藥味苦澀,較為平和適用。因為大多數藥酒中滲有糖和蜜,作為方劑的一個組成部分,糖和蜜具有一定的矯昧和矯臭作用,因而服用起來甘甜悅口。習慣飲酒的人喜歡飲用,即使不習慣飲酒的人,因為避免了藥物的苦澀氣味,因藥酒多甘甜悅目,故也樂於接受。
6.藥酒較其它劑型的藥物容易保存
因為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殺菌防腐作用,藥酒只要配製適當,遮光密封保存,便可經久存放,不致於發生腐敗變質現象。
7.見效快、療效高

注意事項


藥酒在飲用時,除注意《藥酒禁忌》外,都必須注意以下各點:
服藥時不宜飲酒和藥酒
飲了酒和藥酒後就不要連著服用下列藥物:
(1) 大量飲酒並服用巴比妥類中樞神經抑製藥會引起嚴重的中樞抑制。當飲用了中等量的酒並同時服用鎮靜劑量的巴比妥類藥物時就引起明顯的中樞抑制,使病人的反應能力低下,判斷及分析能力下降,出現明顯的鎮靜和催眠效果,如再加大用量可導致昏迷意外。
(2) 精神安定劑氯丙嗪異丙嗪奮乃靜、安定、利眠寧和抗過敏藥物撲爾敏、賽庚陡、笨海拉明等如與酒同用,對中樞神經亦有協同抑制作用,輕則使人昏昏欲睡;重則使人血壓降低,產生昏迷,甚至出現呼吸抑制而死亡。
(3) 在服用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時,人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會因此而受到抑制。此時飲酒會因其分解酒精的酶系統受抑制而使血液中的乙醛濃度增加,導致乙醛中毒,出現噁心、嘔吐、頭痛、血壓下降等反應。酒精還有誘導增加藥物分解酶的作用,可使抗凝血葯的作用處時間縮短。
(4) 酒精對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會使末梢血管擴張,所以,酒與抗凝血葯不宜同時服用。
(5) 酒精的葯酶誘導作用可使利福平分解加快,對肝臟的毒性嗜強;還可使苯妥英鈉氨基比林等藥物的分解加快,從而降低了藥物的作用。
(6) 糖尿病人服藥期間宜戒酒,因為少量的酒即可使葯酶分泌增多,使降血糖藥物胰島素優降糖等藥物的療效降低,以致達不到治療效果。如果大量飲用酒會抑制肝臟中藥酶的分泌,使降糖葯的作用增強,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反應,甚至昏迷死亡。
(7) 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藥時宜戒酒,以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如果大量飲酒會引起腸胃不適,血壓下降,甚至會發生昏厥。
(8) 高血壓患者如果既飲酒又服用眼乙腚、肼苯達學等降壓藥或速尿、利尿酸氯噻酮利尿葯,均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服用優降寧時則反應更為嚴重,會出現噁心、嘔吐、胸悶呼吸困難等,甚至會出現高血壓危象。(9)酗酒會增加和誘發多種藥物的毒副作用,酗酒者會發生酒精性肝炎,如再服用氨甲喋吟含干擾膽鹼含成,加重肝損傷,使谷丙轉氨酶升高,引起肝昏迷和呼吸抑制。
(10) 酒精和阿司匹林都能抑制胃粘膜分泌,增加上皮細胞脫落,並破壞胃粘膜對酸的屏障作用,阻斷維生素K在肝臟的作用,阻止凝血酶原在肝臟中的形成,引起出血性胃炎,促使胃出血加劇或導致胃穿孔等嚴重後果。(11)酒與磺胺類藥物同用會增強酒精的精神毒性。而灰黃黴素與酒同用則易出現情緒異常及神經癥狀。酒與地高辛等洋地黃製劑同用,可因酒精降低血鉀濃度的作用,使機體對洋地黃藥物的敏感性增強而導致中毒。
某些疾病忌飲酒過多
例如:
(1) 肝病患者忌多飲酒。因為肝炎病人的肝功能不健全,解毒能力降低,飲酒會使酒精在肝臟內積聚,使肝細胞受損傷而進一步失去解毒能力,加重病情。慢性肝炎患者繼續飲酒會導致慢性酒精中毒肝硬化,酗酒者中約有10%會出現肝病。女性酗酒,即飲酒量少於男子,但發生肝硬化的時間卻早於男子,危害更嚴重。飲酒者比不飲酒者的肝癌發生率高12倍以上。酒精還是胃蛋白酶的抑製劑,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的攝取,影響消化吸收。肝炎病人飲酒可導致營養不良性肝硬變。無癥狀乙型肝炎者可不出現肝炎癥狀,肝功能檢查也正常,但攜帶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科學家發現:這些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臟病變。