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閾
疼痛閾
疼痛閾:個體所能感覺到的最小疼痛稱為疼痛閾(pain threshold)。個體所能忍受的疼痛強度和持續時間稱為疼痛耐受力。
國際疼痛學會對疼痛的定義: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覺體驗和情感體驗,通常在發生或引起各種組織損傷乃至繼續組織損傷時的一種特殊表現。目前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的第五生命體征。
痛閾疼痛的最小感知體驗是可以被辨識的。傳統上的閾值定義正如從前定義的那樣,痛閾是感知疼痛的最小刺激強度。但正確的定義應該是患者自身的真實體驗,而不是外界測量的刺激強度,大多數疼痛研究人員都普遍用刺激來定義痛閾,但應避免使用這種方法。然而閾刺激仍然是可以被辨識和測量的。
疼痛是臨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徵象和癥狀,總是伴隨著消極的情緒。因此,對疼痛的護理十分重要。疼痛是一種複雜的感受,是有害因素侵襲身體的一個信號,常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疼痛是診斷與鑒別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是評價治療、護理效果的一個標準。
在身心醫學中,閾值被定義為 50%的刺激能被辨識的水平,按照此定義,痛閾應該是50%的刺激被感知為疼痛的水平。如果這種刺激未被感知,痛閾就不能作為疼痛的一種測量手段。
疼痛的評估是第一重要的環節,在臨床工作中應用簡單易行的評估工具和記錄表格來準確評估和記錄患者的疼痛情況,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只有主動客觀和持續地評估疼痛,才能採取正確合適的控制措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疼痛本身是主觀的,至今尚無一種可靠的儀器能客觀地反映出疼痛的程度。減緩疼痛是一項基本人權,從法律、專業及人權的角度講,評估疼痛且記錄評估結果是護理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1、視覺摸擬評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文字描述評估分量表(verbal descriptors scale,VDS)
3、數字評估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由病人在10分制的標尺上根據疼痛自評:0級為無疼,1~3級為輕度疼痛,4~6級為中度疼痛,7~10級為重度疼痛。
4、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通過觀察患者的行為改變,用6個不同的面部表情(從微笑至悲傷至哭泣)來表達疼痛的程度。從左到右分別被標為0~5分,表示無痛、極輕微疼痛、稍顯著疼痛、重度疼痛和劇疼。因其直觀理解,較適用於病情較重,發表論文檢測,語言表達因難的病人。
5、Mcgill疼痛分級
用問答法將疼痛分為5級,碩士論文相似度檢測:即0級無疼;1級有疼痛感但不嚴重;2級輕度疼痛,不舒適;3級疼痛,痛苦;4級疼痛較劇,恐懼感;5級劇疼。
6、按WHO的疼痛分級標準進行評估,疼痛分為4級:
0級:指無痛。
1級(輕度疼痛):平卧時無疼痛,翻身咳嗽時有輕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響。
2級(中度疼痛):靜卧時痛,翻身咳嗽時加劇,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擾,要求用鎮痛葯。
3級(重度疼痛):靜卧時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干擾,需要用鎮痛葯。
6、Prince-Henry評分法:
0分:咳嗽時無疼痛。
1分:咳嗽時有疼痛發生。
2分:安靜時無疼痛,但深呼吸時有疼痛發生。
3分:靜息狀態時即有疼痛,但較輕微,可忍受。
4分:靜息狀態時即有劇烈疼痛,並難以忍受。
“灼痛”也稱“鈍痛”、“慢痛”或“第二痛”,是定位模糊的持續性疼痛,具有燒灼和跳動感,刺激停止后疼痛依然存在。和刺痛不同,重複刺激可引起灼痛強度增加,這種時間總合作用特性和C纖維激活的脊髓背角傷害性神經元的時間總合特性頗為一致。
按其起因可分為炎性痛和神經病理性痛,它們在軀體和內臟組織均可產生。
① 由創傷、細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外科手術等引起的外周組織損傷導致的炎症,表現為局部紅、腫、灼熱感和功能障礙。由此產生對傷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強和反應閾值降低的“痛覺過敏(hyperalgesia)”和非痛刺激(如觸)引起的“觸誘發痛(allodynia)”。此外,在損傷區域有“自發痛”。這種類型的痛覺過敏可謂之“炎症性痛覺過敏”,包括損傷區的原發痛和損傷區周圍的繼發痛。
② 另一類痛覺過敏謂之“神經病理性痛覺過敏”,由創傷、感染或代謝病損傷神經引起,也伴有自發痛。實驗性神經損傷,如慢性壓迫坐骨神經或神經根所產生的自發痛、灼熱痛覺過敏和觸誘發痛,這些與臨床的某些神經病理痛相似。炎症性痛和神經損傷性痛的臨床表現頗為相似,但它們的產生機理有根本的區別。
按軀體解剖定位
廣義講可分為軀體痛、內臟痛和心因痛三大類,其中按軀體解剖定位又可分為:
疼痛器官、系統分類
很多人認為頭痛是小毛病,一般情況下,偶爾頭痛或體位改變而頭痛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應無大礙。不過,如果長時間頭暈,就應引起重視,因為長期頭痛或經常頭痛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頭痛是—個綜合病症,是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
常見頭痛一般通過治療方式即可處理,嚴重的話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選擇手術治療或者物理治療。
主要體現方式為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一種慢性疼痛綜合征,三叉神經痛的發作表現為顏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的發作性劇烈疼痛,是神經系統疼痛疾病中最為常見者,有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疼痛發生時為電擊樣,短暫性,反覆發作,病人不敢說話、洗臉、刷牙。
北京三叉神經痛醫院專家介紹三叉神經痛的發作表現為顏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的發作性劇烈疼痛,有的病人疼痛發作起來痛不欲生,因其治療困難,病人輕生者時有發生。
此病青年至老年均可發生,而40歲以後發病率最高。右側較左側稍多,男女的發病率大致相等。此病嚴重地危害病人的身體健康,直接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臨床上應將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系指病人無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輔助檢查無異常。是由某種或幾種疾病所引起,。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多由腫瘤、蛛網膜粘連、多發性硬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