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

中醫名詞術語

腎陽虛(deficiency of kidney yang),為中醫名詞術語,又稱腎陽不足、腎陽虛衰、命門火衰。本病是由於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的一類虛寒證候,以畏寒肢冷,腰以下為甚,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脈弱等為常見症的證候。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中醫認為,腎主水,腎陽對水液有氣化蒸騰作用,若腎陽不足,蒸騰氣化無力,則出現小便清長等表現,故腎陽虛證存在著腎臟的病理改變。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葯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而應慢慢調理。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十二經之根,先天之本在於腎。腎與命門本同一氣,為人身陰陽消長之樞紐。腎陽主一身之陽氣,火衰其本則陽虛之證迭出。腎陽虛與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NEIS)有關,腎陽虛證在下丘腦-垂體-靶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腺、胸腺)軸均有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且主要的發病環節在下丘腦或更高級中樞,主要表現為調節功能紊亂。

病因


● 引起腎臟陽氣虛衰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 1.素體陽虛
● 指因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導致人體陰陽失衡,累及腎臟,至陽氣虛衰。
● 2.年高腎虧
● 腎臟陽氣虛衰,腎臟的年輕程度決定著人體的年輕程度,反之,隨著人體的衰老,人的腎臟也開始走向衰弱。
● 3.久病傷腎
● 任何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都可累及到腎,導致腎臟陽氣虛衰,故腎病多為虛證。
● 4.房勞過度
● 性生活不不節制,如性生活過於頻繁,早婚及手淫等,房事過度可耗傷腎陽。
● 5.過恐傷腎
● 人的不同情志活動與五臟有相對應的規律,如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故恐懼過度可使腎氣不固

臨床表現


● 腎陽對機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和溫煦作用,激發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各種功能,腎陽到達全身的臟腑組織器官,則轉化為該臟腑組織器官之陽。腎陽旺則全身之陽旺;腎陽衰則全身之陽皆衰;腎陽亡則全身之陽皆亡,人的生命便會終結。如果腎陽不足,則全身的新陳代謝降低,產熱減少,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均減弱。因此,腎陽虛的臨床表現有多個方面,如: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勞;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重者夏天也手腳發涼)、身體發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軟;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長、餘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聽力下降或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自汗;易患腰痛、關節痛等;易患骨質疏鬆症、頸椎病、腰椎病等;虛喘氣短、咳喘痰鳴;五更腹瀉,或者便秘;身浮腫,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腫;小腹牽引睾丸墜脹疼痛,或陰囊收縮,遇寒則甚,遇熱則緩;鬚髮易脫落、早白;形體虛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則色青白無光或黧黑。
● 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可以概括為十個方面:
● 1.腰膝酸軟而痛是因為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腰府及骨骼,骨失所養,髓液不充;
● 2.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是由於腎藏精主生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其生殖功能減退;
● 3.久瀉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起因於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運;
● 4.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則由於腎司二便,腎陽不足,膀胱氣化障礙;
● 5.浮腫,腰以下為甚源自於腎陽虛不能溫化水液,水液內停,溢於肌膚,停滯胃腸;又因水濕趨下,故腰以下水腫尤甚。
● 6.面色黧黑無澤由於腎陽極虛,濁陰瀰漫肌膚;
● 7.畏寒肢冷,下肢為甚則因為陽虛不能溫煦肌膚;而陰寒盛於下,故下肢尤其是兩足發冷明顯。
● 8.精神萎靡是陽氣不足,腦失所養,心神無力振奮;
● 9.面色白,頭目眩暈是由於氣血運行無力,不能上榮於清竅;
● 10.舌淡胖、苔白,脈沉弱而遲均為陽虛之證。