國外科學家曾對296名無癥狀的澳抗陽性者進行試驗,當受試者每天飲人酒精低於60克時,大多數澳抗陽性者出現了肝功能異常,而澳抗陰性的健康者在每天飲入酒精量大於80克時僅少數人出現輕微的肝功能異常。當每日飲入酒精量在60~80克時,澳抗陽性者的肝功能會出現明顯的損害,而澳抗陰性的健康的肝功能沒有出現變化。長期飲酒者—旦出現類似肝炎的癥狀,如肝區疼痛、上腹部不適、疲乏無力、消化不良、貧血、蜘蛛痣肝掌神經炎、睾丸萎縮等,應首先考慮為酒精性肝病。尚無特殊療法,應徹底戒酒,適當休息,注意飲食,並服用保肝藥物。
(2) 高血壓病人忌多飲酒。研究人員發現,收縮壓舒張壓均隨著飲酒量的增多而逐步升高,血壓升高愈大,其心、脾、腎等重要器官的併發症也愈多,其壽命愈短。大量飲酒者的血壓明顯高於不飲酒者,如停止飲酒可使血壓回降,重新飲酒則血壓回升。長期飲用含大量酒精的飲料對高血壓及併發症起著重要作用。飲酒引起的高血壓併發症中尤以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其死亡率是不常飲酒者的3倍。長期飲酒者實際上處於一種間隙性酒精戒斷狀態,停止飲酒後伴有血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物質的濃度升高,正是這類物質可使血壓升高。在對飲酒的和不飲酒的高血壓患者給予同樣治療后,飲酒者的舒張壓不易控制,而不飲酒的人的高血壓癥狀容易控制,因此高血壓患者宜戒酒,服用治療藥酒也應適量。
(3 )冠心病人忌飲酒過多。大能飲酒會減少脂肪作為熱能的消耗,使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脂的血濃度增加,同時卻阻礙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了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體內對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處理主要依靠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大量飲酒會使酶的活性受抑制。從而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但每天規律性地少量飲酒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有所減輕,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冠心病癥狀緩解。少量飲酒雖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但不能因此而開懷痛飲。因為一次飲白酒150~200毫升,可引起嚴重的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的心絞痛。長期過量飲酒還可使血液中的脂肪物沉積在血管壁上,使管腔變小,造成心肌營養不良,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繼而促進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功能減退。從而出現心律失常,在酒精中毒性心臟病晚期還常見進行性心臟衰竭,故冠心病患者飲酒的量要少飲為宜。
(4) 中風患者忌飲酒過多。酒精有直接導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引起心律紊亂或心肌病,以心房顫動最為多見。酒精引起的心房顫動和心肌病可使心臟輸出的血量減少,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引起心源性腦栓塞。酒精還可引起強烈的血管反應,造成血壓變化無常。酗酒引起的血管麻痹,使其舒縮功能障礙、導致血壓急劇變動,如果血壓下降過多過快,容易造成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加上酒後定向力障礙和步態瞞珊,容易暈倒造成顱外傷,使得腦血管破裂。