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滯
郁滯
由於氣機不調,臟腑功能失調而致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胸脅脹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異物感等症為主要臨 床表現的一類病症,稱為郁病。郁病又稱郁滯,以“百病皆生於氣”為主導思想,依據現代醫學的認識,認為郁滯的實質是氧攝取、氧利用障礙,是疾病發生的基礎,可以導致肝病、胃病、脾胃不和等多種疾病。郁滯廣義:飲食、外郁及七情等因素引起的鬱症。金元以前所論的郁大多屬於此種。狹義:由於七情不舒、氣機郁滯而引起的鬱症,即情志之郁,明代以後所論的郁屬此,郁滯屬於疑難病——治療困難,除需要藥物治療外,還須精神治療。
胃氣鬱滯型
肝氣鬱滯型
心脈郁滯型
氣貴於流通,郁滯升降出入障礙,導致新陳代謝的障礙。水、津液代謝的障礙促使濕、飲、痰、瘀的產生,成為氣機郁滯的病理產物。“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不行則血流不暢而為瘀。脾主水濕運化,脾氣鬱滯水濕停運,則濕邪內生。痰、飲源於津液《濟生方*痰飲論治》說:“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調攝失宜,氣道閉塞,水飲停膈而結成痰。”濕、飲、痰、瘀為水和津液代謝障礙的產物,水津屬陰,其質粘稠滯澀,最能阻礙氣機,又成為郁滯的原因,兩者互為因果,在疾病發生中形成惡性循環。郁滯的致病原因,而體質素虛,尤其是肝、脾、心臟臟氣弱是發病的內的因素:
(1)郁努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肝氣鬱結、則胸悶太息、兩脅脹痛。
(2)憂思傷脾:脾失健運、水濕內停,則胸悶納呆、聚濕生痰、痰氣鬱結形成“梅核氣”。
(3)久病體虛:脾虛血少,心失所養,故心神不寧。
例1:葉天士通胃制木治胃痛醫案原文:氣逆填胸阻咽,脘痹而痛,病由肝臟厥氣乘胃入膈,致陽明經脈失和。用半夏、薑汁、金鈴子、延胡、杏仁、瓜蔞皮、香豉、白蔻。分析:本案乃肝木太過,順乘陽明。故用半夏通胃;薑汁宣胃;金鈴子散泄肝木; 杏仁降肺氣以制肝逆(金克木) ,瓜蔞皮開胸;香豉除腐;白蔻芳香理氣、醒胃化濁。
例2:王氏緩中止痛治胃痛,性急、嗜酒、飲食不節、常發胃脘痛,此次因酒後大怒而發,望診面色青滯,舌苔薄黃,脈沉弦而滑,為肝氣犯胃之痛,治以緩中止痛。處方:白芍45g,甘草30g,枳實20g,黃連10g,吳茱萸10g,百合30g,複診時患者稱服藥2天痛止,仍脘悶、納呆、不思飲食,3天未行大便。於前方加厚朴、生大黃,3劑而愈。
例3:小結胃痛發病與肝鬱有關,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郁之發, ……民病胃脘當心而痛。”本型胃痛,多因情志不舒或抑鬱、惱怒而發病,且常有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的特點。運用舒肝緩中法治療肝鬱氣滯型胃痛,其機理就在於使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的運動疏散通暢,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也隨之而暢通無阻,經絡通利,臟腑器官的活動也正常和調,胃痛自止。反之則氣的升發不足,氣機的疏通和發散不力,因而氣行郁滯、氣機不暢,就可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表現,如胸脅、兩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脹痛不適或刺痛。由於肝氣鬱滯、不通則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治療以舒肝理氣、緩中止痛。常用的方劑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金鈴子散、逍遙散、芍藥甘草湯等。常用的中藥有:柴胡、枳殼、香附、鬱金、橘皮、佛手、白芍、甘草、烏梅、木瓜、大腹皮、厚朴、青皮等。
1.升降湯
治肝鬱脾弱,胸脅脹滿,不能飲食。宜與論肝病治法參看。
升降湯用參術芪,薑桂陳朴內金宜,知母白芍川芎配,舒肝又能健脾氣。
世俗醫者,動曰平肝,故遇肝鬱之證,多用開破肝氣之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飲食者,更謂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氣,根基於腎,而萌芽於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於傷損,肝既為元氣萌芽之臟,而開破之若是,獨不慮損傷元氣之萌芽乎?《內經》曰“厥陰(肝經)不治,求之陽明(胃經)”,《金匱》曰“見肝之病,當先實脾”。故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氣,其餘諸葯,無非升脾降胃,培養中土,俾中宮氣化敦濃,以聽肝氣之自理。實竊師《內經》求之陽明,與《金匱》當先實脾之奧旨耳。
按∶“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二句,從來解者,謂肝病當傳脾,實之所以防其相傳,如此解法固是,而實不知實脾,即所以理肝也。兼此二義,始能盡此二句之妙。