鑒別診斷


腎陰虛和腎陽虛都是腎虛的一部分,二者的主要區別有:
● 1.觀舌象
● 陰虛者,舌質紅、舌形瘦,苔少、苔薄;陽虛者,舌質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 2.觀精神
● 陰虛者,燥熱不安,易發火;陽虛者,畏寒肢冷,氣短懶語,抑鬱不歡,疲憊,愛哭泣。
● 3.觀寒熱
● 陰虛者,怕熱,出熱汗,手心煩熱;陽虛者,怕冷,出涼汗,手腳發涼。
● 4.觀病痛
● 陰虛者,腰酸綿綿;陽虛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劇。
● 5.觀面色
● 陰虛者,兩顴紅赤,眼臉呈絳色;陽虛者,面色青白無光。

辨證施治


● (一)腎陽虛
● 證候:腰膝酸軟而痛;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畏寒肢冷,浮腫,腰以下為甚,下肢為甚;面色白,頭目眩暈;面色黧黑無澤、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脈沉弱而遲。
● 一般的腎陽虛治則:溫補腎陽。主方:金匱腎氣丸;
● 腎虛泄瀉治則:溫腎止瀉。主方:四神丸;
● 腎虛水泛治則:溫腎利水,主方:真武湯
● (二)腎陽虛見於其他系統疾病
● 1.腎陽虛見於呼吸系統疾病
● 證候:咳喘,甚或呼吸困難或肢體浮腫,形寒肢冷,舌質淡,脈沉細。治則:溫補腎陽,納氣歸元。主方:固本平喘湯加減。常用藥:蟲草、胡桃肉、沉香、靈磁石、臍帶、蘇子肉桂附子五味子、乾薑。
● 2.腎陽虛見於循環系統疾病
● 證候:呼吸困難,胸痛,心悸,發紺,眩暈,水腫,舌淡紫,脈沉細或結代。治則:溫陽化氣行血。主方: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附子、肉桂。
● 3.腎陽虛見於消化系統疾病
● 證候::腹瀉遷延日久,或腹大腹脹,形如蛙腹,朝寬暮急,神疲怯寒,下肢浮腫,小便短小不利,納食不香,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則:溫腎運脾。主方:附子理中湯加減。
● 常用藥:附子、黨參、白朮、乾薑、甘草車前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
● 4.腎陽虛見於血液系統疾病
● 證候:面色蒼白,形寒肢冷,氣短懶言,唇甲色淡,大便稀溏,面浮肢腫,甚或腹水,大便溏薄,陽痿閉經,舌質淡有齒痕,脈沉細。治則:溫腎補血。主方:無比山藥丸。
● 常用藥:山藥、肉蓯蓉、熟地、山茱萸、茯神、菟絲子。
● 5.腎陽虛見於內分泌系統疾病
● 證候: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心悸氣促,腰膝酸軟,陽痿閉經,舌體腫大,苔白膩,脈沉弱而細。治則:溫補腎陽。主方:濟生腎氣丸加減。
● 常用藥:附子、牛膝、山茱萸、山藥、丹皮、熟地、車前子。
● 6.腎陽虛見於代謝性疾病
● 證候: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陽痿不舉,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沉。治則:溫腎壯陽,調理氣化。主方:金匱腎氣丸加減。常用藥:熟地、澤瀉茯苓、丹皮、山茱萸、山藥、肉桂、附片
● 7.腎陽虛見於泌尿系疾病
● 證候:全身浮腫,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神疲,納少,便溏,遺精,陽痿,早泄或月經不調,舌嫩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或可兼見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痛,足跟疼痛或小便少或過多等。治則:溫腎化氣行水。代表方:真武湯加減。
● 常用藥物:附子、人蔘、茯苓、乾薑、白朮、熟地、山藥、棗皮、澤瀉、丹皮、肉桂。
● 8.腎陽虛見於結締組織疾病
● 證候:面色不華,形體消瘦,形寒肢冷,關節疼痛變形,肌肉萎縮,日久不愈,或頭暈耳鳴,心悸氣短。治則:溫腎益氣,活血通絡。主方:三痹湯加減。常用藥:續斷、杜仲、防風桂心、細辛、人蔘、茯苓、當歸、白芍、黃芪。
● 9.腎陽虛見於神經系統疾病
● 證候:四肢倦怠乏力,抬頭困難,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顏面虛浮,腰膝酸軟,小腹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有齒痕,脈沉遲乏力。治則:溫補腎陽,調理運化。主方:右歸丸加減。常用藥:鹿角霜仙靈脾巴戟天、肉豆蔻、補骨脂、熟地黃、山藥、大棗。