酗酒也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可使新陳代謝增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引起血管破裂。酗酒後的急性酒精中毒還可使體內凝血機制激活,促進血小板聚集而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減緩,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如果飲酒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以及吸煙這一危險因子存在,則中風發生率將會提高,而且發病也比不飲酒者為早。因此節制飲酒則可降低中風的危險性。而中風後遺症,適宜飲用藥酒,又可促使病情早口康復。
(5) 骨折后忌大量飲酒活血。有些人認為,骨折后大量飲白酒或藥酒活血,可以起到活血作用,有利康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骨折后飲酒過多,會損害骨骼組織的新陳代謝,使其喪失生長發育和修復損傷的能力。同時,酒精還能影響藥物對骨骼的修復作用。因而骨折后不能飲酒過多,否則對骨折的癒合是十分不利的。但少量飲用藥酒,則有助於骨折的早日癒合。
育齡夫婦忌飲酒過多
適量飲酒使人感覺鬆弛,失去焦慮,行為放蕩,並引起性興奮;過量飲酒進入麻醉期后則破壞性行為,並抑制性功能。急性酒精中毒會抑制性功能,而慢性酒精中毒也可影響性慾,並伴有內分泌紊亂,在男性方面表現為血中睾丸酮水平降低,引起性慾減退,精子畸形和陽痿,這是因為酒精嚴重損害了睾九的間隙細胞,使其不能正常地分泌雄激素和產生精子。如這種受酒精損傷的精子與卵子結合,所發育成形的胎兒出生后智力遲鈍,發育不良,愚頑,且容易生病。孕婦飲酒對胎兒影響更大,即使微量的酒精也可直接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發育,妊娠飲酒可導致胎兒酒精綜合征的發生,患兒80%以上為小兒畸形,並常有易怒、震顫聽覺過敏和吸吮反應低下等表現。胎兒酒精綜合征在產前產後皆發育不良,嚴重者可導致流產死胎。調查表明:孕婦妊娠初期飲酒的危害更大,極易引起胎兒酒精綜合征。即使懷孕前一周內適量飲酒也會抑制胎兒的生長,使新生兒體重顯著減輕。所以,育齡夫婦不宜多飲酒,只有患了不孕症不育症的育齡夫婦可以考慮服用對症的藥酒進行治療。
飲酒忌成癮
適量飲酒是人生一種樂趣,但嗜酒成痛則是由於長期或大量飲酒所致的一種精神障礙。一次大量飲酒可引起精神紊亂,失去控制力等,在臨床上稱之為急性酒精中毒。而慢性酒精中毒則是由於長期飲酒引起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中毒,表現出人格改變和智能衰退逐漸加重,自私孤僻,不修邊幅,對人漠不關心,精神不穩,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下降,震顫等徵象。科學試驗證明:當人體中的酒精濃度達到0.03%—0.05%時即可表現出欣快和動作增多;達到0.06%—O.1%時興奮加重,稱之為輕度醉酒;達到0.2%時為中度醉酒,表現出步行困難,言語含糊;達到0.3%—0.5%時可出現共濟失調、知覺障礙、昏迷或死亡。酒精中毒者容易繼發肝性腦病和煙酸缺乏性腦病等。酒精中毒的發生不僅會嚴重損害個人健康,而且困擾人的精神活動。酗酒可以使體內淋巴細胞減少,還直接抑制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力,並通過干擾巨噬細胞的激性和吞噬能力而減弱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從而使機體出現免疫障礙,顯著增加感染性疾病的發病機會。
要適合病情,有針對性服用
不可幾種治療作用不同的藥酒同時或交叉服用,以免影響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服補性藥酒,也要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有針對性,不可亂飲,否則會適得其反,有礙健康。
可單用,必要時可配合治療
有時藥酒僅作為輔助療法之用,不可偏執。此外,服用藥酒後,不宜再服白酒;也不宜與白酒同飲。總之,飲用藥酒,要切記《藥酒禁忌》和注意事項,適用則用,不宜用則禁,同時用量要按要求飲用或遵醫囑,切忌過飲濫飲。

