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蒂

腎蒂

出入腎門的結構,即腎動、靜脈腎盂淋巴管和神經,合稱腎蒂。

解剖結構


、腎 , ,腎側緣凹陷,腎血管、淋巴管、腎盂,稱腎。腎諸構結締組織所包裹稱腎蒂renal pedicle。因下腔靜脈靠近右腎故右腎蒂較左腎蒂短。腎蒂內各結構的排列關係,自前向後順序為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末端;自上向下順序為:腎動脈、腎靜脈和腎盂。由腎門伸入腎實質的凹陷稱腎竇renal sinus,為腎血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等所佔據。腎門是腎竇的開口,腎竇是腎門的延續。腎的前面凸向前外側,後面緊貼腹後壁,上端寬而薄,下端窄而厚,腎長9.9cm(8-14cm)、寬5.9cm(5-7cm)、厚4cm(3-5cm),重約134-148g。腎門約在第1腰椎體平面,相當於第9肋軟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線外側約5cm。體表投影.在腰背部,腎門的體表投影點在豎脊肌外緣與第12肋的夾角處,約平第一腰椎平面,距正中線5cm,稱腎區renal region。腎病患者觸壓和叩擊該處可引起疼痛。
、腎脈( )左右各,腹主動脈垂直分出,在腸系膜上動脈下方1-2cm、第1、2腰椎之間發出,分別經腎門入左、右腎。左側腎動脈起始部常高於右腎動脈。腎動脈的分支為葉間動脈,穿行於腎柱內,上行至皮質與髓質交界處,形成與腎表面平行的弓狀動脈。由弓狀動脈向皮質表面發出小葉間動脈。小葉間動脈向被膜發出毛細血管,並向周圍的腎小體發出進球小動脈,進入腎小囊后形成球形的毛細血管網,再彙集成出球小動脈,出腎小體。在腎小管周圍再次形成毛細血管,稱為球后毛細血管網,最後彙集為小葉間靜脈。腎髓質的動脈部分由弓狀動脈發出,部分由近髓質的出球小動脈或小葉間動脈分出,這些動脈大部分與腎錐體的長軸平行,稱直小動脈。直小動脈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網,再匯合成直小靜脈,入弓狀靜脈、葉間靜脈,最後匯合成腎靜脈經腎門出腎,注入下腔靜脈。腎動脈既是腎的營養血管,又是腎的機能血管,與腎泌尿機能密切相關。腎血流量大,平均1000~1200毫升/分鐘,占心輸出量20~25%。腎動脈在腎實質內形成兩個毛細血管網:腎小球毛細血管網,血壓較高,利於血漿濾過形成原尿;球后毛細血管網,血壓較低,利於腎小管的重吸收。
、腎靜脈,腎,脈橫側注腔靜脈,越腹脈,左腎腺靜脈左睾丸(卵巢)靜脈。
4、腎盂(Renal pelvis)是腎臟的一部分,是圓錐形的囊狀物,下端通輸尿管.其作用是所有腎單位的腎小管集合的部位,用來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來,然後把尿液輸送到與腎盂連接的輸尿管裡面,由輸尿管把尿液輸送到膀胱,最後排出體外,簡單的說腎盂是用來集中尿液。

常見疾病


1、慢性腎小球腎炎
慢性腎小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簡稱慢性腎炎,是由多種不同病因不同病理類型組成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2、腎病綜合征
腎變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簡稱腎綜,是指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等腎小球病變為主的一組綜合征。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緩慢進行性腎功能損害最後導致尿毒症和腎功能完全喪失,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和生化內分泌等代謝紊亂組成的臨床綜合征從原發病起病到腎功能不全的開始,間隔時間可為數年到十餘年。
4、腎結石
腎結石(calculus of kidney)指發生於腎盞、腎盂及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的結石。
5、腎囊腫(多囊腎)
腎囊腫(renal cyst,cyst of kidney)是腎臟內出現大小不等的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腫塊的總稱,常見的腎囊腫可分為成人型多囊腎、單純性腎囊腫和獲得性腎囊腫。
糖尿病腎病(DN)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糖尿病併發症。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一種以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
高血壓腎病英文:hypertensive renal disease系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良性小動脈腎硬化(又稱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小動脈腎硬化,並伴有相應臨床表現的疾病。
紫癜性腎炎,又稱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以壞死性小血管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出現腎臟損害時的表現。
狼瘡性腎炎(LN)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累及腎臟所引起的一種免疫複合物性腎炎,是SLE主要的合併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10、小兒腎病
小兒腎病以原發性為多見,主要病變為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臨床常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全身明顯凹陷性水腫及腎功能異常等一系列癥狀。