2.培脾舒肝湯
治因肝氣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氣不能升降,胸中滿悶,常常短氣。
組成:於術(三錢)生黃芪(三錢)陳皮(二錢)川厚朴(二錢)桂枝尖(錢半)柴胡(錢半)生麥冬(二錢)生杭芍(四錢)生薑(二錢)麥芽(二錢)(方中原無麥芽,但參看後面作者分析,方中似應有之)培脾舒肝用術芪,薑桂陳朴麥芽宜,麥冬杭芍柴胡配,能消胸滿與短氣。脾主升清,所以運津液上達。胃主降濁,所以運糟粕下行。白朮、黃芪,為補脾胃之正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氣之升,同陳皮、厚朴,能助胃氣之降。清升濁降滿悶自去,無事專理肝氣,而肝氣自理,況桂枝、柴胡與麥芽,又皆為舒肝之妙品乎。用芍藥者,恐肝氣上升,膽火亦隨之上升,且以解黃芪、桂枝之熱也。用生薑者,取其辛散溫通,能渾融肝脾之氣化於無間也。從來方書中,麥芽皆是炒熟用之,惟陳修園謂麥芽生用,能升發肝氣,可謂特識。蓋人之元氣,根基於腎,萌芽於肝,培養於脾,積貯於胸中為大氣以斡旋全身。麥芽為谷之萌芽,與肝同氣相求,故能入肝經,以條達肝氣,此自然之理,無庸試驗而可信其必然者也。然必生煮汁飲之,則氣善升發,而後能遂其條達之用也。
3.逍遙粥
4.鬱金蜜膏
配方:鬱金100克,蜂蜜適量。製法:鬱金加水適量浸泡、煎煮,每煮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合併煎液,以小火煎熬成稠膏時,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功效:行氣解郁,活血消瘀。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頓服。
5.香參餅
配方:香附20克,丹參20克,麵粉200克。製法:香附、丹參水煎去渣留汁,加白糖適量攪勻。用藥汁合面,依常法做餅即可。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食用。
(1)行氣劑:適用於氣機郁滯的病徵。主要表現為脾胃氣滯和肝氣鬱滯為多見。脾胃氣滯,主症見有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吐食少、大便失常等,常以疏理脾胃氣滯的藥物為主組成製劑。肝氣鬱滯,主症見有胸腹脅肋脹痛,疝氣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常以疏肝理氣、解郁散結的藥物為主組成方劑或製劑。行氣藥物如陳皮、木香、川楝子、烏葯、香附。厚朴、枳實、小茴香、橘核等。行氣劑木香順氣丸、柴胡舒肝丸、加味左金丸、胃蘇沖劑等。
(2)降氣劑:適用於肺胃氣逆不下。氣機上逆的病徵。肺氣上逆的主症見有氣喘咳嗽等,常以降氣平喘藥物為主組成方劑或製劑。胃氣上道的主症見有嘔吐反胃呃逆等,常以降逆止嘔藥物為主組成製劑。由於氣逆證有寒、熱、虛、實之分,因而在降氣法中應分別與散寒、清熱、祛痰、化瘀等葯配伍。氣逆與氣滯徵候常同見於臨床,故常用了和氣和行氣祛疾、止咳平喘葯如蘇子、杏仁、沉香等,方如蘇子降氣丸、氣滯胃痛沖劑、胃得安片等。如屬胃氣逆而嘔吐、呃逆者,常用降逆和胃止嘔葯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陳皮、丁香、柿蒂等,方如旋覆代赭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
(1)肝氣鬱結:
①保持室內安靜,禁止喧嘩,病室光線宜暗,避免強烈光線刺激。
②經常勸導多活動、少憂愁,以分散不良情緒。
③ 《臨證指南醫案》指出:“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對患者要誠懇,同情關懷,耐心細微使之樹立信心配合治療。
④飲食以蔬菜和營養豐富的魚、瘦肉、乳類、豆製品為宜,忌食辛辣、煙酒、少食肥甘厚味、常吃柑桔理氣解郁。
2)氣滯痰郁:
①患者常覺咽有異物感,疑食道惡變,可作鋇餐排除癌變,去除顧慮。
②經常注意患者情緒的變化。若心情不舒暢時勸導暫不進食,待平靜后再進食,但勿過飽。進食時切勿動怒,以免影響食慾。
④儘力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經常勸導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及散步、做操等。
(3)心神失養:
①患者避免驚嚇和過於興奮及激動。
(4)心腎陰虛:
①居室宜清靜,室內溫度宜涼爽。
②注意勞逸結合,早卧早起,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⑤遺精者應注意攝生,節制房事。
(1)要讓患者經常保持心舒暢,正確對待各種事物,少憂思郁慮。 (2)平時加強飲食調補,常吃紅棗桂圓湯、百合蓮子湯,健脾養心安神。
(3)加強鍛煉,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使之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4)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只有去除病因,才能治癒郁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