泡法宜忌


中藥泡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載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藥酒。時至今日,藥酒仍在廣泛使用。
藥酒又名酒劑,系用白酒浸提藥材而得到的澄明液體製劑,多供內服,少數作外用,也有些藥酒內服與外用兼有效。為了矯味,藥酒也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藥酒的製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迴流熱浸四種方法。民間通常採用冷浸法,即將藥材與白酒共置於密閉的容器內,室溫下浸泡,定期攪拌,一般浸漬30天以上。
由於酒本身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於吸收和發散,因此藥酒通常用於風寒濕痹,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見的有舒筋活絡酒胡蜂酒、國公酒、三兩半藥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等(以上均為《中國藥典》所收載)。此類藥酒嚴禁孕婦服用,即便是外用,也嚴禁塗搽腹部,以免引起流產。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對藥材可以提取出較高比例的成分,民間習慣用貴重藥材浸泡藥酒,用於滋陰補腎、養血固精。常見的有參茸酒、三鞭酒、人蔘酒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藥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醫方藥理論。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視不夠,經常隨意調配中藥,浸泡藥酒飲用,配方的不合理會使藥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飲用無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藥酒,應該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調配處方,並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一般為1:4—1:30。
李時珍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藥酒亦然。”可見藥酒雖好,但必須適度飲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為宜,切不可過量飲用。孫思邈說:“冬服藥酒二三劑,立春即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說明冬季是飲用藥酒的最佳時節,尤其對於中老年人。

發展歷史


中國的藥酒的主要特點是在釀酒過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藥,從藥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將藥酒分為內服、外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的三大類。

藥酒

滋補酒用藥,講究配伍,根據其功能,可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博物志>>曾記載道: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此酒勢辟惡,勝於他物之故也。"從這則記載可以看到酒對於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說明酒與葯之密切關係的內在因素還可從以下幾點得到發掘。
食葯合一:葯往往味苦而難於被人們接受,但酒卻是普遍受歡迎的食物,酒與葯的結合,彌補了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風味。相得益彰。經常服藥,人們從心理上難以接受,但將藥物配入酒中製成藥酒,經常飲用,既強身健體,又享樂其中,卻是人生一太快事。
酒為百藥之長:<<漢書·食貨志>>中說:"酒,百藥之長"。這可以理解為在眾多的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葯,另一方面,酒還可以提高其它藥物的效果。酒與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遠古時代,酒就是一種葯,古人說“酒以治疾”。"醫"的古文字是"____",本身就是一種釀造酒。古人釀酒目的之一是作藥用的。可見在古代酒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遠古的藥酒大多是釀造成的,藥物與酒醪混合發酵,在發酵過程中,藥物成分不斷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遠古時期