● (三)補腎陽兼補腎陰
● 需要指出的是,腎陽、腎陰、腎氣、腎精四者雖有區別,但密不可分。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為元陰、真陰、真水。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並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快,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過度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慢,產熱相對減少,並使氣聚成形而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於寧靜內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調節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
● 按照中醫學的陰陽理論,陰陽具有無限可分性,腎藏先後天之精,精屬陰,所以稱陰精,氣屬陽,所以稱陽氣,合稱陰精陽氣。腎精屬陰精,陰精之中又可再分陰陽,其中又可分為陰精中之陽精和陰精中之陰精。陰精中之陽精虧虛時,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憊、易疲勞等癥狀表現,陰精中之陰精虧虛時有腰膝酸軟、足跟痛、口乾舌燥、消渴、失眠多夢等癥狀表現。陰精中之陽精虧虛時多與腎陽虛關係密切,陰精中之陰精虧虛時多與腎陰虛關係密切。所以腎陽虛時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現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憊、易疲勞等癥狀,腎陰虛時除了有陰虛燥熱等表現外常伴有腰膝酸軟、足跟痛、口乾舌燥、消渴等癥狀。
● 補腎中藥中海龍、蛤蚧鹿茸、淫羊藿、肉蓯蓉、陽起石、鎖陽韭菜子鹿角膠、杜仲、巴戟天、骨碎補、狗脊、仙茅等具有溫腎陽、益陽精(陰精中之陽精)的作用,熟地黃、制首烏、枸杞子、龜甲膠、女貞子等具有滋腎陰、益陰精(陰精中之陰精)的作用,因此對於腎精虧虛要補腎精時要分清陰陽,選擇合適的中藥材進補。
● 一般腎陽虛要比腎陰虛對人的影響大,人體內陽主陰從,陰陽互根。腎陽虛和腎陰虛不是截然分開的,在臨床上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如果虛損到一定程度往往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因此腎陽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陰虛癥狀,所以在補腎陽的時一定要兼補腎陰,做到陰中求陽;而在補腎陰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補腎陰的藥物。

飲食調理


● 腎陽虛的補養原則,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可根據具體類型分別給予不同的葯膳來調理。可用溫補腎陽、滋補腎陰、填補腎精、益氣補腎、補腎固精來進行調理治療。
● 1.姜附燒狗肉
● 熟附片,狗肉,生薑,菜油、大蒜、蔥適量。將狗肉洗凈,切成小塊;將姜煨熟備用。再將熟附片放入沙鍋內,先熬煎2小時,然後將狗肉、大蒜及生薑放入,加水適量燉煮,直至肉爛即成。功效補益腎陽。適用於陽痿、夜間小便多、畏寒及四肢冰冷等陽虛證。中醫辨證屬腎陽虛證的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患者也宜食用。
● 2.羊肉燉海參
● 羊肉具有溫腎壯陽的作用,海參是海味食品,它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鈣、磷、鐵、碘、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膽固醇的含量則幾乎為零。而且海參肉質細嫩,又富有彈性,滋味鮮美爽口,是極好的滋補品。海參能補腎壯陽,益氣滋陰,適用於精血虧虛,陰虛便秘者。在寒冷的冬天,用海參加羊肉煲成的羊肉海參湯做法簡便,味道鮮美,非常適合進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