殷商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還有"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鬱金香草(也是一種中藥)釀成的。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鬯常用於祭祀和占卜。鬯還具有驅惡防腐的作用。<<周禮>>中還記載:"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說帝王駕崩之後,用鬯酒洗浴其屍身,可較長時間地保持不腐。
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的一部醫方專書,後來被稱為<<五十二病方>>,被認為是公元前3世紀末,秦漢之際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藥方不下於35個,其中至少有5方可認為是酒劑配方,用以治療蛇傷,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內服藥酒,也有供外用的。
<<養生方>>是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帛書之一,其中共有六種藥酒的釀造方法,但可惜這些藥方文字大都殘斷,只有"醪利中"較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但值得強調的是遠古時代的藥酒大多數是藥物是加入到釀酒原料中一塊發酵的。而不是象後世常用的浸漬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遠古時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漬法容易導致酒的酸敗。藥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變質了。採用藥物與釀酒原料同時發酵,由於發酵時間較長,藥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國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湯液醪醴論>>專篇曾指出:"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這就說古人之所以釀造醪酒,是專為葯而備用的。
《黃帝內經》中有"左角發酒",治屍厥,"醪酒"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雞矢酒"治臌脹
三、漢代至唐代之前的藥酒
採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漬法起碼始於漢代。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 中有如下一段論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用酒浸漬,一方面可使藥材中的一些藥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葯勢,療效也可提高。漢代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就有多例浸漬法和煎煮法的實例。“鱉甲煎丸方",以鱉甲等二十多味葯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葯,煎為丸。還有一例"紅藍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藥物后供飲用。《金匱要略》中還記載了一些有關飲酒忌宜事項,如"龜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著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飽食,發寒冷"。這些實用知識對於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本草學家陶弘景,總結了前人採用冷浸法製備藥酒的經驗,在《本草集經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製藥酒的常規:"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滓可暴躁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這段話注意到了藥材的粉碎度,浸漬明間及浸漬時的氣溫對於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響。並提出了多次浸漬,以充分浸出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從而彌補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藥用成分浸出不徹底,藥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費。從這段話可看出在那時藥酒的冷浸法已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水平。
熱浸法製藥酒的最早記載大概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一例"胡椒酒",該法把乾薑,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溫"。儘管這還不是製藥酒,當做為一種方法在民間流傳,故也可能用於藥酒的配製。熱浸法確實成為後來的藥酒配製的主要方法。
酒不僅用於內服藥,還用來作為麻醉劑,傳說華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沖服。華佗發現醉漢治傷時,沒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啟發,從而研製出"麻沸散"。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藥酒補酒的釀造較為盛行。這一期間的一些醫藥巨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都收錄了大量的藥酒和補酒的配方和製法。如《備急千金要方》卷七設"酒醴"專節,卷十二設"風虛雜補酒,煎"專節。《千金翼方》卷十六設"諸酒"專節。《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設"古今諸家酒方"專節。
宋代《太平聖惠方》所設的藥酒專節多達六處。除了這些專節外,還有大量的散方見於其它章節中。唐宋時期,由於飲酒風氣濃厚,社會上酗酒者也漸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這些醫學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應運而生。有人統計過,在上述四部書中這方面的藥方多達一百多例。
唐宋時期的藥酒配方中,用藥味數較多的復方藥酒所佔的比重明顯提高,這是當時的顯著特點。復方的增多表明藥酒製備整體水平的提高。唐宋時期,藥酒的製法有釀造法,冷浸法,熱浸法。以前兩者為主。《聖濟總錄》中有多例藥酒採用隔水加熱的"煮出法"。

元明清時期

元明清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醫藥學有了新的發展。藥酒在整理前人經驗,創製新配方,發展配製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藥酒的製備,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這一時期,我國已積累了大量醫學文獻,前人的寶貴經驗受到了元明清時期醫家的普遍重視,因而,在元明清時期,出版了不少著作,為整理前人的經驗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飲膳正要》是我國的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共三卷。天歷三年(1330年)刊。
忽思慧蒙古族營養學家,任宮廷飲膳太醫時,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膏煎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並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書中關於飲酒避忌的內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價值。書中的一些補酒,雖沒有詳細記載,但都是頗為有效的,在《本草綱目》中則有詳細記載。
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名著《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萬曆六年(1578年)成書。該書集明及歷代我國藥物學,植物學之大成,廣泛涉及食品學,營養學,化學等學科。該書在收集附方時,收集了大量前人和當代人的藥酒配方。卷25酒條下,設有"附諸藥酒方"的專目,他本著"輯其簡要者,以備參考。
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證治準繩>>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前人的藥酒配方。明清時期也是藥酒新配方不斷湧現的時期。明代吳旻的<<扶壽精方>>,龔庭賢的<<萬病回春,<<壽世保元>>,清代孫偉的<<良朋彙集經驗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經驗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著不少時清時期出現的新方。這些新方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1補益性藥酒顯著增多。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藥酒門載藥酒方9首,方雖不多,但集方極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史國公藥酒等。在<<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中,記載藥酒近40種,補益為主的藥酒佔有顯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鳳酒,長生固本酒,延壽酒,延壽瓮頭春酒,長春酒,紅顏酒等都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藥酒,有較大的影響。吳,龔二氏輯錄的藥酒方,對於明清時期的補益性藥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也記載著數目可觀的補益性酒,其中的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酒,養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較好的補益性藥酒。與明清以前的藥酒相比,這一時期可說是補益藥酒繁榮的時期。2慎用性熱燥熱之葯。唐宋時期的藥酒,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藥物,象烏頭,附子,肉桂,乾薑等。這樣的藥物如果濫用,往往會傷及陰血。金元時期我國醫學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濫用溫燥葯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這對明清時期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故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採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甸養陰藥物組成,這樣就可以適用於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
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作者著重研究用藥組方的規律,結合優秀方劑,從理論上闡述用藥道理和配伍規律,象明代吳昆的<<醫方考>>,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這此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到藥酒。<<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七種藥酒配方的組方用藥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國公酒,枸杞酒,紅花酒豬膏酒等。這對於促進藥酒配方的研究,指導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製方法上,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適當提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藥酒的穩定性,因此採用熱浸法對於許多藥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種科學方法。

民國時期

由於戰亂頻繁,藥酒研製工作和其他行業一樣,也受到一定影響,進展不大。

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政府對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建立了不少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開辦藥廠,發展中藥事業,使藥酒的研製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藥酒釀製,不僅繼承了傳統製作經驗,還吸取了現代科學技術,使藥酒生產趨向於標準化。為了加強質量管理,還把藥酒規範列為國家藥典的重要內容。由於藥酒生產單位與醫療、科研部門進行科研協作,保證了臨床療效的可靠性。尤其是近十多年來,隨著中醫藥工作者和藥酒研究生產人員的共同努力,對中國藥酒的發展歷史,中國藥酒的特點和應用,工藝及質量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歸納和總結,出版發行了不少專著。這些著作的出版發行,反過來又推動了藥酒事業的深層次發展。不但出現一批質量可靠,療效顯著,深受患者和群眾歡迎的藥酒產品,而且在藥酒的毒理研究、藥理研究及質量監測、製作工藝等方面均有迅速發展。
藥酒的發展,不僅逐漸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並且打人了國際市場,博得了國際友人的歡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和歷史悠久的,又符合現代科學水平的中國藥酒,必然和整個中醫中藥的發展一樣,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新的貢獻。

藥酒配方


【組成】生地10兩,海桐皮2兩,米仁2兩,川芎1兩,骨皮1兩,五加皮1兩,羌活1兩,牛膝1兩,甘草5錢。
【來源】《惠直堂方》卷二。
藥酒[中藥與酒融合體]
藥酒[中藥與酒融合體]
【主治】風濕腰痛血熱。 【用法】浸酒服。
風濕經典藥酒方
配方:鮮胡蜂50g,御酒堂白酒500ml,
泡製工藝:
1、準備鮮胡蜂50g。
2、將鮮胡蜂和白酒一起放入酒器(以磁州窯邢窯產磁壇為佳)。
3、密封浸泡。
4、放置陰涼處存放。
5、15天後,過濾酒液,即成。
用法:口服,一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25ml。此方特別適用於急性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
補氣益血酒
分娩24小時后,陰道出血量達400毫升以上稱為產後出血,它是引起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稱為“產後血崩”。發病原因與瘀血和血熱有關。治療一般以活血養因止血和涼血為原則。若失血過多,則需要益氣固脫,回陽救逆。中醫書籍曾記載了用藥酒治療本病的配方4首,其藥物如當歸、地榆、菖蒲、生地黃益母草等,主要為活血涼血止血之品。
(驗方)
【配方】生地黃、當歸尾各50克,黃酒500克。
【製法】將上藥共細碎,用酒煎數百沸,去滓備用。
【主治】產後血崩,腹痛。
【用法】每溫飲20毫升,每日3次。
【配方】菖蒲一兩半。
【製法】上細坐刂,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滓。
【主治】治產後崩中不止,下血。
【用法】分溫三服,食前。
說明:與《普濟方》(注出《太平聖惠方》)同。
(驗方)
【配方】菖蒲20克,地榆50克,當歸40克,黃酒500毫升。
【製法】將上藥搗為細末,同酒煎取1杯去渣。
【主治】產後血崩。
【用法】食前分3次溫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